玛丽.赫西的科学哲学思想初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玛丽·赫西是英国最著名的现代科学哲学家之一,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她被公认为“很有学问的人”。本文就其人以及其主要的科学哲学思想做一个初步的梳理和小结。
  关键词玛丽·赫西 假说-演绎学说 科学
  中图分类号:B56文献标识码:A
  
  玛丽·布伦达·赫西(Mary Brenda Hesse)是英国最著名的现代科学哲学家之一,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英国出版的著名学术杂志《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研究》的学术顾问。专门研究逻辑学、方法论、以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假设等的哲学解释。她被公认为“很有学问的人”,是革新的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她又多次到美国各大学讲学,善于吸取美国科学哲学的新成果,使其与英国分析哲学的“合理因素”相融合,形成一种既继承英国科学哲学传统又富于现代特色的理论系统。
  玛丽·赫西于1924年10月15日出生在英格兰的赖盖特。曾就读于伦敦帝国学院的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1948年获得该专业的博士学位。1949年,她又获得了伦敦大学的理学硕士学位。
  她的大学教学生涯始于她接受了1951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做数学讲师的任职。从1955年至1959年,她一直作为历史与科学哲学讲师在伦敦大学任教。1960年,她首次被委任为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的讲师,开始了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而杰出的工作。1968年,她被指派负责大学的读物。1975年她被任命为剑桥大学的科学哲学教授,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赫西作为受邀访问过美国许多大学的教授,而为美国学者所熟悉。她于1962年到过耶鲁大学,于1966年到过明尼苏达大学,于1968年到过芝加哥大学,于1972年到过圣母大学。她从1977年到1980年一直担任在剑桥大学的斯坦顿讲师,并于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担任吉福德的讲师。她同时是科学协会、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和英国科学史学会的长期会员,并于1979年就任为科学哲学协会的会长。最后,她当选为英国科学院的一名院士。
  她发表的许多专题论文涵盖在关于科学哲学主题的各类专业刊物上。她的著作包括《科学和人类的想象力》(1953年),《力量和领域》(1961年),《科学的模型与类比》(1963),《科学推理的结构》(1974),《归纳逻辑的应用》(1979年),《科学哲学中的革命和重建》(1980),以及与迈克尔·阿尔比布合著的《现实的构建》(1987)。这些专题文章和代表作在当时以至现在都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与影响。
  作为科学哲学家,赫西的研究涉及了自然科学、方法论、本体论,以及自然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人类影响。此外,还包括科学哲学是否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必然的”和“偶然的”方面,然后是赫西对科学哲学的相当一部分的批判可以作为用于她著名的攻击假设性的科学依据演绎理论的定义。此后我们将此称为假说—演绎学说(H-D theory)。正如卡尔·波普尔认为的那样,纯粹的逻辑演绎就足以达到进行科学推理的目的。根据假说—演绎学说的模型,科学研究开始于某种或某些假说,然后通过逻辑演绎能够从假说而得出观察的影响。
  然而,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到假说的可靠性呢?根据假说—演绎学说,当“伪造”的假说验证失败后,应该在经过严格的尝试之后,接受一个科学的假说。在一定条件下首先完成通过经验性的结论演绎得出的结果,然后回归到实验中,以验证这些经验性的结论是真是假。如果取得预期的结果,那么证明之前的假设没有伪造,而且所得到的结论也是可以证实的。但是,如果预期的结果没有得到,那么这一假说就是伪造的。假说—演绎学说认为,如果取得预期的结果,也不能证实这个假说就是真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这种情况也许是建立在由真的或可能为真的假说通过错误演绎的方式得到的。例如,曾经出现过说明地球在宇宙中心的理论。不过,那些不符合理论的数据就可以证明假说是伪造的,从而假说—演绎学说认为,伪造是唯一合法的科学家的目标。
  赫西坚持认为,尽管这一假说—演绎学说的科学描述是易于理解的,但是现实中的科学家们如何验证他们的假说却是难以协调的。一方面,由于疏忽而确定的伪造假说显示有利于那一假说的证据总是与验证假说的理由是无关的。这并影响科学家是如何实际操作的。她认为,当代科学和科学史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众多案例研究中逻辑缺陷的出现使她在工作中提出了所有证明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
  20世纪80年代,赫西逐渐远离了纯逻辑问题,转而开始研究关于科学的问题,并将重点放在科学的社会分析问题上。她关注于科学与政治、哲学、宗教制度的相似和不相似的思考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她主张这样的说法:科学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而是受人为企图心的善恶控制,无可否认人类行为不单纯的领域已经涉及到科学之中。事实上,她非常幸福地认为这样的观点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如可证伪性,是区别于其他人类信仰形式的科学。因此,她是如此乐于持有这样的信条,科学是众多人类知识形式之中的最好的概念。赫西认为,科学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是相同偏见的共同主题。
  
  注释
  罗慧生.玛利·赫斯的科学哲学理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2).
  Mary Hesse .Revolutions and Reconstruction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0:69~106.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是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对人生的观点和看法,也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人格。从鲁迅的作品中看到了那写满“吃人”二字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看到了国人的愚昧、麻木的苦相。  关键词鲁迅 文如其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对人生的观点和看法,也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人格。从鲁迅的作品中看
摘要苏童,这位生于1963年的苏州人是一位标准的南方才子,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投入小说创作,成为80年代先锋派作家的中坚力量,早期被认为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后期作品带有“新写实”风格,而他文中的女性角色成为了他的标志。  关键词苏童 先锋小说 新写实小说 女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苏童,南派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风格华丽濡湿,充满机智和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研究生化指标、糖代谢相关指标等,进一步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高尿酸血症与糖代谢异常及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
摘要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认知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和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如果把它用在文学创作中,便形成了文学隐喻。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频繁出现,是最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之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隐喻也是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诗词隐喻认知模式有多种多样,本文试以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来分析古典诗词的隐喻认知模式,力求从认知语言学的深层角度解读中国古
摘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及其全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其中,心理素质是影响辅导员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培养以及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对于实际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内涵,其次再深入探讨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存在的现状及其要求,最后对于如何优化
摘要 对道德理性内涵理解的差异,就会导致对儒家伦理思想中道德理性的不同诠释。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对道德理性或道德规范的内容来诠释儒家伦理思想,而本文强调的是从道德理性的践行能力来考察儒家伦理思想,以发掘其中值得借鉴和发扬的道德理性价值。  关键词道德规范 道德理性 仁义之心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    对道德理性内涵理解的差异,就会导致对儒家伦理思想中道德理性的不同诠释。杨宗元认为道德
摘要马尔库塞的一生并不曲折,但他的思想却显现出扑朔迷离的景象,一方面因为他的研究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在他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多种潮流如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都对其产生过影响。  关键词海德格尔 马克思 黑格尔 弗洛伊德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    如果要问马尔库塞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家,答案是多样的,人们给马尔库塞贴上了很多不同的标签,如“马克思主义者”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在处理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时,既要保护原有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色,又要给现代旅游和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良性互动和发展。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旅游业被世界誉为“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