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我省2019年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将在2022年毕业时面临新高考模式的选拔和考验。本文从城镇高中实际出发,在研究全国先行试点学校成功做法和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选课走班问题进行点滴思考,希望引起同仁们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以便未雨绸缪,届时,我省高中师生能从容应对选课走班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新高考的顺利推行。
【关键词】新高考 城镇高中 选课走班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立项课题《新高考选课走班制建设与课程重建分层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9]GHBZ083,课题负责人张智华。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24-01
我省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如箭在弦, 2019年新入学的高一的学子不仅将在2022年面临“3+(6选3)”的高考科目组合新变化,而且在高中就读阶段,还将成为更具创新体验的“选课走班”制的参与尝试者和亲身实践者。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选课走班制”已经被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浙江、上海等省区已经毕业的三届考生(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在新高考模式下参加了高考选拔,已经取得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实现选课走班的保障基础:
1.理论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3日 )和四个配套改革配套方案(2014年底)、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理论等。
2.实践保障:上海、浙江的经验,特别是建于1939年的浙江建德市寿昌中学的经验。
3.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学科及课程建设和走班教学平稳推进。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改革,首先是改观念,换脑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则是思想的表现,选课走班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所以我们只能顺势而为。我们必须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考改”的着力点是高考招生制度的改变,“考改”推动的是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考改”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模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我们积极面对即将迎来的又一次高考改革,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现新高考选课走班的实施规划:
一要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社会在飞速发展,教育公平也不例外。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高选拔水平、确保公平公正,这本身也在全力体现着社会的进步,这些要点,学校和社会要让学生和家长必须懂得,才能使他们认识改革,配合改革进程。
二要让学生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并充分体现。今天的高考改革,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学生需要在结合自己前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科兴趣与特长、专业选择动机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提前的思考与规划,变被动补短为主动扬长,还要让学生知晓学习生活同生命一样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学校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和身心成长的主要阵地,当然要走在引领和指导、教育的前列。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将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修课,学生在心理学、选课老师等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生涯测评工具,综合考量学生的和学校的多种条件因素,结合自己已經掌握的、老师掌握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去做相应相对合理的选择。比如一些学生对林学专业的理解,就是种树,竟不知道这专业培养的园林、园艺高端人才在业内受欢迎的程度,这是对学生的贻误,也是高校的损失。应该说,新高考背景下的更为注重的生涯规划教育、随之而来的生涯规划课程不仅仅是为学生选择什么学科、选择什么职业方向而开设,而是帮助学生逐步正确认识自我、不断了解自我,从而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寻找学生自主发展的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职业认同。这样,让更多的学生有相对具体的目标、有更精准的追求,能够做出一份适合自己的相对完美的可行的人生规划。2019年高考,安徽亳州一中有八名上线考生放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而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刚进高中校园时既定的学校和专业。说明这些学生早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三年前就对他们将来从事的专业有了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在新高考的今天,他们已经走在同龄人的前列。
三要切实尊重学生自主选课的意愿,设置走班制教学班,尝试建立学部制。选课走班是新高考的必然产物,学生在综合考量自己的条件和优势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学校依据学生的选课结果,结合学校教室场地资源、师资实验情况等其它客观条件,超越原有的固定行政班级,重新组合分班,设立走班制教学班。实行学部制管理。
四要注重结果分析,靶向明确、精准解决选课走班带来的问题。由以往的3+X的套餐模式改为3+(6选3)的自助餐模式,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一是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学科课时的变化受学业考试时间、选考科目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势必会造成高二、高三各学科的课时要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需要学校依据全省的高考指导意见,科学设置课时。二是教室及教学场地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保证走班教室的数量,也不能浪费教育资源。从上海、浙江两地各校反馈的情况来看,选课走班对教室的要求大体比例为1:1.2,即原有10个教学班,实行走班后大约需要12个左右的教室或场地就可满足需求。三是妥善处理选课走班后教师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各学科工作量差异大,学生选科后,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科教师紧缺而有一部分学科教师富余的现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及早统筹教师的配置。城镇学校一般选课后,文科教师吃紧,理科教师相对富余,按照浙江城镇中学的做法,让这些富余的理科教师从事技术方面的授课。四是正确对待教学评价难度增大的问题,组合班群体差异性很大,对于走班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层次不同,对任课教师的评价难度加大。在评价时要看起点、重过程、重提高。五是走班教学班的管理问题,如收交作业、个别辅导、自修课管理等,可以设立行政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六是排课、调课、考试命题、考试安排等难度增加的问题,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可以借助于人工和各类软件,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积极尝试、逐步完善、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做到学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高质量的条件服务于选课走班下的教育教学。
所以,高一学生要完成选课必须要了解或者掌握的要素是:1.学生个人的专业目标及其心仪大学的招生要求,不盲目跟风;2.现有的优势学科和个人的爱好及特长,务必做到掌握清楚、定位准确;3.其他学校的选课情况,主要是人数和学习能力分布情况也必须了解;4.学校学科教师的水平,这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学生选课必须考虑。
参考文献:
[1]申屠永庆.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选课走班——以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育探索为例,《中国教师》, 2017-09-15
【关键词】新高考 城镇高中 选课走班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立项课题《新高考选课走班制建设与课程重建分层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9]GHBZ083,课题负责人张智华。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24-01
我省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如箭在弦, 2019年新入学的高一的学子不仅将在2022年面临“3+(6选3)”的高考科目组合新变化,而且在高中就读阶段,还将成为更具创新体验的“选课走班”制的参与尝试者和亲身实践者。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选课走班制”已经被列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浙江、上海等省区已经毕业的三届考生(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在新高考模式下参加了高考选拔,已经取得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实现选课走班的保障基础:
1.理论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定以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3日 )和四个配套改革配套方案(2014年底)、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理论等。
2.实践保障:上海、浙江的经验,特别是建于1939年的浙江建德市寿昌中学的经验。
3.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学科及课程建设和走班教学平稳推进。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改革,首先是改观念,换脑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则是思想的表现,选课走班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所以我们只能顺势而为。我们必须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考改”的着力点是高考招生制度的改变,“考改”推动的是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考改”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模式的变革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我们积极面对即将迎来的又一次高考改革,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实现新高考选课走班的实施规划:
一要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社会在飞速发展,教育公平也不例外。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提高选拔水平、确保公平公正,这本身也在全力体现着社会的进步,这些要点,学校和社会要让学生和家长必须懂得,才能使他们认识改革,配合改革进程。
二要让学生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并充分体现。今天的高考改革,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学生需要在结合自己前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科兴趣与特长、专业选择动机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提前的思考与规划,变被动补短为主动扬长,还要让学生知晓学习生活同生命一样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学校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和身心成长的主要阵地,当然要走在引领和指导、教育的前列。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将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修课,学生在心理学、选课老师等学科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生涯测评工具,综合考量学生的和学校的多种条件因素,结合自己已經掌握的、老师掌握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去做相应相对合理的选择。比如一些学生对林学专业的理解,就是种树,竟不知道这专业培养的园林、园艺高端人才在业内受欢迎的程度,这是对学生的贻误,也是高校的损失。应该说,新高考背景下的更为注重的生涯规划教育、随之而来的生涯规划课程不仅仅是为学生选择什么学科、选择什么职业方向而开设,而是帮助学生逐步正确认识自我、不断了解自我,从而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寻找学生自主发展的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职业认同。这样,让更多的学生有相对具体的目标、有更精准的追求,能够做出一份适合自己的相对完美的可行的人生规划。2019年高考,安徽亳州一中有八名上线考生放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而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刚进高中校园时既定的学校和专业。说明这些学生早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三年前就对他们将来从事的专业有了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在新高考的今天,他们已经走在同龄人的前列。
三要切实尊重学生自主选课的意愿,设置走班制教学班,尝试建立学部制。选课走班是新高考的必然产物,学生在综合考量自己的条件和优势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学校依据学生的选课结果,结合学校教室场地资源、师资实验情况等其它客观条件,超越原有的固定行政班级,重新组合分班,设立走班制教学班。实行学部制管理。
四要注重结果分析,靶向明确、精准解决选课走班带来的问题。由以往的3+X的套餐模式改为3+(6选3)的自助餐模式,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一是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学科课时的变化受学业考试时间、选考科目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势必会造成高二、高三各学科的课时要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需要学校依据全省的高考指导意见,科学设置课时。二是教室及教学场地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保证走班教室的数量,也不能浪费教育资源。从上海、浙江两地各校反馈的情况来看,选课走班对教室的要求大体比例为1:1.2,即原有10个教学班,实行走班后大约需要12个左右的教室或场地就可满足需求。三是妥善处理选课走班后教师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各学科工作量差异大,学生选科后,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科教师紧缺而有一部分学科教师富余的现象。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及早统筹教师的配置。城镇学校一般选课后,文科教师吃紧,理科教师相对富余,按照浙江城镇中学的做法,让这些富余的理科教师从事技术方面的授课。四是正确对待教学评价难度增大的问题,组合班群体差异性很大,对于走班组合的班级,学生的层次不同,对任课教师的评价难度加大。在评价时要看起点、重过程、重提高。五是走班教学班的管理问题,如收交作业、个别辅导、自修课管理等,可以设立行政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六是排课、调课、考试命题、考试安排等难度增加的问题,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可以借助于人工和各类软件,加强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积极尝试、逐步完善、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做到学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高质量的条件服务于选课走班下的教育教学。
所以,高一学生要完成选课必须要了解或者掌握的要素是:1.学生个人的专业目标及其心仪大学的招生要求,不盲目跟风;2.现有的优势学科和个人的爱好及特长,务必做到掌握清楚、定位准确;3.其他学校的选课情况,主要是人数和学习能力分布情况也必须了解;4.学校学科教师的水平,这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学生选课必须考虑。
参考文献:
[1]申屠永庆.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选课走班——以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育探索为例,《中国教师》, 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