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因此,生活才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原型,让学生把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用好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慧之花将遍地开放。
【关键词】生活原型;数学教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用之于生活,数学知识只有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才会体现学习数学的强大生命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并把生活原型整合到现场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课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真正魅力,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和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原型导入,兴趣花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数学学习的内驱动力。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如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便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拿东西比赛好不好呀?生:好呀!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语文书?(拿出的举手)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数学书?(拿出的举手)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生字本?(拿出的举手)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橡皮?(拿出的举手)通过拿东西比赛,发现有些同学拿得很快,有些同学拿得很慢,然后通过现场采访拿得快的同学,了解到拿得快的同学是因为自己把这些书和文具分类存放,方便查找,从而引出课题《整理房间》。接着,告诉学生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如果我们把这个知识学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这样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顺利架起了学生数学学习与应用意识培养的桥梁,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效果当然就好了。
二、原型创设,思维花开
生活中有着多姿多彩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既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发展,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既要做到便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概念,也要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其将自身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考,进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解决与分析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整理房间》这一课时,先进行课前谈话:“老师请女同学站起来,男同学鼓掌。”“我们根据性别不同把同学们分成了男生和女生,就像刚才这样的过程我们叫做‘分类’。”笑笑和淘气的妈妈去外地出差了,妈妈不在家时,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现在淘气和笑笑邀请大家参观他们的房间。教师用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的房间图片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找寻,就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帮淘气把物品分类,然后再把老师出示的实物按照玩具、文具、食物等类别进行分类。我先让同桌讨论好,再请同学上台实际分一分。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生活展现的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学生体验了分类,激发了思维。
三、原型探索,成功花开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千丝万缕,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新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展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旧知更好地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为新知的学习、理解、内化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整理房间》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本,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小组帮助淘气整理房间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在操作、对比、辩论分析中感受分类的思想,接着我再补充整理教室的图书角、帮体育器材室的老师整理器材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充分感知分类,体验分类,应用分类,使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原型拓展,应用花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学以致用,授完新课后,经常带着学生一起感受、欣赏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用处。
例如,在教学完《整理房间》时,我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带大家参观超市、市场、图书馆等,让学生说说:假如不将商品分类,去到超市买东西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假如图书馆的书不分类存放,会给大家的借阅带来什么麻烦?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充分体验物品分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最后,我让学生带上智慧的双眼,回家找找家里的“分类”,记录下来,带回班上跟同学们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五、原型实践,能力花开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若教师一味地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然而数学源于生活现实,存在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使用生活教学法,将习题生活化。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整理房间》这一课后,为了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其学以致用能力,我会为学生布置生活化课堂练习题。如:请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动物图,与家人一起合作把会飞的动物、会爬的动物、会游的玩物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此类实践型作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应用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数学教学要归于实践,归于生活,帮助学生架起“生活数学”和“学科数学”之间的桥梁,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应用体系,体验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本文系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YQJK198)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易红家.生活走进课堂,数学应用生活[J].教育学文摘,2019(17).
[2]王黎明.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儿童大世界,2019(5).
[3]黄华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浅谈[J].读天下,2019(19).
【关键词】生活原型;数学教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用之于生活,数学知识只有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才会体现学习数学的强大生命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并把生活原型整合到现场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课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真正魅力,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和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原型导入,兴趣花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数学学习的内驱动力。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要如能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便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拿东西比赛好不好呀?生:好呀!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语文书?(拿出的举手)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数学书?(拿出的举手)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生字本?(拿出的举手)师:看谁最快拿出你的橡皮?(拿出的举手)通过拿东西比赛,发现有些同学拿得很快,有些同学拿得很慢,然后通过现场采访拿得快的同学,了解到拿得快的同学是因为自己把这些书和文具分类存放,方便查找,从而引出课题《整理房间》。接着,告诉学生分类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如果我们把这个知识学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这样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顺利架起了学生数学学习与应用意识培养的桥梁,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效果当然就好了。
二、原型创设,思维花开
生活中有着多姿多彩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并提出问题,既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发展,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既要做到便于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概念,也要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其将自身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考,进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解决与分析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整理房间》这一课时,先进行课前谈话:“老师请女同学站起来,男同学鼓掌。”“我们根据性别不同把同学们分成了男生和女生,就像刚才这样的过程我们叫做‘分类’。”笑笑和淘气的妈妈去外地出差了,妈妈不在家时,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现在淘气和笑笑邀请大家参观他们的房间。教师用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的房间图片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找寻,就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帮淘气把物品分类,然后再把老师出示的实物按照玩具、文具、食物等类别进行分类。我先让同桌讨论好,再请同学上台实际分一分。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生活展现的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学生体验了分类,激发了思维。
三、原型探索,成功花开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千丝万缕,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新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展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整合,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旧知更好地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为新知的学习、理解、内化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整理房间》这一课时,我结合课本,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小组帮助淘气整理房间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在操作、对比、辩论分析中感受分类的思想,接着我再补充整理教室的图书角、帮体育器材室的老师整理器材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充分感知分类,体验分类,应用分类,使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原型拓展,应用花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学以致用,授完新课后,经常带着学生一起感受、欣赏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用处。
例如,在教学完《整理房间》时,我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带大家参观超市、市场、图书馆等,让学生说说:假如不将商品分类,去到超市买东西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假如图书馆的书不分类存放,会给大家的借阅带来什么麻烦?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充分体验物品分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最后,我让学生带上智慧的双眼,回家找找家里的“分类”,记录下来,带回班上跟同学们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五、原型实践,能力花开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若教师一味地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然而数学源于生活现实,存在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使用生活教学法,将习题生活化。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整理房间》这一课后,为了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提高其学以致用能力,我会为学生布置生活化课堂练习题。如:请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动物图,与家人一起合作把会飞的动物、会爬的动物、会游的玩物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漂亮。此类实践型作业,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应用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数学教学要归于实践,归于生活,帮助学生架起“生活数学”和“学科数学”之间的桥梁,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完善学生的数学应用体系,体验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
【本文系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YQJK198)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易红家.生活走进课堂,数学应用生活[J].教育学文摘,2019(17).
[2]王黎明.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J].儿童大世界,2019(5).
[3]黄华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浅谈[J].读天下,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