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初中学生作文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中最教师学生感到头疼的一部分内容。在这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可以说,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尝试了各种办法和途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最头疼的是作文,他们对写作文提不起兴趣,不想写作文,更不知道提起笔之后写些什么。所以,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平时要坚持让学生对作文课产生兴趣,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来写。比如,一次作文,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写出人物的个性。一开始,可以先出示几个描写片断,让学生猜猜他们是谁?学生很轻松地就能说出答案。接着可以请学生回答:“为什么你能猜出他们是谁?”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导出本次写作训练的题目,学生易于接受,使学生从心理上已经进入了写作者的角色。在具体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写一写自己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学生会马上情绪高涨,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看他身上都有什么特点,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执笔成文时,每个学生都会争着写,不甘示弱。在展示作品时,也会争先恐后地抢着读。这样,学生对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就会掌握得比较好,写的片段也会不错。一节课就能这样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效果很好。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事半功倍。
  二、以自己的双手书写生活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感受生活的充实;倡导学生把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校园里的轶闻趣事,等等,都作为写作素材,写进自己的作文中来。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写作文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比如,学生写话题作文“过年”:新学期伊始,可以趁热打铁,辅导学生完成话题作文“过年”的写作。作文课上,学生热情洋溢,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放假时的新见闻,过年中的开心事,可想而知,学生接下来的写作是多么的得心应手。有的学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自己在过年时发生的几件趣事;有的学生使用日记体,截取了过年热闹场面中的若干个精彩画面;还有学生从反面立意,表现了过年时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等等。本次作文,动人地呈现了多面的过年生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以自己的双手书写生活,很真实,很感人。
  三、广泛地阅读和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可以,课外的文章也行。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还要经常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他们多读书,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还可以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摘录下来,必要时还可以写点读书心得,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的词汇量也会丰富起来,作文中将不断有新词好词出现。尤其是那些读书认真的学生,他们平时认真读书,积极阅读课外书籍,作文一次比一次写得好,所用词语更加准确,描写时语言更生动了,基本上每一次他们的作文都被评为优秀作文。
  四、多表扬,敢于给高分
  初中学生肯上进,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常常把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的指指点点。因此,教师要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这样做: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常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都要毫不吝啬地给予高度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还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如,要经常写这样的评语:“你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你能从反面立意写作,见解独到,望能再接再厉!”等等。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学生就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始终相信,只要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多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山歌进课堂的方法和手段拓宽了语文课堂教学渠道,山歌补充了语文教学内容,调节了课堂的教学品味。我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山歌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山歌概括文章主旨  所谓主旨,就是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
期刊
有心理学研究的的资料表明7―10岁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所以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上课分心、好动、听讲不认真等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及习惯的养成。因此,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极其重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
期刊
中学传统文化教材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为了解决当今中学传统文化教学中文化积累“高耗低效”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必须对课文中内涵的文化精神内容散点,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归纳梳理,让其条理化、系统化,让其便于储存记忆,便于提取应用,长此以往,积淀为一种文化素养底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积累与语文学习双丰收。  几年的初中教学实践,发觉大多教师的传统文化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三中心模式,以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生接
期刊
成语是熟语的一类,它定意定型、言简意赅、风格高雅,是汉语词汇的精华,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累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成语的“上镜率”比较高,一般除了专题考查外,字音、字形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跟着成语走呢?  一、弄懂词义——明明白白我的心  成语的意义具有相对的整体性和固定性,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的简单叠加组合。辨析成语的
期刊
“老师,黛玉教香菱学诗时说的‘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什么是平仄?虚实相对又是什么?”  “老师,香菱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又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作立意?‘不以词害意’又是什么?”  “报告老师,香菱所作的这三首诗我怎么就分不出好坏来,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胡老师,您能给我们讲讲金陵十二钗吗?”  ……  在例行的预习时间,同学们对《香菱学诗》的疑问如漫天飞雪般夹着劲风劈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文言文的特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
期刊
一、语文创新阅读策略的概念  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在对书面知识进行回顾,对以后要学习的东西进行预习,一、让学生更好的抛弃以前的、不好的,从而有效的收集合理的,有创造性的,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扩散思维,从而更好的对待美的理解;二、让学生更好的养成阅读的能力与习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使老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与实施。  二、创新阅读的必要及高效阅
期刊
无论是泛读还是精读,还是应在新课标精义精神指引下,指导学生重拾那些优秀的传统的阅读方法:  第一、读书要有选择,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悠悠历史长河中,读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记,成为人类文明的“亮色”。高尔基曾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阅读文化经典对学生来说能积累素材、涵养心灵、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字表
期刊
每次大考过后,总有学生后悔不已,因为有些失分太不应该了。高考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以后,在这一阶段除讲求复习的科学性和方法外,考生还要积累考试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考试心理的自我修复,才能把非智力失分减少到最低线。那么,如何减少非智力失分呢?  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态  适度的心理压力是动力,但压力过大,有时出现思维空白,就不利于高考了。应该消除压力,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考高考。从现在起,把平时的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种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人性关怀教育,它关注人的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个性、人的价值和人的成长。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然而,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漠了。对自己,得过且过而不思进取者有之;对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