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现如今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良行为,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至关重要。本文在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的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不良消费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办法,以求为社会、学校、家庭促进大学生正确、合理消费提供依据,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做些工作,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观念
现如今,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发展势头迅猛,相应地人们的物质条件也极大的改善。然而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水平。刚刚过去的几年中,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政府陆续颁布了很多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大学生作为整个消费人群中的特别团体,其消费行为体现出了盲从性,较易被其他消费群体的一些不良倾向所影响。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看,当前高校校园内的消费存在攀比现象、奢侈现象,很多同学热衷于追求高端、享受、档次的物质生活,在他们之中有很多的消费能力早已被过度透支,而超前消费却成为了校园中的一种特殊的消费理念。但就现象来分析,这是大学生的自主行为,但深究起来,这一消费现象却真实地反映出当前校園内的一种文化现状,而且还能透过这一现状反映出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怎样帮助大学生们建立一种健康、文明、理性的消费理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空白。但从今而言,却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一项挑战。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大学生活是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们离开家门走进大学校园,在这里学习品德、知识和技能教育,是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尽管这一时期非常短暂,但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外的各种思潮正在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消费主义被现代人所推崇,唯金钱论、享受主义等消费心理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念,无形中在不断地实践着。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迅速地改变着。
(一)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
1.忽视必要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有数据指出,大学生每个月的饮食费用在不断上升,这还不包含聚餐等社交活动的消费。占据了整个消费支出的很大比例,但是这一比例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大学生们的学习型消费比例不高,而社交型如网络、形象等方面的消费比例却在逐年上升。
第一,大学生注重人情消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越来越重视人际关系的发展,他们投入在社交方面的消费比例很大,特别是男同学,除了饮食,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社交。如今在大学校园最流行的人情消费是“请客吃饭”,通俗说法叫“撮”。最初是“撮”别人,然后发展为“跟别人一起撮”,请别人到自己这里来“撮”。请客风气从个人拿到奖学金、成为干部、入党等形式发展到老乡聚会、同学过生日,以及新生报到、毕业生毕业等活动,现在还时兴起了过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各类国外节日,几乎一到节日就成为了学生们聚会的最好理由,造成了人情消费的过度浪费。调查显示:8%的同学经常请客,44%的同学有时请客,只有23%的同学从不请客。除此之外,大学生投入在恋爱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多,每个月都有很大的开支,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主要通过赠送礼物、请客吃饭等形式达到交往的目的,当校园恋爱持续升温,这一开支还会增加。他们的人情支出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即通过与别人的资源互换来达到自己的交往需求,获得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人情消费则是通过各自的社交群体进行人情交换,借助送礼和收礼来履行人群义务。实质上是在形成一种社会关系网,间接地累积社会资本。大学生们的社交圈越大,那么他们日后获得社会资本的能力就会越强,二者是成正比的。尽管这一消费存在着时间滞后的问题,但是它所蕴含的潜力却是无穷的。名目繁多的人情开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人情消费的名目多,从生日宴、老乡会到个人获得荣誉等活动,都体现在聚会上。二、人情消费的涉及面广但缺乏深度,他们的一些熟人也只是因为一两件事情的交往才认识到的,并没有深交。三、人情消费的目的并不单纯,大学生的人情网络的建立不单单只是为了培养感情,同时还带有很大的功利性。
第二,大学生越来越偏重形象消费。这里的形象消费是指他们在衣服、美容和护肤品等方面的支出。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特别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他们既注重学识修养的培养,也重视外在形象的展示,希望能够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高度结合的一种状态。他们的文化水平高,有自己稳定的消费观,除了保证每天一日三餐的质量外,还会投入到提高生活质量和提升个人形象的希望中去。有调查指出,越是高年级的同学,他们的形象消费越高。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外在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促使校园内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变化。他们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相较于普通群体更为敏感,其消费行为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
第三,网络通讯方面的支出是大学生们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开支,并且在通讯费方面的支出在逐渐增加。相较于传统的网络支出,手机网络的各项消费速度已远远超越,微博、微信及电子商务方面的支出在快速增加。在当前网络时代的影响下,大学生们开始追求网络购物的便利,而且迅速在校园里蔓延开来。他们主要借助电脑和手机操作,越来越多的购物行为也增加了他们的上网次数和时间,从而造成了更多的网络通讯消费。
第四,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小。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就已经是一名成功者,是未来社会的精英。然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已非常普及,考入大学并不表示一个人的成功,却意味着竞争的开始。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培养被认为是“保姆式培养”,大学生只需学习,不用考虑经济问题,学业压力相对较轻,导致很多人把重心放在了“玩”上,玩心越来越重,甚至不思进取,完全背离了个人学识修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初衷,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比例也一直不高。 2.大学生消费呈现高消费趋势
高消费是指消费水平超过了实际需求或者家庭支付能力的一种消费方式。这种情况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首先,在饮食方面,由于广告宣传无孔不入,大学生们的食品选择偏重于广告印象。有调查指出,相当多的大学生早餐主要是零食,这些零食中包括一些膨化类食品和各类碳酸饮料,尽管消费价格要高于早餐,但是学生们却被它们的时尚外包和激情四射的广告语所吸引。一些洋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等时常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完全不受高价位的影响。
其次,在形象消费方面,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更为旺盛。在对一些女生的调查中得出,大部分女生都有相当数量的各类美容护肤品、化妆品,此外还有瘦身纤体、美容保养等流行消费,一些学生为了获得更为靓丽的外形,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来做整容。在服饰搭配上,大学生们踊跃追赶潮流,流行什么穿什么,服饰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不断追赶新的流行趋势。而追求新潮和时髦是大学生们的天性,他们热衷于走在时尚的前列,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时尚欲望,因此他们的形象消费也在无形中增加。
在用的方面,据调查显示,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超过一半的同学有过更换手机的行为,只是为了获得更快的上网速度,满足上网需求。还有的学生购置了数码相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此外在他们中间还有相当数额的奢侈品支出,但从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布比例来看,掌握中大多数财富的40岁以上60岁以下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但是在中国消费者组成结构上,73%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34岁之间,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在校大学生。
3.推崇符号消费,不顾支付能力
在当前社会里信息量大、物质丰富,大学生们的思想和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直接改变着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商品是社会消费的主要形式,它不单承担着普遍意义下的使用价值属性,还承担着特殊意义下的符号价值属性。其使用价值是通过商品自身的自然属性表现,而符号价值则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借助商品的品味、档次等社会涵义来传达消费者的文化倾向。
在当前消费至上的潮流引领下,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崇尚商品的符号价值,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消费和自我认同。符号消费的实质是一种象征性和意义上的消费,却成为大学生们的自我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的主要形式,通常会不时地通过物质来表示自身的品质、身份和个性,这一观念已经是校园里约定成俗的规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所推崇和认同。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消费实践中的符号使用来表达他们对自我的社会群体认同,即为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消费,包括“炫耀”因素在内;另一方面,大学生试图通过商品隐含的符号价值这种“社会编码”来展示其身份、品味和地位,进而通过“社会编码系统的索引”彰显自己的社会等级,使消费成为一种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
符号消费主要是大学生间的主要消费方式,通常表现出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有调查指出,大学校园内普遍存在着这两种扭曲的消费观念,当今的学生并非之前埋头苦读的书生,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追求物质满足,消费目的不是单纯的满足个人需求,而是一味比阔气、比排场,生怕被别人比下去,不甘心落后。在这一心理的影响下,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别人拥有的自己也一定要得到,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如果消费档次不如别人高,那么一定要超过他,这一攀比心理所产生的消费越来越多。
4.崇尚超前消费,无法自主理财
大学生属于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参与社会的生产经营,不存在经济来源。可大多数银行都认为大学生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因为他们素质高,更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向大學生推销信用卡,业务员的发卡指标更容易完成,还有可能超额完成,自身的业务提成也大幅增加。因此,虽然明知大学生身为“卡族”,是信用卡消费的“高危人群”,银行仍然积极向其推销信用卡,专挑大学生办信用卡。办理信用卡更加容易,导致办卡泛滥,很多问题随之出现。首先,消费时刷信用卡,让大学生可以远离家长的监督,而且可以大额透支,造成了大量的不理性消费现象出现,有不少大学生的消费都是非常盲目和超前的,彼此攀比,拜金风气泛滥,甚至有的大学生挥霍无度。在走访调查中有的学生说:“信用卡使用方便快捷,商场购物可以刷卡;饭店聚餐可以刷卡;KTV唱歌也可以刷卡……刷卡感觉像不花钱似的,哪怕透支也暂时不会想到怎么还钱。”刷信用卡进行消费,购物欲望很难被控制,每到月底就有不少大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费又超支了。其次,对于大学生使用信用卡,银行在透支金额方面进行了限制,而且明确还款日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一定的风险,但是很多大学生并不熟悉信用卡的使用方法和计费方法,自然对使用信用卡存在的风险没有意识。大学生自身并不具备偿还能力,只得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多数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陷入还款的“泥潭”。最后,恶意透支信用卡,大学生的信用等级会受到损害,一旦形成信用污点将对终身产生影响,大学生毕业后买房、贷款、办卡甚至是求职都会遇到很多麻烦,这是对大学期间信用卡任意透支的直接打击。
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
在全球范围之内,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主流的消费模式,经过大肆宣传,这种消费价值观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激情也被激发出来,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很多人都喜欢和维护这种新的消费习惯。消费主义在国内也开始大幅蔓延,大学校园也不再是一方净土,新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开始蔓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市场经济引起了大学生消费观念变革
不可否认,我国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属于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经济运行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对国内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消费心理、思想认识以及道德观念,并被人们所接受。为了促进经济的转型,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各种方式强化人们的消费主义意识,从生活、网络、娱乐等多个方面进行渗入,从思想意识的高度改变人们的选择和判断,改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传统的消费价值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主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倡导消费,鼓吹消费。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商业文化和经济文化中到处都充斥着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而我国一直注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消费主义价值观却颠覆了这种历史优良传统,大学生开始重视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更有甚者,开始崇尚庸俗的生活方式,享乐至上。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滋生,并开始蔓延。 2.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起了误导作用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大众传媒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20世纪中期已经达到鼎盛。现今,大众传媒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众传媒是消费主义扩散和传播的主要工具,大众传媒犹如传教士,成立消费主义的主流宣传平台,大众传媒的炒作促进了消费主义的扩散,二者相辅相成,共谋共生。大学生也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庸俗影视作品、电视娱乐节目对大学生消费者的误导。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获得更多的收视率和票房,这些产品的趣味很低,甚至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受大学生喜爱的很多偶像剧里面都会有大量的奢华景象,让人感觉豪车别墅能够唾手可得,居中的男女主人翁整天谈情说爱,吃喝玩乐,不用每天上班工作,这种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诱惑是非常大的,他们渴望生活奢华,更加注重感官上的刺激和生活上的享乐,失去理性,远离自己的心性和健康精神需求。低层次的电视娱乐节目也开始层出不穷,相亲、选秀等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编造情感故事和人生经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感性欲望,吸引更多的观众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收益。借助这些方式,大众传媒向群众传递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通过特定的情景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制造社会舆论。舆论宣传是非常强势的,而普通大众的思想在无形中就会被媒体所操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媒体传播的价值观念,在思想意识中开始扎根,并逐渐变成社会的主流形态。很多女大学生是娱乐节目的忠实观众,这些节目张扬的腐朽、错误的价值观加剧了她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情绪,代之于“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的进取心减弱,精神颜废甚至道德照落。
第二,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大学生被误导,消费观念发生变化。通过广告,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除公益广告之外,很多广告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逐步丧失了其宣传的本意,夸大事实,甚至进行虚假宣传。现代广告是时尚的主要制造者,它一遍又一遍的对观众进行劝导,引导消费者购买广告产品。广告所宣传和塑造的时尚强烈吸引着广大的青年学生,常见的有明星代言的瘦身产品和化妆品,它们对外展现出的无可挑剔和完美无瑕,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后期的广告加工进一步完美了明星的外在形象。类似的广告铺天盖地,大学生作为主要消费者开始相信并追求广告中的“完美”,在实际生活中也开始效仿,最终变成消费行为。
3.不科学的家庭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是作为物质基础的经济条件,其次是作为消费意志的思想认识。大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家庭生活,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但他们属于特殊群体,主要经济来源是由家庭供给的,虽然也有银行贷款、奖学金和困难补助金以及勤工儉学,但这不是主要经济来源。92.3%的大学生都是靠家庭提供经济来源或主要靠家庭所支撑。大学生入学之前,就大多数人而言,基本上都是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会受家庭消费理念的影响。消费行为长期受家庭生活环境所影响。
首先,畸形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消费主义流入中国,很多人原有的价值观念开始扭曲,以勤俭、自律和俭朴为代表的优良传统受到藐视,消费主义开始成为主流,社会道德水平开始下滑。高收入阶层和新兴的暴发户特别崇尚高消费,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相互攀比,消费意识超前,骄奢纵欲和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悄然流行。其次,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大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随之提高,结余增多。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之一,自然会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因为多数大学生都是由家庭提供经济来源的。家庭收入增加,大学生的经济消费能力也随之提高。尤其是现在,“421”家庭模式幵始呈现出主流倾向。家庭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模式,孩子成为家中的重点,所有关爱集于一身。特定年代的物质匮乏让长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他们不希望孩子们在物质上受到委屈,不管是普通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都会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需求。正是这种长辈的过度关爱埋下了隐患,助长了孩子们的不良消费,而且日益增加。
4.大学生本身的自律性不高
第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在以往的精英教育时代,学生踏入大学校门的门槛较高,需要极其严格的考试,因此,学生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具有大体相同的主导价值取向。而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比以往更轻易地就能踏入大学校门,数量激增,学生们的社会背景也变得更加复杂,素质高低不一,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尽相同,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他们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
第二,大学生的自我觉醒意识不断提高。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行的是效益、竞争、自主机制,这就给社会上的每个个体很多的自主性,他们获取利益具有更加正当的理由。在高等教育中,倡导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之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学生更多的会把上大学这一行为当作是一种投资。学生在校园期间,他们会将自己置于同学校具有相同法律地位的位置上,不希望学校对他们有过多的道德规范上的要求,而是希望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在实现价值以及价值选择方面,大学生显露出更强的自我性,更加在意自身价值是否得到了实现,渐渐从以奉献为主的理想境界向注重物质享受的实用、实惠的现实生活转变;从以追求理想、看重知识价值向崇尚金钱,满足感官转变;
从君子耻于言利转变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大学生的过度的自我意识在消费行为上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责任,通过独立支配金钱进行消费来获取认同,展示自我,如此以来,反倒使大学生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找不到了“自我”,在享乐过程中辨不清方向,渐渐形成了单纯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不健康心理。最后,大学生缺乏自律性。表现为大学生消费具有从众性、易受暗示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受到的是先进科技知识的教育,有着更加理性化的思维,不过,个别学生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认识不到位,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出现从众行为。在集体这个大环境下,大部分大学生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投合大多数人的心理,以博得集体中其他人的认可和赞同。“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刺激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电脑、电视、手机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好的、坏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很难分辨。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达到较成熟的心理年龄,无法很好地甄别这些信息,当外界存在诸多暗示的时候,很可能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而对媒体所宣扬的一些行为和决策盲听盲信。大学生在媒体暗示下所形成的的消费心理,直接导致他们会按照当下社会上很风靡、很流行的消费观念以及方式来消费。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危害
从较浅层面来看,消费属于个体的独立行为,不过,从较深层面来看,消费行为是精神文化现象的一种体现。那么,在此角度看来,大学生在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不良消费行为,并由此产生的恶劣影响需要被高度重视起来。它一方面使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加深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矛盾,不利于家庭伦理的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使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程度地被扭曲,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使日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一定影响;另外,从学生角度来看,大学阶段所形成的一些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密切关系着他们健全人格以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上面说到的、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着的这些不良消费现象,只是在一小部分或者小一撮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不过,这种行为的危害以及不利影响是重大的。
(一)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给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影响了必要的发展消费
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感官刺激、模仿消费、人情消费等对他们的发展消费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整个消费中,发展消费所占的比重特别小。据有关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在购买文化用品方面的消费比重很小,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发展消费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此以来,学生不注重发展消费的投资,他们就不会具有更加完善的人格。
2.使学生放松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一些大学生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了追逐物质享受上,那么在政治思想上,他们就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得思想下滑,造成许多不良文化意识顺势侵入,使得他们注重享乐,贪图物质享受,直接导致大学生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抛之脑后,严重浪费,社会公德意识显著下降,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没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程度地偏离了正常轨道,人格修养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恶劣的、不良的影响。
3.导致越规违法走向堕落
书籍报刊、色情录像等不健康的、黄色的精神消费品极大地毒害和污染着大学生的洁净心灵。对于正处于青春懵懂期的大学生来说,一旦受到这些刺激和污染,很有可能会被引向犯罪的深渊。
为了满足自身的刺激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需要不同往常的经费开支,假如,这部分经费短缺的时候,大学生会采取何种措施?
一些学生就会心理失衡、挺而走险,去干骗(骗熟人、同学、老师、家长、他人)、偷、扒、抢等等越规、违法甚至犯罪的勾当。据悉,就读于某大学的A君,其父亲经营个体实体,其仗着父亲的经济后盾,经常出入茶座酒庄,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服装,西装革履,上穿好几千块钱的皮尔·卡丹西服,脚蹬900多块钱的“老人头”皮鞋,腰里系着鳄鱼皮带,手上戴着瑞士表。不过,这样的日子没多久,他父亲的生意连续不顺,几乎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这样以来,一下子把A君的奢侈生活的经济来源切断了。然而A君的消费已然形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便开始偷窃,从偷一台收录机、一件衣服、一双鞋,演变成偷盗学校的彩电,被学校发现,通过公安机关,拘留数日,并被开除了学籍。另外,一些大学女生卖淫,男生嫖娼,这些不正确消费行为本身便是违反法律、纪律的行为。
(二)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1.让大学同学之间形成不必要的冲突和隔阂
在大学阶段,学生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这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势必会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一些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天天为求学和生存而费心,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无疑是对他们的强烈刺激,容易让这些贫困学生产生自卑、焦躁心理,不利于他们对生活的正确认知,影响他们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学生们不同的交际圈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或摩擦不断增加,不利于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不良消费的逐渐升级,也使得不少学生负债累累,这都是不良消费的恶果。一名在大学担任辅导员的老师跟我说,学校里经常会发生一些欠钱者长时间不还钱而引起的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其实,大学生一般是跟身边的同学借钱,今天跟李四借,明天向张三借。然而大学生往往都并不富有,假如债主有紧急情况着急用钱,而这个时候,欠债者却没有能力还钱,双方就会闹矛盾,恶化关系。
2.容易造成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甚至破裂
有很多的案例,是由于不良消费而使得大学生之间关系恶化甚至翻脸,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进而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伤害。据报道,B君是某所医学院的学生,三代单传,独生子,打小娇惯,他有什么要求,他父亲都会满足他。毕业前夕,父母花2500元给他买了一台相机,C君跟他同班,打算带着女朋友到郊外游玩,想借他的相机用一下,沒想到,被B君一口回绝。不想,C君因此耿耿于怀,在后来的日子中,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打出手,不小心用手术剪刀将B君给刺死了,结果C君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认定为过失杀人罪,获刑20年。这个案例中,主要原因在于C君的过失杀人,而不得不说,B君的不良消费使得C君心理失衡,埋下了祸根。
(三)加重了大学的是家庭负担,给将来留下隐患
就目前来看,一些大学生,尤其是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每年平均近10000元的学费和正常的生活费用开支,已使不少家庭不堪重负。由于消费时无目的、无计划,一些学生到了月底常常是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增加了学生家庭的负担。但是,一少部分学生置家庭经济情况于不顾,盲目攀比,使得家庭经济更加陷入窘境,无法进行经济生产的再投入和日常生活。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可以看出,人的大学阶段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极其重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在大学阶段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将严重影响到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在我国,人们的收入相对较低,经济还不算很发达,而大学生形成的不良消费习惯和不健康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后,严重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快、很快地适应社会,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适应和磨合难度,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后果不容乐观,隐患不容忽视。我们也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些这样的报道,某某是大学毕业生,由于追求物质享受,自己的工资无法满足其需要,而爱慕虚荣,贪污受贿,逐渐走向了犯罪。这与他们在大学时代没有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有直接关系。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改善对策
对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不当的消费行为问题,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也无需谈之色变。要高度重视,是因为这些不当行为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就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和误导倾向;无需谈之色变是因为这些行为可以在我们正确的引导下进行改正,使其回归到科学、文明、适当的消费理念中去。这样一来,既能够减轻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经济压力,又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国家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金钱至上、唯物质论,大力提倡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无法孤立于社会。学校里的教师和职员成为学生日常接触的社会群体,应该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积极示范,以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表达出对资源的利用;对劳动的尊重和节约;对环境的保护;倡导科学、文明、适度的消费理念,抵制奢侈浪费,体现消费价值;以社会主义下的生活准则来表达出公共生活理念和精神文明价值。
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来讲,高校要联合相关机构大力整顿和取缔学校周围不良环境因素,对一些违法经营的商贩以及违规操作的录像厅、网吧予以取缔,扫除不文明、不健康的社会娱乐场所,还要对周边的营业网点和各类娱乐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执法,净化大学校园周围环境,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好去处。
(二)规范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
在多种传播媒介并存的今天,消费理念已经快速地从单纯的经济层面转向文化、价值观层面,大学生们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消费主义借助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等主要传播介质进行蔓延。而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好奇心强,这些传媒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因此要阻止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就要对大众传媒进行约束和规范,既要对其有效监督和约束,又要借助大众传媒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传达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
1.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
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广泛。通常人们的消费行为会受到来自广告和电视节目中产品宣传的影响。因此要对这些传媒进行有效监管。一、有效评估各类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严厉禁止带有明显消费宣传、不实的虚假的宣传内容以及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广告的播放和刊登。二、加强对电视节目、电影作品和娱乐节目的审查,严格把好节目质量和内容,坚决抵制包含低俗、暴力和色情等内容的产品。三、提高大众媒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要从源头遏制不良内容,培养大众媒体和广告运营商良好的伦理素养,大力倡导媒体工作人员的行业自律行为,既要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又要承担起社会道德的责任和义务;既要从思想上坚定社会责任和良知,又要保持言行一致的伦理责任,大力传扬健康、适度、文明的消费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消费环境,让大众传媒致力于传播理性的消费观念,并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
2.加强大众传媒正面宣传
现在经常在一些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大学生的不当消费行为,这无疑是媒体们出于重视和爱护大学生,将其不良行为进行曝光以示警示。但也有一些媒体却将大学生的这一行为进行放大,大肆报道,过度宣传,扭曲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这不但不能有效警示反而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以青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讲,应该主要采取正面鼓励的方法,使其保持正常的社会心态。所以我们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科学、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以树典型、扮角色等方法进行引导。这是大众媒体应该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三)家庭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
现代社会中,消费功能日益强化为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一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是通过效仿家庭成员幵始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适度监督等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第一,作为父母要做好表率。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得到了父母和亲人的关爱及帮助,对他们具有约束性,放假后基本上都回家陪伴父母。家长自身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消费观念。因此家长要借助自身优势,言传身教地对大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和引导,相比较学校,他们的言行具有更为深刻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灌输文明消費、理性消费的理念。不断加强教育,以学生们的第一导师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消费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
第二,合理传播家庭消费观念。大学生对家庭和父母还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父母要对于孩子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要借助于这一优势,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利用各方优势,让教育具有针对性,提高教育效果。把合理、健康的消费观贯穿到对他们的教育中去,从而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父母要利用自身优势引领孩子进行合理消费。研究发现,具有良好消费习惯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具有科学、理性消费理念的家庭中。因而父母要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行为的家庭成员,积极带领他们参与消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得出良好的行为。父母自身的消费行为以及合理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良好品德。
第三,要适当限制大学生的正常开支。在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还是来自家长,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无法跟随孩子进入大学继续照顾,转而借助金钱来进行代替。然而这一行为却在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奢侈之风。所以父母要从孩子的基本生活开始,加强对他们生活费的控制和管理,不时地掌握费用的去向,积极引导,随时提醒。如果学生索要大额的金钱消费时,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与适当的指导,拒绝不可取的想法,遏制过度消费主义,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理性的消费习惯。 (四)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
除了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外,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消费教育,这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的环节。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依据社会准则和道德标准进行的自觉地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强化和自我控制的过程,以此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般来说,自我教育即时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改变自己的思想的方式。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个人教育中自我教育占有主导作用的地位。大学生们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稳定的思想和一定阅历,已经符合自我教育的条件。
正确的认识自我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原因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产生的矛盾。理想自我希望借助自我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观念,表现为自愿扮演这一形象。现实自我是为了实现理想自我所进行的自我塑造和实现。大学生根据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所产生的差距,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觉悟,最终达到实现理想自我的目标。
其次,大学生进行合理适度的有目标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又能够适当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来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
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刚刚摆脱中学学习的巨大压力,获得解放,此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家教的兼职工作来取得一些报酬。由于家教市场需求旺盛,工作机会多,所处的人际关系较为简单,工作时间短,较为轻松。他们在家教中既可以传授知识,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得到锻炼。每年一度的寒暑假是大学生们的自由支配时间,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益于社会,也使自己得到了锻炼,获得了一定的工作报酬。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巩固所学,并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他们利用这些实践机会得到锻炼,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并珍惜所得报酬,重新认识金钱的作用,从而反省生活消费中的无价值行为,自觉地予以更正。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养成正确消费观的重要途径。
最后,大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记账习惯来反省自身的消费陋习。很多大学生考入大学后,离开父母的监管,随意决定生活开支,没有良好的计划性。一些大学生通过兼职工作得到报酬后,花钱变得大手大脚。相当一部分生活费花在了享受上,每到月末和学期结束,甚至要靠借钱度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手中有钱,但是不懂支配,这些人可以培养自己的记账习惯,每天记录各项消费情况,月末总结各项花销的分布情况,节省可有可无的消费。决定购物前,可以先写下物品清单,置办齐了就结束购物。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能够使我们做到开支透明,将花销用到正确的地方。大学生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需求,确定适当的消费水平,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日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这是大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蔓延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消费作为社会大生产生活的必要环节,本身无可厚非,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消费,消费什么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大学生由于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消费行为。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長过程中,消费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大学生自身以及整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这就对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行为提出了迫切要求,刻不容缓。因此文章从大学生消费行为出发,将他们的消费理念、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目的在于与各位关心大学生的同仁们一起尽力解决好大学生们所存在的各种消费行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过好大学生活,早日成为合格的综合性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存在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性大的因素,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由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客观条件来决定的,因此本研究对象范围有限,抽样率低,相关数据不能有效代表大学生们的全部状况。此为本文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富才.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2]阮德胜,胥兴贵. 浅谈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04)
[3]郑应兵.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浅析[J].经营管理者. 2009(08)
[4]袁也婷.浅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J].中国市场. 2009(27)
[5]李雁灵.论大学生消费行为与特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S2)
[6]方传安.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7]魏晓慧,李方园.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2)
[8]赵祥禄.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3)
作者简介:
张玮祎,女,籍贯(精确到市):陕西省西安市,出生年月: 1987年3月,工作单位:延安大学,单位邮编:716000,单位所在城市:陕西省延安市,职务职称和学历: 初级,本科,研究方向: 校史、社会学、哲学。
关键词: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观念
现如今,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发展势头迅猛,相应地人们的物质条件也极大的改善。然而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在初级水平。刚刚过去的几年中,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政府陆续颁布了很多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大学生作为整个消费人群中的特别团体,其消费行为体现出了盲从性,较易被其他消费群体的一些不良倾向所影响。就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看,当前高校校园内的消费存在攀比现象、奢侈现象,很多同学热衷于追求高端、享受、档次的物质生活,在他们之中有很多的消费能力早已被过度透支,而超前消费却成为了校园中的一种特殊的消费理念。但就现象来分析,这是大学生的自主行为,但深究起来,这一消费现象却真实地反映出当前校園内的一种文化现状,而且还能透过这一现状反映出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怎样帮助大学生们建立一种健康、文明、理性的消费理念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空白。但从今而言,却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一项挑战。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及成因
大学生活是个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们离开家门走进大学校园,在这里学习品德、知识和技能教育,是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尽管这一时期非常短暂,但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外的各种思潮正在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消费主义被现代人所推崇,唯金钱论、享受主义等消费心理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念,无形中在不断地实践着。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迅速地改变着。
(一)不良消费行为的表现
1.忽视必要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有数据指出,大学生每个月的饮食费用在不断上升,这还不包含聚餐等社交活动的消费。占据了整个消费支出的很大比例,但是这一比例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大学生们的学习型消费比例不高,而社交型如网络、形象等方面的消费比例却在逐年上升。
第一,大学生注重人情消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越来越重视人际关系的发展,他们投入在社交方面的消费比例很大,特别是男同学,除了饮食,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社交。如今在大学校园最流行的人情消费是“请客吃饭”,通俗说法叫“撮”。最初是“撮”别人,然后发展为“跟别人一起撮”,请别人到自己这里来“撮”。请客风气从个人拿到奖学金、成为干部、入党等形式发展到老乡聚会、同学过生日,以及新生报到、毕业生毕业等活动,现在还时兴起了过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各类国外节日,几乎一到节日就成为了学生们聚会的最好理由,造成了人情消费的过度浪费。调查显示:8%的同学经常请客,44%的同学有时请客,只有23%的同学从不请客。除此之外,大学生投入在恋爱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多,每个月都有很大的开支,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主要通过赠送礼物、请客吃饭等形式达到交往的目的,当校园恋爱持续升温,这一开支还会增加。他们的人情支出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即通过与别人的资源互换来达到自己的交往需求,获得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人情消费则是通过各自的社交群体进行人情交换,借助送礼和收礼来履行人群义务。实质上是在形成一种社会关系网,间接地累积社会资本。大学生们的社交圈越大,那么他们日后获得社会资本的能力就会越强,二者是成正比的。尽管这一消费存在着时间滞后的问题,但是它所蕴含的潜力却是无穷的。名目繁多的人情开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人情消费的名目多,从生日宴、老乡会到个人获得荣誉等活动,都体现在聚会上。二、人情消费的涉及面广但缺乏深度,他们的一些熟人也只是因为一两件事情的交往才认识到的,并没有深交。三、人情消费的目的并不单纯,大学生的人情网络的建立不单单只是为了培养感情,同时还带有很大的功利性。
第二,大学生越来越偏重形象消费。这里的形象消费是指他们在衣服、美容和护肤品等方面的支出。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特别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他们既注重学识修养的培养,也重视外在形象的展示,希望能够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高度结合的一种状态。他们的文化水平高,有自己稳定的消费观,除了保证每天一日三餐的质量外,还会投入到提高生活质量和提升个人形象的希望中去。有调查指出,越是高年级的同学,他们的形象消费越高。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外在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促使校园内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变化。他们这一群体具有特殊性,相较于普通群体更为敏感,其消费行为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
第三,网络通讯方面的支出是大学生们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开支,并且在通讯费方面的支出在逐渐增加。相较于传统的网络支出,手机网络的各项消费速度已远远超越,微博、微信及电子商务方面的支出在快速增加。在当前网络时代的影响下,大学生们开始追求网络购物的便利,而且迅速在校园里蔓延开来。他们主要借助电脑和手机操作,越来越多的购物行为也增加了他们的上网次数和时间,从而造成了更多的网络通讯消费。
第四,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小。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就已经是一名成功者,是未来社会的精英。然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已非常普及,考入大学并不表示一个人的成功,却意味着竞争的开始。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培养被认为是“保姆式培养”,大学生只需学习,不用考虑经济问题,学业压力相对较轻,导致很多人把重心放在了“玩”上,玩心越来越重,甚至不思进取,完全背离了个人学识修养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初衷,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比例也一直不高。 2.大学生消费呈现高消费趋势
高消费是指消费水平超过了实际需求或者家庭支付能力的一种消费方式。这种情况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首先,在饮食方面,由于广告宣传无孔不入,大学生们的食品选择偏重于广告印象。有调查指出,相当多的大学生早餐主要是零食,这些零食中包括一些膨化类食品和各类碳酸饮料,尽管消费价格要高于早餐,但是学生们却被它们的时尚外包和激情四射的广告语所吸引。一些洋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和必胜客等时常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完全不受高价位的影响。
其次,在形象消费方面,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更为旺盛。在对一些女生的调查中得出,大部分女生都有相当数量的各类美容护肤品、化妆品,此外还有瘦身纤体、美容保养等流行消费,一些学生为了获得更为靓丽的外形,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来做整容。在服饰搭配上,大学生们踊跃追赶潮流,流行什么穿什么,服饰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不断追赶新的流行趋势。而追求新潮和时髦是大学生们的天性,他们热衷于走在时尚的前列,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时尚欲望,因此他们的形象消费也在无形中增加。
在用的方面,据调查显示,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超过一半的同学有过更换手机的行为,只是为了获得更快的上网速度,满足上网需求。还有的学生购置了数码相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高端电子产品。此外在他们中间还有相当数额的奢侈品支出,但从整个社会的财富分布比例来看,掌握中大多数财富的40岁以上60岁以下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但是在中国消费者组成结构上,73%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34岁之间,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在校大学生。
3.推崇符号消费,不顾支付能力
在当前社会里信息量大、物质丰富,大学生们的思想和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直接改变着他们的消费价值观。商品是社会消费的主要形式,它不单承担着普遍意义下的使用价值属性,还承担着特殊意义下的符号价值属性。其使用价值是通过商品自身的自然属性表现,而符号价值则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借助商品的品味、档次等社会涵义来传达消费者的文化倾向。
在当前消费至上的潮流引领下,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崇尚商品的符号价值,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消费和自我认同。符号消费的实质是一种象征性和意义上的消费,却成为大学生们的自我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的主要形式,通常会不时地通过物质来表示自身的品质、身份和个性,这一观念已经是校园里约定成俗的规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所推崇和认同。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消费实践中的符号使用来表达他们对自我的社会群体认同,即为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消费,包括“炫耀”因素在内;另一方面,大学生试图通过商品隐含的符号价值这种“社会编码”来展示其身份、品味和地位,进而通过“社会编码系统的索引”彰显自己的社会等级,使消费成为一种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
符号消费主要是大学生间的主要消费方式,通常表现出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有调查指出,大学校园内普遍存在着这两种扭曲的消费观念,当今的学生并非之前埋头苦读的书生,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追求物质满足,消费目的不是单纯的满足个人需求,而是一味比阔气、比排场,生怕被别人比下去,不甘心落后。在这一心理的影响下,不管自己是否需要,别人拥有的自己也一定要得到,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如果消费档次不如别人高,那么一定要超过他,这一攀比心理所产生的消费越来越多。
4.崇尚超前消费,无法自主理财
大学生属于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参与社会的生产经营,不存在经济来源。可大多数银行都认为大学生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因为他们素质高,更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向大學生推销信用卡,业务员的发卡指标更容易完成,还有可能超额完成,自身的业务提成也大幅增加。因此,虽然明知大学生身为“卡族”,是信用卡消费的“高危人群”,银行仍然积极向其推销信用卡,专挑大学生办信用卡。办理信用卡更加容易,导致办卡泛滥,很多问题随之出现。首先,消费时刷信用卡,让大学生可以远离家长的监督,而且可以大额透支,造成了大量的不理性消费现象出现,有不少大学生的消费都是非常盲目和超前的,彼此攀比,拜金风气泛滥,甚至有的大学生挥霍无度。在走访调查中有的学生说:“信用卡使用方便快捷,商场购物可以刷卡;饭店聚餐可以刷卡;KTV唱歌也可以刷卡……刷卡感觉像不花钱似的,哪怕透支也暂时不会想到怎么还钱。”刷信用卡进行消费,购物欲望很难被控制,每到月底就有不少大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费又超支了。其次,对于大学生使用信用卡,银行在透支金额方面进行了限制,而且明确还款日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一定的风险,但是很多大学生并不熟悉信用卡的使用方法和计费方法,自然对使用信用卡存在的风险没有意识。大学生自身并不具备偿还能力,只得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多数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陷入还款的“泥潭”。最后,恶意透支信用卡,大学生的信用等级会受到损害,一旦形成信用污点将对终身产生影响,大学生毕业后买房、贷款、办卡甚至是求职都会遇到很多麻烦,这是对大学期间信用卡任意透支的直接打击。
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
在全球范围之内,消费主义已经成为主流的消费模式,经过大肆宣传,这种消费价值观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激情也被激发出来,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很多人都喜欢和维护这种新的消费习惯。消费主义在国内也开始大幅蔓延,大学校园也不再是一方净土,新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开始蔓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市场经济引起了大学生消费观念变革
不可否认,我国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属于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经济运行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对国内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消费心理、思想认识以及道德观念,并被人们所接受。为了促进经济的转型,西方发达国家采用各种方式强化人们的消费主义意识,从生活、网络、娱乐等多个方面进行渗入,从思想意识的高度改变人们的选择和判断,改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传统的消费价值观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主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倡导消费,鼓吹消费。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商业文化和经济文化中到处都充斥着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而我国一直注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消费主义价值观却颠覆了这种历史优良传统,大学生开始重视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更有甚者,开始崇尚庸俗的生活方式,享乐至上。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滋生,并开始蔓延。 2.大众传媒对大学生起了误导作用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大众传媒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20世纪中期已经达到鼎盛。现今,大众传媒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众传媒是消费主义扩散和传播的主要工具,大众传媒犹如传教士,成立消费主义的主流宣传平台,大众传媒的炒作促进了消费主义的扩散,二者相辅相成,共谋共生。大学生也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第一,庸俗影视作品、电视娱乐节目对大学生消费者的误导。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获得更多的收视率和票房,这些产品的趣味很低,甚至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受大学生喜爱的很多偶像剧里面都会有大量的奢华景象,让人感觉豪车别墅能够唾手可得,居中的男女主人翁整天谈情说爱,吃喝玩乐,不用每天上班工作,这种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诱惑是非常大的,他们渴望生活奢华,更加注重感官上的刺激和生活上的享乐,失去理性,远离自己的心性和健康精神需求。低层次的电视娱乐节目也开始层出不穷,相亲、选秀等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编造情感故事和人生经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感性欲望,吸引更多的观众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收益。借助这些方式,大众传媒向群众传递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通过特定的情景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认识,制造社会舆论。舆论宣传是非常强势的,而普通大众的思想在无形中就会被媒体所操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媒体传播的价值观念,在思想意识中开始扎根,并逐渐变成社会的主流形态。很多女大学生是娱乐节目的忠实观众,这些节目张扬的腐朽、错误的价值观加剧了她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情绪,代之于“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的进取心减弱,精神颜废甚至道德照落。
第二,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大学生被误导,消费观念发生变化。通过广告,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商品的基本信息,除公益广告之外,很多广告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逐步丧失了其宣传的本意,夸大事实,甚至进行虚假宣传。现代广告是时尚的主要制造者,它一遍又一遍的对观众进行劝导,引导消费者购买广告产品。广告所宣传和塑造的时尚强烈吸引着广大的青年学生,常见的有明星代言的瘦身产品和化妆品,它们对外展现出的无可挑剔和完美无瑕,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后期的广告加工进一步完美了明星的外在形象。类似的广告铺天盖地,大学生作为主要消费者开始相信并追求广告中的“完美”,在实际生活中也开始效仿,最终变成消费行为。
3.不科学的家庭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是作为物质基础的经济条件,其次是作为消费意志的思想认识。大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家庭生活,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但他们属于特殊群体,主要经济来源是由家庭供给的,虽然也有银行贷款、奖学金和困难补助金以及勤工儉学,但这不是主要经济来源。92.3%的大学生都是靠家庭提供经济来源或主要靠家庭所支撑。大学生入学之前,就大多数人而言,基本上都是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会受家庭消费理念的影响。消费行为长期受家庭生活环境所影响。
首先,畸形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消费主义流入中国,很多人原有的价值观念开始扭曲,以勤俭、自律和俭朴为代表的优良传统受到藐视,消费主义开始成为主流,社会道德水平开始下滑。高收入阶层和新兴的暴发户特别崇尚高消费,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相互攀比,消费意识超前,骄奢纵欲和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悄然流行。其次,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大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随之提高,结余增多。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之一,自然会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因为多数大学生都是由家庭提供经济来源的。家庭收入增加,大学生的经济消费能力也随之提高。尤其是现在,“421”家庭模式幵始呈现出主流倾向。家庭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模式,孩子成为家中的重点,所有关爱集于一身。特定年代的物质匮乏让长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他们不希望孩子们在物质上受到委屈,不管是普通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都会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需求。正是这种长辈的过度关爱埋下了隐患,助长了孩子们的不良消费,而且日益增加。
4.大学生本身的自律性不高
第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在以往的精英教育时代,学生踏入大学校门的门槛较高,需要极其严格的考试,因此,学生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具有大体相同的主导价值取向。而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比以往更轻易地就能踏入大学校门,数量激增,学生们的社会背景也变得更加复杂,素质高低不一,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尽相同,价值观念趋向多样化,他们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
第二,大学生的自我觉醒意识不断提高。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行的是效益、竞争、自主机制,这就给社会上的每个个体很多的自主性,他们获取利益具有更加正当的理由。在高等教育中,倡导实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之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学生更多的会把上大学这一行为当作是一种投资。学生在校园期间,他们会将自己置于同学校具有相同法律地位的位置上,不希望学校对他们有过多的道德规范上的要求,而是希望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在实现价值以及价值选择方面,大学生显露出更强的自我性,更加在意自身价值是否得到了实现,渐渐从以奉献为主的理想境界向注重物质享受的实用、实惠的现实生活转变;从以追求理想、看重知识价值向崇尚金钱,满足感官转变;
从君子耻于言利转变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往往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大学生的过度的自我意识在消费行为上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社会责任,通过独立支配金钱进行消费来获取认同,展示自我,如此以来,反倒使大学生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找不到了“自我”,在享乐过程中辨不清方向,渐渐形成了单纯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不健康心理。最后,大学生缺乏自律性。表现为大学生消费具有从众性、易受暗示性。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受到的是先进科技知识的教育,有着更加理性化的思维,不过,个别学生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认识不到位,有着较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出现从众行为。在集体这个大环境下,大部分大学生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投合大多数人的心理,以博得集体中其他人的认可和赞同。“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刺激手段,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电脑、电视、手机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好的、坏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很难分辨。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达到较成熟的心理年龄,无法很好地甄别这些信息,当外界存在诸多暗示的时候,很可能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而对媒体所宣扬的一些行为和决策盲听盲信。大学生在媒体暗示下所形成的的消费心理,直接导致他们会按照当下社会上很风靡、很流行的消费观念以及方式来消费。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危害
从较浅层面来看,消费属于个体的独立行为,不过,从较深层面来看,消费行为是精神文化现象的一种体现。那么,在此角度看来,大学生在校园里发生的许多不良消费行为,并由此产生的恶劣影响需要被高度重视起来。它一方面使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加深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矛盾,不利于家庭伦理的道德建设;另一方面使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程度地被扭曲,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使日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一定影响;另外,从学生角度来看,大学阶段所形成的一些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密切关系着他们健全人格以及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上面说到的、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着的这些不良消费现象,只是在一小部分或者小一撮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不过,这种行为的危害以及不利影响是重大的。
(一)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给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影响了必要的发展消费
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感官刺激、模仿消费、人情消费等对他们的发展消费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整个消费中,发展消费所占的比重特别小。据有关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在购买文化用品方面的消费比重很小,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发展消费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此以来,学生不注重发展消费的投资,他们就不会具有更加完善的人格。
2.使学生放松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一些大学生将着眼点更多地放在了追逐物质享受上,那么在政治思想上,他们就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得思想下滑,造成许多不良文化意识顺势侵入,使得他们注重享乐,贪图物质享受,直接导致大学生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抛之脑后,严重浪费,社会公德意识显著下降,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没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程度地偏离了正常轨道,人格修养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恶劣的、不良的影响。
3.导致越规违法走向堕落
书籍报刊、色情录像等不健康的、黄色的精神消费品极大地毒害和污染着大学生的洁净心灵。对于正处于青春懵懂期的大学生来说,一旦受到这些刺激和污染,很有可能会被引向犯罪的深渊。
为了满足自身的刺激消费、人情消费、攀比消费,需要不同往常的经费开支,假如,这部分经费短缺的时候,大学生会采取何种措施?
一些学生就会心理失衡、挺而走险,去干骗(骗熟人、同学、老师、家长、他人)、偷、扒、抢等等越规、违法甚至犯罪的勾当。据悉,就读于某大学的A君,其父亲经营个体实体,其仗着父亲的经济后盾,经常出入茶座酒庄,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服装,西装革履,上穿好几千块钱的皮尔·卡丹西服,脚蹬900多块钱的“老人头”皮鞋,腰里系着鳄鱼皮带,手上戴着瑞士表。不过,这样的日子没多久,他父亲的生意连续不顺,几乎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这样以来,一下子把A君的奢侈生活的经济来源切断了。然而A君的消费已然形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便开始偷窃,从偷一台收录机、一件衣服、一双鞋,演变成偷盗学校的彩电,被学校发现,通过公安机关,拘留数日,并被开除了学籍。另外,一些大学女生卖淫,男生嫖娼,这些不正确消费行为本身便是违反法律、纪律的行为。
(二)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1.让大学同学之间形成不必要的冲突和隔阂
在大学阶段,学生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这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势必会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一些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天天为求学和生存而费心,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无疑是对他们的强烈刺激,容易让这些贫困学生产生自卑、焦躁心理,不利于他们对生活的正确认知,影响他们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学生们不同的交际圈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或摩擦不断增加,不利于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形成。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不良消费的逐渐升级,也使得不少学生负债累累,这都是不良消费的恶果。一名在大学担任辅导员的老师跟我说,学校里经常会发生一些欠钱者长时间不还钱而引起的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其实,大学生一般是跟身边的同学借钱,今天跟李四借,明天向张三借。然而大学生往往都并不富有,假如债主有紧急情况着急用钱,而这个时候,欠债者却没有能力还钱,双方就会闹矛盾,恶化关系。
2.容易造成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甚至破裂
有很多的案例,是由于不良消费而使得大学生之间关系恶化甚至翻脸,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进而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伤害。据报道,B君是某所医学院的学生,三代单传,独生子,打小娇惯,他有什么要求,他父亲都会满足他。毕业前夕,父母花2500元给他买了一台相机,C君跟他同班,打算带着女朋友到郊外游玩,想借他的相机用一下,沒想到,被B君一口回绝。不想,C君因此耿耿于怀,在后来的日子中,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打出手,不小心用手术剪刀将B君给刺死了,结果C君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认定为过失杀人罪,获刑20年。这个案例中,主要原因在于C君的过失杀人,而不得不说,B君的不良消费使得C君心理失衡,埋下了祸根。
(三)加重了大学的是家庭负担,给将来留下隐患
就目前来看,一些大学生,尤其是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每年平均近10000元的学费和正常的生活费用开支,已使不少家庭不堪重负。由于消费时无目的、无计划,一些学生到了月底常常是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增加了学生家庭的负担。但是,一少部分学生置家庭经济情况于不顾,盲目攀比,使得家庭经济更加陷入窘境,无法进行经济生产的再投入和日常生活。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可以看出,人的大学阶段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极其重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在大学阶段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将严重影响到后来的工作和生活。在我国,人们的收入相对较低,经济还不算很发达,而大学生形成的不良消费习惯和不健康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后,严重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快、很快地适应社会,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适应和磨合难度,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后果不容乐观,隐患不容忽视。我们也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些这样的报道,某某是大学毕业生,由于追求物质享受,自己的工资无法满足其需要,而爱慕虚荣,贪污受贿,逐渐走向了犯罪。这与他们在大学时代没有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有直接关系。 三、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改善对策
对于在校大学生存在的不当的消费行为问题,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也无需谈之色变。要高度重视,是因为这些不当行为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就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和误导倾向;无需谈之色变是因为这些行为可以在我们正确的引导下进行改正,使其回归到科学、文明、适当的消费理念中去。这样一来,既能够减轻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经济压力,又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国家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金钱至上、唯物质论,大力提倡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校园无法孤立于社会。学校里的教师和职员成为学生日常接触的社会群体,应该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积极示范,以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表达出对资源的利用;对劳动的尊重和节约;对环境的保护;倡导科学、文明、适度的消费理念,抵制奢侈浪费,体现消费价值;以社会主义下的生活准则来表达出公共生活理念和精神文明价值。
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来讲,高校要联合相关机构大力整顿和取缔学校周围不良环境因素,对一些违法经营的商贩以及违规操作的录像厅、网吧予以取缔,扫除不文明、不健康的社会娱乐场所,还要对周边的营业网点和各类娱乐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执法,净化大学校园周围环境,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好去处。
(二)规范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
在多种传播媒介并存的今天,消费理念已经快速地从单纯的经济层面转向文化、价值观层面,大学生们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层出不穷,消费主义借助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等主要传播介质进行蔓延。而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好奇心强,这些传媒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因此要阻止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就要对大众传媒进行约束和规范,既要对其有效监督和约束,又要借助大众传媒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引导,传达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
1.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
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广泛。通常人们的消费行为会受到来自广告和电视节目中产品宣传的影响。因此要对这些传媒进行有效监管。一、有效评估各类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严厉禁止带有明显消费宣传、不实的虚假的宣传内容以及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广告的播放和刊登。二、加强对电视节目、电影作品和娱乐节目的审查,严格把好节目质量和内容,坚决抵制包含低俗、暴力和色情等内容的产品。三、提高大众媒体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要从源头遏制不良内容,培养大众媒体和广告运营商良好的伦理素养,大力倡导媒体工作人员的行业自律行为,既要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又要承担起社会道德的责任和义务;既要从思想上坚定社会责任和良知,又要保持言行一致的伦理责任,大力传扬健康、适度、文明的消费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消费环境,让大众传媒致力于传播理性的消费观念,并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
2.加强大众传媒正面宣传
现在经常在一些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大学生的不当消费行为,这无疑是媒体们出于重视和爱护大学生,将其不良行为进行曝光以示警示。但也有一些媒体却将大学生的这一行为进行放大,大肆报道,过度宣传,扭曲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这不但不能有效警示反而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以青年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讲,应该主要采取正面鼓励的方法,使其保持正常的社会心态。所以我们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科学、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以树典型、扮角色等方法进行引导。这是大众媒体应该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三)家庭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
现代社会中,消费功能日益强化为家庭的基本职能之一。一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是通过效仿家庭成员幵始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适度监督等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第一,作为父母要做好表率。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得到了父母和亲人的关爱及帮助,对他们具有约束性,放假后基本上都回家陪伴父母。家长自身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消费观念。因此家长要借助自身优势,言传身教地对大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和引导,相比较学校,他们的言行具有更为深刻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灌输文明消費、理性消费的理念。不断加强教育,以学生们的第一导师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消费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
第二,合理传播家庭消费观念。大学生对家庭和父母还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父母要对于孩子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要借助于这一优势,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联系,利用各方优势,让教育具有针对性,提高教育效果。把合理、健康的消费观贯穿到对他们的教育中去,从而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父母要利用自身优势引领孩子进行合理消费。研究发现,具有良好消费习惯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具有科学、理性消费理念的家庭中。因而父母要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行为的家庭成员,积极带领他们参与消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去,让他们感受到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得出良好的行为。父母自身的消费行为以及合理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良好品德。
第三,要适当限制大学生的正常开支。在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还是来自家长,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无法跟随孩子进入大学继续照顾,转而借助金钱来进行代替。然而这一行为却在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奢侈之风。所以父母要从孩子的基本生活开始,加强对他们生活费的控制和管理,不时地掌握费用的去向,积极引导,随时提醒。如果学生索要大额的金钱消费时,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与适当的指导,拒绝不可取的想法,遏制过度消费主义,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理性的消费习惯。 (四)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
除了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外,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消费教育,这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的环节。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依据社会准则和道德标准进行的自觉地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强化和自我控制的过程,以此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般来说,自我教育即时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改变自己的思想的方式。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在个人教育中自我教育占有主导作用的地位。大学生们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稳定的思想和一定阅历,已经符合自我教育的条件。
正确的认识自我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原因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产生的矛盾。理想自我希望借助自我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观念,表现为自愿扮演这一形象。现实自我是为了实现理想自我所进行的自我塑造和实现。大学生根据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所产生的差距,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觉悟,最终达到实现理想自我的目标。
其次,大学生进行合理适度的有目标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又能够适当锻炼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来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
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刚刚摆脱中学学习的巨大压力,获得解放,此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家教的兼职工作来取得一些报酬。由于家教市场需求旺盛,工作机会多,所处的人际关系较为简单,工作时间短,较为轻松。他们在家教中既可以传授知识,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得到锻炼。每年一度的寒暑假是大学生们的自由支配时间,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益于社会,也使自己得到了锻炼,获得了一定的工作报酬。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一些专业性的工作,巩固所学,并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他们利用这些实践机会得到锻炼,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并珍惜所得报酬,重新认识金钱的作用,从而反省生活消费中的无价值行为,自觉地予以更正。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养成正确消费观的重要途径。
最后,大学生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记账习惯来反省自身的消费陋习。很多大学生考入大学后,离开父母的监管,随意决定生活开支,没有良好的计划性。一些大学生通过兼职工作得到报酬后,花钱变得大手大脚。相当一部分生活费花在了享受上,每到月末和学期结束,甚至要靠借钱度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手中有钱,但是不懂支配,这些人可以培养自己的记账习惯,每天记录各项消费情况,月末总结各项花销的分布情况,节省可有可无的消费。决定购物前,可以先写下物品清单,置办齐了就结束购物。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能够使我们做到开支透明,将花销用到正确的地方。大学生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需求,确定适当的消费水平,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日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这是大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蔓延正悄然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消费作为社会大生产生活的必要环节,本身无可厚非,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如何消费,消费什么的问题。有数据显示,大学生由于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消费行为。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長过程中,消费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大学生自身以及整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这就对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行为提出了迫切要求,刻不容缓。因此文章从大学生消费行为出发,将他们的消费理念、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目的在于与各位关心大学生的同仁们一起尽力解决好大学生们所存在的各种消费行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过好大学生活,早日成为合格的综合性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存在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性大的因素,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由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客观条件来决定的,因此本研究对象范围有限,抽样率低,相关数据不能有效代表大学生们的全部状况。此为本文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富才.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2]阮德胜,胥兴贵. 浅谈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04)
[3]郑应兵.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浅析[J].经营管理者. 2009(08)
[4]袁也婷.浅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J].中国市场. 2009(27)
[5]李雁灵.论大学生消费行为与特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S2)
[6]方传安.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7]魏晓慧,李方园.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2)
[8]赵祥禄.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3)
作者简介:
张玮祎,女,籍贯(精确到市):陕西省西安市,出生年月: 1987年3月,工作单位:延安大学,单位邮编:716000,单位所在城市:陕西省延安市,职务职称和学历: 初级,本科,研究方向: 校史、社会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