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在茫拉河上游(节选)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羊们在经过一场大雨的洗礼后,重新开始寻觅新鲜的食物。茫拉河两岸特有的黑藏羊毛色油黑发亮,卷曲美观,制作出的羔皮坚韧轻软,保暖性好,是青藏高原著名的黑裘皮羊种。此时的少年们也不甘寂寞,骑在牛背上,怂恿雄牛互相争斗。雨后的清新空气中,单纯而快乐的一天又开始了。
  大姐依然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她背着水桶,跑步跟上去河边打水的女伴们。这是姑娘们的私人时光,虽然背水是辛苦的劳动,但看着她们说着悄悄话、微笑着以及轻快的步态中,不难发现她们愉悦的心情。
  茫拉河上游有许多山泉,清澈的泉水穿过砾石、穿过茫多草原,汇流入河。这些山泉都是优质的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纯净天然,没有丝毫的污染,即使生饮也不会伤害肠胃,牧人们的日常饮食全靠这些泉水。从前的背水工具大多是木桶,现在已经换上了轻便的塑料桶,姑娘们装满水后,重量大约在五十斤左右。
  大姐背水回来后,全家人都忙碌起来,原来,她同丈夫和孩子要赶回自己的家了,几天来对娘家家务尽心尽意的操持后,又得返回远在五、六十公里外自己的家庭中,她是那里的主妇,等待她的劳动仍然繁重,就像草原上每顶帐篷里的所有主妇一样,总是第一个起床、忙碌一天、最后一个睡觉的人。
  老师用数码相机为大姐一家拍了照片,小女儿甜甜的模样,将帮助她记住天真无邪的童年。兰本加夫妇忙着为女儿打点行装,虽然相距不是太远,但谁也不知下一次见面会在什么时候,或许一年半载,或许更长。草原上的父母都非常疼爱孩子,他们认为生命的形成极为不易,是由几百种元素凝结而成,缺一不可,因此珍爱孩子、珍爱家畜,难见打骂、指责的行为,孩子们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長大的,女孩早早就帮助母亲做家务,男孩也在十岁左右开始出外放牧牛羊了。
  面对女儿的告别,父母真是不舍,阿爸悄悄塞上钱币,阿妈备足了糖果点心,两个弟弟把礼物捆了又捆,家中能让女儿带去的都带上了,老师看到这一切,笑称说:女儿把家搬走了。
  为了陪伴老师,重情重义的少年们今天也未去牧羊。花团锦簇的茫多草原,在八月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容颜,柏香的气息到处弥漫,青草的香味充满胸膛,少年们精力旺盛、活力十足,在他们这个年龄,正是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样疯狂地成长着,无忧无虑的青春朝气在他们的脸庞上描画着最美的笑容,没完没了的快乐,使不完的劲儿,斗不完的第一,在这片蓝天下自由自在地宣泄着。
  老师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也要返城了,对草原、对兰本加一家、甚至家里的牧犬,他都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仅仅几天,他就被大家真诚的感情打动了,草原人质朴的生活状态、纯真的待客方式,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他来说,这是一次美好的交流,也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将永远保存在他的记忆中,或许那幅心中的画卷中不仅仅有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更多的是草原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带给他的思考吧。兰本加与家人再三挽留,直到老师答应下一个假期还会再来。小儿子俄坚为这位远客、也是他的新朋友,唱了一首民歌作为临别礼物:
  无论是哪根树木,根子是一起的,
  无论是哪条河流,源头是一起的,
  无论是牛群羊群,放牧是一起的,
  无论是年老年少,想法是一起的,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在悠扬悦耳的歌声中,老师离开了茫多,带走了给格拉姆本松神山的一句祝福,带走了茫拉河滚滚涛声中的一个音符,也带走了兰本加一家人的牵挂。从此,这座帐篷将永远为他敞开着,他们在彼此的心灵中都占据了一个友谊的位置。
  草原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安详,兰本加一家还要在这里继续生活到十月份。当冬季来临,天上飘下第一场冬雪,而牛羊个个膘肥体壮的时候,他们将搬回位于加尚的冬窝子。那将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生活在这里仍然保持着原生态,自然赋予草原人以包容、平静、博大的胸怀,飞禽们在自由飞翔,动物们在自由奔跑,而人们在辛勤的劳作之余,仍然能够侧耳聆听那大自然。
其他文献
清明祭奠勾起了我们对先祖浓浓的思念缅怀之情,慎终追远的同时,我也在深思究竟何为“孝”?  缅怀奶奶的同时,我想到了她生命的最后日子。祖辈务农的我们很“争气”,兄妹三人全部跳出了农门,成为了“国家干部”,定居在了“城里”,“孝顺的兄妹”想到父母奶奶仍在乡下,照顾不方便,就为他们买了一套一楼,装修停当,接他们也住到了“城里”,很骄傲也很荣光地感觉自己大孝子一个,收获了太多乡邻乡亲的“点赞”,感受到了一
期刊
5月9日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一片春的气息,一片文学的芳香。当天,中国西部散文學会主席、《西部散文选刊》主编、囯家一级作家刘志成受邀进行了一场以《作家与修炼》为主题的散文讲座,当地及周边四十多名作家及文学爱好者一起分享了这个期盼已久的文学盛宴。  讲座中,刘志成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从作家的一个品质、作家与土地、民俗的两个关系、作家必备的三要素以及作家的四个修炼等四个方面娓娓道来。刘志成说,文学是时间深
期刊
中国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相对于旧诗这个庞然大物和悠久传统,新诗是“一个开天辟地、气势雄大的实践”(谢冕语)。通过变革我们的语言,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诗界革命”。中国新诗与中国人的百年命运息息相关,与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情感、思维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百年来,薪火傳承,群星璀璨,佳作纷呈,新诗已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一笔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在全国各地纪念新诗百年之际,本刊与阜康市委、市人民政府于
期刊
我的父亲曾从军6年,参加过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遭遇了三次死劫,三次死劫父亲都幸免于难。  ——题记  我的父亲叫付三仁,今年85岁。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他精神饱满,讲起当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的情景依然豪情满怀。  1946年,父亲16岁时,顶替兄长被国民党抓壮丁走上了军队生涯。18岁时,张家口解放了,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属华北部队20兵团第67军200师598团,先后参加
期刊
“五一”节快到了,我真高兴。因为孙女蓉蓉放假要跟她爸妈回来!  几年前,蓉蓉入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读书,现已四年级了。蓉蓉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里的“全能小明星”,相片还贴在了学校板报栏的光荣榜上。我去了北京,总爱看有蓉蓉相片的板报栏。  自正月分开后,快两个月没见蓉蓉的面了。我掐着指头等着四月三十日那天。近几日,我又是清理院里的卫生,又是在大门上安装崭新的彩带彩灯。明知道孙女她们是晚上九点多才
期刊
2008年8月8日,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当奥运会的欢呼声响彻天空时,有太多的感慨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仅仅是奥运会的开幕,还因为今天是我小叔子刘小红结婚的大喜日子。娶妻生子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平常人家有时比国家大事都重要,同时他的成家,也意味着我们这个家庭的壮大,也代表着他的长大成人,同时也让我们对爱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感悟,回想往事那段记忆总浮现在眼前,久久难以忘怀。  (一)  我是在1989年
期刊
2004年秋天,在北京王府井的承古宅里,我看到雕饰考究的各种砚台,想买一个送给大哥。一方温润如玉的端砚,造形古朴典雅,包装盒上附有诗句:“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让人瞬即幻化出书法的美丽意象,于是就买下来。这是我购物记忆中最有文化分量的物件,大哥配用它。  我们的家族从祖父辈上起就有一点书香意味。爷爷曾做私塾先生,传授四书五经等儒家文化。大哥的童年、少年时代,在爷爷的膝前与诗书经文相伴,
期刊
秋耕完了之后,各家的老步犁就闲了下来。老步犁是一种古老的犁地工具,笨重,需双牛拉,一个人在后面扶犁。田里淌过秋水之后,冬天便来了,老步犁一整个冬天躺在墙角或挂在粮仓的墙上,它似乎在眯着眼休息,听着西风渐渐尖利起来,看着河水凝成镜子般的冰面上打擦擦的娃娃们。爷爷和老步犁一样,入冬便闲下来,静静蹲在冬阳之下,眯着眼端着旱烟锅,吸着,吐着。偶尔咳嗽一声,面前觅食的鸡鹅们就张皇地跑开。  下過一场雪再消融
期刊
我断断续续总共念了将进二十年的书,说起来,同班同学也有几百个,可叫上名字来的恐怕也就百八十个,纯粹没有印象的至少也有一二百人。有的是多年不见,淡忘了,大部分是压根就没有交往过,或交际甚少,记忆中没多储存下珍贵信息,随着岁月的流逝,可憐的信息库如今变得一片空白。为此,还遭遇过不少讥诮,很尴尬,局促别扭的人要命;每逢如此境况,说心理话,总有股浓浓的烦躁局促不安的感觉油然而生。念、念、念、念那么些烂书有
期刊
2017年5月5日一7日,由中国西部散文学会、《西部散文选刊》、《天涯诗刊》和泽州县作家协会、山西省聚寿山文化景区联合举办了文学创作笔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及文学爱好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文学创作探讨和深入交流。  当晚,举行了笔会开幕式。泽州作家协会主席、《吐月》主编李小鹏主持,并介紹各位来宾。聚寿山文化景区董事长刘公平致欢迎辞,并通过影象资料介绍了聚寿山文化景区。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副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