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曾经提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的观点与现今的新课程理念是一致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领域中,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而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真是实现学习数学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体现实践性
1、实践活动内容生活化。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的具体说明。这要求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基础上,用好教材,活用教材。特别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大胆地重组教材,增加数学教学的实践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到感受数学的价值。
2、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化。
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小调查、小考察、小制作、小设计、做小家长等。实践活动可以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如小考察;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和实际测量”一课后,我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个组,各组自推一名组长,负责安排组员所带测量工具。在测量三角形的土地时,男、女生从测量不同的底和底边上的高计算面积,发现它们算出的面积很相近,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测量后,我又鼓励学生假想:如果把这块土地,用来种白菜,每棵白菜行距0.3米,株距0.2米,可以种多少棵?白菜长成后,如果一棵白菜收0.5千克,那这一块地可收多少千克白菜?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运用自如。
二、数学实践活动必须强调综合性
1、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新课程要求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实施,打破学科界限,在学科教学内容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社区生活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体现出课程实施与教学的综合性。如数学活动课“左右”教学时,可把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设计:(1)体育课形式进行队列训练: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向右……(2)美术贴画活动:如何能遵守交通规则,让车不相撞,请用你的小手来摆一摆。教师提供每小组一张十字路口的简图,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开始了有趣的贴画游戏。一张张美丽的“城市交通一瞥”展现在大家眼前。(3)音乐巩固“左右”活动:运用《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左手插腰,右手伸起,屁股扭扭,脖子扭扭……”学生尽兴地学着、跳着。
2、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知识不管是陈述性的还是程序性的,都是静态的,知识只有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它的工具性来。因此,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吸收知识,更是运用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如教学“归一问题”时,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有的学生到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有的到工厂了解不同车间制作的产品数量,还有的去农村蔬菜基地,了解菜农割菜摘果的具体数据。课堂学习时学生依据自己收集的信息自编问题,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原来和自己贴得非常近。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有效途径。
3、数学与问题的综合。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教学时还应注意精心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浓缩成一个个适合学生探索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指导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感悟和获取研究数学的方法。
三、实践活动要凸现探索性
1、动口促表达。在活动课中,很多内容都涉及“说”。汇报观察的内容、调查的结果、小组讨论的意见、同组的合作与交流,都需要“说”。说,是学生智力的表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不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把直观或抽象的思维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做到人人愿说、人人想说、人人会说、人人能说。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更好地建构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动手促探究。“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发展思维行之有效的办法。
3、动脑促创新。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维使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得到内化,使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求得问题的解决,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勤动脑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训练学生正向、逆向及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而源于生活实际又活用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情感。数学实践活动又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去研究、去发现、去解决,积极提升了他们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更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张扬。结合实际生活,用活的书本知识,构建他们心目中真实、美好的生活空间,获得创造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江苏214400】
一、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体现实践性
1、实践活动内容生活化。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的具体说明。这要求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基础上,用好教材,活用教材。特别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大胆地重组教材,增加数学教学的实践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到感受数学的价值。
2、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化。
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如小调查、小考察、小制作、小设计、做小家长等。实践活动可以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如小考察;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和实际测量”一课后,我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个组,各组自推一名组长,负责安排组员所带测量工具。在测量三角形的土地时,男、女生从测量不同的底和底边上的高计算面积,发现它们算出的面积很相近,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测量后,我又鼓励学生假想:如果把这块土地,用来种白菜,每棵白菜行距0.3米,株距0.2米,可以种多少棵?白菜长成后,如果一棵白菜收0.5千克,那这一块地可收多少千克白菜?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运用自如。
二、数学实践活动必须强调综合性
1、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新课程要求每一门课程的具体实施,打破学科界限,在学科教学内容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社区生活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体现出课程实施与教学的综合性。如数学活动课“左右”教学时,可把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设计:(1)体育课形式进行队列训练: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向右……(2)美术贴画活动:如何能遵守交通规则,让车不相撞,请用你的小手来摆一摆。教师提供每小组一张十字路口的简图,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学生开始了有趣的贴画游戏。一张张美丽的“城市交通一瞥”展现在大家眼前。(3)音乐巩固“左右”活动:运用《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左手插腰,右手伸起,屁股扭扭,脖子扭扭……”学生尽兴地学着、跳着。
2、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知识不管是陈述性的还是程序性的,都是静态的,知识只有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它的工具性来。因此,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吸收知识,更是运用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如教学“归一问题”时,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有的学生到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有的到工厂了解不同车间制作的产品数量,还有的去农村蔬菜基地,了解菜农割菜摘果的具体数据。课堂学习时学生依据自己收集的信息自编问题,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原来和自己贴得非常近。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有效途径。
3、数学与问题的综合。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教学时还应注意精心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浓缩成一个个适合学生探索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指导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感悟和获取研究数学的方法。
三、实践活动要凸现探索性
1、动口促表达。在活动课中,很多内容都涉及“说”。汇报观察的内容、调查的结果、小组讨论的意见、同组的合作与交流,都需要“说”。说,是学生智力的表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不足。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把直观或抽象的思维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做到人人愿说、人人想说、人人会说、人人能说。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更好地建构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动手促探究。“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发展思维行之有效的办法。
3、动脑促创新。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维使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得到内化,使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求得问题的解决,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勤动脑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训练学生正向、逆向及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而源于生活实际又活用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情感。数学实践活动又是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去研究、去发现、去解决,积极提升了他们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更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张扬。结合实际生活,用活的书本知识,构建他们心目中真实、美好的生活空间,获得创造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江苏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