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学生在未入小学之前的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积累,但他们的语感能力仍处在最初级的阶段,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总以“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喜欢”与“不喜欢”这些最明朗、最直接的单一语言采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当学生进入小学后,会接受系统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学科学习,并通过语文实践训练进一步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中创造性地寻得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动自主地学习探究。
那么,怎样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巧妙范读,感受语感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读一个字想一想后面的字这种一字一顿的情况,甚至把一个词语拆开来读,停顿产生错误,使句子不连贯。这就严重影响到对情感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不妨多领读,让学生模仿停顿和语气,然后在多次练习中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低年级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夕阳真美》第2、3、4自然段时,我就注意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想象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读第2、3、4自然段,并小组互读,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读课文;最后,配合着轻柔的音乐请学生听我范读。我以徐缓、抒情的语调读出太阳慢慢往下沉的意境,以激昂、喜悦的语调读出夕阳余晖的色彩美丽,学生都瞪大眼睛,专注地听着,好像亲见一轮红日正在慢慢下沉,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教师在教学时善用范读,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语声旋律美,激发学生积极地仿读和创造性朗读。
二、读中质疑,训练语感
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争辩,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从中训练学生的语感。低年级学生胆大,好奇心重,敢于提问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及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学生读了《水乡歌》第三小节后,有学生问:“老师,这歌曲怎么能用箩来装?”我首先肯定这位同学问题提得好。为了引导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渔民们的箩筐是用来干什么的?”然后组织让同学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箩筐是用来装鱼、虾……”这时,许多孩子争着说:“我知道了,那歌声就像一筐筐鱼虾一样,就像是一朵朵荷花一样,数也数不清。”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体会水乡的歌多,效果还真好。学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读,深刻地体会了诗歌的意境。
三、读演结合,激发语感
低年级新改编的教材故事性强,角色形象生动,很适合表演,而且低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边读边演,在表演中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
如教学《青蛙看海》这一课时,你听“青蛙”惊讶的语气,“松鼠”鼓励的语气;你看“老鹰”那淡定的神情,学生都演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更直接地体会到说话者的心理,而观看者也通过观赏更好地体验到那个表演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通过读演结合,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和谐的共鸣,这样也就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个非直觉的过程。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小处做起,适时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耐心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那么,怎样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巧妙范读,感受语感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读一个字想一想后面的字这种一字一顿的情况,甚至把一个词语拆开来读,停顿产生错误,使句子不连贯。这就严重影响到对情感的体会和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不妨多领读,让学生模仿停顿和语气,然后在多次练习中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低年级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指引学生把心放在课文中,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夕阳真美》第2、3、4自然段时,我就注意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我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想象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读第2、3、4自然段,并小组互读,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再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读课文;最后,配合着轻柔的音乐请学生听我范读。我以徐缓、抒情的语调读出太阳慢慢往下沉的意境,以激昂、喜悦的语调读出夕阳余晖的色彩美丽,学生都瞪大眼睛,专注地听着,好像亲见一轮红日正在慢慢下沉,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教师在教学时善用范读,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语声旋律美,激发学生积极地仿读和创造性朗读。
二、读中质疑,训练语感
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争辩,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从中训练学生的语感。低年级学生胆大,好奇心重,敢于提问题。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知道的问题,然后及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学生读了《水乡歌》第三小节后,有学生问:“老师,这歌曲怎么能用箩来装?”我首先肯定这位同学问题提得好。为了引导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提了一个问题:“渔民们的箩筐是用来干什么的?”然后组织让同学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箩筐是用来装鱼、虾……”这时,许多孩子争着说:“我知道了,那歌声就像一筐筐鱼虾一样,就像是一朵朵荷花一样,数也数不清。”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读这句话,体会水乡的歌多,效果还真好。学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读,深刻地体会了诗歌的意境。
三、读演结合,激发语感
低年级新改编的教材故事性强,角色形象生动,很适合表演,而且低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边读边演,在表演中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
如教学《青蛙看海》这一课时,你听“青蛙”惊讶的语气,“松鼠”鼓励的语气;你看“老鹰”那淡定的神情,学生都演得惟妙惟肖。学生在整个表演过程中,更直接地体会到说话者的心理,而观看者也通过观赏更好地体验到那个表演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通过读演结合,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在感情上产生和谐的共鸣,这样也就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个非直觉的过程。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从小处做起,适时营造和谐的氛围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耐心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