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偏远地区的父母外出务工,留在家乡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根据民政部2018年的调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到687万。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小小年纪便和父母分离,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寒暑假的时候才能和父母团聚,平时由祖辈或者亲戚帮忙照顾。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调研发现,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的心理发展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继而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更多的焦虑、抑郁,以及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等。研究发现,自伤行为,即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很高,是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中亟待引起关注的现象。
身上的伤口
小红,今年15岁,是一个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她的手臂内侧有一些细小的伤口,据她说都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划的。那些伤口看起来不是很深,但细细密密,还是让人觉得揪心。小红说,“只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才会用笔划一下自己,我知道这样不好,所以我也不会划得很深。”
小红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很少主动和老师说话。她在班里虽然有两三个好朋友,但是也很少和她们说自己的心里话。小红觉得爷爷奶奶也不懂她。每当遇到烦恼的时候,小红不知道应该和谁说,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说,有时候就是一些小事,我觉得不好意思,怕他们笑我,也怕爷爷奶奶告诉爸爸妈妈。”
小红平时主要和爷爷、奶奶、弟弟一起生活,父母在小红很小的时候就去外地打工,只在春节时回家待半个月。平时父母一般只在周末打一会儿电话,每次都要求小红好好学习。对于小红来说,她觉得爸爸妈妈只关心她的学习成绩,根本不关心她的心里感受。“有一次,妈妈在电话里又骂我了,说我成绩下降了,对不起他们。我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怎么办,心里很难过。我一着急就用笔划了手臂,有点痛,不过忽然感觉这样心里好过了一点。其实,我真的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一点,不是只在乎我的学习,可以多听听我说话。”父母的指责让小红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小红的第一次自伤行为就这样出现了。
那些说不出口的心里话
“我知道爸爸妈妈很忙,家里没有钱的话,我和弟弟就没办法上学了。他们一直叫我和弟弟好好学习,希望我能考上好大学。可是我有时候觉得很累,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大学,感觉就是为了他们。我也努力过,但是学习太难了,我的成绩一直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在小红的心里,学习好像是父母安排的任务。虽然有时候也模糊地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考上好大学就可以走出村子,去外面的大城市生活。但是小红看到村里有些姐姐没考上大学就在县城打工,好像也过得挺好。
“我不敢跟爸爸妈妈说,我怕他们知道了生气。”小紅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够强,但是她并不敢和父母说,父母也不知道小红的想法。压抑、矛盾的内心让小红觉得非常纠结,尤其是在受到父母批评以后,她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其实,我觉得更难过的是,他们只关心我的学习,好像我就是一个学习机器,根本不关心我。之前我们班同学很流行在手机上玩一种游戏,但是我的手机玩不了,就跟他们说想换一个手机。他们一开始答应了,说只要我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进步了就给我买。但是他们说话不算话,我考好了也不给我买,还说我只想着玩。还有我用的手机太旧了,班里的同学们虽然不说,但是我觉得他们一定在背后嘲笑我。”处于青春期的小红很敏感,希望在同学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但是父母的失信,不仅使她对父母失望,也担心自己受到同学的嘲笑。
小红的自伤行为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件件看似不大的小事之后,她选择给自己的手臂划几下,好像这样“心里就不那么难受了”。
自伤的背后
小红最初出现自伤行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她一时难过,不知道如何处理才不经意做出的行为。
但是这个行为给小红带来了心理上的获益,她感觉“这样心里好过一点”。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期和父母分离,亲子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更加需要耐心和沟通,如果此时父母能够多花一点时间倾听孩子,可能他们就不会选择伤害自己。小红自身性格比较内向,没有形成与人倾诉的习惯,所以遇到问题往往会将消极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等转向自己,通过伤害自己来进行情绪上的表达和宣泄。这提示了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上,不仅需要父母和其他重要关系人(比如教师等)的关心,还需要教会留守儿童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何疏通负面情绪。
小红的自伤行为在一些负性事件的刺激下,不断反复。
对于小红来说,自伤是一种宣泄,也是她处理这些负面事件的一种方式。甚至,她可能已经形成了“负性事件—伤害自己”这样的恶性循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想要帮助小红,必须帮助她打破这样的循环,使她采用其他健康的方式来应对负性情绪。因此,家长和老师在面对像小红这样的留守儿童时,需要给予留守儿童以充分的社会支持,教会他们寻求帮助,向他人倾诉,想办法解决问题等,让他们遇到问题不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小红的自伤行为虽然还没有到危及生命的程度,但是其风险是不容小觑的。
自伤的背后往往是非常沉重的负面情绪和纠结的内心,更是对自己和他人无声的控诉。今日的自伤,难保不会变成明日的自杀行为。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情绪,用支持的、温暖的、关爱的、耐心的态度、语言以及行为表达出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知道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总而言之,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儿童的自伤行为更应该引起重视,家长和学校应通力合作,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应对负面压力事件的能力,用理解和爱与孩子沟通,给孩子的内心建造一个安全的城堡,让他们相信自己不孤单,值得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