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蜇 陌上杨柳方竞春 塘中鲫鲥早成荫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拆骨肉白菜


  主料:白菜100克、大骨棒肉800-1000克。
  辅料:红薯粉20克、木耳20克。
  调料:高汤500克、香叶2克、小茴香2克、八角3克、葱2克、姜2克、蒜3克、盐2克、鸡精2克、糖2克、胡椒粉1克、料酒5克。
  制作步骤
  1.大骨棒肉焯水,在水中加入料酒。焯水后的肉棒放入高压锅,加入姜片、葱段、香叶、八角、小茴香、盐,再加入水,放入高压锅焖制15分钟后取出棒骨,拆肉;
  2.锅内加入少许油,把蒜炸至金黄;
  3.把白菜叶、红薯粉、木耳焯水,捞出备用;
  4.锅中加入底油,把葱爆香后加入二汤。再加入拆骨肉、白菜、红薯粉、炸好的蒜;烧开后撒入少许胡椒粉,出锅即可。
  惊蛰吃驴打滚是天津一带的习俗,“惊蛰过,百虫苏”是说惊蛰过后,万物复苏,而在民间流传着各种驱害虫的活动,所以每到惊蛰节气这一天,大家都会吃驴打滚,寓意:害虫死,人翻身。驴打滚软糯香甜,口感Q弹,非常好吃。
  驴打滚


  主料:糯米粉150克、红豆沙150克。
  辅料:豆面70克。
  调料:盐10克。
  制作步骤
  1.糯米加水,和成糯米面;
  2.糯米面均匀摊在盘内,上蒸笼蒸10分钟;
  3.待糯米面冷却后,将红豆沙均匀地铺在上面;
  4.叠成双层的糯米面和红豆沙,从上至下卷;
  5.卷好的糯米卷,撒上黄豆面,切开。
  《山家清供》载,南朝宋、齐文学家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可说是对于韭菜最有理解也最有风趣的评价。古人对于春韭久已尊重。《诗经?豳风》:四之日献羔祭韭。《礼记》也说,庶人春荐韭,配以“卵”,大有用鸡蛋炒韭菜祭祖宗之意。韭菜有“春天第一鲜”的美称,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粗纤维,春天适当多吃韭菜可以润肠通便、降血脂。
  韭菜盒子


  主料:韭菜40克、鸡蛋1个。
  辅料:虾米3克。
  调料:鸡粉2克、香油2克。
  制作步骤
  1.面粉加水揉成面团;
  2.面团擀成15厘米的圆面皮;
  3.把韭菜和鸡蛋搅拌均匀;
  4.面皮内放入馅,从一头把面皮叠起,捏边。捏边时要捏紧,以免馅汁外漏;
  5.韭菜盒子长13厘米,寬8厘米,饼铛温度180度,烙至两面金黄色即可。
其他文献
小寒,一个“小”字,温柔,不张扬,将冬天的寒意缓解了几分。其实,在气象记录中,小寒比大寒还要冷,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因为“三九”就在小寒节气里,经常会出现极寒的天气,人与动物都迎来终极考验。  小寒三候,都与鸟有关:初候雁北乡。小寒之际,虽然是冰天雪地,但是阳气已动,因此出现候鸟大雁感阳向北飞的迹象。二候鹊始巢。禽鸟最早得知气候变化,此时喜鹊已得来年之气,开始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三候雉始
期刊
豆腐,也许是中国美食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吃法最多样的食物。  毫无疑问,风靡全球的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谁发明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明的?说法有很多。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豆腐。这种说法虽然被很多学者质疑,但也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  相较于去探究豆腐的起源,人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把这种美味吃掉。2000多年的吃豆腐历程,一边是从黄豆蜕变出的各种豆腐产品,一边是煎炒烹炸炖煮烤
期刊
日常粿  经过千百年发展,“粿”成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家族:主料除了大米,还包括以薯类、芋类制成的食物,平时食用的有主食、有点心,最耗时费力的“粿”,直到年节时才会出现。  哪里人是“吃粿”专家?潮汕人民一定觉得自己最有发言权。粿条、粿汁在潮汕地区的普遍程度,仿佛臊子面之于陕西、米粉之于广西。  粿条是把大米磨成浆,蒸熟后切成细长的面条;粿汁,又叫粿汁皮,比粿条多一个晾干或烘干的步骤,然后切成三角形
期刊
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真是神奇,立秋过后略感清新,处暑一到凉风乍起。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据考证,“处暑”一词,在我国2000年前成书的《国语》中就出现了,且明确是指气温的。后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已将“处暑”列入二十四节气之中,可见其由来已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它的来临意味着即将进
期刊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如果以节气作为年月间的划分标准,“立秋”代表着这一年下半年的到来,也是一年中的转折,从这一天起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万物由繁
期刊
安徽板面  也称太和板面、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特色小吃,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相传板面起源于三国时期,刘、关、张驻守颍州时,张飞吃面总嫌太软太淡,便令厨师研制了一种筋道著称的面食,以羊肉添加多种药材炖煮作为浇头,这柔中带韧的羊肉汤面便是板面。  板面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皖地。制作板面需以上等面粉做面胚,以羊肉辅以几十种中
期刊
中国是美食大国,美食品种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时代更迭,不变的是中国人对于食物的尊重和對于烹饪的研究。一日三餐,一啄一饮间折射出的是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中国饮食文化诠释着中国人的审美体验、价值取向和处世哲学,已经超越了其本身对“吃”的解读,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辙在其所著《洞山文长老语录》中曾言:“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
期刊
转眼间,又是一年丰收季。  上一年度出版“中华节气菜专刊”的喜悦尚未褪尽,新一期油墨飘香的节气菜专刊业已成册,正应了那句:又是一年秋风起,又是一年霜染红。在时光的剪影里,一季花开,于紫陌红尘之上,许一世的芬芳。  2016年冬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的时
期刊
秧草烧河豚  主料:河豚300克。  辅料:秧草100克、葱2克、姜3克、蒜2克、鱼汤500克。  调料:盐2克、糖1克、老抽2克。  制作步驟  1.河豚扒皮、挖眼、摘内脏,冲水冰镇去毒。下锅煸炒葱姜蒜至香,放入鱼汤、河豚、盐、糖、老抽,用砂锅炖30分钟;  2.下秧草煸熟;  3.待河豚煮熟,汤汁呈乳汁色时,将河豚从炒锅内捞出注入河豚原汤,淋上秘制酱料,继续文火慢炖,直至起锅前稍许调味即可,并
期刊
鲜虾煲仔饭  主料:春虾200克、糙米50克、姜5克、香葱5克。  调料:色拉油50克、猪油10克、高汤200克、煲仔饭酱油10克。  制作步骤  1.先将鲜虾洗净,去头、皮和尾,净虾肉去除虾线洗净备用。姜切丝,香葱切碎备用;  2.将取下的虾头、皮和尾洗净,沥干水分,下入色拉油和猪油混合后的油中,文火炸至颜色金红,鲜香浓郁。再将炸后的虾的原材料下入浓汤中文火熬至成鲜虾浓汤,备用;  3.糙米淘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