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东男排有志崛起,但由于没有稳定的后备人才输送渠道,队伍年轻,缺乏比赛经验,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广东男排过度引进外省运动员,不利于本土运动员的发展,且职业化进展缓慢,运动员、教练员待遇低。
关键词 广东男排 梯队建设 对策
20世纪70年代是广东省排球的鼎盛时期,广东男排以顽强的作风、细腻的技术、多变的战术和特有的风格力克群雄,获得第三届全运会冠军和1977年全国联赛冠军。金牌战略后,广东省排球虽于1998年重新恢复建制,但项目被“废”已经给广东省排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后备人才断层特别是高端的后备人才断层已经形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逐年缩小,地市级体校中只有台山、惠州、阳江及湛江还有排球项目,但运动员人数有限,可造之材不多;传统项目学校系列虽运动员较多,但水平较低。众多企业对广东省排球失去兴趣,广东排球市场失去了一个极佳的发展机会。广东省男排近年成绩始终在联赛的中下游徘徊,虽有志崛起,却无人可用。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男排一队和二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为广东省男排的振兴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梯队状况
(一)梯队结构
运动队的梯队结构决定了一支运动队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保证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在队员年龄方面,当前的广东省男排队伍十分年轻,一队的运动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二队运动员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运动员的平均训练年限较短,一队平均训练年限在6.3年左右,二队在4年左右,这在全国同层次队伍中显得过于单薄,不足以在全国的高水平比赛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周期较长,排球界素有“三年成形,五年成器,八年成才”的说法,说明培养一名出色的运动员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
(二)运动员的学历
学历代表着一个人接受正规文化教育的程度。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对教练员意图和排球技、战术的理解和执行,对球队的整体实力有一定影响。通过问卷相关指标我们了解到广东省男排一队运动员学历层次整体偏低,有过半的运动员为高中学历,这不仅会影响球队的整体实力,还会对运动员未来的出路造成较大影响。退役运动员的出路一直是困扰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运动员学历层次低,文化水平不高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运动员的籍贯
竞技运动项目实力的比拼归根结底是后备人才之间的比拼。通过调查了解到,一队中外省运动员的比例明显高于二队,近半的运动员都是外省运动员,且主力也是以外省运动员为主,鲜有本土球员的身影,主要原因是本土运动员的综合实力与外省运动员有差距,特别是身高方面。在排球运动大型化的今天,身高是制约广东排球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改变这一现状,广东男排过度引进外省运动员,对本土运动员的培养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
(四)教练员状况
排球教练员是整支球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排球训练、比赛、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以及运动智能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并将其转化为运动成绩,都是依靠教练员来实现的。广东男排聘请了以经验丰富的前国家队主力二传手杨立群为球队主教练的教练组,教练组成员还包括冯力和于研森等从事排球训练工作多年的老教练,具有丰富的运动经历和带队经验,说明广东男排有志重振雄风。老教练员可以对年轻教练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是广东省排球事业腾飞的宝贵财富,但也要注意教练员偏老龄化的趋势,加强对年轻教练员的培养。排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练员的教学、训练经验的积累,是关系教练员队伍精力、活力和关注度的重要因素。
(五)训练和管理状况
广东男排对每个运动员都建立了个人档案,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训练和比赛的各项指标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广东男排还制订了详尽的训练管理规章制度,如训练制度、比赛管理制度、日常生活管理制度及奖罚制度,有章可循对球队的日常训练、生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奖罚制度直接与运动员的物质利益挂钩,更能够有效激起他们日常训练和比赛的热情。
二、广东男排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培养规模不断萎缩且“拿来主义”严重;队伍年轻,缺少比赛经验;职业化进展缓慢,广州恒大女子排球队重回政企联办的老路令人深思。赞助少,运动员、教练员待遇低,据报道排球运动员的待遇远低于足球和篮球项目的运动员,排球国家队队员的待遇也仅有每月5000元左右,更不用说低层次的队员了。
(二)对策
1.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自身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后备人才培养水平。适度且有针对性的引进外省优秀运动员,提高球队水平。高度重视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
2.增加经费投入,让队伍多参加比赛,特别是高水平比赛,积累参赛经验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益处 。
3.竞技运动项目职业化是大趋势。在广东,同为“三大球”的足球和篮球的市场不错,应该拓宽排球市场,加快职业化进程。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待遇,激发他们训练和比赛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李毅钧,王红娟.广东男排后备人才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3):112-114.
[2] 钟前涓.广东男排的兴衰历程[J].体育学刊.2002.9(4):124-126.
[3] 钟前涓,朱征宇等.广东排球运动复兴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97-99.
关键词 广东男排 梯队建设 对策
20世纪70年代是广东省排球的鼎盛时期,广东男排以顽强的作风、细腻的技术、多变的战术和特有的风格力克群雄,获得第三届全运会冠军和1977年全国联赛冠军。金牌战略后,广东省排球虽于1998年重新恢复建制,但项目被“废”已经给广东省排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后备人才断层特别是高端的后备人才断层已经形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逐年缩小,地市级体校中只有台山、惠州、阳江及湛江还有排球项目,但运动员人数有限,可造之材不多;传统项目学校系列虽运动员较多,但水平较低。众多企业对广东省排球失去兴趣,广东排球市场失去了一个极佳的发展机会。广东省男排近年成绩始终在联赛的中下游徘徊,虽有志崛起,却无人可用。本文通过对广东省男排一队和二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为广东省男排的振兴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梯队状况
(一)梯队结构
运动队的梯队结构决定了一支运动队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保证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在队员年龄方面,当前的广东省男排队伍十分年轻,一队的运动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二队运动员平均年龄在16岁左右,运动员的平均训练年限较短,一队平均训练年限在6.3年左右,二队在4年左右,这在全国同层次队伍中显得过于单薄,不足以在全国的高水平比赛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周期较长,排球界素有“三年成形,五年成器,八年成才”的说法,说明培养一名出色的运动员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
(二)运动员的学历
学历代表着一个人接受正规文化教育的程度。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对教练员意图和排球技、战术的理解和执行,对球队的整体实力有一定影响。通过问卷相关指标我们了解到广东省男排一队运动员学历层次整体偏低,有过半的运动员为高中学历,这不仅会影响球队的整体实力,还会对运动员未来的出路造成较大影响。退役运动员的出路一直是困扰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运动员学历层次低,文化水平不高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运动员的籍贯
竞技运动项目实力的比拼归根结底是后备人才之间的比拼。通过调查了解到,一队中外省运动员的比例明显高于二队,近半的运动员都是外省运动员,且主力也是以外省运动员为主,鲜有本土球员的身影,主要原因是本土运动员的综合实力与外省运动员有差距,特别是身高方面。在排球运动大型化的今天,身高是制约广东排球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改变这一现状,广东男排过度引进外省运动员,对本土运动员的培养造成了很大不利影响。
(四)教练员状况
排球教练员是整支球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排球训练、比赛、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以及运动智能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并将其转化为运动成绩,都是依靠教练员来实现的。广东男排聘请了以经验丰富的前国家队主力二传手杨立群为球队主教练的教练组,教练组成员还包括冯力和于研森等从事排球训练工作多年的老教练,具有丰富的运动经历和带队经验,说明广东男排有志重振雄风。老教练员可以对年轻教练员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是广东省排球事业腾飞的宝贵财富,但也要注意教练员偏老龄化的趋势,加强对年轻教练员的培养。排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练员的教学、训练经验的积累,是关系教练员队伍精力、活力和关注度的重要因素。
(五)训练和管理状况
广东男排对每个运动员都建立了个人档案,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训练和比赛的各项指标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广东男排还制订了详尽的训练管理规章制度,如训练制度、比赛管理制度、日常生活管理制度及奖罚制度,有章可循对球队的日常训练、生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奖罚制度直接与运动员的物质利益挂钩,更能够有效激起他们日常训练和比赛的热情。
二、广东男排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培养规模不断萎缩且“拿来主义”严重;队伍年轻,缺少比赛经验;职业化进展缓慢,广州恒大女子排球队重回政企联办的老路令人深思。赞助少,运动员、教练员待遇低,据报道排球运动员的待遇远低于足球和篮球项目的运动员,排球国家队队员的待遇也仅有每月5000元左右,更不用说低层次的队员了。
(二)对策
1.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自身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后备人才培养水平。适度且有针对性的引进外省优秀运动员,提高球队水平。高度重视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
2.增加经费投入,让队伍多参加比赛,特别是高水平比赛,积累参赛经验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具有很大的益处 。
3.竞技运动项目职业化是大趋势。在广东,同为“三大球”的足球和篮球的市场不错,应该拓宽排球市场,加快职业化进程。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待遇,激发他们训练和比赛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李毅钧,王红娟.广东男排后备人才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3):112-114.
[2] 钟前涓.广东男排的兴衰历程[J].体育学刊.2002.9(4):124-126.
[3] 钟前涓,朱征宇等.广东排球运动复兴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