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两张名片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dd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理念是校长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校训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吴忠回民中学的办学理念概括为“像松柏一样成长”
  松柏叶呈针状,喻指师生有棱有角、个性鲜明;松柏笔直挺拔,喻指师生要自律自觉和正直刚强。松柏四季常青,喻指师生要对生活满怀希望、充满活力。绿色是自然本色,是生命之色、希望之色、平安之色,喻指師生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祈福平安。松柏根植于平地山坡、悬崖绝壁,喻指师生在任何环境里都能乐观向上、茁壮成长。松柏百年成材,喻指师生怀抱理想必能耐得住寂寞,追求真理必能百折不挠。松柏不畏严寒,喻指师生不惧艰苦、迎难而上的品质。松柏成片成带,相互依存,又各自向上,喻指师生既能团结合作,又善自力更生。松柏中杂树吐翠,鸟兽齐聚,林之中,叶之下,没有不能包容的;自然如此,人亦如此。松柏尽情享受阳光、空气、和风、细雨的沐浴和滋润,喻指我们追求平等和公正。松柏千岁百岁,年轮记载;人类千年百年,文化沉淀,喻指回民中学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有了这种认识,创新创造才会有可能。松柏是办学理念的喻体,旨在赋予这种理念以鲜活的生命力和具体可感的美好形象;成长是办学理念的核心,旨在沉淀和洗涤中追求创新和发展。
  吴忠回民中学的校训概括为“有教无类,出类拔萃”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即不以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选择教育对象。换言之,人原本是“有类”的: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孔子弟子涉及社会各阶层,华夏各地域。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受教。“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对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我的中国教育梦》中做出了进一步诠释: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出类拔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在孟子的故事和思想中,处处都有值得学校教育效仿的地方:第一、重视家庭教育的协助,孟母曾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第二,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三,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吃苦教育和培养奋斗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四,重视创新。孟子的思想成就,正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有教无类,出类拔萃”的精髓在于:倡导孔孟之学,传承中国文化,崇仁尚礼,情智兼顾。既强调学生要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要有个性的成长;既关注学生今天在学校美好品质的培养,又关注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的进取精神打造。
  “像松柏一样成长”的办学理念与“有教无类,出类拔萃”的校训一脉相承。吴忠回民中学手持这两张名片,一定会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单位:宁夏吴忠回民中学)
其他文献
当代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伴随他们成长的不只是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还有更加诱人、更加个性化的互联网。在高速运行、信息充裕的网络世界里,他们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和自由发表言论的快感,获得了各种各样带有刺激性的信息,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心理复杂程度有时甚至是成年人所不能比拟的。在这种成年人都不能自如掌控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就多了一些父母所不能理解的心理问题,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
期刊
像每一位阅读此书的读者一样,从其第一句话开始,我们就被一股凝练的荒诞感所吸引。“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一面是亲昵的口语化表达的“妈妈”,是一种内心的全然外化,另一面是“我不清楚,她哪天走了”,以一种轻描淡写的“今天又或者是明天”的自我猜测完成了对母殁的回应。  在小说一开始,主人公内心最自我的部分就赤裸裸地暴露在每位读者的面前,这些读者,正是那些不同程度受到约定俗成的道德伦理
期刊
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对于一切我们曾经试图寻找或正在寻找的东西, 我们一无所知。如同我仍不知道我不断寻找的能让我愿意放弃一切都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因为无知,所以上帝发笑。人性很多时候本就如此,那么,我们本该怎样生活的就怎样生活吧。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非抓住不可的,而我们唯一想抓住的也只是一些不甘而已。  “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
期刊
礼,是中国文化之源,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记》云:“礼缘人情而作。”可见,礼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古往今来,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使之与教育深度融合,对培养人“至中”境界的情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礼文化建设得到教育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教育实践中,礼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实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试图以本校礼文化建设为例,探究礼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学校礼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期刊
根据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要求,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着纵深化发展,逐步实现着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在这一深刻的变革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对以往课程结构的改造与完善,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  定义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它除了包括构成的“部分”(即因素)之外,还包括联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种种“关系”。也就是说,所谓系统,是由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关系
期刊
2008年,赵仁义调入玉田一中任校长,他制定“九年三步走”战略的同时,又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仅仅4年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中鲜明的教育特色,使一中在管理、德育、教学等各方面都表现卓越,走在了唐山教育的前列。  科学民主聚团队,优质高效创佳绩  是否拥有一个卓越的管理团队,是一所学校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赵仁义校长在工作中,非常注意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平时多沟通,遇事多商量,不断拓宽工
期刊
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是一部简明的世界经济发展史,由于教材采用的是“模块——专题”式的编写模式,在课程内容上有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在课程结构上弱化了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历史学科的内在联系,加之涉及很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历史概念,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条目繁杂,让不少高中学生产生畏难发愁情绪。而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
期刊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圣地;讲坛,是孕育文化的家园。学校,因为书香而圣洁典雅;师生,因为幸福而充满愉悦。由此可见,书香校园建设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师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打造幸福教育的需要。  书香校园建设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  作为知识与文明的转播圣地,校园本应氤氲着书香,回荡着书声。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一些学校并未重视师生阅读的重要性,忽视了图书馆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建
期刊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让孩子从小建立环保观念意义重大。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  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
期刊
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研究表明,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笔者以思想品德课为载体,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在合理使用动机激发机制、增强课程吸引力上做了一些尝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创设的情景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