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的优化应当是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基本环节。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感染、启迪思维则是达到优化目标的关键因素。
1.激发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根据课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采用目标激趣法。我引导学生树立高远而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有层次、有梯度,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来逐步确立了三点:①从分析题目入手,学生整体阅读全文,总结出本文两相比照的结构。②说出美女蛇的故事在本文中的作用。③重点阅读,总结出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高层目标的两点:①总结概括出本文的主题思想。②说出长妈妈、闰土的父亲、私塾先生在文中的作用。由于树立的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有“望断天涯不迷”的感觉,从而產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深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又引导学生遵循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一般规律,根据散文“形散神聚”特点,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语句。入情入境地领悟,品味语感,从而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也品悟到散文的“神”韵。在教学中我还善于用爱好激趣,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方法(讨论式、问答式、自学式、导学法、互学法等)来激起学生求知兴趣。
2.创设情境,给学生美的情感熏陶
推行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情感因素不可忽视。老师应善于协调、融洽师生情感因素。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语文学科,充满着人情和物趣,教师应当“披文以入情”,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气氛,使课堂的教和学笼罩在一种刻意经营的情境气氛之下,整个课堂情理交融,学生从容涵咏,乐在其中,从而接受美的情感熏陶。我在语言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的内涵,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像初中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从浩瀚的文学作品中选出来的。或文道统一,内容深邃;或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或表达人物的行为美;或表达人物的内心美。因此我在教学时利用这些古诗文启发学生“美”的意识,从深层去把握文章的美。如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意境美。这首词中犹如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描绘了她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尽兴而归。词中亭台,小溪,夕阳醉人,误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形象可感,妙趣横生。词中无一字直接言情,作者将浓烈的情感融化在景色中。词的开头两句,以“常记”二字起领,说明所叙的是往事回忆。一个“常”字还暗示这件往事留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时时回味。至于难以忘怀的具体情境,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的程度,让读者去想像那憨直的情态。三四句,接写“回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一个新天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田田,清香飘溢。这幽美适意的境界,使人爱,使人醉,使人流连忘返,又怎舍得让“回舟”寻路而归呢?正在这进退不便、左右两难之际,词人从醉意迷蒙之中惊醒。最后两句便写醒后“回舟”的有趣境况。还想在这藕花深处流连欣赏,但已暮色苍茫;要想荡出这“藕花深处”却又无路可通,在焦急中,不自禁发出了“争渡、争渡”的呼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火红的芙蓉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由于我把握这首词的意境,在教学中又将音乐、图画、感情朗读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拓宽想像的空间,将词中的诗情画意变成一幅画描绘出来。由于学生在绘画中将对作品描绘的生情景有了切身的感觉主生自然的联想,自然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渐渐情从境生,境由情出,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因文制宜,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在心灵上受到震动,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8-02-22
1.激发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根据课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采用目标激趣法。我引导学生树立高远而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有层次、有梯度,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来逐步确立了三点:①从分析题目入手,学生整体阅读全文,总结出本文两相比照的结构。②说出美女蛇的故事在本文中的作用。③重点阅读,总结出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高层目标的两点:①总结概括出本文的主题思想。②说出长妈妈、闰土的父亲、私塾先生在文中的作用。由于树立的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有“望断天涯不迷”的感觉,从而產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深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又引导学生遵循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一般规律,根据散文“形散神聚”特点,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重点语句。入情入境地领悟,品味语感,从而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也品悟到散文的“神”韵。在教学中我还善于用爱好激趣,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方法(讨论式、问答式、自学式、导学法、互学法等)来激起学生求知兴趣。
2.创设情境,给学生美的情感熏陶
推行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情感因素不可忽视。老师应善于协调、融洽师生情感因素。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语文学科,充满着人情和物趣,教师应当“披文以入情”,充分发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气氛,使课堂的教和学笼罩在一种刻意经营的情境气氛之下,整个课堂情理交融,学生从容涵咏,乐在其中,从而接受美的情感熏陶。我在语言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的内涵,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像初中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从浩瀚的文学作品中选出来的。或文道统一,内容深邃;或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或表达人物的行为美;或表达人物的内心美。因此我在教学时利用这些古诗文启发学生“美”的意识,从深层去把握文章的美。如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所体现的就是一种意境美。这首词中犹如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描绘了她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尽兴而归。词中亭台,小溪,夕阳醉人,误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形象可感,妙趣横生。词中无一字直接言情,作者将浓烈的情感融化在景色中。词的开头两句,以“常记”二字起领,说明所叙的是往事回忆。一个“常”字还暗示这件往事留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时时回味。至于难以忘怀的具体情境,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的程度,让读者去想像那憨直的情态。三四句,接写“回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一个新天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田田,清香飘溢。这幽美适意的境界,使人爱,使人醉,使人流连忘返,又怎舍得让“回舟”寻路而归呢?正在这进退不便、左右两难之际,词人从醉意迷蒙之中惊醒。最后两句便写醒后“回舟”的有趣境况。还想在这藕花深处流连欣赏,但已暮色苍茫;要想荡出这“藕花深处”却又无路可通,在焦急中,不自禁发出了“争渡、争渡”的呼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火红的芙蓉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由于我把握这首词的意境,在教学中又将音乐、图画、感情朗读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拓宽想像的空间,将词中的诗情画意变成一幅画描绘出来。由于学生在绘画中将对作品描绘的生情景有了切身的感觉主生自然的联想,自然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渐渐情从境生,境由情出,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因文制宜,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在心灵上受到震动,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