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高中历史会考复习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内如何做好历史会考的总复习,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是同行们一直探讨的话题,要做还历史会考的总复习必须要做到端正复习态度、正确使用“考纲”、理清知识线索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持久的保持、提高高一历史会考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让学生顺利应对会考。
关键词:态度 考纲 知识线索 强化训练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高中历史会考采用开卷的形式,这种考试形式对于组织会考复习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时间短,复习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这是在新的考试形式下摆在每一个高一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我想谈一些体会,与同行研讨。
一、端正复习态度,进行扎实准备。营造复习氛围。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落后的观念。开卷考形式的出现,可能会引起部分老师和高一学生的误解,以为开卷考学生可以翻书抄答案,只要考试时会抄书就行了。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如果对课本的内容学得不系统与深入,历史课本内容不熟,连所答内容在课本在什么地方都显得陌生,那要比较完整答好材料题与问答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以为开卷考要求学生熟悉历史课本的程度反而高了而不是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由此决定学校及任科教师、学生对新的考试形式下的历史会考比以前要更加重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因此,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会考复习阶段要正确引导,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利用会考复习的第一节课做会考复习总动员工作,旨在引起学生对会考复习的足够重视,端正态度,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会考复习中。在复习中要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的方法概括起来为“死去活来”。“死去”指要将知识“记死”而并不是“死记”,只有“记死”了才能做到“活来”。如果不认真投入复习,沾沾自喜,企图“吃老本”,恐怕也难免会“大意失荆州”悔之莫及。而针对基础不太牢固,学习困难较大的同学,则要防止其在复习时丧失信心,“不战自败”,得不偿失。对这部分同学更应该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励他们。向这部分同学多强调,只要认真对待,奋力拼搏,有计划地完成课文复习,仍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二、正确使用“考纲”,掌握“考纲”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他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必修课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会考复习中,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关于考什么内容。 “考纲”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高中会考是水平考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达到合格水平。“考纲”指出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以及目标、要求,并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三种不同的层次。"考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去熟悉"考纲",明确复习要求。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要他们化较多的精力,达到较高的程度;而对于要求较低的内容,则只需化较少的精力,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清知识线索 把握重点,解决疑點
复习中充分利用每章前的引言内容对本章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及背景进行概括,注重基础,理清线索,揭示规律或时代特征,梳理考点,辅之单元检测及复习方法介绍。分类串线,强化能力,揭示规律,进行检测。回扣教材,查漏补缺,过重点关,引导他们理清每段历史时期的知识脉络,总结每个阶段的特征,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用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章节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体系,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记忆,也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解题能力,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由于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故训练应突出重点,选择典型,强化精练。在复习中,只有教师讲,没有学生练是不可取的;但以练来代替复习指导,大搞题海战术,也坚决反对。根据每年会考题分值的情况,故训练的重点可放在列举题和问答题上。练的着眼点是学会审题,学会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如果让学生在精练中能从根本上掌握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又何惧题目的千变万化呢?在复习时还应做适当的练习题,使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试形式下,加强训练更加必要。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已选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去练一下,教师要做好批改与反馈分析工作。另外,安排几次按会考标准的试卷90分钟的模拟考试,以增强学生的闭卷考与开卷考相结合的应试能力。
综上所述,一切的出发点还是在学生。因此,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更要精心备学生。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学生个体差异,不断变化的学习状况,灵活改变复习方式,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和单调感,让学生学得轻松一点,开心一点,积极一点。一定要将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持久的保持、提高高一历史会考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让学生顺利应对会考。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上册(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简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1980年)
关键词:态度 考纲 知识线索 强化训练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高中历史会考采用开卷的形式,这种考试形式对于组织会考复习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时间短,复习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这是在新的考试形式下摆在每一个高一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我想谈一些体会,与同行研讨。
一、端正复习态度,进行扎实准备。营造复习氛围。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落后的观念。开卷考形式的出现,可能会引起部分老师和高一学生的误解,以为开卷考学生可以翻书抄答案,只要考试时会抄书就行了。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如果对课本的内容学得不系统与深入,历史课本内容不熟,连所答内容在课本在什么地方都显得陌生,那要比较完整答好材料题与问答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以为开卷考要求学生熟悉历史课本的程度反而高了而不是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由此决定学校及任科教师、学生对新的考试形式下的历史会考比以前要更加重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因此,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会考复习阶段要正确引导,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利用会考复习的第一节课做会考复习总动员工作,旨在引起学生对会考复习的足够重视,端正态度,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会考复习中。在复习中要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的方法概括起来为“死去活来”。“死去”指要将知识“记死”而并不是“死记”,只有“记死”了才能做到“活来”。如果不认真投入复习,沾沾自喜,企图“吃老本”,恐怕也难免会“大意失荆州”悔之莫及。而针对基础不太牢固,学习困难较大的同学,则要防止其在复习时丧失信心,“不战自败”,得不偿失。对这部分同学更应该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励他们。向这部分同学多强调,只要认真对待,奋力拼搏,有计划地完成课文复习,仍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二、正确使用“考纲”,掌握“考纲”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他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教学大纲必修课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会考复习中,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关于考什么内容。 “考纲”已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高中会考是水平考试,只要学生努力学习,在正常情况下都可达到合格水平。“考纲”指出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以及目标、要求,并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三种不同的层次。"考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去熟悉"考纲",明确复习要求。对于要求较高的内容,要他们化较多的精力,达到较高的程度;而对于要求较低的内容,则只需化较少的精力,适可而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清知识线索 把握重点,解决疑點
复习中充分利用每章前的引言内容对本章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及背景进行概括,注重基础,理清线索,揭示规律或时代特征,梳理考点,辅之单元检测及复习方法介绍。分类串线,强化能力,揭示规律,进行检测。回扣教材,查漏补缺,过重点关,引导他们理清每段历史时期的知识脉络,总结每个阶段的特征,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用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章节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体系,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记忆,也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解题能力,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由于复习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故训练应突出重点,选择典型,强化精练。在复习中,只有教师讲,没有学生练是不可取的;但以练来代替复习指导,大搞题海战术,也坚决反对。根据每年会考题分值的情况,故训练的重点可放在列举题和问答题上。练的着眼点是学会审题,学会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积累解题经验。如果让学生在精练中能从根本上掌握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技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又何惧题目的千变万化呢?在复习时还应做适当的练习题,使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提高解题能力。在新考试形式下,加强训练更加必要。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自已选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去练一下,教师要做好批改与反馈分析工作。另外,安排几次按会考标准的试卷90分钟的模拟考试,以增强学生的闭卷考与开卷考相结合的应试能力。
综上所述,一切的出发点还是在学生。因此,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更要精心备学生。应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学生个体差异,不断变化的学习状况,灵活改变复习方式,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和单调感,让学生学得轻松一点,开心一点,积极一点。一定要将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持久的保持、提高高一历史会考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让学生顺利应对会考。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上册(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简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