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于教育领域。将信息化技术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文章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特点,指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探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希望能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关键词:小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路径,结合实际学情、教情,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对学习的求知欲低下,上课注意力分散,考试时信心不足,抄别人的作业(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作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逃学等等[1]。
2.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担心学习成绩差而挨骂,娇蛮任性,情绪变化无常。
3.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忍受挫折的能力差,受批评后会搞些恶作剧或攻击性行为。
二、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一)家庭层次的诱因
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从而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孩子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2]。
(二)教师教育方法的诱因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味地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重视课内,轻视课外;重视尖子生,轻视后进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神圣的职责,多数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的学生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从而自暴自弃。
(三)社会层次的诱因
近年来,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达对孩子的影响十分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而孩子们年龄较小,缺少一定是非辨别能力,但模仿性很强,这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危险年龄”这个时期他们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的时期开始了。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过于片面性和主观性,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于教育领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推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探讨和研究。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1.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关于Microsoft 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和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招聘信息陈列在多媒体中,让学生了解程序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和他们的收入情况,然后通过视频为学生播放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幻灯片开会的场景,从而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学习效率[3]。
2.通过合作和竞争结合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新时代下的人才需要具备竞争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和合作意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积极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善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乐于帮助别人,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學习幻灯片制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然后让每个小组一起创作幻灯片,下节课进行优秀幻灯片的评比。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竞争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一种体验,是学生学习的精神支柱。积极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更应该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认知和人格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以防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甚至是学生的身心健康[4]。信息技术本有模拟和仿真等功能,它可以借助音乐、图画、影视等手段创设生动的场景,带给学生逼真的现场感。这些都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那么教学的重难点自然会得到解决。
例如,在学习“创建演示文稿”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有关三坊七巷的幻灯片,激发学生对幻灯片制作的兴趣,营造一个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向上、乐观的学习心态,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重视对学生课后的心理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障碍,教师应利用课下时间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也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通过批语的方式进行鼓励,和学生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
比如,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关于制作网页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新思路,教师应给予肯定,并进行明显批注,而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或在书面作业批语上进行一贯的符号标记,而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借助聊天工具和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想法,及时发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处理和解决。
(四)将心理健康切实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学习动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并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对课堂进行安排和统筹[5]。另外,信息技术教学也同样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规律。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中要展开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简单的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结语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学校作为学生培育的重要基地,必须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过同时教师应提升自己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琼.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2020,(15):165.
[2] 侯健美.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策略[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20):10-11.
作者简介:杜林丽(1981年6月—),女,汉族,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2、中小学教师压力缓解和情绪管理;3、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及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小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技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行路径,结合实际学情、教情,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对学习的求知欲低下,上课注意力分散,考试时信心不足,抄别人的作业(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作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逃学等等[1]。
2.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担心学习成绩差而挨骂,娇蛮任性,情绪变化无常。
3.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忍受挫折的能力差,受批评后会搞些恶作剧或攻击性行为。
二、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一)家庭层次的诱因
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匮乏,从而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条件对孩子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2]。
(二)教师教育方法的诱因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味地追求升学率,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重视课内,轻视课外;重视尖子生,轻视后进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神圣的职责,多数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的学生产生了孤独、自卑的心理,从而自暴自弃。
(三)社会层次的诱因
近年来,社会的进步、网络的发达对孩子的影响十分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而孩子们年龄较小,缺少一定是非辨别能力,但模仿性很强,这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危险年龄”这个时期他们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的时期开始了。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过于片面性和主观性,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于教育领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创造性智慧,推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探讨和研究。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1.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关于Microsoft 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和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在网络中搜索到的招聘信息陈列在多媒体中,让学生了解程序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和他们的收入情况,然后通过视频为学生播放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幻灯片开会的场景,从而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其学习效率[3]。
2.通过合作和竞争结合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新时代下的人才需要具备竞争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和合作意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积极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善于向别人学习,同时乐于帮助别人,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在學习幻灯片制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然后让每个小组一起创作幻灯片,下节课进行优秀幻灯片的评比。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和竞争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一种体验,是学生学习的精神支柱。积极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更应该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认知和人格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以防学生产生消极的情感,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甚至是学生的身心健康[4]。信息技术本有模拟和仿真等功能,它可以借助音乐、图画、影视等手段创设生动的场景,带给学生逼真的现场感。这些都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那么教学的重难点自然会得到解决。
例如,在学习“创建演示文稿”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有关三坊七巷的幻灯片,激发学生对幻灯片制作的兴趣,营造一个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积极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向上、乐观的学习心态,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三)重视对学生课后的心理辅导
对于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障碍,教师应利用课下时间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也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通过批语的方式进行鼓励,和学生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
比如,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关于制作网页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有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新思路,教师应给予肯定,并进行明显批注,而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或在书面作业批语上进行一贯的符号标记,而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借助聊天工具和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想法,及时发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处理和解决。
(四)将心理健康切实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学习动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并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对课堂进行安排和统筹[5]。另外,信息技术教学也同样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规律。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中要展开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简单的知识,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结语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学校作为学生培育的重要基地,必须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过同时教师应提升自己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琼.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2020,(15):165.
[2] 侯健美.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策略[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19,(20):10-11.
作者简介:杜林丽(1981年6月—),女,汉族,河北石家庄藁城区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2、中小学教师压力缓解和情绪管理;3、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及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