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朝末年,随着大泽乡首义的烽火渐趋燎原之势,错过押送徭役期限的刘邦,也在芒砀山起义。占据沛县后,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推举贤能公道的萧何当头,萧何婉言谢绝,一力举荐刘邦做沛公。那么,萧何为何不愿当头呢?

发自真心


  萧何不愿当头,是发自真心的,并非出于谦让。
  从零散记载中大致可以看出,年轻时的萧何,尽管是县令手下的刀笔吏,却不像是贫民出身。他熟谙史籍、文书、律法,既能驾驭行政事务,又能恪守职业道德。萧何出身虽非豪门,也算中等水平的小康之家,抑或书香门第。清代修纂的《江南通志》里说,萧何旧宅在丰县城东门一处最偏僻的地方,丰县博物馆现存的萧何故宅记事碑也是这样记载的。这处所谓的故宅,当是他为官之初所建。及至他做相国期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这样做,用他的话说:“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种恪守淡泊、不事奢华、甘为人梯、秉持公允的心性,贯穿于萧何一生,从中也可以让我们照见萧何所以不愿当头的内在动机。

没有野心


  萧何不愿当头,首先是因为他没有野心。从萧何在各种场合的言行举止看,不论情势对他有利还是不利,他都能权衡利弊,从不作非分之想。萧何一心想做个太平官,但拿下沛县后,太平官做不成了,而且也没退路了。就萧何的资质和秉性而言,骨子里就没有当出头鸟的念头,于是便剖明心迹,一力推举刘邦当头。
  萧何不愿当头,更多的是出于审慎。当时的萧何,是家人中唯一吃皇粮的,自然要考虑后路。尽管我们不能说萧何胆小怕事,但他待人处事周到细密,却是不争的事实。刘邦的队伍草创初期,势单力薄。每到濒临绝境,萧何都主张保存实力,以图后计。可刘邦却绝不退缩,硬着头皮死磕。当然,萧何的规劝不是没有道理,这两场恶战几无胜算,即便险胜,也是重创之下死里逃生。刘邦问大家怕不怕死,几位铁哥们都说不怕死。刘邦见萧何没有表态,就直言不讳地说,我怕死。可怕死有用吗?及至坐到相国的位子上,萧何就更是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识时务者


  萧何不愿当头,还因为他心里没底。芒砀山上下来的这帮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萧何最初看好刘邦,力推刘邦,的确有眼光,但也并非神机妙算,而是走一步看一步,渐次看准的。
  萧何不愿当头,同他心理上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萧何是个识时务的智者,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秦监郡御史来当地督查公务,发现萧何的办事能力和考核成绩均佳,打算入朝进言征调萧何,经他再三辞谢,才没被调走。萧何为何不愿入朝做官,司马迁没说。
  纵览萧何的一生,通读萧何的为人,原因可以给出多种,可以说,萧何眷恋故土,也可以说,他觉得自己不太適合做大官。那他后来为何又跻身庙堂,做了汉朝的相国呢?应该说,萧何的人生之旅乃情势使然,是一步一步走向高位的。《史记·萧相国世家》的文尾,循例以“太史公曰”作结语。大意是说,萧何原为秦朝的刀笔吏,平淡无奇。及至汉朝兴起,借助帝王的余光,谨守关中要地,利用民众对秦法的不满,顺应社会潮流,推行新政。韩信、黥布等皆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愈显灿烂。司马迁的评述说明,萧何的辉光更多的是后期展露出来的。
  (摘自《学习时报》)

自有我在


  ◇ 刘 墉
  明代大画家石涛曾经说过:“笔不笔,墨不墨,自有我在。”这造成许多初学者误以为笔墨都不要紧,只有个人的风格才重要。
  其实石涛在讲这句话时,对于笔墨的修养,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艺术固然主要在表达创作者的心灵,但是表达的技巧却需要长期的锻炼,因为唯有当我们技巧成熟,随意挥洒也能不失规矩的时候,才能无拘束地写出胸中的境界。
  (摘自《萤窗小语》)
其他文献
我那爱慕虚荣的妹妹一直认为,一个男人的面孔长得是否好看,鼻子的挺拔程度至关重要。因此,她心目中最帅的男人,是长着一个饱满有型的大鼻子的阿汤哥。  既然鼻子是脸上唯一凸起的部分,装饰性确实是它存在的重要理由。不过在相人之术尤其发达的中国,不同形状的鼻子据说还昭显着不同的人性。比如,以识人著称的曾国藩就认为:长鹰钩鼻者“动则食人”,个性大都阴狠凶残。这话我信。大学时代,学校有一位专练散打的年轻体育老师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本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官僚主义就不会有形式主义,是谓“共生”。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也是一对难兄难弟,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你好我好彼此都好,是谓“共荣”。因此,二者好似宋末元初书画家赵孟頫之发妻管道昇在《我侬词》里所描述的那样:“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
英国政治家格雷斯顿说过,一名出色的首相必须是一名出色的屠夫。  当年在美琪饭店工作时,我亲眼看到饭店主厨开除了一个面点师,理由是那可怜的老兄做的奶油蛋卷不够整齐划一。这种毫不留情的作风让所有的厨师深刻地体会到,他们是在全世界最好的厨房里工作。  有些人擅长领导一大群人,无论是一家公司的员工,还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但同样是这些人,却常常把一个小团队管理得乱七八糟。  優秀的领导能果断决策,敢于挑战困难
把一个落后单位带成先进典型,这事发生在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本福尔德”号上。  该舰一度管理混乱、士气低落、人心涣散。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这个“扭转乾坤”的人就是新任舰长阿伯拉肖夫。走马上任后,他仅仅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就使“本福尔德”号脱胎换骨,华丽转身,战备水平打破太平洋舰队多项纪录,并被授予代表战备水平最高等级的“斯波堪奖”,成为当代美国海军的传奇。  阿伯拉肖夫是怎么做到的?  有人用
倡导全新生活理念    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太特殊,任何的变迁、波澜都在千年时空中变得无足轻重,“春风不度”的城墙内外,没有什么新鲜。直到1990年代初,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诞生,突破了西安城区建设40年来未曾大变的格局。高新开发区迅速崛起,如今已经成为西安的一座新城,而紫薇田园都市作为高新区新型工业园的城市配套,将与高新区一起构筑起西安全新的都市空间。  沿着西沣公路向南,越走越觉得进入了一片全
最怕的是管理者不做决定,而不是做错决定  阿里巴巴集團CEO张勇在天猫管理者大会上说,他希望所有管理者“能够更快速、更锋利地做决定,能够不怕得罪人地做决定”,而“这不是建议,是要求”。“我们今天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要怕做错决定。对所有团队来讲,他们最怕的是管理者不做决定,而不是做错决定。做错决定可以改,而且很多决定在做之前,谁也不知道是不是错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快速行动力,“不断根据第一线
时间流逝的一个好处是,让人更成熟,更冷静,追求智慧,反对偏执,在回望过去的时候,可以从当时的狂热或短见中跳出来,给一个更准确,更公道的说法。  时间已经,或者正在把那些被放大的人与事,还原到正常的尺度,把那些被抬举到自己认不出自己来的人,放回到茫茫人海中。  1976年,毛泽东的逝世终结了一个偶像的,大神的时代。  随后的三十年,这个在“文革”中被政治修理得彻底荒芜的国度,开始了既紧迫又漫长的诸神
张可(1919-2006)出生苏州世家,受教于李健吾、孙大雨等名师,18岁时即翻译出版奥尼尔的剧本《早点前》。后成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名教授、莎士比亚专家。政治运动中丈夫王元化屡遭劫难,她以一己之力维持家庭的生存。1979年中风,读写俱废,无法与人深入交谈,却依然以微笑面对。王元化先生曾赞叹妻子“心里几乎不懂得恨”,“无法依靠思想和意志的力量来强制自然迸发的感情,只有听凭善良天性的指引才能臻于这种超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给一位八个孩子的母亲写过两封信,其文如下:  启瑞先生:  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珍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  教祺  毛泽东  七月十九日  启瑞同志:  七月十九日的信已收到,甚为高兴。选集及照片已寄出了,收到时请告。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六零年九月二日  “启瑞”是谁?为什么毛泽东会亲自给她回两封信?事情还得从
“北大是个夸张的地方,万众瞩目,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北大无小事’”;“真正的大学精神创新和大学制度改革,很可能不是发生在北大。”——摘自陈平原《大学何为》一书    从2003年寒假期间开始酝酿,到2004年3月正式实施,北大人事制度改革历经11次修改(起草时9次修改成第一稿,2个月后推出第二稿,第三稿在2004年2月最后拟定),经受了概念、修辞、法律上的质疑,承载了全世界华人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