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得法 拓展有度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tiger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时至今日,一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中还难以摆脱原来的思维框架,课堂上仍是只求答案的统一、标准。此外,一些教师则大刀阔斧,大胆出击,大搞文体拓展。一篇课文仅用十几分钟时间解决,接下来更多的时间用来联想、情感体验、个人评价。一堂课下来倒是轰轰烈烈,只是究竟给了学生什么,听者一头雾水。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应引导得法
  首先,教师课堂导入的设计相当重要。有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有同感:课堂导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如果教师引导得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以我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展示课《让世界充满爱》为例,我在一个班级开课时设计的导语是,用比喻句“爱是雨露,爱是阳光,爱更是……”来阐释“爱”的意义,然后就过渡到活动中去了。当时学生反应平平,他们没有被这些看似生动的话语感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关“爱”的“汇报课”形成了,“爱”的感情却流失了,整个活动没有高潮。我意识到了自己导入的失败。在另一个班开课,就改换了导入的表达方式。用简短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教师与学生“爱的真人真事”,还联系了自己。记得当我讲述到:“那位受恩于老师的聋哑学生,在大学毕业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送给老师一双鞋,作为他的生日礼物,并用手语向老师倾诉:‘我爱你!’ (我为此特意做了这个手语)此后年年如此……”教师里鸦雀无声,很多学生眼含泪水,我自己也不禁沉浸其中,还检讨了自己与学生爱的隔阂。接下来,学生似乎个个对爱有了新的认识,课堂气氛活了。平时不太敢发言的学生都很投入地说、唱起来。其中一位叫杨玲的女生,平时从不主动发言,那天她竟主动出场演唱了一首《天亮了》,她的深情更是把这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这堂课的成功还使这个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不少。
  其次,得法的教学引导要贯穿课堂始终。现如今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组讨论确定,在班上交流,即自问自答。应该说,这是很好的教学理念。可实际上,學生缺乏教师必要的引导,很多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甚至可以说他们连问题都提不出来。
  比如,有一次,我在教学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时,疏通文意后,要求他们对此文质疑问难。我的设想是通过学生自问自答来让他们把握宋濂的精神品质。学生准备了大约十五分钟,看了好多遍课文,也进行了小组的“热烈讨论”。到交流时,问题出来了,“无疑而问”比比皆是:他为何“足肤皲裂”,“他为何每天只吃两顿饭”等等,令人啼笑皆非。看来,放手过快不行,必要的引导示范不可省去。我试着先从第一段文字引导学生:针对宋濂的“借书、抄书、还书”之事,你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吗?这下学生的反应来了:“从中可见他是怎样的人”。我继续点拨:“大家看,这段文字只写了宋濂一个人物吗?对他,你有什么想法可与同学交流呢?”学生很快提出了许多疑问:“‘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为何摆出这副面孔?作者干嘛提到他?”“宋濂在老师面前的那种样子与我们今天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差别在哪里?”……课堂上学生一下有疑可问,有话可说了。接下来第二段的学习讨论中,学生提问有了层次,重点也有了把握。
  二、课堂教学要拓展有度
  许多时候,我们许多老师过分看重拓宽训练而走入误区。
  其一,拓展内容牵强附会或毫无联系。如一位教师,在《春》(朱自清)一文的“拓展延伸”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许多伟人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立下远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说说你的看法。”“春”的含义跟“远大志向”实在很难沾边。
  其二,拓展训练成了教学过程的重头戏。拓展延伸只是为了开拓学生思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中内容作出正确而有个子性的把握。但是,也有人把它当作教学的全过程。
  一位教师在写作训练课上,点评学生日记。他首先提出日记的可写记,指出人生只有三篇文章,即“自然、社会、人”,又提出16字写作要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觉所悟”,听者觉得颇有道理。可接下来不知怎么就说到金庸武侠小说,说到《水浒传》、《红楼梦》,又说到作者在小说中替人物取名之绝。又以金庸为列,说“郭靖”、“杨康”,谈“木婉清”、“风清扬”,最后告诉学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学生可以由此及彼,借鉴他人写作之长处。
  接着,他又范读了金庸武侠小说中一段描绘景色的语言,等到真正点评学生日记只剩十几分钟时间,这当中还包括朗读自己与学生的同步作文。应该说,这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老师,知识的储备相当丰富。只是,这堂作文课通过自己知识的拓展,究竟想教给学生什么,变得模糊不清。他对知识的拓展已经变成了个人课堂的表演,这也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有所违背的。
  总之,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得体的引导,适度地拓展。这是我作为课堂教学实践者最深的体会。
其他文献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书育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如何在教好书的同时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这里我结合自己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
期刊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本人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
期刊
合作讨论的观念自古有之,但真正在教育系统中研究合作教学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7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在前苏联掀起了“合作教育学”的热潮;我国在学习、借鉴国外的成果的基础上,于90年初提出了“合作教学论”的新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面临改革,《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充分激发学
期刊
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学困生的地位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本人在这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些尝试,深有一些体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英语成绩之所以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基础差,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因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在基础阶段尤其小学阶段没有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
期刊
学科渗透题是命题者在题目中通过渗透其它学科的知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而形成的一种题型。它是基于新课标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思想的指导而出现的题型。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好语文是同时,还要关注政治、经济、自然、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
期刊
所谓语文训练的“度”,是指训练适度,这里“适度”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训练速度、训练力度和训练梯度。训练适度就是在语文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力状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在规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的目的。把握好语文训练的“三度”,训练才能规范、有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让学生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笔者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为例谈谈
期刊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艺术是人类最高度的追求美的活动。美是艺术之真谛,是艺术生命之源泉,艺术是最彻底地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创造的领域,失去了美,艺术将充满危机,并走向消亡的境地。音乐教育是以美为目标,使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高中生行为习惯错位的原因只少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层面,学校的行为习惯教育存在制度性缺陷;第二,家庭层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未有效结合;第三,社会层面,社会不良价值观对学校教育的否定。   【关键词】行为习惯错位;社会成因;对策  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
期刊
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放在首位。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培养而形成的,不是天生就能直接成长的。单学校这块教育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很多,但是学生的素质是不可能一样的。成长的过程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今年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生直接入北大,其中就有的条件很好。对待犯不同错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之从心理上得到帮助。通常情况下我是这样做的:  一、冷静对待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又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基于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好教的技巧和知识的补充、延伸,学生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整合、筛选与积累,师生都要正视教材的导向作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