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作文课的兴趣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y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其学习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到了作文课时他们就会愁眉苦脸、无话可说;而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定会满腔热忱地参与到作文训练中去。所以,训练学生写作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得从激发学生兴趣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管齐下,积累素材
  “手中有粮心不慌”,平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1. 从学习中积累素材。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听课、完成作业、做实验、思考问题、请教老师等,但学习又是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所以教师很有必要提示学生只要多加思考、总结,学习生活是“有米”为炊的。如你从今天的课堂讨论中感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你喜欢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你还记得昨天语文课上发生的那个小插曲吗?课间班中闹的小笑话有意义吗?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对身边事进行分析,定能从中领悟出许多道理。正是这领悟的过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作文素材,而且能使人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创造出优美的文章。总之,启发学生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写出来那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2. 要学会积累生活。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且文章本来就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然而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这说明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学生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有意义的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并及时收入“素材本”。教师也可以组织“每周一议”,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揭示身边事的含义并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都记叙下来,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的佳作。
  二、激发情感,倾诉真情
  1.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他们当作朋友,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要运用换位思考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学生平等相待,给学生以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这样,师生之间有了真挚的情感,学生便更愿意接受老师,向老师袒露自己的心声,愿意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教师和学生的感情沟通后学生就会在作文中抒写自己的感受,从而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就写。
  2.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上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其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以提高写作效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活跃的因素。善于利用自己感染力的教师能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很好地接受他所传授的知识。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一旦对某位教师有了好感,往往会由此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说,教师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作文的意境,品尝到学习写作的乐趣。
  三、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当前的作文老师们都强调“当堂完成”。实际上许多学生不能当堂完成,但是碍于教师的催交只好敷衍应付,不是套话连篇就是刚开了头就结了尾,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作文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的。
  1. 就完成的时间来说,既要有当堂作文,也要有课后作文;2. 就体裁来说,既要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要写好应用文,还要适当写一些散文、诗歌、小小说等;3. 就表达方式来说,既要写好笔头作文,也要练好口头作文。我们要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等形式,加强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就篇章结构来说,既要写好完整的作文,也要写好作文片断,如观察日记、情景片断、生活小品等。写好了这些小作文,不仅增加了练笔的机会,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再写整篇作文时学生就会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了。
  四、创作动力,激励机制
  要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多写兴趣作文。
  1.出版班刊、校报,为学生们发表文章提供“园地”。班刊、校报是学生的报刊,刊登的是学生的文章,反映的是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读来亲切。这在无形中就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鞭策”他们多写稿、写好稿。
  2. 举行作文竞赛,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竞赛是激励学生的极好手段,可以是统一命题的课堂限时作文,也可以是只规定体裁、范围,由学生自由命题的课外作文。
  3. 编辑优秀的作文选,肯定学生的成绩。要收集获奖文章、优秀作文和报刊上发表的学生习作并归类整理,约有关教师进行“评析”,定期出版本校学生的《优秀作文选》,既展示了学生的作文成绩,又为全校学生提供了阅读教材和作文范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自编作文选,以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 向有关报刊推荐学生习作,激励优秀者再上一层楼。语文老师要做“有心人”,注意选择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指导学生修改后向各地青少年报刊和语文刊物进行推荐,一旦报刊上发表了,对同学们的激励作用会非常大。
其他文献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可以说,语文教材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教材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好材料。  初中教学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
启发式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特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根据古今教育家对“启发式”这一问题的论述,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应把“启”字活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导语中——创设情景,设疑启发 
作文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而思想则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与提炼。然而,如今小学作文教学却限制于空洞的命题,侧重于写作技巧传授,导致很多学生将作文等同于作业,缺乏作文兴趣,作文内容虚假化、套路化,毫无灵魂。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恰如鱼与水的关系,远离生活的写作犹如缘木求鱼,只会使学生丧失对作文甚至生活的敏感与热情。因此,本文倡导生活作文,引领学生打开生活的宝库,让学生充分感悟生活之美,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尽享
作文评语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怎样把作文评语写得艺术而具有指导性,我有自己的几点体会,希望请教于专家。  首先,作文评语应坚持有效原则。作文是可以不写评语的,能不写就不写,必须写的就应写好,追求有效性。一般说来,写评语应以作文和作者的具体情况而确定写与不写。好作文要写鼓励性评语,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发扬优点,使其优点变为自觉的作文技巧。最差的作文也要写指导性和示范性的评语,要让学生知道怎
期刊
【摘 要】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艺术性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本人就新课导入的原则与方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导入 原则 方法  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所起的作用很重要。新课的成功导入不仅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如何使新课导入得好,下面就新课导入的原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