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工作之我见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现结合我的教学心得,谈谈做好学困生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要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例如:利用班会课时间,举办故事演讲会,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登台演讲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困生也登台表演,即使表演得不那么形象生动,至少应对学困生能登台表演的这一勇气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总结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劳动价值,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凡是生活中的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了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的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司马迁身受宫刑而不屈,写成《史记》……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政治课堂在新课程下实施案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案例教学 能力培养 德育功能    一、背景和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
期刊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一、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发散
期刊
课程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但大多数老师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新课程提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教材上,他的教学很容易脱离生活,也很难给学生打开一个精彩的英语世界。所以,生活化英语教学必须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而建构起生活化的英语课程观,把现实生活的活水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让英语课程回归生活世界。  基于这
期刊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
期刊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知道,目前学校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
期刊
书法的构成材料,既没有绘画的色彩,也没有乐曲的音律,它只有八种黑白的点线。都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有情的图画”,但那毕竟不是直观的,非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不能领会。而少年宫课堂上面对的学生大多数连横平竖直都安排不好,给他们讲不着边际的道理,只能使他们对书法增添神秘感,如入云里雾里。  如何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课堂用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语言形象生动,用词力求
期刊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的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朗读在整个
期刊
转变观念、实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关键又是全面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即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等,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统一起来,求得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下面我想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