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现结合我的教学心得,谈谈做好学困生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要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例如:利用班会课时间,举办故事演讲会,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登台演讲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困生也登台表演,即使表演得不那么形象生动,至少应对学困生能登台表演的这一勇气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总结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劳动价值,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凡是生活中的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了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的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司马迁身受宫刑而不屈,写成《史记》……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二、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要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三、培养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例如:利用班会课时间,举办故事演讲会,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故事,登台演讲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困生也登台表演,即使表演得不那么形象生动,至少应对学困生能登台表演的这一勇气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总结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劳动价值,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凡是生活中的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四、加强辅导,铸就自信的天地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了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的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司马迁身受宫刑而不屈,写成《史记》……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
五、创设情境,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