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魅力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朗读呢?字典上的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不容小视地位。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
  一、朗读促语感
  语感能力的培养涉及对词义的理解、词语的选择、句子的规范和变化、语言色彩、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但不论哪个方面都是学生在听过、读过之后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感觉,它既是经验的,又是不自觉的。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我认为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动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朗读强记忆
  大量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文的一个基本方法。琅琅读书声,自古以来,无论是学本国语文还是外国语文,我们中国人都大量采用朗读这个办法。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三、朗读利领悟
  朗读是表层的、个别的感受,属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步;分析归纳,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的普遍的领悟,属于理性认识,是第一步的深化。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上。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其一定的道理。
  四、朗读鉴赏美
  像朱自清、冰心等人的作品,多读多吟,真能陶冶人的生活情趣、提高人的修养品味。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原先不以为意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全都赋予了生气,仿佛那和谐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这盎然的诗意怎么可能不让人感受到美呢?我们千万不要在朗读上吝啬时间,因为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美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并不由自主地往形式美以外的范畴渗透。当感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茅塞顿开的时候也就到了,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
  五、朗读助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古人是重视朗读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读懂别人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自己学会写文章,这看法不一定全面。我以为,要完成从读到写的过渡,模仿不失为一条捷径。而要模仿得好,翻出新意,并进而走出模仿,走出自己的写作路子,精读、朗读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朗读还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不仅如此,朗读还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读”是前提,“读”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背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前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想原因就在这里吧。
其他文献
一、增设课外知识,使学生产生新欲望和兴趣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  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关于计算机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就跟看仙人下棋的樵夫一样,转眼人间已过数百年,已经不是他所处的年代了,所以,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于是,我将在报纸、新闻、杂志上看到的,以《新动态专栏》的形式公布给大家。如:电脑用土豆来供
期刊
摘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无论进行怎样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外,教师队伍的优化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人本思想出发,提倡完善制度、知人善任、人制与法制相融合,以实现教师发展为起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归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知人善任 激励机制
期刊
摘要: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政治课堂在新课程下实施案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案例教学 能力培养 德育功能    一、背景和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
期刊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一、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发散
期刊
课程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但大多数老师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新课程提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课程的实施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教材上,他的教学很容易脱离生活,也很难给学生打开一个精彩的英语世界。所以,生活化英语教学必须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而建构起生活化的英语课程观,把现实生活的活水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让英语课程回归生活世界。  基于这
期刊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
期刊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遵循认知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知道,目前学校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愉悦、安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
期刊
书法的构成材料,既没有绘画的色彩,也没有乐曲的音律,它只有八种黑白的点线。都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有情的图画”,但那毕竟不是直观的,非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不能领会。而少年宫课堂上面对的学生大多数连横平竖直都安排不好,给他们讲不着边际的道理,只能使他们对书法增添神秘感,如入云里雾里。  如何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课堂用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语言形象生动,用词力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