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的“再创造”活动,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拿出一个用3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一个用4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请两个学生到前面实验,分别用力拉两个图形,说说各有什么感觉。教师再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学生谈了各自的看法后,教师拿出一个可以晃动的镜框,问学生有什么办法使镜框不能晃动。从学生的方法中,教师引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对晃动的桌椅进行检查和制定维修方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能真正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可以获得“创造”的才能,诱发创造兴趣,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运用变式教学,教法创新
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而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在当今世界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前提下,变式教学逐渐发展起来。变式教学能够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得教学充满情趣,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通过变式教学,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四、开放教学,创新课堂
创新活动有赖于学生个体心理过程的充分展开,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心理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是创新教学的主导思想,学生的自由度和创新度是成正相关的,自由度高了创新度也就高了,没有自由就没有主动,也就没有创新。例如教学《轴对称变换》时,先创设问题情境:说一说你见过的轴对称变换图案,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变换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对他们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获得个性发展。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限制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方式。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生共同分享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形象地说,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及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创设生活场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拿出一个用3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一个用4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请两个学生到前面实验,分别用力拉两个图形,说说各有什么感觉。教师再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学生谈了各自的看法后,教师拿出一个可以晃动的镜框,问学生有什么办法使镜框不能晃动。从学生的方法中,教师引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对晃动的桌椅进行检查和制定维修方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而获得知识,能真正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可以获得“创造”的才能,诱发创造兴趣,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运用变式教学,教法创新
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而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在当今世界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前提下,变式教学逐渐发展起来。变式教学能够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得教学充满情趣,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通过变式教学,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四、开放教学,创新课堂
创新活动有赖于学生个体心理过程的充分展开,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心理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是创新教学的主导思想,学生的自由度和创新度是成正相关的,自由度高了创新度也就高了,没有自由就没有主动,也就没有创新。例如教学《轴对称变换》时,先创设问题情境:说一说你见过的轴对称变换图案,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变换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对他们的作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获得个性发展。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限制他们个性化的创造方式。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生共同分享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形象地说,我们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及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