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近日公布参与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的完整名单。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中国内地参选作品直到最后时刻才揭晓真容在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是,这部作品并不是柏林擒熊的《白日焰火》、也不是参展戛纳的《归来》,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夜莺》。
正文:说到今年代表中国内地"申奥"的《夜莺》,在中国的国庆节假期期间,就有美国媒体爆料表示该片将会成为代表中国“申奥”。在如今的媒体标题中,《夜莺》已经和“爆冷”划上等号,执导此片的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也一时间名声大噪。说到“爆冷”,有趣的是,在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候选名单中,法国人还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冷门”。法国此次的选送作品放弃了去年红遍世界的金棕榈佳作《阿黛尔的生活》,而选择了亮相今年戛纳电影节却反响平平的传记片《圣罗兰传》。外媒一片哀号:“法国人已经自己放弃了今年的奥斯卡奖。”
对于梦想实现“走出去”宏愿的中国电影人来说,谁能获得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的资格更有一份民族主义色彩。不过,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人年年铩羽而归,尽管希望不大,但是畅想一番《夜莺》未来的“爆冷”之路也无妨。《夜莺》由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执导,影片讲述了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家庭中,爷爷与自己的孙女踏上了一段意外不断又惊喜连连的旅程。导演弥勒在法国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温情且幽默的影片《蝴蝶》,因此本片也被称为中国版的《蝴蝶》。
李保田扮演的志根看上去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她的女儿倩影(李小冉饰演)是个成功的设计师,她与丈夫崇义(秦昊饰演)结婚多年,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任幸(杨心仪饰演)。不过,由于志根有一次大意差点让孙女任幸走失,让他与自己的女婿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渐渐长大的孙女与自己越来越陌生。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大,志根希望早日完成和自己逝去老伴的一个约定,把一起养的一只夜莺带回她的老家。他并不知道的是,女儿倩影繁忙的工作已经让她的婚姻岌岌可危,也无法照顾她孙女。结果,倩影在无奈之下没有经过丈夫同意的情况下,把任幸交给了自己,一同踏上了这段旅途。
事实上,影片看似朴素的题材在中国社会的背景下,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色彩。随着故事从现代化的都市北京转移到平静的内陆地区,绝妙地建构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一片世外桃源般美景的两种符号。结合影片在法国上映后超过12万人次的观影效果,足见这部“并不中国”的影片的“国际魅力”。像《夜莺》这样,一位外国导演代表其他国家角逐奥斯卡,在历史上也非常罕见。著名的先例包括1975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德尔苏·乌扎拉》,这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所执导的一部由日本与苏联合作的电影,代表苏联参选。2013年的获奖影片《爱》的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拥有德国国籍,影片则代表奥地利角逐,不过,因为哈内克的父亲是奥地利人,因此他的职业生涯其实一直都有德国、奥地利甚至法国的影子。
中国近10年在奥斯卡毫无斩获
在上世纪90年代,接连4年奥斯卡提名名单中都有华语电影。1991、1992年,张艺谋分别凭借《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接连两年入围提名。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入围,1994年,李安的《饮食男女》代表台湾也获得了那年的入围提名,接连4年奥斯卡提名名单中都有华语电影。然而很快盛景不再,2000年后,只有张艺谋《英雄》曾入围候选提名名单。至今也只有一部华语片获得该奖项,2000年,李安代表台湾参赛的《卧虎藏龙》完成了这一壮举。
中国内地曾经选送的冯小刚作品《一九四二》尽管有奥斯卡级演员压阵,但仍然难逃落选命运。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申奥片”选择已经陷入了“大导名作”的漩涡。张艺谋力邀克里斯蒂安·贝尔,几乎为了争夺最佳外语片量身打造《金陵十三钗》一样铩羽而归,证明奥斯卡评委并不好征服。在外语片的评选中,主流商业电影比不上一部故事动人的所谓“艺术电影”。相比较而言,去年代表香港地区选送的《一代宗师》一度入围9部短提名名单的初选,但最终仍无缘提名更令华语电影界寒心。王家卫作为少数在国际上与李安能够相提并论的华人导演,艺术上与商业上都代表华语电影工业最高水准的作品仍然难以敲开奥斯卡的大门,让评论界为未来的华语电影担忧。
意法是大赢家 亚洲弱势是常态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设立起始于1947年,前几年以奥斯卡荣誉奖的形式颁发给一些优异的外国电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观众对奥斯卡的注意。1956年起,最佳外语片成为正式奖项。评奖原则是: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 10月1日至下一年9月30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影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然后选出5部提名影片。今年,83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参赛也创造了奥斯卡历史上的新纪录。
截至目前,意大利是获得最佳外语片最多的国家,排名二、三的分别是法国和西班牙。第一部正式赢得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是费里尼执导《大路》(1956),而他也是问鼎这个奖项次数最多的意大利导演,曾经四次得奖。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获得最佳外语片的三部影片《处女泉》、《穿过黑暗的玻璃》、《芬妮与亚历山大》,均出自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之手。此外,日本影片早期表现不俗,有三部武士片获奖,那时正值日本武士片辉煌时期,1955年后就很少见到日本影片的身影了,直到2009年获奖的《入殓师》。华语片方面,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上创造出小高潮,至今只有一部影片获该奖,是2000年李安代表台湾参赛的《卧虎藏龙》,此后十几年年再无收获。
纵观历届奥斯卡,几乎很少出现有外语电影获得最佳影片的提名,从而争夺至高荣誉。1939年,让·雷诺阿执导的反战杰作《大幻影》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但是,最佳外语片的概念在当时远未被确立。近几十年,只有《末代皇帝》、《艺术家》等外语片获得过奥斯卡的最高奖项。2012年迈克尔·哈内克的《爱》也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但最后不敌《逃离德黑兰》。因此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个奖项也在于此——英语片之外的年度最佳,含金量颇高。业内认为,除了最佳影片提名外,最有份量的提名便是最佳外语片。历数影史上非英语的优秀影片,不少正是通过最佳外语片的桥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像《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窃听风暴》等等。
本届:熟面孔VS生面孔
其实同往年一样,曾经柏林、戛纳、威尼斯电影节入围或获奖的影片,代表各自国家出征奥斯卡的几率也比较大,今年代表土耳其出征的《冬眠》、加拿大的《妈咪》等都是这一类影片,虽然这样的几率也不算太高而且奥斯卡似乎不喜欢太熟的面孔,但迈克尔·哈内克的《爱》是个例外,它就曾接连斩获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小金人。除了选择“熟面孔”出征外,一些国家也往往另辟蹊径。意大利本次就舍弃戛纳评审团大奖《奇迹》,选了2013意大利年度佳片《人力资源》;乌克兰则舍弃“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过于寂静的喧嚣》,由《带路者》出征。不过,熟面孔中泽维尔·多兰的《妈咪》实在是才气逼人,有人说如果想看他的才华,他的处女作《听吗妈的话》前13分钟就足够了,这的确不假,他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运用实在太漂亮,影片的色彩也足足够味。
奥斯卡选择外语片的路子不同于欧洲三大电影节,既不偏爱大片,也不喜欢太过于实验性太先锋的电影,会比较喜欢传统叙事,但不能太平庸,要有一点新意和亮点,近几年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这部电影应该是最典型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相,融人性视角、人生感悟和文化包装于一体,非常对奥斯卡的路子。如果是以这个标准来看,波兰影片《修女伊达》算是一个有力竞争者,影片以绝佳黑白影像美学,直探犹太历史伤痕。电影讲述年轻的修女在发现自己是名犹太人且她的父母死于大屠杀之后,生活发生重要转变的故事。除此之外,欧洲方面,瑞典的《不可抗力》、挪威《1001 Grams》、德国《姐妹情深》等影片的质量也都值得期待。下面,我们便从申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83部影片中精选14部逐一解读,看看今年有哪些外语佳片不容错过!
正文:说到今年代表中国内地"申奥"的《夜莺》,在中国的国庆节假期期间,就有美国媒体爆料表示该片将会成为代表中国“申奥”。在如今的媒体标题中,《夜莺》已经和“爆冷”划上等号,执导此片的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也一时间名声大噪。说到“爆冷”,有趣的是,在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候选名单中,法国人还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冷门”。法国此次的选送作品放弃了去年红遍世界的金棕榈佳作《阿黛尔的生活》,而选择了亮相今年戛纳电影节却反响平平的传记片《圣罗兰传》。外媒一片哀号:“法国人已经自己放弃了今年的奥斯卡奖。”
对于梦想实现“走出去”宏愿的中国电影人来说,谁能获得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的资格更有一份民族主义色彩。不过,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人年年铩羽而归,尽管希望不大,但是畅想一番《夜莺》未来的“爆冷”之路也无妨。《夜莺》由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执导,影片讲述了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家庭中,爷爷与自己的孙女踏上了一段意外不断又惊喜连连的旅程。导演弥勒在法国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温情且幽默的影片《蝴蝶》,因此本片也被称为中国版的《蝴蝶》。
李保田扮演的志根看上去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她的女儿倩影(李小冉饰演)是个成功的设计师,她与丈夫崇义(秦昊饰演)结婚多年,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任幸(杨心仪饰演)。不过,由于志根有一次大意差点让孙女任幸走失,让他与自己的女婿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渐渐长大的孙女与自己越来越陌生。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大,志根希望早日完成和自己逝去老伴的一个约定,把一起养的一只夜莺带回她的老家。他并不知道的是,女儿倩影繁忙的工作已经让她的婚姻岌岌可危,也无法照顾她孙女。结果,倩影在无奈之下没有经过丈夫同意的情况下,把任幸交给了自己,一同踏上了这段旅途。
事实上,影片看似朴素的题材在中国社会的背景下,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色彩。随着故事从现代化的都市北京转移到平静的内陆地区,绝妙地建构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一片世外桃源般美景的两种符号。结合影片在法国上映后超过12万人次的观影效果,足见这部“并不中国”的影片的“国际魅力”。像《夜莺》这样,一位外国导演代表其他国家角逐奥斯卡,在历史上也非常罕见。著名的先例包括1975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德尔苏·乌扎拉》,这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所执导的一部由日本与苏联合作的电影,代表苏联参选。2013年的获奖影片《爱》的导演迈克尔·哈内克拥有德国国籍,影片则代表奥地利角逐,不过,因为哈内克的父亲是奥地利人,因此他的职业生涯其实一直都有德国、奥地利甚至法国的影子。
中国近10年在奥斯卡毫无斩获
在上世纪90年代,接连4年奥斯卡提名名单中都有华语电影。1991、1992年,张艺谋分别凭借《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接连两年入围提名。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入围,1994年,李安的《饮食男女》代表台湾也获得了那年的入围提名,接连4年奥斯卡提名名单中都有华语电影。然而很快盛景不再,2000年后,只有张艺谋《英雄》曾入围候选提名名单。至今也只有一部华语片获得该奖项,2000年,李安代表台湾参赛的《卧虎藏龙》完成了这一壮举。
中国内地曾经选送的冯小刚作品《一九四二》尽管有奥斯卡级演员压阵,但仍然难逃落选命运。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申奥片”选择已经陷入了“大导名作”的漩涡。张艺谋力邀克里斯蒂安·贝尔,几乎为了争夺最佳外语片量身打造《金陵十三钗》一样铩羽而归,证明奥斯卡评委并不好征服。在外语片的评选中,主流商业电影比不上一部故事动人的所谓“艺术电影”。相比较而言,去年代表香港地区选送的《一代宗师》一度入围9部短提名名单的初选,但最终仍无缘提名更令华语电影界寒心。王家卫作为少数在国际上与李安能够相提并论的华人导演,艺术上与商业上都代表华语电影工业最高水准的作品仍然难以敲开奥斯卡的大门,让评论界为未来的华语电影担忧。
意法是大赢家 亚洲弱势是常态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设立起始于1947年,前几年以奥斯卡荣誉奖的形式颁发给一些优异的外国电影,藉以提高世界各地观众对奥斯卡的注意。1956年起,最佳外语片成为正式奖项。评奖原则是:其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 10月1日至下一年9月30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影片。每个国家只选送一部影片,然后选出5部提名影片。今年,83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参赛也创造了奥斯卡历史上的新纪录。
截至目前,意大利是获得最佳外语片最多的国家,排名二、三的分别是法国和西班牙。第一部正式赢得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是费里尼执导《大路》(1956),而他也是问鼎这个奖项次数最多的意大利导演,曾经四次得奖。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获得最佳外语片的三部影片《处女泉》、《穿过黑暗的玻璃》、《芬妮与亚历山大》,均出自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之手。此外,日本影片早期表现不俗,有三部武士片获奖,那时正值日本武士片辉煌时期,1955年后就很少见到日本影片的身影了,直到2009年获奖的《入殓师》。华语片方面,曾于上世纪90年代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上创造出小高潮,至今只有一部影片获该奖,是2000年李安代表台湾参赛的《卧虎藏龙》,此后十几年年再无收获。
纵观历届奥斯卡,几乎很少出现有外语电影获得最佳影片的提名,从而争夺至高荣誉。1939年,让·雷诺阿执导的反战杰作《大幻影》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但是,最佳外语片的概念在当时远未被确立。近几十年,只有《末代皇帝》、《艺术家》等外语片获得过奥斯卡的最高奖项。2012年迈克尔·哈内克的《爱》也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但最后不敌《逃离德黑兰》。因此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个奖项也在于此——英语片之外的年度最佳,含金量颇高。业内认为,除了最佳影片提名外,最有份量的提名便是最佳外语片。历数影史上非英语的优秀影片,不少正是通过最佳外语片的桥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像《天堂电影院》、《美丽人生》、《窃听风暴》等等。
本届:熟面孔VS生面孔
其实同往年一样,曾经柏林、戛纳、威尼斯电影节入围或获奖的影片,代表各自国家出征奥斯卡的几率也比较大,今年代表土耳其出征的《冬眠》、加拿大的《妈咪》等都是这一类影片,虽然这样的几率也不算太高而且奥斯卡似乎不喜欢太熟的面孔,但迈克尔·哈内克的《爱》是个例外,它就曾接连斩获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小金人。除了选择“熟面孔”出征外,一些国家也往往另辟蹊径。意大利本次就舍弃戛纳评审团大奖《奇迹》,选了2013意大利年度佳片《人力资源》;乌克兰则舍弃“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过于寂静的喧嚣》,由《带路者》出征。不过,熟面孔中泽维尔·多兰的《妈咪》实在是才气逼人,有人说如果想看他的才华,他的处女作《听吗妈的话》前13分钟就足够了,这的确不假,他的长镜头和特写镜头运用实在太漂亮,影片的色彩也足足够味。
奥斯卡选择外语片的路子不同于欧洲三大电影节,既不偏爱大片,也不喜欢太过于实验性太先锋的电影,会比较喜欢传统叙事,但不能太平庸,要有一点新意和亮点,近几年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伊朗电影《一次别离》,这部电影应该是最典型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相,融人性视角、人生感悟和文化包装于一体,非常对奥斯卡的路子。如果是以这个标准来看,波兰影片《修女伊达》算是一个有力竞争者,影片以绝佳黑白影像美学,直探犹太历史伤痕。电影讲述年轻的修女在发现自己是名犹太人且她的父母死于大屠杀之后,生活发生重要转变的故事。除此之外,欧洲方面,瑞典的《不可抗力》、挪威《1001 Grams》、德国《姐妹情深》等影片的质量也都值得期待。下面,我们便从申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83部影片中精选14部逐一解读,看看今年有哪些外语佳片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