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力量主要阵地的地方高师势必要其本身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对新课改形势下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基础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力量主要阵地的地方高师势必要其本身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课改要求。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本院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长期以来为培养地方的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师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试对新课改形势下本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新课改及其新问题和新要求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相对于以往的政治教学,新课改后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将有以下特点:第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引入者和活动的主持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更多体现。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考试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第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第三、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第四、学生的选择性加强。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设置了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培养。
二、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针对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上的初步思路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衡阳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师范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需要针对新课程计划改革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在明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基本指导思想、学科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针对新的中学课程改革计划就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加强基础性,提高综合性,坚持师范性,拓宽应用性,注重时代性,覆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贴近中学教改实际,精减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环节,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规格,并以其为主导尺度选择课程,通过几个学科群的优化重组,形成主干课程体系和总的课程结构方案。
第一,课程设置要更加明确地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对知识面要求很广的专业,它需要为社会培养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是能在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二是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三是能在基层社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乡镇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非常广泛的。要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厚基础、宽口径。
第二,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并在此基础突出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实践、使用电脑、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体现师范特色。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该要有师范特色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大学里真正学到能够对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应该设置有针对中学教学教育的相关课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一,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科学进行课时分配,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初中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实质上涉及到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法学等几大学科范围的知识。每一个大的内容应该开设有配套的课程,如经济学已经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主干课程,并开设有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选修课程;法学开设有法学概论主干课程和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选修课;哲学方面开有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等课程。目前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课程开设显得有些单薄。如政治学开设有政治学原理和毛泽东概论、邓小平理论等主干课程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等选修课,但可适当选择比较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学、国际公务员制度概论等课来作为选修课。历史学方面在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到两门选修课。
第二,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强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教师素质的培养。除了开设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中学政治教学方法论等课外,建议增加设置以下几门课程:中学政治课程与教材,使学生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和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电化教学,就思想政治课的电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培养等。
第三,适当精简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系列性,主要从扩大知识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精减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是教育部“教学改革计划”中的一项实质性要求。必修课程过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培养。我们初步可以设计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将必修课程适当减少,增加选修课的内容和范围,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创新人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成长;又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成果的积累,他们在选修课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讲解和积累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给教与学两个方面以更多的宽松、主动和创造的空间。但是我们在教学运行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的科学指导,选修课时要注意所选修课程同必修课程的一致性和联系性,形成自己在这一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学科优势,以利于将来的发展。并且注重必修课主干课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成为真正的重点课程,同时从教学要求上进行严格规范也是必要的。在开设选修课时,同时要特别注意以横向课程、能力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注意文理渗透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且要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比例。
经过以上课程设置的改革后,我们希望能力培养本专业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需要。
参考文献
[1]参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参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原课程设置选修课共37学分,现课程标准将选修课增加到50学分。
(作者简介:凌云志,1977—,男,湖南娄底人,法学硕士,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关键词:基础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作为培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力量主要阵地的地方高师势必要其本身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课改要求。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本院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长期以来为培养地方的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师作出了很大贡献。本文试对新课改形势下本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新课改及其新问题和新要求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相对于以往的政治教学,新课改后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将有以下特点:第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引入者和活动的主持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更多体现。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在考试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第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第三、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第四、学生的选择性加强。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设置了选修课。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更有利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培养。
二、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针对新课改在课程设置上的初步思路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衡阳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师范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需要针对新课程计划改革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在明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基本指导思想、学科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针对新的中学课程改革计划就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加强基础性,提高综合性,坚持师范性,拓宽应用性,注重时代性,覆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贴近中学教改实际,精减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环节,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规格,并以其为主导尺度选择课程,通过几个学科群的优化重组,形成主干课程体系和总的课程结构方案。
第一,课程设置要更加明确地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对知识面要求很广的专业,它需要为社会培养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是能在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二是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三是能在基层社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乡镇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非常广泛的。要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厚基础、宽口径。
第二,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并在此基础突出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实践、使用电脑、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体现师范特色。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该要有师范特色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大学里真正学到能够对他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应该设置有针对中学教学教育的相关课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一,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科学进行课时分配,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初中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实质上涉及到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法学等几大学科范围的知识。每一个大的内容应该开设有配套的课程,如经济学已经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主干课程,并开设有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等选修课程;法学开设有法学概论主干课程和民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等选修课;哲学方面开有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等课程。目前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课程开设显得有些单薄。如政治学开设有政治学原理和毛泽东概论、邓小平理论等主干课程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等选修课,但可适当选择比较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学、国际公务员制度概论等课来作为选修课。历史学方面在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到两门选修课。
第二,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强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教师素质的培养。除了开设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中学政治教学方法论等课外,建议增加设置以下几门课程:中学政治课程与教材,使学生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和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电化教学,就思想政治课的电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培养等。
第三,适当精简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系列性,主要从扩大知识面、增强专业适应性、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精减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是教育部“教学改革计划”中的一项实质性要求。必修课程过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培养。我们初步可以设计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将必修课程适当减少,增加选修课的内容和范围,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创新人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成长;又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成果的积累,他们在选修课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讲解和积累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给教与学两个方面以更多的宽松、主动和创造的空间。但是我们在教学运行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的科学指导,选修课时要注意所选修课程同必修课程的一致性和联系性,形成自己在这一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学科优势,以利于将来的发展。并且注重必修课主干课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成为真正的重点课程,同时从教学要求上进行严格规范也是必要的。在开设选修课时,同时要特别注意以横向课程、能力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主,注意文理渗透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并且要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比例。
经过以上课程设置的改革后,我们希望能力培养本专业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需要。
参考文献
[1]参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参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原课程设置选修课共37学分,现课程标准将选修课增加到50学分。
(作者简介:凌云志,1977—,男,湖南娄底人,法学硕士,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