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中“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背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此专业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把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学对专业知识进行加深和巩固,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并提出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案例式教学。
关键词: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案例式教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高等院校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类学科的理论基础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及管理体系等相关知识,内容繁多,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涵盖内容广,应用性、实践性强。该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科学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随着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加,社会对具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的研究型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逐渐加大,而实践性人才的缺失将会加剧规划与管理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供需”矛盾。若延续以往“教条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会有良好的改进。因此,应构建完善的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整合,让学生获得较宽的专业知识,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进行完善,从而形成适用于工科类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笔者主讲“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时,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教学实践和课堂动感多媒体教学等环节,对授课模式进行改进。在教学中,笔者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案例中运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使抽象的理论与方法变成具体的“实物”,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更容易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巩固。
一、案例教学方法选择
案例教学法借助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具有“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特点。目前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现有案例,二是通过查阅期刊、报纸、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获取适宜的案例。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案例很多,且都是在现实中发生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和筛选,可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案例选取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注重其时空性与随机性,尽量选择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结合最紧密的热点案例。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案例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概念与理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建立一套从宏观角度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选择
“互动式”教学是当前较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必须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提前预习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应用性强、学科研究前沿的内容作为讨论的内容。比如,民族院校可以设置一些民族类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家乡的现在和过去在环境方面是否有变化?是否被“商业化”?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实现被开发区的有效管理与保护?请利用假期对家乡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等等。学生可以对环境进行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可根据教学需要选定一个题目留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对立的两组,要求在课后对问题进行资料查询,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比如,在学习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内容时,安排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一组学生认为在环境管理之前提出污染预防措施,另一组学生则认为应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污染治理措施。通过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课堂辩论,学生既懂得了企业管理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海燕,李杰,王宪恩.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131.
[2]樊庆锌,任广萌,沈晋,等.案例教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20-22.
关键词: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案例式教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高等院校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类学科的理论基础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及管理体系等相关知识,内容繁多,侧重于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涵盖内容广,应用性、实践性强。该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科学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随着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加,社会对具有环境规划与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的研究型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逐渐加大,而实践性人才的缺失将会加剧规划与管理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供需”矛盾。若延续以往“教条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会有良好的改进。因此,应构建完善的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整合,让学生获得较宽的专业知识,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进行完善,从而形成适用于工科类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笔者主讲“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时,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教学实践和课堂动感多媒体教学等环节,对授课模式进行改进。在教学中,笔者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案例中运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使抽象的理论与方法变成具体的“实物”,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更容易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小组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巩固。
一、案例教学方法选择
案例教学法借助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是一种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具有“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特点。目前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现有案例,二是通过查阅期刊、报纸、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获取适宜的案例。国内外有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案例很多,且都是在现实中发生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和筛选,可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案例选取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环境状况,注重其时空性与随机性,尽量选择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结合最紧密的热点案例。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通过案例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概念与理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建立一套从宏观角度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选择
“互动式”教学是当前较流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必须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提前预习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应用性强、学科研究前沿的内容作为讨论的内容。比如,民族院校可以设置一些民族类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如家乡的现在和过去在环境方面是否有变化?是否被“商业化”?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实现被开发区的有效管理与保护?请利用假期对家乡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等等。学生可以对环境进行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可根据教学需要选定一个题目留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对立的两组,要求在课后对问题进行资料查询,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比如,在学习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的内容时,安排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一组学生认为在环境管理之前提出污染预防措施,另一组学生则认为应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污染治理措施。通过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课堂辩论,学生既懂得了企业管理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海燕,李杰,王宪恩.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131.
[2]樊庆锌,任广萌,沈晋,等.案例教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