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而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首先是通过这个民族多数人所表现出的行为习惯而获得感性认识的。因此,抓好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几年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循序渐进地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榜样教育
在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逐渐形成过程中,榜样起了表率催化作用。在榜样教育中,我除了定期讲述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人物、全国优秀少年儿童等高层次榜样的事迹外,还经常介绍教师、学生中先进人物事迹。如在“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中,每班每月在学生中选出一位在学习、守纪、助人、文明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队员作为“文明礼仪之星”,并在宣传栏张贴他们的相片、事迹,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例如:现在的学生看到掉在地上的一角钱也懒得弯腰去捡,更别说是纸屑。有一次,我跨进教室发现地板上有很多纸屑,二话不说,马上弯下腰捡起纸屑来。学生看到这一情景,便也纷纷弯腰把地上的纸屑捡了起来。经过连续几次的示范教育后,只要我走进教室,眼睛往有纸屑的地方一瞟,同学们便主动地捡起来。又如在大扫除中,教师如果参与劳动,而且专挑重活干,与学生共同来完成劳动任务,学生热情高涨,干活既积极又卖力,师生争先恐后,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这样比起教师做旁观者指挥,不管是从教育目的,还是工作效率来讲,都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达到“言传身教”,以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导之以行
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必须认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引导,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们,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例如:我班有两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慢的学生,我通过让他们负责班级的点名工作,锻炼他们的恒心、毅力和自我约束力。学生得到了重视,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不但不再迟到了,还坚持比别的同学早。这样不仅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增强了他们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而,教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不仅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还要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
三、创设氛围
开展班队活动是德育工作的生命所在,也是养成教育的好途径、好载体。寓训练、养成于活动之中,有利于丰富教育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效果。开展活动时,我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诸如开展的争当“荣誉升旗手”、“文明礼仪之星”、“小小卫生监督员”、“环保小使者”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养成教育活动除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外,还要力争使活动系列化。如我们学校开展的“争创无零食班级”、“弯弯腰,捡回一个洁净的校园”等活动,这两个活动就形成了序列。学生不在校园吃零食,乱扔的现象就明显减少,再鼓励他们主动捡起校园里的果皮纸屑,更进一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少吃零食,主动捡起废弃物,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文明素养,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三,开展活动要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比如,在使用成長记录袋的过程中,我把学生活动过程的一些积极表现,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及时填入其中,激励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走出一条圆满的人生轨迹。在班队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上,实行竞争上岗或轮流上岗的形式,还可以实行一人一岗,轮流换岗的形式,力争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服务他人的机会,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养成自理、自立、自治、自强的品德素养,提高领导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步使养成教育中的一些要求和行为规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另外,学校还开设“文明好少年”专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规范教育信息,报道文明少年事迹等,推荐好的班级当升旗班,开展“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班班争当文明班”的活动,周周评选文明班,年度表彰文明班,这些教育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形成规范认知行为有一定的驱动力。
四、家校联系
我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来校学习,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深刻认识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还通过家访,与家长电话联系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屏,周小青,尤才成,张冬琴.武术文化之美:当代和谐社会的诉求[J].武术研究,2017(10).
[2]余飞海.武术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
[3]周争蔚.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J].科技展望,2016(35).
[4]谢润香.小学新生管理[J].新课程(小学),2015(10).
[5]龙定江.对当下大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认识及思考[J].知识经济,2015(04).
一、榜样教育
在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逐渐形成过程中,榜样起了表率催化作用。在榜样教育中,我除了定期讲述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人物、全国优秀少年儿童等高层次榜样的事迹外,还经常介绍教师、学生中先进人物事迹。如在“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中,每班每月在学生中选出一位在学习、守纪、助人、文明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队员作为“文明礼仪之星”,并在宣传栏张贴他们的相片、事迹,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例如:现在的学生看到掉在地上的一角钱也懒得弯腰去捡,更别说是纸屑。有一次,我跨进教室发现地板上有很多纸屑,二话不说,马上弯下腰捡起纸屑来。学生看到这一情景,便也纷纷弯腰把地上的纸屑捡了起来。经过连续几次的示范教育后,只要我走进教室,眼睛往有纸屑的地方一瞟,同学们便主动地捡起来。又如在大扫除中,教师如果参与劳动,而且专挑重活干,与学生共同来完成劳动任务,学生热情高涨,干活既积极又卖力,师生争先恐后,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这样比起教师做旁观者指挥,不管是从教育目的,还是工作效率来讲,都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达到“言传身教”,以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导之以行
现阶段我所接触的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必须认真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引导,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们,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例如:我班有两位平时经常迟到,行为较散慢的学生,我通过让他们负责班级的点名工作,锻炼他们的恒心、毅力和自我约束力。学生得到了重视,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不但不再迟到了,还坚持比别的同学早。这样不仅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增强了他们控制自我行为的意志力。因而,教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不仅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还要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不断地反复强化学生。
三、创设氛围
开展班队活动是德育工作的生命所在,也是养成教育的好途径、好载体。寓训练、养成于活动之中,有利于丰富教育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效果。开展活动时,我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诸如开展的争当“荣誉升旗手”、“文明礼仪之星”、“小小卫生监督员”、“环保小使者”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养成教育活动除形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外,还要力争使活动系列化。如我们学校开展的“争创无零食班级”、“弯弯腰,捡回一个洁净的校园”等活动,这两个活动就形成了序列。学生不在校园吃零食,乱扔的现象就明显减少,再鼓励他们主动捡起校园里的果皮纸屑,更进一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少吃零食,主动捡起废弃物,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文明素养,达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三,开展活动要与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比如,在使用成長记录袋的过程中,我把学生活动过程的一些积极表现,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及时填入其中,激励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走出一条圆满的人生轨迹。在班队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上,实行竞争上岗或轮流上岗的形式,还可以实行一人一岗,轮流换岗的形式,力争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服务他人的机会,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养成自理、自立、自治、自强的品德素养,提高领导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步使养成教育中的一些要求和行为规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另外,学校还开设“文明好少年”专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规范教育信息,报道文明少年事迹等,推荐好的班级当升旗班,开展“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班班争当文明班”的活动,周周评选文明班,年度表彰文明班,这些教育氛围的创设,对学生形成规范认知行为有一定的驱动力。
四、家校联系
我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来校学习,使他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深刻认识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还通过家访,与家长电话联系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使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屏,周小青,尤才成,张冬琴.武术文化之美:当代和谐社会的诉求[J].武术研究,2017(10).
[2]余飞海.武术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
[3]周争蔚.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J].科技展望,2016(35).
[4]谢润香.小学新生管理[J].新课程(小学),2015(10).
[5]龙定江.对当下大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认识及思考[J].知识经济,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