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早在80年代初,体育界和学术界就在体育目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多地争论,尤其是在以增强体质为主,还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问题上,争论的较为尖锐。我们姑且先不论谁对谁错,摆在面前不争的事实是学生体质在持续下降。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是当前最首要的问题,学校体育的执行者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如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关系到学校体育发展的大局。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体育锻炼
一、学生体质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几年,有媒体报道:“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滑,这个势头到目前尚未停止”。可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也引发了学者們的思考,再次把学校体育推向了风口浪尖。当然,学生体质下滑不能完全归结于学校体育,但如果单纯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话,新课程标准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可操作性有待增强。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关注与支持不足,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缺乏良好的督导机制,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地位低下,教师无活力,學生无兴趣,致使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使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令人堪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不足,体育课往往被其他课程随意占用,存在无人管理、管理不严的情况。部分体育课质量没有保证,有些体育课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随意性较大,体育课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标。学校不重视,缺乏有效监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存在编造和虚假现象。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体育课程监管力度不足,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笔者认为体育最本质的内涵还是体质,体育教师应下大力气思考和实践如何通过体育课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已经从偏见时代走向了认同时代,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也越发得以显现,特别是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培养方式突出以运动技术教学能力、专项技术训练能力培养为主,以讲解、示范、练习、纠正等教学法教学替代了重复、间歇、变换、循环等锻炼方法教学,忽视了增强体质的理论和方法教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林笑峰先生曾说到 “以增强体质为主”还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二者必居其一,无法回避,也无法调和,在此问题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理论认识问题。自“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提出至今,已过了十几年,还没有被尽然理解和认同,受冷漠,受抵制,乃至越来越处于朦胧状态。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旧的运动教育思想和体制所造成的认识上的重重障碍,是这些东西在从中作梗,堵塞着进步的道路,可见转变观念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抛开“多本质”、“多功能”、“多目的”的学者争论,和多主或无主的“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的束缚,立足当下,服务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国家、民族及社会需求,理解体育“以促进健康为主”的真正内涵,努力完成时代赋予体育人的使命。
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前瞻思考
笔者认为体育师资培养应该树立“卓越人民体育教师”的目标,“卓越人民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与运动技术,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具备与体育与健康教学相关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攀登理想,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情操,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才能做一名精通教学与科研的“一线教育专家”和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这对其扎根基础教育,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落实到具体层面上,首先要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牢固树立为基础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的理念;其次要培养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使其达到运动技术规范、教学技能扎实、理论基础深厚;最后是要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使其掌握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创新性的将增强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此外,要想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首先要转变对增强体质健康的课程的认识,增强体质课程与运动技术教学课程有本质的差别,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与增强体质过程也有着实际的差别。林笑峰先生指出:真义体育(增强体质的教育)的专门业务就是增强体质的事宜,必须“以增强体质为主”,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由真义体育的本质和本质联系所决定,只能去如实地认识和把握其本质和本质联系。“多本质”、“多目的”、“多功能”都是否定“以增强体质为主”的界说。运动教学过程跟增强体质过程有实际差别,增强体质过程比运动教学过程有更大的深度、难度和复杂性,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强化身体锻炼、身体保健、营养卫生与环境等相关知识,从而能够设计出增强体质健康的课程知识,从而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三、结语
在呼唤体质健康回归的时代,体育教师能否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关键。学校应该推动体质健康的教学平台建设,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该以职业素质要求和能力需求选择替代技术结构选择,强化体育教师的健康技术、健康服务、健康教育、健身指导、健康咨询、运动监控、体能调适、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等相关知识,从而强化体质健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强化体育教学与考核评价,从而助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静梅,陈佩杰,欧阳林.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学归因与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03):226-230.
[2]周进国,周爱光,王梦,等.中日青少年体质监测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2):37-40.
[3]岳保柱.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04):453-457.
[4]肖林鹏,孙荣会,唐立成,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04):281-284.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体育锻炼
一、学生体质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几年,有媒体报道:“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滑,这个势头到目前尚未停止”。可见,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也引发了学者們的思考,再次把学校体育推向了风口浪尖。当然,学生体质下滑不能完全归结于学校体育,但如果单纯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话,新课程标准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可操作性有待增强。学校领导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关注与支持不足,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缺乏良好的督导机制,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地位低下,教师无活力,學生无兴趣,致使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使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令人堪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不足,体育课往往被其他课程随意占用,存在无人管理、管理不严的情况。部分体育课质量没有保证,有些体育课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随意性较大,体育课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标。学校不重视,缺乏有效监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存在编造和虚假现象。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体育课程监管力度不足,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笔者认为体育最本质的内涵还是体质,体育教师应下大力气思考和实践如何通过体育课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
随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已经从偏见时代走向了认同时代,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也越发得以显现,特别是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培养方式突出以运动技术教学能力、专项技术训练能力培养为主,以讲解、示范、练习、纠正等教学法教学替代了重复、间歇、变换、循环等锻炼方法教学,忽视了增强体质的理论和方法教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林笑峰先生曾说到 “以增强体质为主”还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二者必居其一,无法回避,也无法调和,在此问题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理论认识问题。自“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提出至今,已过了十几年,还没有被尽然理解和认同,受冷漠,受抵制,乃至越来越处于朦胧状态。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旧的运动教育思想和体制所造成的认识上的重重障碍,是这些东西在从中作梗,堵塞着进步的道路,可见转变观念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抛开“多本质”、“多功能”、“多目的”的学者争论,和多主或无主的“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的束缚,立足当下,服务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国家、民族及社会需求,理解体育“以促进健康为主”的真正内涵,努力完成时代赋予体育人的使命。
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前瞻思考
笔者认为体育师资培养应该树立“卓越人民体育教师”的目标,“卓越人民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与运动技术,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具备与体育与健康教学相关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攀登理想,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情操,具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才能做一名精通教学与科研的“一线教育专家”和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素质,这对其扎根基础教育,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落实到具体层面上,首先要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牢固树立为基础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的理念;其次要培养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使其达到运动技术规范、教学技能扎实、理论基础深厚;最后是要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使其掌握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创新性的将增强学生体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此外,要想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首先要转变对增强体质健康的课程的认识,增强体质课程与运动技术教学课程有本质的差别,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与增强体质过程也有着实际的差别。林笑峰先生指出:真义体育(增强体质的教育)的专门业务就是增强体质的事宜,必须“以增强体质为主”,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由真义体育的本质和本质联系所决定,只能去如实地认识和把握其本质和本质联系。“多本质”、“多目的”、“多功能”都是否定“以增强体质为主”的界说。运动教学过程跟增强体质过程有实际差别,增强体质过程比运动教学过程有更大的深度、难度和复杂性,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增强体质健康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强化身体锻炼、身体保健、营养卫生与环境等相关知识,从而能够设计出增强体质健康的课程知识,从而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三、结语
在呼唤体质健康回归的时代,体育教师能否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关键。学校应该推动体质健康的教学平台建设,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该以职业素质要求和能力需求选择替代技术结构选择,强化体育教师的健康技术、健康服务、健康教育、健身指导、健康咨询、运动监控、体能调适、营养膳食、卫生保健等相关知识,从而强化体质健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强化体育教学与考核评价,从而助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静梅,陈佩杰,欧阳林.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学归因与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03):226-230.
[2]周进国,周爱光,王梦,等.中日青少年体质监测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2):37-40.
[3]岳保柱.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04):453-457.
[4]肖林鹏,孙荣会,唐立成,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04):2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