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在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以期共同探讨。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后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注重教给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如: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我组织了学生操作,拿出学具:
(●) (●) (●) (●) (●) (●) (●) (●) (●)( )( ) ●●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个纸盒一共有几格?里面放着几个皮球?还空着几格?盒外有几个皮球?”
“现在,要把盒内盒外的皮球合起来,只要把皮球怎样摆弄就能一下子看出一共有几个?”
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投入了操作,得出把盒子外拿一个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再加剩下一个是11个。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建立了深刻、清晰的凑十表象,抽象概括出凑十的算理。
2、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并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虽然一年级学生说得缺乏条理,但是要鼓励说下去,慢慢地达到完整、流利。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提问要有思考价值,并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现2+2+2=6 3+3+3+3=12 4+4+4+4+4=20后,不这样提问题:每道算式加数有什么特点?而提出: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种问法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学到了宝贵的思考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
4、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如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九、十几减8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11+12+13+14+15+16+17+18-9=( ),11-3-14-15-16-17+8=( )
让学生口算后:
提问:同学们观察每题的差与被减数,看谁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同学们积极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规律:减9,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减8,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2。
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学会了思考方法。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后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二、注重教给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如: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我组织了学生操作,拿出学具:
(●) (●) (●) (●) (●) (●) (●) (●) (●)( )( ) ●●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个纸盒一共有几格?里面放着几个皮球?还空着几格?盒外有几个皮球?”
“现在,要把盒内盒外的皮球合起来,只要把皮球怎样摆弄就能一下子看出一共有几个?”
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投入了操作,得出把盒子外拿一个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再加剩下一个是11个。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建立了深刻、清晰的凑十表象,抽象概括出凑十的算理。
2、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并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虽然一年级学生说得缺乏条理,但是要鼓励说下去,慢慢地达到完整、流利。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提问要有思考价值,并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现2+2+2=6 3+3+3+3=12 4+4+4+4+4=20后,不这样提问题:每道算式加数有什么特点?而提出: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种问法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学到了宝贵的思考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
4、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如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九、十几减8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11+12+13+14+15+16+17+18-9=( ),11-3-14-15-16-17+8=( )
让学生口算后:
提问:同学们观察每题的差与被减数,看谁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同学们积极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规律:减9,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减8,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2。
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学会了思考方法。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