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营商环境总体持续改善,但依然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十分相称。2019年10月,我国的第一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标志着新一轮的全国性的营商环境优化建设拉开序幕。泰州市姜堰区一直以来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支持区内企业做大做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周围先进地区相比也还存在政策落地落实的执行力有待增强、工作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有待改善、服务的思想和能力建设还有待提升等实际问题。通过坚持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各项审批服务;规范企业降费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营造人人参与氛围,凝聚共识与合力等措施,相信姜堰的营商环境将会更加优化,助力姜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姜堰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作出了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也一再强调改善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世界银行于2019年10月23日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较去年的第46位提升明显,我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亦在同日对外发布,《条例》的颁布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项创举。虽然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但仍然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相称。所以,从国家层面看,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还需加大力度,下大力气。
当前,泰州市正处于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推进中部支点城市建设和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泰州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从营商提优、质量提升、减负提效、产业提级四个方面明确19条具体举措,旨在打造持续出众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一、姜堰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策应泰州市聚力行政审批全面提速增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出众,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姜堰区区委区政府近年来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姜堰管长远、管全局的良方,持续发力。姜堰不沿江、不靠海、区位优势相对缺乏,区委区政府根据区内发展不充分这个最大区情,立足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借鉴周边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瞄准痛点、堵点、难点,营商环境改善效果显著,让广大投资者和区内企业切实感受到和谐、健康、有序的,像春风一样宜人的营商环境。
在营商环境的总体发展上,姜堰区提出三个要求。一是降成本。即在依法合规的框架内,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制度成本、公共服务成本等,力争保持周边最低水平,用低成本战略聚集项目。二是可预期。即用我的真心换企业的满意,用更法治的环境、更优化的服务,着力打造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四位一体。三是更“亲清”。“亲”是主动了解需求愿望,保障合法权益,解决实际困难;“清”是政府与企业既良性互动、又泾渭分明、界限清晰;更“亲清”,政府与企业各尽其责,秉承“亲”的理念,恪守“清”的底线,合作共赢。
在营商环境的具体布局上,姜堰区提出“四应四尽”。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及时出台“惠企60条”政策,该政策是将姜堰区各相关单位的惠企系列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优化完善的一体化集成,通过统一标准、一站式宣传、多途径解读、多措施落实政策,让政策在企业面前简单清晰。成本负担“应降尽降”。针对企业经营实际,多措并举的为企业发展降低成本负担。考虑到区内企业经营成本高,企业税费负担还是比较重,姜堰区全面落实减费降税举措,严格执行目录清单,推广网上中介超市和“多评合一”平台,降费的同时还增加了效率。对于企业融资苦的问题,积极推动银企对接,运用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应急周转等手段帮企业争取信贷,支持企业上市、发债、增发。此外还建立了资源利用综合评价平台,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定价、差别化配置。聚焦企业“用工难”问题,想法设法营造聚人聚人才的环境。推进腾笼换鸟,降低用地成本。项目服务“应优尽优”。适时成立行政审批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把骨干精干力量集中在窗口,将责任心强的同志安排到代办员队伍中,形成一切围绕项目转的鲜明导向。正当权益“应保尽保”。坚持包容审慎执法,处理好监管与服务、刚性与柔性的 关系。规范“红、黑名单”信用管理,打击失信行为尤其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行为。突出干部带头,做企业的“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干成一二有用事”。以正面典型激励,曝光反面典型。充分整合企业投诉热线、12345服务热线、书记区长信箱等平台,及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确保“件件有反馈、事事有交代”,以抓落实的力度彰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成效。
二、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18年,江苏省首次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结果显示,泰州综合评价在设区市中位列第四,顺利跻身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方阵。姜堰区入围综合评价先进县(市、区),姜堰经济开发区成为综合评价先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并在开办企业评价、不动产交易登记评价、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评价、纳税评价、用电报装评价等评价项目中,姜堰区及姜堰经济开发区都有入围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是姜堰区委区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确实用坚定的决心和较大的力度,在环境软实力提高上取得的成效。我们还应意识到,虽然从动态发展的过程看,姜堰区的营商环境确实逐年向好,但是当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在这次评价中也暴露出姜堰区同周边县市区相比,在很多方面还相对弱势,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营商环境上还有很多需要持续优化的方面。
(一)政策落地落实的执行力有待增强
近年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姜堰区也及时出台“惠企60条”等相关政策措施。但是,在现实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悬空的情况。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没能够被有效的执行,那么政策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企业也无法感受到政策背后热乎乎的关心和支持,政策想释放的红利、达到的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政策出台后没有能够抓好上下互通环节,要么基层的政策执行情况,上级部门不够了解,要么上级部门没有将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传达;二是有关部门没有能够突出“实质性”这个目标导向,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没有能够结合姜堰区的区情实际,将政策细化实化,只是机械的按照政策上的规定动作实施,而不是根据实际精准实施;三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的思想,不加强政策文件梳理,精耕细作,没做好有效的政策宣传工作,政策没有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政策就只能是政策,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落地100天,方案中提出的122項任务,53项已实施,69项正在实施,实施率100%,实施完成近一半,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文件还同时发布了英文版。这样的成绩来源于21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让个《方案》在落地后能够迅速的执行、实施。 (二)工作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有待改善
当前,影响营商环境优化效果的部分因素在于少数单位的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还有待改善。正确的处理政商关系才能让企业家安心在一地发展壮大。区内企业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存在少数政府官员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新型政商关系在于亲清,亲清的关键在于把握分寸。官商交往确实不能“勾肩搭背”、“狼狈为奸”,但也不能“敬而远之”、“落荒而逃”,还是要做到“相敬如宾”“并肩作战”。一些行政部门以各种借口推诿扯皮,这也不符合规定,那个不能干不敢干;还有一些干部为了表明自己的“清”,故意的远离躲避企业家,宁可让人说不“亲”,也不能说不“清”;有些部门不再“脸难看、门难进”但依旧“事难办”;还有一些单位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点进取心和成就感,对企业的困难和苦楚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用这样的思想和作风服务企业,如何能实现走在前列,又怎么能有优质的营商环境呢?
(三)服务的思想和能力建设还有待提升
当前,姜堰区内企业还有很多难题亟需解决,如经营成本高、企业融资 “苦”、企业用工难、“清规戒律”多等等。虽然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但最终还是需要在落实政策、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去实现,这就需要政府的“服务员”们在服务的思想和能力上跟得上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方面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还没有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一些镇和园区的企业反映,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方法简单化,或事前不指导、事后重处罚。扯皮、拖沓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存在违约失信,看人下菜碟,承诺的优惠政策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反应的就是我们的单位和个人服务的思想和能力建设不到位的问题。
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
我们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姜堰区致力于守正创新,锚定高质量发展,2019年姜堰区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了2019年姜堰区重点工作,未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会是姜堰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
(一)坚持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各项审批服务
审批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投资、经营更加便捷高效。当前,营商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竞争高地,其中审批制度改革更是重中之重,纷纷各出新招。从改革投资审批等制度到便利企业开班和经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等方面,在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行动中各地都不甘落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更加要求政府机构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姜堰区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编印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惠企政策文件摘编》等政策文件。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一网通、“不见面审批”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倾听使用者的声音,一网通初衷和方向是好的,但是要切实让用户在实际操作中的感受度有所提升。企业愿意在网上全程办理审批的前提是操作界面足够友好、简便、能够及时快速上传所需的大量文件,无需额外传真等手续。推进网络审批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窗口服务。部分企业和群众企业,对网上申请、网上办事还不了解和相信,认为到现场到服务大厅可以获得资讯和互动,“面对面”来沟通诉求、咨询问题。所有的改革都应该以最终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体验感为目标,而不能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二)规范企业降费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却节节攀升,不断挤压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前景。我区现实行党员干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家、老板们忧心最多的就是如何度过“低潮期”。虽然姜堰区在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上有“应降尽降”的政策,但是还需在让好的政策落实动真上下功夫,让区内企业真正得到更多实惠、体会到温暖。首先,政策好不好,关键在引导。政府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着力解决企业“钱袋子”的问题。区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来钱道”,就无法保障企业发展。除了融资难,还要着力解决“用钱贵”的问题,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破解金融机构风险预估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对准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等方向的、对潜力巨大的、产业前景优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救助。助力区内龙头企业、就业大户、战略新兴行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解困。其次是区内企业生产要素的成本要能减就减,尽量只减不增。除了电、水、气、地等方面的成本,更要重视企业用人成本。最后还要注意规范涉企中介服务,形成“市场开放、竞争有序、执业规范、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三)营造人人参与氛围,凝聚共识与合力
一是要改变固有观念,更新思维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是需要依靠人来落实和执行,这就体现一个执行能力问题,执行制度既要有执行力度,还要有执行的底气,底气就来自于对政策的熟悉和规范的管理。基层单位是服务企业的直接相关人,要积极反馈政策的效果、效率,及时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传达到位,确保优化营商环境的高质量发展。窗口单位是整个服务脉络的“末梢神经”,服务质量的好坏敏感又直接的影响企业的体验感,所以应该将常态化考核与突击性考察相结合,提高窗口单位、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二是全区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具备服务意识,“专员服务”不能政治“作秀”,要有甘当“店小二”、“服务员”的精神,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致力于帮助企业爬坡过坎,发现一个难题解决一个,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三是树立企业家典范,弘扬干事创业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有更多更好的企业在我区发展壯大,为经济社会添砖加瓦,为广大人民增加福祉。企业家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打造尊重企业家、推崇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宣传企业家创业、发展的奋斗故事,让更多民众投身创业、投入实体经济之中。
关键词: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姜堰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作出了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也一再强调改善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世界银行于2019年10月23日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较去年的第46位提升明显,我国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亦在同日对外发布,《条例》的颁布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项创举。虽然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但仍然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并不相称。所以,从国家层面看,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还需加大力度,下大力气。
当前,泰州市正处于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推进中部支点城市建设和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泰州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从营商提优、质量提升、减负提效、产业提级四个方面明确19条具体举措,旨在打造持续出众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一、姜堰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策应泰州市聚力行政审批全面提速增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出众,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姜堰区区委区政府近年来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姜堰管长远、管全局的良方,持续发力。姜堰不沿江、不靠海、区位优势相对缺乏,区委区政府根据区内发展不充分这个最大区情,立足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借鉴周边地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瞄准痛点、堵点、难点,营商环境改善效果显著,让广大投资者和区内企业切实感受到和谐、健康、有序的,像春风一样宜人的营商环境。
在营商环境的总体发展上,姜堰区提出三个要求。一是降成本。即在依法合规的框架内,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制度成本、公共服务成本等,力争保持周边最低水平,用低成本战略聚集项目。二是可预期。即用我的真心换企业的满意,用更法治的环境、更优化的服务,着力打造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四位一体。三是更“亲清”。“亲”是主动了解需求愿望,保障合法权益,解决实际困难;“清”是政府与企业既良性互动、又泾渭分明、界限清晰;更“亲清”,政府与企业各尽其责,秉承“亲”的理念,恪守“清”的底线,合作共赢。
在营商环境的具体布局上,姜堰区提出“四应四尽”。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及时出台“惠企60条”政策,该政策是将姜堰区各相关单位的惠企系列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优化完善的一体化集成,通过统一标准、一站式宣传、多途径解读、多措施落实政策,让政策在企业面前简单清晰。成本负担“应降尽降”。针对企业经营实际,多措并举的为企业发展降低成本负担。考虑到区内企业经营成本高,企业税费负担还是比较重,姜堰区全面落实减费降税举措,严格执行目录清单,推广网上中介超市和“多评合一”平台,降费的同时还增加了效率。对于企业融资苦的问题,积极推动银企对接,运用贷款担保、风险补偿、应急周转等手段帮企业争取信贷,支持企业上市、发债、增发。此外还建立了资源利用综合评价平台,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定价、差别化配置。聚焦企业“用工难”问题,想法设法营造聚人聚人才的环境。推进腾笼换鸟,降低用地成本。项目服务“应优尽优”。适时成立行政审批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把骨干精干力量集中在窗口,将责任心强的同志安排到代办员队伍中,形成一切围绕项目转的鲜明导向。正当权益“应保尽保”。坚持包容审慎执法,处理好监管与服务、刚性与柔性的 关系。规范“红、黑名单”信用管理,打击失信行为尤其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行为。突出干部带头,做企业的“服务专员”,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干成一二有用事”。以正面典型激励,曝光反面典型。充分整合企业投诉热线、12345服务热线、书记区长信箱等平台,及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确保“件件有反馈、事事有交代”,以抓落实的力度彰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成效。
二、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018年,江苏省首次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结果显示,泰州综合评价在设区市中位列第四,顺利跻身全省营商环境第一方阵。姜堰区入围综合评价先进县(市、区),姜堰经济开发区成为综合评价先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并在开办企业评价、不动产交易登记评价、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评价、纳税评价、用电报装评价等评价项目中,姜堰区及姜堰经济开发区都有入围并取得不俗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是姜堰区委区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确实用坚定的决心和较大的力度,在环境软实力提高上取得的成效。我们还应意识到,虽然从动态发展的过程看,姜堰区的营商环境确实逐年向好,但是当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在这次评价中也暴露出姜堰区同周边县市区相比,在很多方面还相对弱势,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在营商环境上还有很多需要持续优化的方面。
(一)政策落地落实的执行力有待增强
近年来,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姜堰区也及时出台“惠企60条”等相关政策措施。但是,在现实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悬空的情况。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没能够被有效的执行,那么政策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企业也无法感受到政策背后热乎乎的关心和支持,政策想释放的红利、达到的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政策出台后没有能够抓好上下互通环节,要么基层的政策执行情况,上级部门不够了解,要么上级部门没有将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传达;二是有关部门没有能够突出“实质性”这个目标导向,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没有能够结合姜堰区的区情实际,将政策细化实化,只是机械的按照政策上的规定动作实施,而不是根据实际精准实施;三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的思想,不加强政策文件梳理,精耕细作,没做好有效的政策宣传工作,政策没有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政策就只能是政策,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落地100天,方案中提出的122項任务,53项已实施,69项正在实施,实施率100%,实施完成近一半,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文件还同时发布了英文版。这样的成绩来源于21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让个《方案》在落地后能够迅速的执行、实施。 (二)工作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有待改善
当前,影响营商环境优化效果的部分因素在于少数单位的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还有待改善。正确的处理政商关系才能让企业家安心在一地发展壮大。区内企业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存在少数政府官员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新型政商关系在于亲清,亲清的关键在于把握分寸。官商交往确实不能“勾肩搭背”、“狼狈为奸”,但也不能“敬而远之”、“落荒而逃”,还是要做到“相敬如宾”“并肩作战”。一些行政部门以各种借口推诿扯皮,这也不符合规定,那个不能干不敢干;还有一些干部为了表明自己的“清”,故意的远离躲避企业家,宁可让人说不“亲”,也不能说不“清”;有些部门不再“脸难看、门难进”但依旧“事难办”;还有一些单位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一点进取心和成就感,对企业的困难和苦楚置若罔闻,视而不见。用这样的思想和作风服务企业,如何能实现走在前列,又怎么能有优质的营商环境呢?
(三)服务的思想和能力建设还有待提升
当前,姜堰区内企业还有很多难题亟需解决,如经营成本高、企业融资 “苦”、企业用工难、“清规戒律”多等等。虽然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但最终还是需要在落实政策、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去实现,这就需要政府的“服务员”们在服务的思想和能力上跟得上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方面还不能有效地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还没有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一些镇和园区的企业反映,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方法简单化,或事前不指导、事后重处罚。扯皮、拖沓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存在违约失信,看人下菜碟,承诺的优惠政策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反应的就是我们的单位和个人服务的思想和能力建设不到位的问题。
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
我们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姜堰区致力于守正创新,锚定高质量发展,2019年姜堰区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了2019年姜堰区重点工作,未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会是姜堰区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
(一)坚持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各项审批服务
审批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投资、经营更加便捷高效。当前,营商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竞争高地,其中审批制度改革更是重中之重,纷纷各出新招。从改革投资审批等制度到便利企业开班和经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等方面,在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行动中各地都不甘落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更加要求政府机构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姜堰区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编印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惠企政策文件摘编》等政策文件。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一网通、“不见面审批”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倾听使用者的声音,一网通初衷和方向是好的,但是要切实让用户在实际操作中的感受度有所提升。企业愿意在网上全程办理审批的前提是操作界面足够友好、简便、能够及时快速上传所需的大量文件,无需额外传真等手续。推进网络审批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窗口服务。部分企业和群众企业,对网上申请、网上办事还不了解和相信,认为到现场到服务大厅可以获得资讯和互动,“面对面”来沟通诉求、咨询问题。所有的改革都应该以最终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体验感为目标,而不能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二)规范企业降费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却节节攀升,不断挤压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前景。我区现实行党员干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家、老板们忧心最多的就是如何度过“低潮期”。虽然姜堰区在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上有“应降尽降”的政策,但是还需在让好的政策落实动真上下功夫,让区内企业真正得到更多实惠、体会到温暖。首先,政策好不好,关键在引导。政府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着力解决企业“钱袋子”的问题。区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来钱道”,就无法保障企业发展。除了融资难,还要着力解决“用钱贵”的问题,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破解金融机构风险预估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对准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等方向的、对潜力巨大的、产业前景优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救助。助力区内龙头企业、就业大户、战略新兴行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解困。其次是区内企业生产要素的成本要能减就减,尽量只减不增。除了电、水、气、地等方面的成本,更要重视企业用人成本。最后还要注意规范涉企中介服务,形成“市场开放、竞争有序、执业规范、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三)营造人人参与氛围,凝聚共识与合力
一是要改变固有观念,更新思维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是需要依靠人来落实和执行,这就体现一个执行能力问题,执行制度既要有执行力度,还要有执行的底气,底气就来自于对政策的熟悉和规范的管理。基层单位是服务企业的直接相关人,要积极反馈政策的效果、效率,及时将解决问题的方案传达到位,确保优化营商环境的高质量发展。窗口单位是整个服务脉络的“末梢神经”,服务质量的好坏敏感又直接的影响企业的体验感,所以应该将常态化考核与突击性考察相结合,提高窗口单位、服务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二是全区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具备服务意识,“专员服务”不能政治“作秀”,要有甘当“店小二”、“服务员”的精神,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致力于帮助企业爬坡过坎,发现一个难题解决一个,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三是树立企业家典范,弘扬干事创业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目的是能够有更多更好的企业在我区发展壯大,为经济社会添砖加瓦,为广大人民增加福祉。企业家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打造尊重企业家、推崇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宣传企业家创业、发展的奋斗故事,让更多民众投身创业、投入实体经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