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运用生活化方法,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是重要。教师身上肩负着伟大的教书育人使命,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课改成效,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去探究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打击了学生的自学信心,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想要改善这一弊端现状,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
固化的教学模式、枯燥的课堂氛围,很难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盲目灌输指导,容易使学生衍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直接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应试的教育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此时进行数学生活化研究,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开放式指导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们在实践中的积极探索,把课堂真正的归还于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视野范围,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一、生活化的数学语言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对数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要求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解释生活现象,依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规律描述一些复杂问题,一方面能够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学生的成长顾虑,促使其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加课堂的教学实效,为学生参与深层知识的系统性研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真可谓是一举多得[1]。比如,在进行“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如小明去超市买零食吃,买了一个3元钱的面包,2瓶3元钱的矿泉水,2袋6元钱的薯条,买完零食之后付给超市阿姨50元钱,阿姨找回给小明29元钱,那么小明这次去超市一共花了21元钱。通过这种买零食的讲述,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加减法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金钱的概念。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独自在面临问题时,可以使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独立解决,进而巩固已有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的学习模式
生活化学习模式的建立对于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2]。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将较为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变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此教师首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参加学生们的日常校园活动,如跑步、跳远、踢毽子等,其中包含的速度、快慢、时间等均涉及数学问题,再有通过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学生们日常能够接触到或比较熟悉的数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因此会感受到原来数学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比如,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生活元素融入到课堂上,提高学生们的理解接受能力。如举例:一包虾条3元钱、一瓶百事2.5元钱、一袋饼干5元钱,妈妈买了3包虾条、4平饮料、5袋饼干,给了售货员阿姨100元钱,那么应当找回多少钱呢?其中包括了乘法、加法和减法多种运算。学生们把数学运算法则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找钱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贴近生活,将复杂的数学计算融入生活,更便于学生接受。学生们因此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地把数学问题与其他生活问题相联系,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形成了自主化的数学生活化学习模式。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可以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具体而言:一是鼓励孩子自主与主动学习,使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索数学知识,进而也可以更好地消化与掌握知识[3]。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要尽可能地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观察,去动手。比如,在教学“比例尺”时,老师让学生先观察校园布局,再自己绘制校园的平面图,并对平面图进行评比,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学以致用,使孩子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大有作用;二是小学生童心未泯,活泼好动,但又对未知充满了好奇。针对孩子这个玩与好奇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孩子可以在快乐、自由中学习。例如,在讲“相遇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前后通过表演理解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等行程问题;三是为了可以使生活化教学方式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心中,更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過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日常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就可以使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大大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生活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将小学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很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伟欣,董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303-304.
[2]姚洪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6)77-78.
[3]王衡,袁美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08)48-49.
[4]刘文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05)195-196.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研究;思考
引言:
固化的教学模式、枯燥的课堂氛围,很难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盲目灌输指导,容易使学生衍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直接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应试的教育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此时进行数学生活化研究,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开放式指导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们在实践中的积极探索,把课堂真正的归还于学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视野范围,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一、生活化的数学语言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对数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高,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要求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解释生活现象,依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规律描述一些复杂问题,一方面能够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打消学生的成长顾虑,促使其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加课堂的教学实效,为学生参与深层知识的系统性研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真可谓是一举多得[1]。比如,在进行“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如小明去超市买零食吃,买了一个3元钱的面包,2瓶3元钱的矿泉水,2袋6元钱的薯条,买完零食之后付给超市阿姨50元钱,阿姨找回给小明29元钱,那么小明这次去超市一共花了21元钱。通过这种买零食的讲述,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加减法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金钱的概念。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独自在面临问题时,可以使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独立解决,进而巩固已有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的学习模式
生活化学习模式的建立对于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2]。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将较为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变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此教师首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参加学生们的日常校园活动,如跑步、跳远、踢毽子等,其中包含的速度、快慢、时间等均涉及数学问题,再有通过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学生们日常能够接触到或比较熟悉的数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因此会感受到原来数学问题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比如,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生活元素融入到课堂上,提高学生们的理解接受能力。如举例:一包虾条3元钱、一瓶百事2.5元钱、一袋饼干5元钱,妈妈买了3包虾条、4平饮料、5袋饼干,给了售货员阿姨100元钱,那么应当找回多少钱呢?其中包括了乘法、加法和减法多种运算。学生们把数学运算法则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找钱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贴近生活,将复杂的数学计算融入生活,更便于学生接受。学生们因此受到启发,举一反三地把数学问题与其他生活问题相联系,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形成了自主化的数学生活化学习模式。
三、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可以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方式。具体而言:一是鼓励孩子自主与主动学习,使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探索数学知识,进而也可以更好地消化与掌握知识[3]。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要尽可能地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观察,去动手。比如,在教学“比例尺”时,老师让学生先观察校园布局,再自己绘制校园的平面图,并对平面图进行评比,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学以致用,使孩子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大有作用;二是小学生童心未泯,活泼好动,但又对未知充满了好奇。针对孩子这个玩与好奇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孩子可以在快乐、自由中学习。例如,在讲“相遇问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前后通过表演理解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等行程问题;三是为了可以使生活化教学方式更加深入孩子们的心中,更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過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日常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就可以使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大大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对于学生的生活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将小学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很具有实践性意义的,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伟欣,董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4)303-304.
[2]姚洪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6)77-78.
[3]王衡,袁美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08)48-49.
[4]刘文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0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