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及当代意蕴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新时代,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异化;劳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以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但未达到高度发达阶段,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将为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存的异化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一、异化劳动的理论渊源
  1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
  黑格尔认为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个体性的东西,人的意识从人脑中出去与对象发生关系回到人脑中之后,人脑对对象的建构将对象普遍化。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时,借鉴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一种强迫劳动”的观点。但是,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从“抽象的绝对精神”出发探究人类世界,而不是“作为一个当前提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仅限于思辨领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 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费尔巴哈提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表现为宗教的异化,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企图依靠想象的力量即宗教解決。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为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解释人类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费尔巴哈仅仅是在绝对精神范围内思考人的本质,没有从实践出发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具体解读
  (一)物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物的异化是劳动异化最直接的体现,一是工人生产的商品,被资本家掠夺,购买大机器和更多的劳动力,商品成为异己的力量压迫工人。二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物化的劳动,劳动不成为异己的存在。
  (二)自我异化: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
  真正的劳动是指人自己否定自己的动物属性,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不是主动自觉的活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工人对他生产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希望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生产活动,因此,“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想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劳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马克思认为在人是类存在物的基础上,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异化劳动将这种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完全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活动“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仅仅变成为自己生存的手段”。因此,异化劳动使人丧失了他作为人的类本质,成为动物性的存在。
  (四)人和人相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异化具体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异化。资产阶级的存在导致工人阶级应运而生,二者本应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但是当资本家不仅占据社会大部分物质财富,而且无情地压榨工人阶级的时候,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与人的异化,揭示了消除异化劳动,必须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的当代意蕴
  (一)处理人自身的关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工人的被迫劳动不是自由自觉的创造,也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因为只有不以生存和积累财富为目的的强迫劳动,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今社会,物质需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对财富和权力的欲望愈来愈大,劳动更多地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而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面对时代的纷繁复杂,包括青年人在内的每个人都应当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只有解决其主要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才能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向着社会和谐不断前进。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既要从“大社会”出发,统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又要从“小社会”着手,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时候需要保护自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提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观点,我们必须承认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不是人的奴隶,人也不是自然的主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丁月南,(1997—),女,山东日照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布洛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家之一,由于其思想内涵大量的宗教因素和弥赛亚主义而不被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学者认可,布洛赫的的哲学思想以“希望”为核心,通过对宗教思想的独到解读为社会发展描绘一条清晰的发展通道,他从宗教思想中抽取出“实践”的思想内涵,以“具体的乌托邦”为马克思主义做概念定义,力图使马克思主义充满想象力与生命力,对于信仰“神”的概念做抽象化界定,指出宗教思想中蕴含的与马克思主
期刊
摘要:在法释[2018]18号颁布前,我国既有的赋强公证债务人实体权利救济路径有二:“执行异议”和“执行异议”—另行起诉。其均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执行异议”虽能消除赋强公证文书的执行力,但不能确权,无法定权止纷。“执行异议”—另行起诉存在重复审理实体法律关系之嫌。基于此,法释[2018]18号引进了不予执行赋强公证文书之诉,其兼具确权和消除执行依据的执行力的功能,且不会造成“执行难”和“滥诉”,将
期刊
摘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尽管我国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和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题,如:资源不集中、分管相对独立等,这些问题也导致了文化服务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的滋生。所以,根据各地实际适时调整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布局,形成均衡、合理、充分建设格局和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  尽快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是满
期刊
摘要:随着民族复兴进程的加快,区域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地方文化走向国际。地方文化国际传播问题受到学者的重视。笔者以区域文化數字化研究为突破口,总结近些年海城非遗数字化成果,并对海城非遗数字化的国际传播路径进行探索,以为其他区域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海城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
期刊
摘要:我国法律法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知情权,但是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可以找到知情权的影子;一方面,政府作为服务型机构应当履行职责,依照法律的规定,主动公开应当公开的事项;另一方面,对于政府没有主动公开的事项,公民具有申请公开的权利。有申请的权利并不代表一定可以获得该信息,笔者通过北大法宝搜索,发现在裁判文书中表述为“该新息不属于政府信息范畴”的理由大量存在;由于获取信息的主体与政
期刊
摘要:魏晋时期山水画虽已萌芽,但实际是以地图的形式,一般作军事、政治或经济建设方面,“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地图的绘制是一个刻板的、机械的过程,且其实用性远大于审美性。相对于地图,山水画就显示出其超越实用之上的审美功能。光靠目见所及,不动心思,是创造不出真正的山水画的。山水画是在山川之形中融入了灵性,寄托了艺术家的思绪与感情。不仅要穷尽山水之形貌,还要表现它的灵趣、精神。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但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招商引资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一种方式,但政府过度干预招商引资,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文从政府职能的视角揭示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对策  政府与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有联系,良性的政企关系有利于
期刊
摘要:现今,华语流行乐坛一位赤手可热的唱作全能型人才——李荣浩,2013年红极一时的歌曲《李白》由他本人亲手制作完成,这种歌曲题材让听众耳目一新,备受追捧。其将诗人李白作为歌曲曲名,并引用到歌曲中形成“对话”的这一创作特点,为华语流行音乐创作题材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现从李荣浩的音乐风格,歌曲特点出发,深入探索李荣浩的歌曲创作魅力。  关键词:李荣浩;创作风格;《李白》  一、歌曲的创作风格  李荣浩
期刊
摘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遗憾的事,同《合同法》一样,雇佣合同依旧被排除在《民法典》之外,也就是说,我国仍旧没有对雇佣合同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各种各样的雇佣关系,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相继涌现,我国《劳动法》并不能充分解决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中,出现的这些雇佣关系,因为在这些雇佣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为研究对象,用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电视直播作样本,以电视媒介的符号系统当研究工具,运用内容分析法、符号学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研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的电视直播如何建构国家认同。  关键词:仪式传播;传播的仪式观;国家认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