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新时代,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异化;劳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以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但未达到高度发达阶段,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将为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存的异化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一、异化劳动的理论渊源
1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
黑格尔认为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个体性的东西,人的意识从人脑中出去与对象发生关系回到人脑中之后,人脑对对象的建构将对象普遍化。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时,借鉴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一种强迫劳动”的观点。但是,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从“抽象的绝对精神”出发探究人类世界,而不是“作为一个当前提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仅限于思辨领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 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费尔巴哈提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表现为宗教的异化,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企图依靠想象的力量即宗教解決。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为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解释人类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费尔巴哈仅仅是在绝对精神范围内思考人的本质,没有从实践出发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具体解读
(一)物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物的异化是劳动异化最直接的体现,一是工人生产的商品,被资本家掠夺,购买大机器和更多的劳动力,商品成为异己的力量压迫工人。二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物化的劳动,劳动不成为异己的存在。
(二)自我异化: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
真正的劳动是指人自己否定自己的动物属性,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不是主动自觉的活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工人对他生产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希望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生产活动,因此,“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想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劳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马克思认为在人是类存在物的基础上,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异化劳动将这种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完全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活动“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仅仅变成为自己生存的手段”。因此,异化劳动使人丧失了他作为人的类本质,成为动物性的存在。
(四)人和人相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异化具体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异化。资产阶级的存在导致工人阶级应运而生,二者本应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但是当资本家不仅占据社会大部分物质财富,而且无情地压榨工人阶级的时候,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与人的异化,揭示了消除异化劳动,必须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的当代意蕴
(一)处理人自身的关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工人的被迫劳动不是自由自觉的创造,也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因为只有不以生存和积累财富为目的的强迫劳动,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今社会,物质需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对财富和权力的欲望愈来愈大,劳动更多地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而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面对时代的纷繁复杂,包括青年人在内的每个人都应当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只有解决其主要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才能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向着社会和谐不断前进。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既要从“大社会”出发,统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又要从“小社会”着手,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时候需要保护自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提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观点,我们必须承认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不是人的奴隶,人也不是自然的主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丁月南,(1997—),女,山东日照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异化;劳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以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断发展但未达到高度发达阶段,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将为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存的异化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一、异化劳动的理论渊源
1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
黑格尔认为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个体性的东西,人的意识从人脑中出去与对象发生关系回到人脑中之后,人脑对对象的建构将对象普遍化。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时,借鉴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一种强迫劳动”的观点。但是,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从“抽象的绝对精神”出发探究人类世界,而不是“作为一个当前提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仅限于思辨领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 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费尔巴哈提出人的类本质的异化表现为宗教的异化,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企图依靠想象的力量即宗教解決。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为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解释人类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费尔巴哈仅仅是在绝对精神范围内思考人的本质,没有从实践出发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具体解读
(一)物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物的异化是劳动异化最直接的体现,一是工人生产的商品,被资本家掠夺,购买大机器和更多的劳动力,商品成为异己的力量压迫工人。二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将自己的劳动转化为物化的劳动,劳动不成为异己的存在。
(二)自我异化: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
真正的劳动是指人自己否定自己的动物属性,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不是主动自觉的活动,“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工人对他生产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希望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生产活动,因此,“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想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劳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马克思认为在人是类存在物的基础上,人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异化劳动将这种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完全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活动“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仅仅变成为自己生存的手段”。因此,异化劳动使人丧失了他作为人的类本质,成为动物性的存在。
(四)人和人相异化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异化具体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异化。资产阶级的存在导致工人阶级应运而生,二者本应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但是当资本家不仅占据社会大部分物质财富,而且无情地压榨工人阶级的时候,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人与人的异化,揭示了消除异化劳动,必须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的当代意蕴
(一)处理人自身的关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认为工人的被迫劳动不是自由自觉的创造,也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因为只有不以生存和积累财富为目的的强迫劳动,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今社会,物质需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对财富和权力的欲望愈来愈大,劳动更多地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而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面对时代的纷繁复杂,包括青年人在内的每个人都应当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只有解决其主要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才能不断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向着社会和谐不断前进。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既要从“大社会”出发,统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又要从“小社会”着手,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时候需要保护自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生异化。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提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观点,我们必须承认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不是人的奴隶,人也不是自然的主人,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丁月南,(1997—),女,山东日照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