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哲学家问他的儿子,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长大了想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儿子是什么原因。儿子说呀,因为放羊的人最多,那就证明放羊是很好玩的事儿,所以自己长大了也想去放羊!哲学家摇了摇头,劝儿子说,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你可不要看见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样是没有出息的。
有一天半夜,突然发大水。村里人都往高处跑,哲学家也跟在村民后面,突然,他发现儿子不见了。等他回来找时,竟发现儿子一个人正往低处跑。哲学家大惊,赶紧将儿子拉了回来。到了安全的高地时,哲学家才惊魂未定地问儿子,都发大水了,别人都往高处跑,你怎么偏偏往低处跑呢?儿子困惑地告诉他,正是听了他的话,什么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嘛。儿子进一步说,看见那么多人往高处跑,心想,他们都是错误的,所以就一个人往低处跑了。哲学家父亲所坚持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而且还是所谓的真理呢。他以此来教育儿子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让孩子掌握人生要义是重要的。问题就出在,当儿子在现实生活遇到需要用所谓理论来作出判断的时候,在理解父亲话的时候。闹出笑话了。
那么,这则寓言的寓意也就非常清楚了。教,不能教条;学,不能教条。
由此来观照我们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不能只顾一味传授给学生死的知识。而应该教给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发大水”时才能正确选择逃生的方向。而作为学生来说,如果只死守知识本身,就知道按老师教的去做,不管碰到什么情况都还只按老师说的做,没有独立判断的思想,那么势必就会在“发大水”时跑错方向。
我们当下的教育好象就有点类似于上述父子两人的情形呢。老师、家长甚至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只灌输给学生一点,就是高考中得高分就是成功者。在这一异化了的“真理”面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深深刻录在脑海中。那你不妨想想,缺乏创造力,没有了个性化,在现实生活中又怎么能有所作为呢?
每年高考后,各地都在热炒“高考状元”,尽管说有许多“不准”,但仍时常看到介绍宣传各级状元的文字。这也没有办法,在高考分数已成为成功“图腾”的社会背景下,一时要改变还相当困难。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因民族成分造假,被北大取消录取资格。近日北大又接到第二例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举报,该考生也是今年被曝光的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之一。有专家就指出,真正害了“何川洋们”的,并不是如今取消录取资格的严格规定,也不仅仅是考生家长的错误行为,还有其背后发生这种现象的制度环境。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4069人(其中“80后”占53.8%,“90后”占20.6%)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2.7%的人肯定高考状元会成为以后的职场佼佼者,34.4%的人持相反态度,62.9%的人表示不好说。而在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我国1977~2008年各地区高考状元的调查也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
毕竟现实生活是有许多变数的,而考试得到的知识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就不完全是以分数来说话的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万万不能再迷信考试的分数了。“真理”再好,还需要生活来检验呢。
那么,作为教育者理应根据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学以致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教育案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郎朗为自己设想的成名之路就是参加比赛。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少年郎朗对非常看好他的老师格拉夫曼说,自己要努力把所有的成人比赛全部拿下,就像打网球的人拿下大满贯。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说他,只是提醒他,那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最后给他的建议是,好好学习,学尽可能多的新曲目,等待讥会,总有一天,就能一炮打响。老师进一步引导郎朗,当真正学有所长时,或许会被大指挥看中,让你在重要的音乐会上压轴;或许会遇上著名的音乐家突然生病,你可以当个超级替补。郎朗觉得有点像天方夜谭。毕竟在1999年,他还只是第六替补,即便是著名音乐家突然生病,也得前五名替补都生病才轮得上自己啊。但他最后还是调整了自己的专业前行的姿态,按老师讲的做了。而事情竟然真的像老师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郎朗当了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的替补,进而一举成名。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等因素,给学生指出努力方向的,这样的教学就是“活”的,也自然就会有喜人的收获。
有一天半夜,突然发大水。村里人都往高处跑,哲学家也跟在村民后面,突然,他发现儿子不见了。等他回来找时,竟发现儿子一个人正往低处跑。哲学家大惊,赶紧将儿子拉了回来。到了安全的高地时,哲学家才惊魂未定地问儿子,都发大水了,别人都往高处跑,你怎么偏偏往低处跑呢?儿子困惑地告诉他,正是听了他的话,什么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嘛。儿子进一步说,看见那么多人往高处跑,心想,他们都是错误的,所以就一个人往低处跑了。哲学家父亲所坚持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而且还是所谓的真理呢。他以此来教育儿子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让孩子掌握人生要义是重要的。问题就出在,当儿子在现实生活遇到需要用所谓理论来作出判断的时候,在理解父亲话的时候。闹出笑话了。
那么,这则寓言的寓意也就非常清楚了。教,不能教条;学,不能教条。
由此来观照我们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不能只顾一味传授给学生死的知识。而应该教给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发大水”时才能正确选择逃生的方向。而作为学生来说,如果只死守知识本身,就知道按老师教的去做,不管碰到什么情况都还只按老师说的做,没有独立判断的思想,那么势必就会在“发大水”时跑错方向。
我们当下的教育好象就有点类似于上述父子两人的情形呢。老师、家长甚至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只灌输给学生一点,就是高考中得高分就是成功者。在这一异化了的“真理”面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深深刻录在脑海中。那你不妨想想,缺乏创造力,没有了个性化,在现实生活中又怎么能有所作为呢?
每年高考后,各地都在热炒“高考状元”,尽管说有许多“不准”,但仍时常看到介绍宣传各级状元的文字。这也没有办法,在高考分数已成为成功“图腾”的社会背景下,一时要改变还相当困难。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因民族成分造假,被北大取消录取资格。近日北大又接到第二例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举报,该考生也是今年被曝光的重庆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之一。有专家就指出,真正害了“何川洋们”的,并不是如今取消录取资格的严格规定,也不仅仅是考生家长的错误行为,还有其背后发生这种现象的制度环境。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4069人(其中“80后”占53.8%,“90后”占20.6%)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2.7%的人肯定高考状元会成为以后的职场佼佼者,34.4%的人持相反态度,62.9%的人表示不好说。而在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我国1977~2008年各地区高考状元的调查也发现,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
毕竟现实生活是有许多变数的,而考试得到的知识要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就不完全是以分数来说话的了。既然如此,我们就万万不能再迷信考试的分数了。“真理”再好,还需要生活来检验呢。
那么,作为教育者理应根据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学以致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教育案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郎朗为自己设想的成名之路就是参加比赛。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少年郎朗对非常看好他的老师格拉夫曼说,自己要努力把所有的成人比赛全部拿下,就像打网球的人拿下大满贯。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说他,只是提醒他,那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最后给他的建议是,好好学习,学尽可能多的新曲目,等待讥会,总有一天,就能一炮打响。老师进一步引导郎朗,当真正学有所长时,或许会被大指挥看中,让你在重要的音乐会上压轴;或许会遇上著名的音乐家突然生病,你可以当个超级替补。郎朗觉得有点像天方夜谭。毕竟在1999年,他还只是第六替补,即便是著名音乐家突然生病,也得前五名替补都生病才轮得上自己啊。但他最后还是调整了自己的专业前行的姿态,按老师讲的做了。而事情竟然真的像老师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郎朗当了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的替补,进而一举成名。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等因素,给学生指出努力方向的,这样的教学就是“活”的,也自然就会有喜人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