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以课程和教材改革为标志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因此,探究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这个思维的过程是模拟科学工作者进行科研的思维程序来进行的。这种思维程序也就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对教材中所编排的教学内容有浓厚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不仅扩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而且提高了质疑、推理和批判性的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
一、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的重点、 难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设计问题有明确的导向性。
二、设计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知得到的物理情境中去,促使学生以小小研究员的姿态去思考、去研究。如:在学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设计这样一个“做一做,想一想”的问题,
做:(1)、在桌上、手上涂相同水迹;(2)、在桌上涂两块相同水迹,并对其中一块吹气;(3)、相同的水滴滴在桌上,涂在桌上。
想:综合上述三个小实验现象,你从中得到了什么?
这样把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较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物理现象结合起来,就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所创设的问题要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电阻测定》的教学上,分层次的引发探究:
(1)、在欧姆定律这节课上,通过总结出伏安法测定电阻的方法后,让学生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要求连接一次电路便可获得多组测量值,并确保仪器安全的方案。这为下一节实验作了准备。
(2)、在“电阻的测定”实验后,让学生设计并完成:A、给你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只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电池组和若干导线,来测定未知电阻的阻值;B、给你一个电池组,一只开关,一只电压表,一只电阻箱和若干导线来测定未知电阻的阻值。这样的教学层层递进,为学生奠定了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激发了创新探究的欲望.
四、所设计的问题要力求开阔,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设计“两小儿辩斗”题目:同做在一辆行进汽车中的两小孩,一个看着司机说“车没动”,而另一个看着地面却说“车真快”,两小孩互不相让争个不休,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你的观点是什么?这一问,学生就活跃起来了,各自設法寻找自己观点的依据,课堂学习气氛不言而喻。
五、探究式教学应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科学前沿开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课内外结合,注意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出开放性原则。我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同时,不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地理以及化学等,以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当我教到日食、月食时,适时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到《声现象》中的物体发声时,介绍鸣蝉的发声器官,小鸟的发声器官等生物知识;在教到热现象时,我让学生回家后探究棉袜和尼纶袜哪个的保温效果好?我还组织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把物理教学的课堂向更广的空间开放。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最有力、最持久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项能力。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因此,探究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这个思维的过程是模拟科学工作者进行科研的思维程序来进行的。这种思维程序也就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对教材中所编排的教学内容有浓厚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不仅扩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而且提高了质疑、推理和批判性的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悟。
一、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的重点、 难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设计问题有明确的导向性。
二、设计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知得到的物理情境中去,促使学生以小小研究员的姿态去思考、去研究。如:在学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设计这样一个“做一做,想一想”的问题,
做:(1)、在桌上、手上涂相同水迹;(2)、在桌上涂两块相同水迹,并对其中一块吹气;(3)、相同的水滴滴在桌上,涂在桌上。
想:综合上述三个小实验现象,你从中得到了什么?
这样把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较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物理现象结合起来,就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所创设的问题要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电阻测定》的教学上,分层次的引发探究:
(1)、在欧姆定律这节课上,通过总结出伏安法测定电阻的方法后,让学生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要求连接一次电路便可获得多组测量值,并确保仪器安全的方案。这为下一节实验作了准备。
(2)、在“电阻的测定”实验后,让学生设计并完成:A、给你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一只电流表,一只开关,一个电池组和若干导线,来测定未知电阻的阻值;B、给你一个电池组,一只开关,一只电压表,一只电阻箱和若干导线来测定未知电阻的阻值。这样的教学层层递进,为学生奠定了创新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激发了创新探究的欲望.
四、所设计的问题要力求开阔,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设计“两小儿辩斗”题目:同做在一辆行进汽车中的两小孩,一个看着司机说“车没动”,而另一个看着地面却说“车真快”,两小孩互不相让争个不休,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你的观点是什么?这一问,学生就活跃起来了,各自設法寻找自己观点的依据,课堂学习气氛不言而喻。
五、探究式教学应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科学前沿开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课内外结合,注意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出开放性原则。我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同时,不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地理以及化学等,以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当我教到日食、月食时,适时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到《声现象》中的物体发声时,介绍鸣蝉的发声器官,小鸟的发声器官等生物知识;在教到热现象时,我让学生回家后探究棉袜和尼纶袜哪个的保温效果好?我还组织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把物理教学的课堂向更广的空间开放。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最有力、最持久的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操作、不断总结,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