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预判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py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央行作为宏观调控部门,针对目前国内的宏观形势,频繁地公开发表了多项政策调研报告。本文结合目前的宏观形势及央行的政策报告,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宏观形势,探讨了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内外部决定因素,对下半年是否会探底进行初判,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复苏;二次探底;宏观经济指标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1-0017-05
  
   一、当前的国际经济大环境
  
  欧债危机的到来将原本逐渐明朗的复苏前景复杂化,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低位弱势复苏。以欧日为代表的谨慎退出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延续刺激产生政策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欧日与美国同样面临提升就业和信心的压力,不论谨慎退出还是延续刺激均需以不影响经济复苏为要。此外,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较快却面临通胀压力。
  因此综合来看,世界经济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弱势复苏态势。预计欧盟虽受制于欧债危机,但复苏趋势不改;而预计美国经济复苏趋稳,信心提升仍嫌不足;预计日本加入紧缩行列限制其未来经济复苏势头;而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可能趋缓;预计大宗商品市场未来维持震荡格局。
  
  二、关于中国经济增长
  
  受2009年基数较高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出现高位回调。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二季度GDP(累计值)当季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季下降1.6个百分点,比2009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增长11.1%,增速比2009年全年高2个百分点,比2009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从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分析来看,GDP增速也有所放缓(如图1所示)。出一些放缓迹象,但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未来经济放缓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从季度增长率来看,2010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国内多家预测机构初步估计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7%和9%,增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得到此结论的原因,就经济增长的动力而言,有以下三点:
  一是预计在刺激政策退出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将稳步回落。但在政府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政策、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西部大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及投资资金仍然充裕等因素的支撑下,投资不会出现大幅回落。
  二是预计2010年下半年消费增长虽然面临房地产调控和经济增长减速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但在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仍然保持,以及收入分配改革导致的消费环境持续改善的长期趋势的正面推动下,2010年消费仍能维持稳定增长。
  三是2010年下半年,出口虽然面临欧洲债务危机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预计仍能维持恢复性上涨势头。不过,在欧洲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各国,特别是欧洲,开始紧缩财政,这将使得未来再依靠财政刺激来支撑全球经济复苏不太可能,这将对中国出口增长形成压力,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
  
  三、较为关注的CPI
  
  2010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巩固的背景下,受实体经济需求扩张、宽松货币环境依旧、食品价格普涨及正翘尾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总体物价水平持续回升,两大主要物价指标CPI、PPI同比增速自去年底“转正”后,延续稳步上涨趋势,并逐渐临近年内峰值。
  二季度,CPI同比上涨2.9%,比上季高0.7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CPI同比上涨2.6%,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总体呈上涨趋势。但6月份CPI同比上涨2.9%,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物价上行压力减缓。上游PPI、CGPI(企业商品价格)涨幅也有回落,有利于下游物价的稳定,物价上涨压力略趋缓解。6月份,PPI同比上涨6.4%,比上月降低0.7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5个月上升后回落;CGPI同比上涨6.6%,比上月降低0.5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6个月上升后回落。
  人民银行指出:对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对于当前CPI是否持续走高,多家机构的前期预测并不一致。它们主要考虑下半年在产出缺口扩大、货币增速回落、输入性通胀压力舒缓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国通胀压力将趋于缓解,物价上行速度和高度都将受到一定抑制。物价上行峰值将在三季度到来。
  但实际情况是:(1)食品价格的涨幅可能回升;(2)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未完全显现;(3)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也会推高物价水平;(4)通胀预期仍较高。近段时间,国内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猪肉、粮食等食品价格稳中趋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及资源品价格上调等结构性上涨因素将导致下半年物价回落速度和幅度有限,某些时段仍可能出现止跌。
  
  四、关于中国出口与人民币汇率
  
  2010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弱势复苏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数据却表现强劲。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长40.9%,增速比上季提升12.2个百分点,顺差411.6亿美元,比上季增加269.1亿美元。特别是6月份出口1 37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季节调整后,6月份进出口规模均比上月减小,且进口由处于长期趋势线上回落到趋势线下。上半年累计,出口7 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贸易顺差553.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09.1亿美元。
  下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多变复杂,进出口不可能延续上半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下半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不大,进出口总值出现骤降的概率也不大。
  预计下半年出口仍将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但同比增速将逐步放缓,预计2010年出口同比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出口增长约20%一25%。下半年我国进口将告别上半年的“井喷行情”,增速将冲高回落。全年外贸顺差将继续收窄,贸易收支不平衡趋于收敛。稳定。
  
  五、关于房地产热点问题
  
  2010年4月发布的“国十一条”房地产调控新政,被称为最为严厉的调控政策组合。从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调控效力初显成效,交易量出现明显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价格和景气预期等指标均已进入回调阶段。见图4所示。
  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运行较为平稳的环境下,人民银行于2010年6月19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调节。此次在2005年7月21日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下半年在经济增长高位回调,月度贸易顺差有所扩大的经济条件下,汇率浮动权衡的结果是小幅度的人民币升值。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半年升值3%,高于上一轮汇改前期的升值速度,但低于2008年上半年的升值速度。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市场体制完善进程、金融监管水平提高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继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重大举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场的
  银监会在2010年8月上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了对于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的要求。北京各银行已经开始全面叫停第三套房贷。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清晰的。由于此次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决心较大,预计下半年调控政策应该会维持高压态势,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松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仍有相当大的力量,认为中央政府出于GDP增速下滑的压力,又会改变政策,届时房价会有更大反弹。因此,不少人对中央政策的坚定性,持观望与怀疑态度。
  因此,预计下半年市场总体上仍将呈现出下行态势。依据政策及市场发展惯性经验,并结合上半年宏观经济走势,房地产市场预计将呈如下趋势:投资将逐步回落,且回落空间较大;价格已显下降趋势,多重因素导致价格降幅不会很大;交易规模继续缩小,但区域市场差异显著;景气指数持续回落,但年内仍处景气空间。
  受下半年宏观经济总体态势影响,后续房地产政策调控将以贯彻落实现有政策为主,不太可能进一步加力。
  
  六、关于金融机构信贷
  
  截至6月末,M1同比增长24.6%,增幅比上年末回落7.8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2010.01)回落14.4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末回落9.2个百分点,比历史最高值(2009.11)回落11.2个百分点。M2增速已连续7个月回落,M1基本回落至上年同期水平(24.8%)。M1回落幅度加大主要是由上年同期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使基数较高所致。
  月度信贷投放逐渐回落。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累计新增4.6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加2.7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一季度新增2.6万亿元,二季度新增2.03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8.2%,比上月下降3.3个百分点,已连续8个月回落,低于2006年以来20%的平均水平。
  人民银行指出:如果2010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保持6月份18.2%的水平,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不超过7.5万亿元。
  预计下半年信贷有望延续二季度以来的平稳运行态势,新增贷款绝对量较上半年有所降低。但考虑到下半年的经济形势较为复杂,信贷运行也面临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全年新增贷款明显高于或低于目标值7.5万亿元都是有可能的。
  一方面,住房成交量回落、限制政府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等诸多限制因素的影响下,信贷需求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西部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及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等因素会推动贷款需求增长,全年新增贷款明显超过目标值甚至达到8万亿元也是有可能的。信贷增速较为平稳是货币供应得以保持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外汇占款增速放缓和货币乘数难以继续攀升也是下半年货币供应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需要注意的新现象是,在严格控制贷款后,最近急速发展的“银信合作”融资动态。截至5月底,“银信合作”规模已达2万亿元,对此应加以监管。几次宏观失控、经济过热,往往都是控制了银行贷款,却疏忽了非银行贷款形成的市场融资。
  
  七、下一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预判
  
  2010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逐步走向稳健,并取得显著成效。下半年,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胀风险不大、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的复杂局面下,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基本稳定,在总体基调上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会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
  对于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我们认为应理解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中国经济从2007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欧债危机的到来将原本逐渐明朗的复苏前景复杂化,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在经历2010年上半年高速回调之后,有研究机构预测下半年经济增速将下滑,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内因为主还是外因为主?
  第二,如果中国经济增加将下滑,是否会探底?
  第三,针对面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应该说,从2008年下半年以后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开始很大,这一轮经济增速下降,连续七个季度,这种下降不是经济衰退也不是经济危机。下滑的因素不能全部归结于国际金融危机。
  这一轮经济增速的下滑,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政策应对内部因素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是一种加重式的影响。原因是内部因素为主,外部多重因素叠加。
  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我国一直强调要从外援式的增长到内缘式的增长,到现在增长方式还是粗放性,过分的追求增长方式而忽视增长质量。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第三,国内消费需求不足,30年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是国内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国内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际上在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有影响。而在2008年,不利于企业发展政策过分集中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当时经济的下滑。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揽子的刺激计划,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大规模实行结构性减税,大容量扩张信贷投放等等,通过努力用了四个季度的时间就迅速扭转了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连续下滑的态势,在2010年年初,国民经济整体上实现了初级回升,具备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是,这种一揽子计划实际上是扭转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临时措施和短期政策。我们不能够乞求这一揽子计划在短期内解决我们经济发展中所有的问题,特别是长期积累的机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适度的宽松政策变为过度宽松、极度宽松。这样的过分投放金融流动性其实是增添了国内金融系统的金融风险,为通胀压力和产能过剩埋下伏笔。这些问题潜移默化的带到了经济回升后的2010年,进入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而2010年我国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 杂。因此,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也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局面。
  在2010年上半年数据出来之后,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原来所期望的回升向好、开局良好的判断,变的不能持续,而经济存在一点过热的判断就更不合时宜。经济增速的预测,一下子从危机增长变为返回倒流,近期国内研究机构纷纷调整了对我国国民经济下半年的预测区间,甚至有人认为,第一季度的11.9%将会成为临时的峰值,二季度的10.3%已经预示着中国经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下滑。这个判断主要还是来自规模增速减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下降、资产价格波动下降和CPI、PPI的持续走高。如何理解这种现象?经济是否开始变冷?还是应该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说起。
  上半年的增长与前几年的增长不同,现在的增长存在着内在动力不足,增长速度过渡摇摆,价格指数居高不下,通货膨胀预期加重这一态势。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乏力,我们国内增长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面临内在动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以房价、食品、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结构性通胀在高位徘徊。
  2010年以来,国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包括放宽政府的投资,信贷政策又改为数量统治,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强了房地产价格的调控,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压缩高污染、高耗能的过剩产能。这些政策实际上是对2009年一年来经济高速回升增长态势的逐步调整。调整的结果是2010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低于第一季度。今后一阶段,国内经济增长率回落到6%-9%,也是很可能的。但它符合国家的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所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经济开始下滑,也更不存在探底的问题,而是回落到正常的发展。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政策选择,是刺激需求还是逐步淡出?我们认为应该回归中性、回归常态。
  第一,转变发展方式。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方式发展我们的经济,解决经济中长期积累的体制和结构上的问题。
  第二,要改善需求结构。将我国由投资大国、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变。推进投资由高位恢复到正常,促进消费由低位提升至高位,降低经济发展对出口的过度依赖。
  第三,要完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强调宏观调控政策刺激政策的退出,制订适度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逐步改变成稳健扩张的政策,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改变成从紧货币政策。保证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土地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环境资源政策、就业政策、社会分配收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等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预见性、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而言,下半年将更加倚重公开市场的灵活操作来调节流动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基本稳定。汇率政策的重点是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扩大波动幅度,但不排除人民币阶段性贬值的可能性。信贷窗口指导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防范风险,信贷控制或可局部、适度放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R].2010.8.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2010.8.
  [3]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DB/OL].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m=100&ID=3716.
  [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2010.5.
  
  (责任编辑:杨全山)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商品税体系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1)税收的效率性淡化了税收的公平性。(2)税法的复杂性弱化了收入的有效性。(3)税种的重叠性强化了课征的重复性。(4)税制的差别性强化了征管的局限性。为了减轻税收制度的扭曲程度,政府应立即开启商品税体制的税基性改革,分三步对有差异的税收待遇给出解决对策。改革的意义在于避免对经济业务的重复课税,校正
期刊
摘要:10年间,两次同样以扩张为导向的政策调控实践的效果并不尽相同,新一轮调控过后出现的通胀持续高位运行、部分领域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加重和结构性失衡加剧等诸多问题,昭示着中国经济体制环境在10年间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通过对比两次调控政策的效果差异,分析了中国10年来的体制环境变化情况,并进而剖析了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体制根源,以此试图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本质及各种经济问题出现的体制必然。基于这种分析思
期刊
摘 要: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但长期以来难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本文从科学发展理念出发,以经济效益、民生福利、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为核心,构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地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为典型省份,分析了辽宁省在转变经济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我国商品期货及金融期货2010年9月份合约数据采用VaR方法对其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应用GARCH-t模型的方法对期货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管理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特别是在95%的置信水平下对收益率波动性的拟合效果最佳,同时该方法对期货商品正收益率的拟合效果比负收益率更好。其次,我国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后,收益率波动性较模拟交易时期显著变小,表明改进后的
期刊
摘要:国内外会计研究文献发现,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简称“税会差异”)中包含了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信息。既然税会差异中包含了企业盈余管理的信息,那么有大额税会差异的公司,审计风险必然相对较高,审计师从而会增加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收费。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大额税会差异是否有助于解释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研究结论发现,大额税会差异和较高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
期刊
摘要:目前农户借贷行为备受关注,本文以河南省两个市县的农户调查资料为例,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农户融资现状和影响农户金融需求的因素,以及文化程度、土地规模、农户类型和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并给予制度性建议,以期农户能将如愿获取的信贷资金用于发展农业,助推该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户融资行为;金融需求  中图分类号:F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美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schenkron)的论经济发展的经典之作——《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中译本,已于20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格申克龙的一本论文集(哈佛大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收录了作者有关欧洲经济史以及前苏联问题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它也是国际上在有关经济史、经济增长与发展等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且被大量引用的经典文献。全书除导言、结束语以及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外部经济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国际贸易中环境壁垒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了环境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原因;环保意识的增强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指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出了积极推进标准化认证,转变生产模式及观念,及时掌握国外新的法律法规等中国农产品突破国外环境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壁垒;食品出
期刊
摘要:人力资源问题是引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大连市及其帮扶对象朝阳市为例,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视角对两市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朝阳市等辽西北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存在人口流出严重、人力资源增长速度慢、就业人数甚至呈现负增长的问题;在质量上存在就业者受教育水平低、就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存量增幅过小的问题;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与人力
期刊
摘 要:来自河北省首批18个“新农保”试点县(市)的调查显示,农民具有较高的参保率,但是选择了很低的缴费档次,农民表现出适中的满意率,目前的养老金待遇与农民的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政策调整的重点是:突出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缴费责任,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农民的养老金待遇,规范基层组织行为等方面。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  中图分类号:F840.62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