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主体性哲学微探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21世纪的今天,伴随大量信息技术的引进以及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理念和战略思维的创新与转型,一场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发挥为根本动力的新型战争形态正逐步形成。由此,对于军人主体性的思考已经成为当代军队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唯物史观中“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西方对于人的关注,自古希腊开始就初见端倪。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近代从康德重视人的生存和价值,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到费尔巴哈推崇人,把人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和哲学的最高对象,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思想。马克思在抛弃了康德和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之后,转向对黑格尔“抽象的人”的批判和对费尔巴哈“生物人”的批判,用“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取而代之,并立足于唯物史观,在“实践”的维度中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并从“人”的本质出发,揭示出人的本质在于实现自身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的活动的历史,实践使“人”回归到自我,“人”不再是“神”和抽象“理性”的依附体,而是成为了改变和创造世界的主体。在世界与人这一对关系范畴中,世界作为一客观存在,是人的改造对象,是人对象化了的世界,人的意识通过实践外化为改造后的世界形态。因此,可以说,世界是人的物质前提,而人则是世界发展即历史的根本前提。考察历史必须依据于人这个前提即历史“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地、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人”是我国古代军事实践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此,只有立足实践来理解和把握主体及主体性,才能和宗教神学、唯心主义及旧唯物主义根本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精髓。纵观我国古代军事发展史,“贵在人某”、“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等一系列体现军队人本理念和人文意蕴的军事伦理思想在理论的高度上提出了人在古代军事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这些优秀思想对于当今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信息化军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军事史作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其本身就是一部人的军事实践历史。在军事实践过程中,人不仅仅是主体,更是制约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思想家孙膑就提出:“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在论述“天时”、“地利”与“人和”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时,他将人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置于天时、地利之上,强调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荀子更是将“一民”、“附民”,作为其军事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明确指出民众的力量在古代战争中以及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决定作用。此外,对人才在古代军队发展以及战争胜负的突出作用的认识在古代军事思想中也体现出来。魏晋时期,曹操就提出了“唯才是举”重要思想,认为人才是军事制胜的根本。
  三、信息化军队建设中“人”的主体性的新内涵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坚持唯物史观对人的主体性理解的同时,还必须融入信息时代关于“人”的新的内涵以及信息化军队建设的需求。
  第一,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的主体性彰显。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奋斗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历史是人的活动史,是人通过实践,发挥自身能动性,有意识的不断改造世界的历史,而不是所谓的历史决定论。在信息化军队建设中,人的作用发挥是关键。正如马克思所说,新的生产力的形成,本身就是人活动的结果。新的战斗力的获得根本上在于军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的结果即军事实践的结果。
  第二,坚持军人价值二重性的辩证统一,确立“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立了“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观点。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的价值在于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就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大官兵个体的发展即个体价值的实现必然要求尊重其主体意识和能动性的发挥。人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本身为军人个体价值的实现搭建了广阔平台,我们必须将军人个体的价值与军队整体价值结合起来,使军人个体通过献身信息化军队建设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以军队信息化特征为牵引,提升“人”的主体性。未来的信息化军队建设,不仅仅要求在作战理论上进行信息化革新,还要求在武器装备方面紧抓先进技术的研究及创新。而这一切的核心力量在于人,在于军队的高素质人才的研究和创新。由此,必须依托军队信息化平台,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激发官兵的创造精神,使他们能够利用更多的信息资源,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人力资本理论为逻辑框架,界定了一种经济属性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阶段。以人力资本理论来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概况为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并结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性和增值性,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投资、投资效益、分配收益三个阶段。  关键词:人力资本;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在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视为能够在教学科
期刊
国有企业统战工作是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身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统战工作就是要团结和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的工作。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统战工作具有十分重
期刊
摘 要:基层税务机关是连接国家的税收体制(宏观层面)和具体承载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微观层面)的桥梁,其地位不容小觑。加强基层税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廉政工作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这不仅是基层税务系统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一项长期艰巨又具有显著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基层;税务机关;廉政建设  基层税务机关是维护国家的税收主权,具体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服务的使命和责任的基层国家
期刊
摘 要:《老子道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思想家个人著述。这部书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高度凝练,熔哲理、诗情、玄言于一炉,是老子非凡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王凯教授的新作《老子道德经释解》以全新的角度诠释道家的理论,言可道之“道”,寻觅道家之“大道”。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道家;精神;思想;古代文学  随着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全社会对中国固有的古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同时社会也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进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成为当前国内学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当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力推动下,在学者们的辛勤努力下,十余年来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正是在搜集、整理过去十余年国内学术界马克思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教育更多是为了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把学习当做是终身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为教学目标。  关键词:智力开发;追求优秀;时间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性;敢于肯定和自信;学习风格;灵活处理问题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孩一出生父母就在疲于培养小孩,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孩
期刊
摘 要:回顾网络文学这二十余年的发展史,我们发现,网络文学于不觉中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作品的呈现方式以及文学的消费方式,这其中积极的方面,不仅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网络写手们取之不竭的创作才能。  关键词:网络小说;自由;大众;创作潜力  一、真实的、自由的写作  网络小说创作的动机不仅是为了文学,更是为了个体情感的自由表达。《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们在世纪之交认识了一个新名词:“网络文
期刊
摘 要:以他人名义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研究是物权法领域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物权法登记制度的相关问题,以期实现在权利人以及义务人之间权利义务的妥善解决,以平衡当事人之利益,实现社会之和谐。  关键词:不动产;不动产登记;效力;赔偿责任  不动产,是指位置不能移动或者移动位置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或降低其价值的财产。①我国现行《物权法》没有对不动产进行界定。根据《关于贯彻执行
期刊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抓实精心备课、精讲多练、精选作业题、用心组织考试、精评试卷等细节。  关键词:备课;上课;选题;讲评;细节;效益  素质教育形式下,课时减少了,教材内容却增加了,知识面拓宽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开阔了。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充分利用45分钟,提高课堂效益。把每节课都上成环节齐全、师生互动活而有序、达成率高的课。因此教师必须抓实教学中的每个细节,认真备课,深挖教材,
期刊
摘 要:许多人眼中认为查拉图斯特拉就是尼采本人的艺术形象,而尼采悲剧性的人生使得人们认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自身悲剧的写照。然而是否真的如此?所谓的“悲剧”真的能代表尼采,或者查拉图斯特拉吗?其实一切只是为了成为超人,达到融合的消亡,来到自由的领域,“悲”从何来?于其身何加焉?  关键词:查拉图斯特拉;悲剧;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何应为“悲”,何应是“喜”?自古就有“喜极而泣”和“乐极生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