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提出作文要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反思当今高中作文教学的弊病,进而从淡化“道统”,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带领学生品读美文,积淀文化底蕴等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真情 个性化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叶圣陶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问题”。一切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都应该放在次要位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是写作的主旋律。只有“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刘锡庆教授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打开心灵的闸门,挖掘生活素材,捕捉新鲜独特的感受,写出自然的、真实的、个性化的文章。
然而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的作文法则的制约,以及高考的指挥作用的发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急功近利、避难就易的程式化训练,学生作文呈现出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青少年出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真实的自我。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难怪张文德在《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一文中沉痛地说:“应试的作文模式丢失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
这些负面东西使作文教学长期脱离真实、回避真实,使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真实轨道,陷入危险的泥潭。因此,作文教学对真实的忽视急需改变,要将“真实”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远离格式化、模式化,对各种虚假编造行为给予明确的批评和否定。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多个角度切入,才能“正本清源”,还作文以本真面目。
一、淡化“道统”,宽容另类,激发情感,释放生命活力。
“文以载道”并没有错,但只认当下的主流思想或传统思想为“道”,却是错的,用狭隘的“道统观”判断事物,极可能扼杀学生创新思维。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将这独一无二的心灵自由地展现出来,就是眼下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因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教师应该敞开襟怀、放眼未来,以十分自信的心态宽容所有不合“道”的“异类”或“异说”,对学生作文中积极昂扬的情绪要肯定和褒扬;对那些稚嫩的、偏激的甚至灰色的思想,只要是发自肺腑的,也要予以理解关心,并将其引入正轨。因为每个人的每一天并不都是鲜花和阳光,每个人的成长也并不都是顺风顺水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文无定法,作文无“禁区”,不要试图束缚无忌的童言,无需在写作技巧上做过多限制,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尽量挖掘闪光点,从总体上予以认同,使其不断获得成功感,这样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实写出人生的痛苦和坎坷,写出心路历程的喜悦和欢乐,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精心打造绿色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限时”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就是在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处在被动写作状态,时间一长,便没了自主意识,失去了写作兴趣。因此,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是精心打造“绿色作文”的关键。
所谓“写作期待”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冲动,激活学生潜在写作能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想说、想表达、想写的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可见,培植学生的“写作期待”,是实现高效作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其途径有:
1.目标自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写作目标,如文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由于目标是学生自定的,符合个人实际水平,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写作欲望,这样,五彩纷呈便会取代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
2.开放时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跳出封闭的小圈子,拓展写作外延,向学生开放。首先,要开放写作时间。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不妨先把“应试作文”的一套放到一边,不局限于课堂写作,让学生准备随笔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课堂布置的大作文,先放宽一定的时间,可以从课上到课下,随时写随时交,让学生尽情地抒写,使他们有一个灵感产生的过程。其次是开放空间。当我们埋怨学生作文枯燥单调空洞肤浅时,有没有想过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学生关在文化的“铁屋子”里太久了?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甘的水喝。”由此可见,只有让作文走进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将单纯的自我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大花园缤纷物象的深层观察,引导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观察、感悟、运思和写作,直接与蓝天对话,与白云对话,让大山的褶皱撞击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让大海的波涛激荡他们的灵感诗行。进而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留意身边的人、事、景、物,并作深入思考,探其原因,思其趋向,以获得独到的认识和启迪。如学了《陈情表》后,我让大家写一封信给父母,作文收上来一看,学生对父母的情感宣泄可谓淋漓尽致。生活随笔,学生信手拈来,某一同学周末举家到郊外采草莓,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莓园风光》,文章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在这里,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真愿就在这里陪伴着草莓看太阳东升西落。”多么富有诗意呀,恍若山间流出汩汩清泉,让人心旷神怡。这样,一篇篇“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的绿色作文就打造出来了,那些“一凑、二抄、三套”的灰色作文将逐渐被扫出作文舞台,还作文教学一方净土。
三、带领学生品读真情美文,积淀文化底蕴。
丰富的写作底蕴除了上文提及的思想底蕴、生活底蕴外,还要拓宽阅读面,丰富精神底蕴。写作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纳与积储,没有丰富的吸纳和充足的积储,就不可能写出令人“怦然心动”的佳作真品。学生有了语言积累,心中埋藏的真情才得以抒发,否则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开学初要推荐一组鲜活且有生命力的真情文章引导学生品读,落实“晨诵、午读、暮省”,印发近一两年引起社会共鸣的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给学生读,如《爱是怎样炼成的》、《爱到无力》、《父亲》、《牵着母亲过马路》等感人的文章,学生读后无不产生情感触动,仿佛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写日记、写信、写随笔,这样,学生想写自己的内心冲动就有了。写真情类文章还要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积淀精神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真情的文章。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以人为本、以悟为法、以真为准、以新为则的作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将会呈现勃勃生机。
一位哲人说:“你可以欺骗一些人于永久,你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但你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于永久。”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话都应当成为作文教学“求诚”的至理名言。具体落实到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中,就是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摒弃程式化、模式化的训练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表达,让学生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写真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最终形成尊重真实、追求真实的风气。那么,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将不再是遥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拥抱生活,让作文教学返璞归真.中学语文,2011.Z1期.
[2]让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文学教育(下),2009.06.
[3]中学生叙事性作文失语的现状分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
[4]走进新课程作文须“求诚”.语文教学通讯,2004.3.
[5]贺件明.语文与真实.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真情 个性化
文章的灵魂在于情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叶圣陶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问题”。一切语言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本领,如果与情感比较起来,都应该放在次要位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抒发真情,彰显人的主体性是写作的主旋律。只有“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刘锡庆教授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打开心灵的闸门,挖掘生活素材,捕捉新鲜独特的感受,写出自然的、真实的、个性化的文章。
然而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的作文法则的制约,以及高考的指挥作用的发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急功近利、避难就易的程式化训练,学生作文呈现出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青少年出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真实的自我。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难怪张文德在《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一文中沉痛地说:“应试的作文模式丢失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
这些负面东西使作文教学长期脱离真实、回避真实,使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真实轨道,陷入危险的泥潭。因此,作文教学对真实的忽视急需改变,要将“真实”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远离格式化、模式化,对各种虚假编造行为给予明确的批评和否定。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多个角度切入,才能“正本清源”,还作文以本真面目。
一、淡化“道统”,宽容另类,激发情感,释放生命活力。
“文以载道”并没有错,但只认当下的主流思想或传统思想为“道”,却是错的,用狭隘的“道统观”判断事物,极可能扼杀学生创新思维。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将这独一无二的心灵自由地展现出来,就是眼下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因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教师应该敞开襟怀、放眼未来,以十分自信的心态宽容所有不合“道”的“异类”或“异说”,对学生作文中积极昂扬的情绪要肯定和褒扬;对那些稚嫩的、偏激的甚至灰色的思想,只要是发自肺腑的,也要予以理解关心,并将其引入正轨。因为每个人的每一天并不都是鲜花和阳光,每个人的成长也并不都是顺风顺水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文无定法,作文无“禁区”,不要试图束缚无忌的童言,无需在写作技巧上做过多限制,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尽量挖掘闪光点,从总体上予以认同,使其不断获得成功感,这样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实写出人生的痛苦和坎坷,写出心路历程的喜悦和欢乐,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精心打造绿色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限时”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就是在教师控制下的单调死板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处在被动写作状态,时间一长,便没了自主意识,失去了写作兴趣。因此,培植“写作期待”,开放写作时空是精心打造“绿色作文”的关键。
所谓“写作期待”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冲动,激活学生潜在写作能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想说、想表达、想写的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可见,培植学生的“写作期待”,是实现高效作文教学的重要保证。其途径有:
1.目标自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写作目标,如文体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由于目标是学生自定的,符合个人实际水平,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写作欲望,这样,五彩纷呈便会取代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
2.开放时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跳出封闭的小圈子,拓展写作外延,向学生开放。首先,要开放写作时间。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不妨先把“应试作文”的一套放到一边,不局限于课堂写作,让学生准备随笔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课堂布置的大作文,先放宽一定的时间,可以从课上到课下,随时写随时交,让学生尽情地抒写,使他们有一个灵感产生的过程。其次是开放空间。当我们埋怨学生作文枯燥单调空洞肤浅时,有没有想过这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学生关在文化的“铁屋子”里太久了?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甘的水喝。”由此可见,只有让作文走进生活,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将单纯的自我表白式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热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大花园缤纷物象的深层观察,引导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观察、感悟、运思和写作,直接与蓝天对话,与白云对话,让大山的褶皱撞击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让大海的波涛激荡他们的灵感诗行。进而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关注社会热点,留意身边的人、事、景、物,并作深入思考,探其原因,思其趋向,以获得独到的认识和启迪。如学了《陈情表》后,我让大家写一封信给父母,作文收上来一看,学生对父母的情感宣泄可谓淋漓尽致。生活随笔,学生信手拈来,某一同学周末举家到郊外采草莓,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莓园风光》,文章最后一句是这样写的:“在这里,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真愿就在这里陪伴着草莓看太阳东升西落。”多么富有诗意呀,恍若山间流出汩汩清泉,让人心旷神怡。这样,一篇篇“以人为本”“以活为源”“以悟为魂”“以真为纲”的绿色作文就打造出来了,那些“一凑、二抄、三套”的灰色作文将逐渐被扫出作文舞台,还作文教学一方净土。
三、带领学生品读真情美文,积淀文化底蕴。
丰富的写作底蕴除了上文提及的思想底蕴、生活底蕴外,还要拓宽阅读面,丰富精神底蕴。写作是一种释放,是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纳与积储,没有丰富的吸纳和充足的积储,就不可能写出令人“怦然心动”的佳作真品。学生有了语言积累,心中埋藏的真情才得以抒发,否则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开学初要推荐一组鲜活且有生命力的真情文章引导学生品读,落实“晨诵、午读、暮省”,印发近一两年引起社会共鸣的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给学生读,如《爱是怎样炼成的》、《爱到无力》、《父亲》、《牵着母亲过马路》等感人的文章,学生读后无不产生情感触动,仿佛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写日记、写信、写随笔,这样,学生想写自己的内心冲动就有了。写真情类文章还要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积淀精神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真情的文章。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以人为本、以悟为法、以真为准、以新为则的作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将会呈现勃勃生机。
一位哲人说:“你可以欺骗一些人于永久,你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但你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于永久。”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话都应当成为作文教学“求诚”的至理名言。具体落实到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中,就是必须转变陈旧观念,摒弃程式化、模式化的训练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自由表达,让学生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写真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最终形成尊重真实、追求真实的风气。那么,作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将不再是遥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拥抱生活,让作文教学返璞归真.中学语文,2011.Z1期.
[2]让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文学教育(下),2009.06.
[3]中学生叙事性作文失语的现状分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
[4]走进新课程作文须“求诚”.语文教学通讯,2004.3.
[5]贺件明.语文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