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真实的感悟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真正走入學生的现实生活。本文主要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以教材和教参为根本进行证据意识教学
教材和教参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一般情况下,教材中呈现的都是一些根据某一历史事件而得出的具有概况意义的观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讲到武则天采取多种措施治国并使唐朝国力增强,教师可利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等结论来鼓励学生寻找证据证实这些观点,并教给学生一些搜集史料的方法。因为有关武则天的影视剧和故事传说较多,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武则天杀女夺权等事,并认为武则天心狠残暴,这时,就可鼓励学生寻找史实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适时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不能以偏概全。
二、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史证教学相结合
(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证据意识的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秦始皇的统一措施时,便可以拿出一个半两钱(一般的秦半两存世量大,较易获得),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他们对该措施的认识。
(2)要运用好教学媒体。教学要充分运用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要努力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比如讲授《清明上河图》,播一段解说的录像,效果会比较好。
(3)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比如炼丹家炼丹发明了火药以及总结了其他一些化学知识,等等。这样联系起来讲,使历史课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打开学生收集史料的眼界和思路。
(4)重视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师指导下的小论文写作,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考察、辨别史料证据真伪能力的途径。
(5)积极开展讨论课和辩论会,增强历史证据意识。让学生了解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实践行为,只有通过证据才能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比如,关于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的辩论或讨论,无论哪一方,要论述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都要搜集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也是前人或今人在关于秦始皇评论方面的理论成果。无论正反,这些史料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6)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教师要提前选好题目,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史料。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
(7)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比如学习“改革和革命”时,就可以在小组内分工收集相关史料,然后对比讨论这些方式的异同点,最后得出结论,既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协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谓一举三得。
(8)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查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等。看书、查资料毕竟不如实地参观更能触动心灵。
(9)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影视剧中有些历史情节是经过改编的,历史人物有的也经过加工处理,教师可根据这类作品引导学生翻阅史料、对照教材,辨别剧中的真假。同时,创设历史情景,还原历史画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地发展和历史人物的经历,将学生从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转化成当局者,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亲身感触史料和演义的差别。
(10)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让学生收集相关史料,既锻炼他们动手、分析的能力,又能从他们所搜集的史料中看出他们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看法。
(11)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他们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如何正确选取历史史料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思维能力。
(12)重视乡土历史教学。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开阔学生搜集史料的视野,使证据意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进一步,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首先需要教师注重提高自身证据意识,然后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利用多种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以教材和教参为根本进行证据意识教学
教材和教参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一般情况下,教材中呈现的都是一些根据某一历史事件而得出的具有概况意义的观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贞观之治》,讲到武则天采取多种措施治国并使唐朝国力增强,教师可利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等结论来鼓励学生寻找证据证实这些观点,并教给学生一些搜集史料的方法。因为有关武则天的影视剧和故事传说较多,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武则天杀女夺权等事,并认为武则天心狠残暴,这时,就可鼓励学生寻找史实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适时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不能以偏概全。
二、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史证教学相结合
(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证据意识的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秦始皇的统一措施时,便可以拿出一个半两钱(一般的秦半两存世量大,较易获得),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他们对该措施的认识。
(2)要运用好教学媒体。教学要充分运用地图、图表、历史年表等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要努力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比如讲授《清明上河图》,播一段解说的录像,效果会比较好。
(3)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比如炼丹家炼丹发明了火药以及总结了其他一些化学知识,等等。这样联系起来讲,使历史课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打开学生收集史料的眼界和思路。
(4)重视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师指导下的小论文写作,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考察、辨别史料证据真伪能力的途径。
(5)积极开展讨论课和辩论会,增强历史证据意识。让学生了解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实践行为,只有通过证据才能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比如,关于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的辩论或讨论,无论哪一方,要论述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都要搜集大量的史料,这些史料也是前人或今人在关于秦始皇评论方面的理论成果。无论正反,这些史料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6)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教师要提前选好题目,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史料。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
(7)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组内成员之间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比如学习“改革和革命”时,就可以在小组内分工收集相关史料,然后对比讨论这些方式的异同点,最后得出结论,既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协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谓一举三得。
(8)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查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等。看书、查资料毕竟不如实地参观更能触动心灵。
(9)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影视剧中有些历史情节是经过改编的,历史人物有的也经过加工处理,教师可根据这类作品引导学生翻阅史料、对照教材,辨别剧中的真假。同时,创设历史情景,还原历史画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地发展和历史人物的经历,将学生从一个历史的旁观者转化成当局者,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与了解,让他们亲身感触史料和演义的差别。
(10)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让学生收集相关史料,既锻炼他们动手、分析的能力,又能从他们所搜集的史料中看出他们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看法。
(11)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他们实际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如何正确选取历史史料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思维能力。
(12)重视乡土历史教学。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开阔学生搜集史料的视野,使证据意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进一步,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首先需要教师注重提高自身证据意识,然后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利用多种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