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位在写作界初出茅庐的作者,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书写爱情,并轻易虏获人心,这样的文字非常具有魅力和潜质。
第一次在香港报纸头版刊登广告的作家;第一次在地铁站张贴作家广告;甚至到后来,第一次在地铁站设立自动售书机。有几个作家能有此殊荣?
张小娴刚在《明报》写了一年多的专栏、完成一篇小说连载时,香港皇冠总经理麦成辉便注意到这位在写作界初出茅庐的作者,他觉得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书写爱情,并轻易虏获人心,是非常具有魅力和潜质的,他决定要见一见这位作者。在与张小娴接触之后,麦成辉更坚定了皇冠要出这位作者的书的念头——他从年轻的张小娴身上看到一种不断改进的小说家的气质,“这种改进,不只是努力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不断抛弃自我、蜕变的性格。这种特质非常的难得,很多人小说写得很不错,但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性格,就不会一直往下走。”
很快的,张小娴收到了来自香港皇冠为她量身打造的长期发展规划书。她被深深打动了。在那以后的十几年里,皇冠和张小娴相得益彰的合作证明了麦成辉当年的直觉——张小娴成为香港皇冠出版社的王牌作家,其作品是香港皇冠重要的盈利来源,而张小娴本人更是在香港皇冠的精心打造下,成为一代言情小说天后。
一份计划书和一系列“创举”
那份打动张小娴的规划书里,既有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方向性计划,又有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比如,预计张小娴的书在香港本土的销售量可以达到多少;比如香港皇冠将如何配合大力道的宣传,一步步把她推向大陆和台湾市场;比如,建议张小娴每年出版一到两本小说,一本散文;比如,给她开很多相关的书目、推荐她看一些电影;比如,建议她过一位爱情小说家所应该过的生活;比如,替张小娴过滤访问的媒体,建议她以什么形象接受媒体访问;比如,分析张小娴的特质,建议其未来写作的主题。诸多比如等等的,就像是一位经纪公司为艺人全方面包装打造,香港皇冠倾尽心力为旗下的每一位作家量身打造适合的计划。
有了一份详细周密的规划书之后,便是如何执行它。香港皇冠为了把张小娴推向大众,做了许多对香港作家来说的“创举”:第一次在香港报纸头版刊登广告的作家;第一次在地铁站张贴作家广告;甚至到后来,第一次在地铁站设立自动售书机。有几个作家能有此殊荣?
有好奇。有新鲜。张小娴一时成为媒体和大众心中的焦点,大众纷纷将眼光投向了这位作家。而对张小娴来说,这种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无疑是一种最强而有力、最直接的鼓励。“作家都是表演者,他们需要掌声。你要制造掌声给他们,他们就会非常努力地去改造自己,去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是麦成辉对作家的诠释。
可是,不是谁都有这样的魄力和远见做如此大手笔的投入。麦成辉解释香港皇冠大手笔背后的考量,“我们是真心地想去打造一位作家,并不是一本一本地卖他的作品,而是长期的合作。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每一本作品,我们就这样来做,当然没得赚,但是,如果我们跟作家可以变成长期合作的关系的话,她的作品的成功,自然会带来盈利,这是无形的回报。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如果只是一本一本地出书,出版社和作家彼此都处于很不稳定的状况,是不容易创造出很好的商业利益的。”
麦成辉进一步解释道:“出版社和其他企业不一样,你要建立一个品牌,就做不同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它是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对出版社来说,要有不同的产品,要维持不同产品的水准才能生存和维持下来。最好的状况是,一直有明星级作家提供作品,不然每年都要去找新的作家和作品,这样企业就会变得很不稳定。出版社需要有稳定的畅销产品去维持经营,必须要有长远的策略,长远培养作家,维护作家;而这种特质其实跟作家的需求也是很吻合的,他们也需要稳定,这样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写作——这是一种双赢。”
作者和编辑的鱼水关系
一位成功的作家背后,离不开一位编辑人的用心。十几年来,麦成辉早已是张小娴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朋友。“其实出版人跟作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出版人要深入作家的灵魂、内心,才能影响她的作品。你要了解她、信任她、爱护她。”宋淇和张爱玲之间的佳话,一直是麦成辉津津乐道的。“他们三十几年没有见面了,可是张爱玲还是很信任他。假设宋给张一个建议,像张爱玲这样的大作家都会去考虑。因为他们之间已经有一种信任了。”
除了信任,编辑还要不断地鞭策作者。很多作家成名以后,都会变得自我膨胀,写东西不再为读者而是只为自己,慢慢地,便会跟读者疏离。而出版人的责任就是以一位经理人的角度告诫他,如果这样读者就会慢慢地离开他。“出版社和作家之间要有一个公正的关系,要有信任和很好的配合。如果没有这样的配合,作家成功的时候一定是自我膨胀,失败的时候,就会沮丧。作为出版人,我们既不能让作家自我膨胀,又要在他们沮丧的时候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还有潜能是可以发挥的。或许你会觉得张小姐的作品比较单一,但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十几年来我们不断地发掘她的才能,我们出版社内部其实做了很多的努力,才令她能这样一本一本地推出作品。”
变与不变的抉择
在网络的冲击下,在更多元的选择面前,张小娴的作品一直保持稳定的销量,香港皇冠是如何把握读者的需求?在麦成辉看来,市场永远在变,但也有其永远不变的东西。读者要有新鲜感,可是他们也同在追寻一种熟悉的满足感。“这跟你对市场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光是看到变的东西,就看不到有稳定的市场。就好像人常常会交新朋友,可是看到老朋友同样会感到安慰,对新鲜感和熟悉感的需求是同时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推动张小姐,让她一直有进步,包括她作品的内容、装帧,包括她博客上的内容,这就是一种新鲜感。可是在她的作品里,读者仍可以找到熟悉的满足感,那种女性的蜕变,人生跟爱情的关系,以及感慨。”
把无变成有,创造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创造读者的需求,是出版的乐趣之一。让读者产生对张小娴作品的需求,是皇冠引领爱情小说市场能力的体现。
在变化的大环境下,香港皇冠如何制造读者的需求?“我觉得一位作者,除非她的人生有很大的变动,否则其作品很难有很大改变。接下来,张小姐要有非常大的进步,她一定要了解大陆读者的需要。大陆在大中华区域内具有非常中心的位置,要了解大陆女性的思考方式,了解她们的期待、梦想,这对张小姐将会是非常大的进步。我们期望将来张小姐在大陆有更大的发展,我对她最大的建议是到大陆住上一阵子。”对未来,麦成辉已经把眼光远放大陆市场。
第一次在香港报纸头版刊登广告的作家;第一次在地铁站张贴作家广告;甚至到后来,第一次在地铁站设立自动售书机。有几个作家能有此殊荣?
张小娴刚在《明报》写了一年多的专栏、完成一篇小说连载时,香港皇冠总经理麦成辉便注意到这位在写作界初出茅庐的作者,他觉得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书写爱情,并轻易虏获人心,是非常具有魅力和潜质的,他决定要见一见这位作者。在与张小娴接触之后,麦成辉更坚定了皇冠要出这位作者的书的念头——他从年轻的张小娴身上看到一种不断改进的小说家的气质,“这种改进,不只是努力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不断抛弃自我、蜕变的性格。这种特质非常的难得,很多人小说写得很不错,但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性格,就不会一直往下走。”
很快的,张小娴收到了来自香港皇冠为她量身打造的长期发展规划书。她被深深打动了。在那以后的十几年里,皇冠和张小娴相得益彰的合作证明了麦成辉当年的直觉——张小娴成为香港皇冠出版社的王牌作家,其作品是香港皇冠重要的盈利来源,而张小娴本人更是在香港皇冠的精心打造下,成为一代言情小说天后。
一份计划书和一系列“创举”
那份打动张小娴的规划书里,既有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方向性计划,又有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比如,预计张小娴的书在香港本土的销售量可以达到多少;比如香港皇冠将如何配合大力道的宣传,一步步把她推向大陆和台湾市场;比如,建议张小娴每年出版一到两本小说,一本散文;比如,给她开很多相关的书目、推荐她看一些电影;比如,建议她过一位爱情小说家所应该过的生活;比如,替张小娴过滤访问的媒体,建议她以什么形象接受媒体访问;比如,分析张小娴的特质,建议其未来写作的主题。诸多比如等等的,就像是一位经纪公司为艺人全方面包装打造,香港皇冠倾尽心力为旗下的每一位作家量身打造适合的计划。
有了一份详细周密的规划书之后,便是如何执行它。香港皇冠为了把张小娴推向大众,做了许多对香港作家来说的“创举”:第一次在香港报纸头版刊登广告的作家;第一次在地铁站张贴作家广告;甚至到后来,第一次在地铁站设立自动售书机。有几个作家能有此殊荣?
有好奇。有新鲜。张小娴一时成为媒体和大众心中的焦点,大众纷纷将眼光投向了这位作家。而对张小娴来说,这种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无疑是一种最强而有力、最直接的鼓励。“作家都是表演者,他们需要掌声。你要制造掌声给他们,他们就会非常努力地去改造自己,去创作出好的作品。”这是麦成辉对作家的诠释。
可是,不是谁都有这样的魄力和远见做如此大手笔的投入。麦成辉解释香港皇冠大手笔背后的考量,“我们是真心地想去打造一位作家,并不是一本一本地卖他的作品,而是长期的合作。如果说,一位作家的每一本作品,我们就这样来做,当然没得赚,但是,如果我们跟作家可以变成长期合作的关系的话,她的作品的成功,自然会带来盈利,这是无形的回报。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如果只是一本一本地出书,出版社和作家彼此都处于很不稳定的状况,是不容易创造出很好的商业利益的。”
麦成辉进一步解释道:“出版社和其他企业不一样,你要建立一个品牌,就做不同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它是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对出版社来说,要有不同的产品,要维持不同产品的水准才能生存和维持下来。最好的状况是,一直有明星级作家提供作品,不然每年都要去找新的作家和作品,这样企业就会变得很不稳定。出版社需要有稳定的畅销产品去维持经营,必须要有长远的策略,长远培养作家,维护作家;而这种特质其实跟作家的需求也是很吻合的,他们也需要稳定,这样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写作——这是一种双赢。”
作者和编辑的鱼水关系
一位成功的作家背后,离不开一位编辑人的用心。十几年来,麦成辉早已是张小娴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朋友。“其实出版人跟作家都是很好的朋友,出版人要深入作家的灵魂、内心,才能影响她的作品。你要了解她、信任她、爱护她。”宋淇和张爱玲之间的佳话,一直是麦成辉津津乐道的。“他们三十几年没有见面了,可是张爱玲还是很信任他。假设宋给张一个建议,像张爱玲这样的大作家都会去考虑。因为他们之间已经有一种信任了。”
除了信任,编辑还要不断地鞭策作者。很多作家成名以后,都会变得自我膨胀,写东西不再为读者而是只为自己,慢慢地,便会跟读者疏离。而出版人的责任就是以一位经理人的角度告诫他,如果这样读者就会慢慢地离开他。“出版社和作家之间要有一个公正的关系,要有信任和很好的配合。如果没有这样的配合,作家成功的时候一定是自我膨胀,失败的时候,就会沮丧。作为出版人,我们既不能让作家自我膨胀,又要在他们沮丧的时候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还有潜能是可以发挥的。或许你会觉得张小姐的作品比较单一,但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十几年来我们不断地发掘她的才能,我们出版社内部其实做了很多的努力,才令她能这样一本一本地推出作品。”
变与不变的抉择
在网络的冲击下,在更多元的选择面前,张小娴的作品一直保持稳定的销量,香港皇冠是如何把握读者的需求?在麦成辉看来,市场永远在变,但也有其永远不变的东西。读者要有新鲜感,可是他们也同在追寻一种熟悉的满足感。“这跟你对市场的分析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光是看到变的东西,就看不到有稳定的市场。就好像人常常会交新朋友,可是看到老朋友同样会感到安慰,对新鲜感和熟悉感的需求是同时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推动张小姐,让她一直有进步,包括她作品的内容、装帧,包括她博客上的内容,这就是一种新鲜感。可是在她的作品里,读者仍可以找到熟悉的满足感,那种女性的蜕变,人生跟爱情的关系,以及感慨。”
把无变成有,创造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创造读者的需求,是出版的乐趣之一。让读者产生对张小娴作品的需求,是皇冠引领爱情小说市场能力的体现。
在变化的大环境下,香港皇冠如何制造读者的需求?“我觉得一位作者,除非她的人生有很大的变动,否则其作品很难有很大改变。接下来,张小姐要有非常大的进步,她一定要了解大陆读者的需要。大陆在大中华区域内具有非常中心的位置,要了解大陆女性的思考方式,了解她们的期待、梦想,这对张小姐将会是非常大的进步。我们期望将来张小姐在大陆有更大的发展,我对她最大的建议是到大陆住上一阵子。”对未来,麦成辉已经把眼光远放大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