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中国近现代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文学理论之一。它不仅为中国的诗话词话之类旧体式注入了新鲜思想的血液,同时也为中国诗词的品鉴赏析作出了一套理论雏型。本文试从义界与所包含的几对范畴两个方面对它文艺批评思想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境界说;文学批评;真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扎实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概括与分类的方法,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解批评的一种新的方法与理论。它有关“境界说”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于《人间词话》之中,同時也散见于他其他的文艺论著中,如《文学小言》、《宋元戏曲考》等。《人间词话》开篇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在第九节中《叹严沧浪诗话》中王国维一开篇就指出词之所以成为词,是因为有境界。与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祯的“神韵说”相比,他认为“境界说”才能探寻到诗歌的本源了。那么,王国维所说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人间词话》第六节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几句话其实是说,境界既包括客观的景物,也包括主观的情感,但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文学诗词中的境界,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换种说法,文学作品只有表现真景物、真感情,才能称得上有境界。可见,“真”是境界的必要条件。它所谓“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性情真
作者对他自己所写的景物应该有真实的感受,这是想要文字有境界的首要前提。如果作者对它所写的文字没有真切的感受,而一味矫揉造作,抄袭模仿,那么尽管把外在写的花红柳绿,把内在写得肝肠寸断,也是无境界。他列举古代诗人的例子说,象苏东坡、辛弃疾那样品德高尚、胸怀宽广的词人,抒发壮志豪情是真性情,李煜那样的亡国之君,用“血书”写亡国之痛同样是真性情;真性情就是不矫饰造作,不扭捏作态,是纯粹对“自己之情感及所观察之事物而摹写之,咏叹之”,这样便是有境界的真文学。
二、态度真
作者要忠实、恳切地对待天地人生及各种事物。诗人的忠实,不仅对人,事物也是如此。就是便一草一木,也应该有忠实之意,象《古诗十九首》、《救勒歌》那样,自然平实、亲切动人、精力满满,这正是诗人用“赤子之心”观照天地人生的结果。
三、感受真
作家创造艺术境界,他们的本领就在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那稍纵就是逝的情景,然后真实描画出来,创造出姿态万千、丰富多样的作品,形成独特的境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显得境界全出。不仅仅是词,古诗中的“大江流日夜”“大漠孤烟直”等都具有千古壮观的境界。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所说的“有境界”,就是指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描画出山川河流、日月星河等自然的风貌与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
除却核心,王国维的“境界说”还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无”之辩
王国维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就是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侧重于主观感情的直接流露。在所创造的情景中,作者移情入景,景物不是客观呈现于读者面前,而是带有作者浓厚的主观情感。
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故“无我之境”,是指人超脱于事物之外,用旁观者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与认知事物。
但“有我”与“物我”并不是对立的,王国维用“无我”这一概念,只是为了说明物我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得以冷静观察外物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虽然叫做“无我”,观赏外物的主人却依旧是“我”,再说《人间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它取义本身就看重于“感受”。这就证明作品中必然有“我”。
二、造景与写境
“写境”是客观真实受到了高度重视,侧重对外部人情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真切描画,突出一个“景”字。而“造境”则是想象与联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主要侧重于对内心情感思想进行真实动人的抒解与表达,突出一个“情”字。在这我们不难看出“写境”与“造境”实际代表着“境界”的主要内容——“景”与“情”。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王国维认为“造境”并非随意杜撰,而必要合乎自然,它深深地植根于自然人生之中;“写境”也并非机械模仿,仍然邻于理想,饱含着诗人饱满的情感与理想,有所选择与提炼。
在艺术创作中,理想与现实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所以说“二者颇难分别”,“理想家亦写实家”。王国维明确认识到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客观与主观的合一,是“景”与“情”的合一,是“写境”与“造境”的合一。“写境”与“造境”的完美融合,便意味着情景的融合统一,便意味着境界的产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王国维评词基准的“境界说它所着重点原在于作者对它所写之情景能具真切的感受及生动具体的表达能力,这种衡量基准既适用于大境之作,也适用于小境之作,作品艺术境界的大小与作者精神境界的高低无必然联系,作品艺术境界的大小与作品的优劣也无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王国维的“境界”说对诗歌中抒发感动的认识,较前代学说确实更为深切。它由实境与虚境两个方面构成,要求作品既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又要注入作者鲜明的个性艺术情感,并具有启发想象、诱导联想的力量。这个“意境”的标准,正是王国维在有选择地继承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借鉴西方早期美学观点的基础上,加之个人文学创作经验与艺术鉴赏修养提炼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的审美理论结晶,是中国传统文论的又一次重要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2]张彦婷.论王国维“境界说”对传统“境界说”的继承与发展.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8卷第2期
[3]王攸欣.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传统意境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关键词】:境界说;文学批评;真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扎实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概括与分类的方法,对中国传统诗歌理解批评的一种新的方法与理论。它有关“境界说”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于《人间词话》之中,同時也散见于他其他的文艺论著中,如《文学小言》、《宋元戏曲考》等。《人间词话》开篇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在第九节中《叹严沧浪诗话》中王国维一开篇就指出词之所以成为词,是因为有境界。与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祯的“神韵说”相比,他认为“境界说”才能探寻到诗歌的本源了。那么,王国维所说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人间词话》第六节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几句话其实是说,境界既包括客观的景物,也包括主观的情感,但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文学诗词中的境界,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换种说法,文学作品只有表现真景物、真感情,才能称得上有境界。可见,“真”是境界的必要条件。它所谓“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性情真
作者对他自己所写的景物应该有真实的感受,这是想要文字有境界的首要前提。如果作者对它所写的文字没有真切的感受,而一味矫揉造作,抄袭模仿,那么尽管把外在写的花红柳绿,把内在写得肝肠寸断,也是无境界。他列举古代诗人的例子说,象苏东坡、辛弃疾那样品德高尚、胸怀宽广的词人,抒发壮志豪情是真性情,李煜那样的亡国之君,用“血书”写亡国之痛同样是真性情;真性情就是不矫饰造作,不扭捏作态,是纯粹对“自己之情感及所观察之事物而摹写之,咏叹之”,这样便是有境界的真文学。
二、态度真
作者要忠实、恳切地对待天地人生及各种事物。诗人的忠实,不仅对人,事物也是如此。就是便一草一木,也应该有忠实之意,象《古诗十九首》、《救勒歌》那样,自然平实、亲切动人、精力满满,这正是诗人用“赤子之心”观照天地人生的结果。
三、感受真
作家创造艺术境界,他们的本领就在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那稍纵就是逝的情景,然后真实描画出来,创造出姿态万千、丰富多样的作品,形成独特的境界。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显得境界全出。不仅仅是词,古诗中的“大江流日夜”“大漠孤烟直”等都具有千古壮观的境界。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所说的“有境界”,就是指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描画出山川河流、日月星河等自然的风貌与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
除却核心,王国维的“境界说”还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无”之辩
王国维所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就是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侧重于主观感情的直接流露。在所创造的情景中,作者移情入景,景物不是客观呈现于读者面前,而是带有作者浓厚的主观情感。
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故“无我之境”,是指人超脱于事物之外,用旁观者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与认知事物。
但“有我”与“物我”并不是对立的,王国维用“无我”这一概念,只是为了说明物我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而得以冷静观察外物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虽然叫做“无我”,观赏外物的主人却依旧是“我”,再说《人间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它取义本身就看重于“感受”。这就证明作品中必然有“我”。
二、造景与写境
“写境”是客观真实受到了高度重视,侧重对外部人情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真切描画,突出一个“景”字。而“造境”则是想象与联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主要侧重于对内心情感思想进行真实动人的抒解与表达,突出一个“情”字。在这我们不难看出“写境”与“造境”实际代表着“境界”的主要内容——“景”与“情”。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王国维认为“造境”并非随意杜撰,而必要合乎自然,它深深地植根于自然人生之中;“写境”也并非机械模仿,仍然邻于理想,饱含着诗人饱满的情感与理想,有所选择与提炼。
在艺术创作中,理想与现实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所以说“二者颇难分别”,“理想家亦写实家”。王国维明确认识到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客观与主观的合一,是“景”与“情”的合一,是“写境”与“造境”的合一。“写境”与“造境”的完美融合,便意味着情景的融合统一,便意味着境界的产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王国维评词基准的“境界说它所着重点原在于作者对它所写之情景能具真切的感受及生动具体的表达能力,这种衡量基准既适用于大境之作,也适用于小境之作,作品艺术境界的大小与作者精神境界的高低无必然联系,作品艺术境界的大小与作品的优劣也无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王国维的“境界”说对诗歌中抒发感动的认识,较前代学说确实更为深切。它由实境与虚境两个方面构成,要求作品既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又要注入作者鲜明的个性艺术情感,并具有启发想象、诱导联想的力量。这个“意境”的标准,正是王国维在有选择地继承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借鉴西方早期美学观点的基础上,加之个人文学创作经验与艺术鉴赏修养提炼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的审美理论结晶,是中国传统文论的又一次重要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2]张彦婷.论王国维“境界说”对传统“境界说”的继承与发展.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8卷第2期
[3]王攸欣.论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传统意境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