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美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uejava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欣赏数学的真、数学的善、数学的美,也许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本文以正弦定理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美,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数学美;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学生的反映来分析,他们也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并非知道有数学美的存在. 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把教材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 数学美集中表现在数学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相似性和奇异性,其中奇异美、和谐美、简单美、对称美、相似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正是数学领域的种种美感,激发了我们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与动力,引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心灵感应,从而促使我们投入到“再创造”的活动中,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郭其俊校长指出:中国数学基础教育的缺失有深、难、枯燥,缺失情感教育;学习过剩,缺失留白;机械训练,缺失创新. 教师如能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教育中学习,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生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数学的怀抱. 本文以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美,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正弦定理的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1】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是怎样定义的?
  【解决问题1】
  锐角的正弦=,sinA=,sinB=.
  【提出问题2】
  这里好像有点不平等,直角会有意见的,你能满足它吗?
  简单地说:直角的正弦=成立吗?即sinC=?
  【解决问题2】
  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统一成“任一角的正弦=”,即sinA=,sinB=,sinC=.
  【提出问题3】
  能否统一成其他式子?以便能推广?
  【解决问题3】
  分析式子的结构,我们发现当角变化时,“任一角的正弦”和“该角的对边”变化了,但斜边没有随着变化,我们知道在含参数的式子中,经常要分离常数.
  根据:c=,从而==
  【提出问题4】
  上边这个等式很美,它简单、对称、统一,但也有点遗憾,现在它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这个美丽的等式能不能推广到一般三角形呢?能不能让它更“统一”些?
  【解决问题4】
  先看等腰三角形ABC,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α,===,易得==成立.
  对于任意三角形,上式成立的可能性就大了.
  证明:==.
  方法一:采用“一般到特殊”——转化成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处理的.
  方法二:采用“向量法”——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来完成的,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提出问题5】
  如何从“结构特征”上把握正弦定理?
  【解决问题5】
  在外接圆不变时,边与对角的正弦同比例增长与减少,即比值不随边(角)的变化而变化.
  【提出问题6】
  怎样运用正弦定理?
  【解决问题6】
  例1 在三角形ABC中,A=30°,C=100°,a=10,求B,c(精确到0.01).
  例2 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16,b=16,A=30°;
   (2)a=16,b=16,B=60°.
  【总结问题】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角形中的一类边角等式关系,如何研究的?研究结果又什么用?还有没有其他的等式关系?
  本教学设计从将直角三角形中有关两锐角正弦式子的“美化”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正弦定理的“对称美”“统一美”和“简洁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探索“正弦定理”多种证法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数学的“方法多样性之美”,学会欣赏“正弦定理”这“冰冷”美丽背后“火热”的思考. 教育家张奠宙说过,语文教学重欣赏,但不一定会做,例如大家都能欣赏唐诗,自己却大半不会做;数学教学则相反,每道题目都会做,可是却不知道,这些数学题好在哪里,即不会欣赏. 如果本节课采用过去的“告诉式”教学模式,只要直接告诉学生正弦定理公式,然后再用几条例题加以应用,学生模仿机械训练,可能短期效率尚可,但长此以往,当然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了,学生又究竟能学到了什么呢?日本著名学者、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论述道:“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初中、高中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些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是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很快忘掉了. 然后,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收益.” 所以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了解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如何体现“数学的本质”“返璞归真”,呈现数学特有的“教育形态”,使得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多一些数学本质的探究,少一些空洞的说教. 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欣赏数学的真、数学的善、数学的美,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每一个数学问题通常有所谓的通性通法与特殊解法,教学中既要注重通性通法的示范效应,又要适当应用特殊解法,关键是应用得自然,衔接得紧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本文结合一道与向量相关的三角形求值问看解题方法的发现与运用.  关键词:通性通法;特殊解法;向量;三角形    众所周知,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通常有所谓的通性通法与特殊解法,那么这些方法在解题时是如何体现与运用的呢?下面结合一道与
期刊
“实数”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2节的内容,实数是有理数的和谐扩展,它是表示现实生活中数量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来的,目前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过程”短暂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隐去了蕴涵在“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学生失去了在“过程”体会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以及在“过程”中发展能力和个性的机会,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价值引导,鉴于此,笔者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重建:方法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吸引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爱好和动力,一旦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到有兴趣,就会产生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就会主动去研究知识的形成原理及发生发展,学文科的学生在长期学习数学的挫败中,往往失去了学习新知的兴趣,如何来提升他们学习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的引入时,根据文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剖析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融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
期刊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习惯性给出一些生成结论,但缺失对生成结论再应用的引导,因此如何让这些结论跳出记忆引导思维,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拟从不同角度阐述对生成结论的再应用,供参考。
期刊
2011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各地考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陆续在有关媒体登载,具有高层次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的试题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介绍对江苏高考第20题第二问求解的认识与思考。
期刊
摘  要:习题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延伸了的具有特殊性的复习课. 然而,现在习题讲评课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重讲评轻反馈、重结果轻过程、按顺序乏梳理,笔者尝试提出了分析找类、启发诱导、变式拓展和引导自主反思的策略,以期改进习题讲评课的疲软现状.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讲评课;有效性
期刊
摘要:我们对一道高考试题在《高考难题难从何来》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直接、深入的讨论,得出若干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高考试题;数列;改进
期刊
总体评价    今年的数学试卷的命题仍然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既重视考生对中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常见方法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学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潜能,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
期刊
摘要:在解决一类导数题的过程中,如果用常规方法就会带来烦琐的讨论,并且学生不易掌握.笔者大胆下放部分相关的高等数学知识,实践证明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操作. 本文主要讲述利用罗比达法则、函数的极限、函数的图象等高等数学中的基本知识来解决这一类导数难题.  关键词:导数;罗比达法则;函数极限;图象    笔者在进行导数教学的时候,留意到近几年高考很多导数的所谓的“难题”,如果能够学会利用高等数学中的导数
期刊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本文以“数列”一章的课堂教学为例讨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彰显素质教育观念,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观    目前,中学数学课程正大力推行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其核心宗旨在于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