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近东,1963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安徽,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17年前由他创办的苏宁电器,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1000家连锁企业、7万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近400亿元的家电大鳄。尽管张近东因此被封了不少头衔,但他时刻牢记的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大学毕业后,张近东进入南京鼓楼区一家区属企业。凭借敏锐的眼光,他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获得了10万元创业资本。1990年,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张近东辞职下海,成立了一家专营空调批发的小公司——苏宁家电。
当时空调还属于奢侈品,利润很高。张近东抓住机会,第一年就挣到了1000万元。那时他年仅28岁。这个半路杀入空调业的民营企业,在当时一些国有大商场眼中,无疑是个“异类”,尤其是张近东在服务和价格上的优势,更引起了他们的不安。1993年,八大商场联合向苏宁发难。
张近东回忆说:“当时我们在双门楼开了一个产品代理会,就像家里办喜事,我把八大商场负责人都请来了。没想到轮我上台发言时,八大商场的老总一起离开了会场。会后又宣称八家统一采购、统一降价,如果哪个空调厂商供货给苏宁,他们就将全面封杀该品牌。但苏宁没有被打倒,反而一战成名!”这是中国家电业在卖方市场下打响的第一次“价格战”,也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次激烈碰撞。苏宁咬紧牙关顶住了,当年销售额达到了3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空调经销商。从此,这个“老大”,苏宁一当就是12年,“苏宁现象”也因此成了高校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为此,张近东逐渐缩减批发业务,开始自建零售终端,经营品种也从单一空调逐步扩展到各种电器。1996年,苏宁进入扬州市场,接着又开始探索家电连锁之路。2001年平均40天开一家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家店,2003年平均7天开一家店,2004年平均5天就开一家新店……其中的南京新街口店,一年销售额达10亿元,已成为全国家电销售第一店。
2005年5月,张近东率苏宁高层赴美国考察。他深有体会地说:“与国际巨头相比,我们还很弱小,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是他们的理念超前。我们前进的步伐已经够快,但是如果添上国际先进理念的翅膀,我们一定会更加飞速地发展。”
苏宁电器集团旗下的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标志着苏宁进入了家电制造领域。该园区占地面积约1030亩,将建设成为一个集家用电器制造、家用电器信息技术和高新科技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将形成100万台空调、100万台冰箱、100万台小家电的年生产能力,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5.6亿元。张近东说,爱普莱斯科技工业园只是他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若干物流基地中的一个,目的是给连锁业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苏宁集团的发展势头锐不可当。2005年8月,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定“苏宁”品牌价值64.55亿元。
张近东自言笃信“生财有道,以义为利”。苏宁上市前100%是张近东个人的企业,为了企业未来发展,张近东主动将自己的股份稀释至48%,后来又减少到40%左右。稀释的股权张近东主要分给了跟随其多年的老部下。目前直接、间接持有股权的苏宁高管共有7人,他们中有5人名列苏宁十大股东之列,有6人持股市值超过1亿元。而对于苏宁各分公司高管,张近东则将各地分公司10%~40%左右的股份赠与他们。股权奖励激发了高管的积极性,众多“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了“事业经理人”。
在张近东的财富观中,个人财富永远烙印着社会属性。财富越多,意味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张近东认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应该回报社会,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回报投资者、员工,纳税、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赞助公益事业等等。苏宁创建17年来,累计纳税十多亿元,社会公益捐助数千万元。
从2002年4月起,苏宁启动下岗再就业工程和吸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工程,至今已接纳上千名下岗职工和5000名大学生就业。
同样让苏宁员工折服的是,虽然是民营企业,但苏宁管理层中却没有一个张近东的亲戚。张近东说,苏宁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企业,我只是苏宁电器的管理者之一,我要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一直将社会责任看作是苏宁电器的使命,不管是家电销售,还是捐赠希望工程、社会慈善事业,都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回报。17年只是百年苏宁发展目标的一小步。我们认为,做一个长寿型的企业,不仅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成熟的经营模式,严谨的组织管理体系,还要有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 苏宁只有成为社会的苏宁,才会成为百年苏宁!
通联:江苏淮安市健康西路富丽花园D02-104信箱
邮编:223001
联系人:陈支农电话:0517-3501870、3027105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