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性学习及其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行为,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理解,在一门独立的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精神和途径,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进而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它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而交叉的;既可以是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是偏重于文献研究的。同一个问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目的不同,研究的视角、目标、切入点的选择,过程设计,方法和手段以及对研究结果的描述等都可能不同。这就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展示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广阔空间。其次,探索性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为教师通常不是单一提供某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可以通过展示一个案例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再次,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实”而不是“虚”,强调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要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把理论、科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英语课程进行研究。
(一)组织形式
1.个人独立完成
由教师向全体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课题可由学生自选,也可由教师指定,学生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定期检查阶段进展情况,视情况给予表扬、鼓励或指导,按预定时间提交研究结论(论文或总结材料)。
2.小组合作
一般由3~6人组成一个课题组,推选一名组长,聘请一位有专长的成人(校内校外均可)作为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各展所长,共同完成。
3.小组间合作
当全体学生围绕同一研究题目进行研究时,如一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仍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可小组间联合攻关,协作互补,最后完成任务。
(二)确立课题的原则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看得见、摸得着、最熟悉、最实用的研究性学习是对所学学科课程进行的研究。高中英语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当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视角瞄准学科知识,重新深入审视、探究学科知识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恰恰是学生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资源。对学科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梳理,从而去发现有意义又适合学生去研究的内容(如收集新授课内容的背景材料,收集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等),并归纳出“课题库”,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指导学生研究,必将对研究性学习大有帮助。
确立的课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与学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能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切入口要小,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确定题目,让大多数学生能够体验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功喜悦,并进一步调动学生希望解决比较难的问题的欲望;要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只有教师有较高的指导水平,我们才能够强调课题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才能够倡导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态度的过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英语语感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立题阶段、实施阶段、表达展示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即:问题引出—确立课题—探索研讨—交流共赏—点评升华。
1.准备和立题阶段
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开讲座、提供资料、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新研究动态),其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研究探索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然后选择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的时机,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题目。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外的题目,教师认可后,可作为正式题目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
(1) 搜集和分析资料。学生可以采取上网查资料、查阅书报杂志和作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料,也可以听取教师的建议之后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 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设计的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把获得的相关证据以文字、音像或实物等形式保存下来,进行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形成结论。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分析、归纳、整理,以书面形式写出报告。
3.表达展示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学生将自己的实践体验、研究过程及结果整理、归纳、提炼总结,撰写书面报告材料,形成研究“成果”。成果的展示方式既可以是答辩会、报告会、成果发布会等“口头”形式,也可以是墙报、板报、刊物文章等“书面”形式。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学生可通过老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
三、我校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
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的改变,我校坚持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我们年级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主要是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以深化教材内容。现行高中英语外研版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Traffic Jam(交通拥堵),No Drugs(禁止吸毒),Sandstorms in Asia(亚洲的沙尘暴),Animals in Danger(濒危动物)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环境问题、动物保护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文化差异问题等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以高二必修五的Carnival教学为例谈一谈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
课题:中西方节日传统文化对比之研究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过程:
提出课题。学习这一模块后,为了引导学生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正确理解中西文化之精华,既不盲目崇外,又不夜郎自大,发扬民族传统,尊重不同风俗,因此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主课题——“中西方节日传统文化对比之研究”,同时告诉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确立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①从来历、时间、人们的活动及饮食等方面用英语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如“感恩节”、“ 复活节”、“万圣节”和“圣诞节”,感受异域风情,丰富背景知识。②从来历、时间、人们的活动及饮食等方面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分组深入民间进行中华历史文化考察。③从来历、时间、人们的活动及饮食等方面用英语比较中西方的主要节日,如“春节VS圣诞节”、“中秋节VS感恩节”、“清明节VS复活节”。
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索、参观采访、摄影录音等方法来收集“文物”,了解风土人情,追寻各个节日的来历,记录民间传说。为了写好“考察报告”,他们又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博物馆去考证核实,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
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示。
总结和反思。教师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之处,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使学生从注入知识的学习走向挖掘智能的学习,使学生从按部就班的被动学习走向富于创新精神的主动学习,使学生从依赖教师的学习走向以自身为主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也离不开教师卓有成效的指点和引导。教师应给学生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可提供查寻线索,但不能直接提供资料;引导思路、介绍方法,但不能给出研究结论;既关心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也关注其在探究中得到哪些知识以外的收获;既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也注重其人际交往、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既重视论文、实物等显性成果,也重视科学态度、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等隐性成果。
通过几年“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生是完全有能力搞好“研究性学习”的,他们的研究性学习也是完全能够出成果的。出了成果之后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这样,英语研究性学习便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吴本虎.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及其任务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0).
[2]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行为,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理解,在一门独立的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精神和途径,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进而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首先,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它所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既可以是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文方面的;既可以是单科性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而交叉的;既可以是偏重于社会实践的,又可以是偏重于文献研究的。同一个问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目的不同,研究的视角、目标、切入点的选择,过程设计,方法和手段以及对研究结果的描述等都可能不同。这就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展示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广阔空间。其次,探索性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为教师通常不是单一提供某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可以通过展示一个案例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再次,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实”而不是“虚”,强调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要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把理论、科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英语课程进行研究。
(一)组织形式
1.个人独立完成
由教师向全体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课题可由学生自选,也可由教师指定,学生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教师定期检查阶段进展情况,视情况给予表扬、鼓励或指导,按预定时间提交研究结论(论文或总结材料)。
2.小组合作
一般由3~6人组成一个课题组,推选一名组长,聘请一位有专长的成人(校内校外均可)作为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各展所长,共同完成。
3.小组间合作
当全体学生围绕同一研究题目进行研究时,如一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共同努力仍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可小组间联合攻关,协作互补,最后完成任务。
(二)确立课题的原则
对于广大学生来说,看得见、摸得着、最熟悉、最实用的研究性学习是对所学学科课程进行的研究。高中英语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当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视角瞄准学科知识,重新深入审视、探究学科知识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恰恰是学生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宝贵资源。对学科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梳理,从而去发现有意义又适合学生去研究的内容(如收集新授课内容的背景材料,收集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等),并归纳出“课题库”,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指导学生研究,必将对研究性学习大有帮助。
确立的课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与学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能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切入口要小,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确定题目,让大多数学生能够体验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功喜悦,并进一步调动学生希望解决比较难的问题的欲望;要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只有教师有较高的指导水平,我们才能够强调课题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才能够倡导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态度的过程,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英语语感和能力。
(三)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准备阶段、立题阶段、实施阶段、表达展示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即:问题引出—确立课题—探索研讨—交流共赏—点评升华。
1.准备和立题阶段
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开讲座、提供资料、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新研究动态),其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研究探索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然后选择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的时机,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题目。学生也可以自行选择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外的题目,教师认可后,可作为正式题目进行研究。
2.实施阶段
(1) 搜集和分析资料。学生可以采取上网查资料、查阅书报杂志和作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料,也可以听取教师的建议之后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2) 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设计的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把获得的相关证据以文字、音像或实物等形式保存下来,进行归纳,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形成结论。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后,对搜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分析、归纳、整理,以书面形式写出报告。
3.表达展示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学生将自己的实践体验、研究过程及结果整理、归纳、提炼总结,撰写书面报告材料,形成研究“成果”。成果的展示方式既可以是答辩会、报告会、成果发布会等“口头”形式,也可以是墙报、板报、刊物文章等“书面”形式。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学生可通过老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
三、我校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
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的改变,我校坚持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我们年级的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主要是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以深化教材内容。现行高中英语外研版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Traffic Jam(交通拥堵),No Drugs(禁止吸毒),Sandstorms in Asia(亚洲的沙尘暴),Animals in Danger(濒危动物)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环境问题、动物保护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外,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文化差异问题等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以高二必修五的Carnival教学为例谈一谈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
课题:中西方节日传统文化对比之研究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过程:
提出课题。学习这一模块后,为了引导学生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正确理解中西文化之精华,既不盲目崇外,又不夜郎自大,发扬民族传统,尊重不同风俗,因此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主课题——“中西方节日传统文化对比之研究”,同时告诉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确立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①从来历、时间、人们的活动及饮食等方面用英语介绍西方的传统节日,如“感恩节”、“ 复活节”、“万圣节”和“圣诞节”,感受异域风情,丰富背景知识。②从来历、时间、人们的活动及饮食等方面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分组深入民间进行中华历史文化考察。③从来历、时间、人们的活动及饮食等方面用英语比较中西方的主要节日,如“春节VS圣诞节”、“中秋节VS感恩节”、“清明节VS复活节”。
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索、参观采访、摄影录音等方法来收集“文物”,了解风土人情,追寻各个节日的来历,记录民间传说。为了写好“考察报告”,他们又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到博物馆去考证核实,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
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示。
总结和反思。教师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之处,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书本的学习走向生活的学习,使学生从注入知识的学习走向挖掘智能的学习,使学生从按部就班的被动学习走向富于创新精神的主动学习,使学生从依赖教师的学习走向以自身为主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也离不开教师卓有成效的指点和引导。教师应给学生多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可提供查寻线索,但不能直接提供资料;引导思路、介绍方法,但不能给出研究结论;既关心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也关注其在探究中得到哪些知识以外的收获;既注意学生智力因素的提高,也注重其人际交往、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既重视论文、实物等显性成果,也重视科学态度、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等隐性成果。
通过几年“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生是完全有能力搞好“研究性学习”的,他们的研究性学习也是完全能够出成果的。出了成果之后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这样,英语研究性学习便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吴本虎.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及其任务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0).
[2]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