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教师的教育交往素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活动本质上是幼儿教师与自我、幼儿、同事、家长、环境等的教育性交往,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交往素养。此外,幼儿研究力尤其是熟练的幼儿现场研究力,应成为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幼儿研究力,应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交往素养;核心素养;幼儿研究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95-02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对于幼儿教师有着怎样的要求?这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启发?本文从交往理论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以期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贡献绵薄之力。
  一、交往: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本质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教育即交往”的观点能更好地解释人类种系繁衍和个体发展的历史。人类种系繁衍和个体发展离不开交往,交往是人类的根本存在方式。远古社会的教育与交往是交融为一体的,教育渗透在交往的方方面面。我国学者提出了“教育交往起源说”,有助于“揭示人的生活世界和教育界的同一性,把人培养成为真正的、有自主性的个体”[1]。教育的交往应该是具有教育性的,“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成熟及社会性的发展,也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2]。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既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也要注意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幼儿教师与幼儿、同事、家长、环境等的教育性交往,以及与自我的反思性交往,它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其中包括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过程,主体间的交往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这给理解幼儿教师教育交往提供了新的视角。教育交往的过程中是“主体”与“主体”间是相互作用关系,既是涉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行为,又是人对物的行为,这只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一个完整的教育交往过程是包含“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结构的,也就是说,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应是在“人”与“人”交往的存在形态中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实现教育“成人”的目标的。
  二、素养:幼儿教师教育交往有效性的要求
  幼儿教师教育交往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性”的“交往”有利于教育目的的积极实现;二是“交往性”的“教育”,是主体间性的相互作用关系[3]。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保证教育交往的有效性呢?
  1.幼儿教师与自我交往的素养
  教育交往的过程,教师应考虑的不是如何育人,而是育己,因为育人先育己。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交往素养首先应当指向自我。其一,专业精神与自我幸福感,这是个核心问题,幼儿教师应当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不懈追求和幸福的体验。如果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自豪感,认识不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就无法激发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其二,先进理念与自我效能感。每位幼儿教师都是带着自己的教育思想走进自己职业生活的,每个教育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教育者的理念。幼儿教师应当拥有科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断锤炼自己,成为实践、智慧型教师,获取更好的效能感。其三,情绪管理素养与智慧的实践力。幼儿教师的情绪表达与管控,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自己教育教学智慧的有效实践,还关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
  2.幼儿教师与幼儿交往的素养
  幼儿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交往主体,其一,教师要谨记幼儿是幼儿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教育要贴近幼儿的需求,寻找幼儿的快乐之源并创造快乐,以保证幼儿得到尊重、信任、理解,并获得可持续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其二,对幼儿理解与尊重。教师只有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才能成为幼儿心灵的倾听者和保护者,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其三,对幼儿的支持与促进。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起着支架、阶梯作用,然后才是合作者与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其四,对幼儿的关爱与公平。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对幼儿充满关爱、信任,给予幼儿温暖和呵护,让幼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获得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
  3.幼儿教师与同事交往的素养
  教育成果集体性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重视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一,要平等与虚心。与同事相处的前提是平等,还要虚心听取同事的有益建议与意见,积极主动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请教。其二,善于沟通与协作。沟通和协作不仅能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教师以身作则,会成为幼儿与同伴交往及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榜样。其三,勇于担当,不怕吃亏。同一个班的教师尽管具体分工不同,但彼此的目标是一致的,要默契配合,互帮互助,让彼此找到新的发展支点,进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4.幼儿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素养
  促进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教育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教师如何做才能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进而提高保教质量呢?其一,真诚与平等。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和家长友好交流的基础,这样才能赢得家長的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交往是双主体的互动,双方在互动中是平等、民主的。其二,理解与信任。教师与家长合作,需要沟通,而沟通的前提是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其三,主导与沟通。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领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工作,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其四,服务与合作。幼儿教师应具备争取家长形象教育合力的能力,也应具备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合作水平的能力,并与家长共同创建能够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教育环境。   5.幼儿教师与环境交往的素养
  环境是“主体—客体—主体”教育交往结构的中“客体”。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的职责之一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满足幼儿主动学习、自由探索的欲望,促进幼儿的发展。其二,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园作为幼儿第一个社会学习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构建一个和谐、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其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他们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学习材料与机会。其四,整合课程资源。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能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课程选择与课程生成,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
  三、幼儿研究力:幼儿教师教育交往素养的核心
  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教育交往,是所有教育交往的中心,其他教育交往都应为这一中心服务。针对与自我、同事、家长、环境等方面提出的教育交往素养要求,主要是基于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交往的需求。那么,幼儿教师是否具备了解与理解教育交往的另一“主体”——幼儿的能力,就成为幼儿教师所有教育交往素养的关键与核心。
  “教育交往”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地建构真实生活意义的关系,在这里,每个人都应能被“看到”,都应被允许“说话”,“声音”都应该被听见。在幼儿教师的教育交往中,幼儿尤其需要被“看到”,他们的看法和想法尤其需要被教师了解。但在现实中,幼儿往往被视作教育的“对象”,有的教师把幼儿看成需要监管或管理的对象、需要改造或塑造的对象、需要帮助或服务的对象、需要按照规律来发展的对象……总而言之,是对象而不是“主体”。因此,师幼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非“教育交往”关系。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不仅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幼儿教师有非常强的幼儿研究能力,能“看得到”幼儿,能“听得懂”幼儿。这里的“研究”是指“面向幼儿个体的现场研究”,并不等同于学术研究意义上的研究,它关注的是对不同的幼儿个体进行分别研究。当前,“儿童研究是教师的第一专业”“使未来的幼儿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儿童研究者”越来越成为共识[4],因此,幼儿研究力尤其是熟练的幼儿现场研究力,或许应成为我国未来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而提高幼儿教师的幼儿研究力,应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结 语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教育师资质量不容乐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堪忧。虽然近年推行的准入制度对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这种资质仅是一种最低要求,并不足以体现对未来优秀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方向定位[5]。因此,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结合幼儿教育的发展要求,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炎昕.教育即交往——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的解读[J].教育导刊,2013(12):14.
  陈彩玲.幼儿教师的72个经典教育案例[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8.
  苗曼.“马赛克方法”与幼儿教育改革[J].教育学报,2018(22):13.
  高振宇.儿童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J].教育学报,2015(04):47.
  成尚荣.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N].中国教育报,2016-04-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湛江幼兒师范专科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教育案例梯度开发研究”(编号:ZJYZYB201805)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彩玲(1977.10—),女,广东湛江人,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写作的人,自然,也喜欢看字。字的结构、笔意、趣味,琢磨起来,时时让人慨叹,它里面确是藏着一个幽深的世界的。因此,到一个地方,看则日对联,或有古人的字刻在墙上、石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 要: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和家长普遍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愿意让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用在体育课上,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错误认知,体育教学参与度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顺利、有序开展。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法;应用策
城市的道路既是车辆、行人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何平衡两者的冲突和矛盾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各方面一致的共识和价值目标。小汽车的普及给
摘 要: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足球是一项充满魅力的体育竞技运动,这项运动融体能、智能、技能、团结协作的精神于一体,是全世界人类喜爱并为之疯狂的运动。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应让每位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足球知识和基础的足球技能,让学生通过足球汲取知识、获得自信、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足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