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有效形成。文章以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要求为指导,对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以期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供新的思路,继而促进小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习惯;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让小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数学内容。而要实现这两点,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提前接触了新知识,另一方面产生了问题,为后期课堂学习提供了方向。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课堂学习效率会稳步提升,尤其是在听到教师讲自己不懂的地方时,更会认真听讲;反之,如果学生一头雾水地任凭教师“一把抓”式的教学,那么不仅学习压力大,而且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关键。
二、什么是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自学一遍,掌握其中知识概要并发现问题,为正式上课做准备,为解决问题做铺垫。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课前预习的概念。
首先,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其中并未有教师参与;其次,课前预习发生在教师授课之前;再次,课前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前熟悉上课内容,并在预习之后一方面掌握其中知识,另一方面找出仍无法理解透彻的地方,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做准备[1];最后,课前预习是学生完整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现如今强调素质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小学生课前预习的现状
尽管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课前预习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非常容易忽视,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至今仍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综合起来看,当前小学生课前预习暴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不一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他们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以外还会培养学生的能力[2]。他们在思想观念中也非常认可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忽视这一点。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课前预习的过程理解得不够到位,只是将预习案直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事实上,这种方式过多地牵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预习过程中不够发散,继而难以发现自己在该部分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缺乏兴趣和正确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认为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脑子要聪明之外,还需要足够的勤奋,至于课前预习完全没必要,因为教师会在课堂上将知识详细讲解,自己完全无需浪费时间先预习一遍[3]。加上有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基础不够扎实,导致他们对数学课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而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更不可能。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小学生对课前预习不僅缺乏足够的兴趣,而且缺少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态度,而缺少正确的态度便不会有积极的尝试及行动。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主要途径
(一)教师应将思想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
第一,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前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对上课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教师的教学反而会起到积极作用,不会因为学生缺少与教师共同探索的过程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表示,教学是由学生99%的学习和教师1%的教组成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要让他们养成勇于探索的习惯,这对学生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课前预习有足够的重视,并且用行动体现出来,让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真正得到培养。
第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除了自身要对学生课前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4]。为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向学生讲一讲课前预习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多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己,尝试进行课前预习。例如,教师在讲“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该内容,并且对“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内容进行复习,找一找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学生就会通过对比更准确地掌握计算技巧。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预习中体验快乐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课前预习的重要动力,也是维持学生预习行为继而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因素[5]。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预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具体可以尝试下面三个不同的途径。
第一,开展竞争性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五的下午当堂评选出本周的“预习小明星”,并且给予当选者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就需要教师对本周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准确、较详细的登记,以备周五统计所用。当然,也可以在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对预习情况进行统计,并就学生预习后产生的疑问进行当堂解答。这一解答并不是由教师负责,而是由已经预习的学生负责。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在一个知识点上存在问题,但另一个学生可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互补,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再如,教师在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可以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具体可以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在观察主题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和父母一起设计相应的表格并记录好相关内容;其次,学生到校之后,针对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才公平等问题进行讨论,并由各个组发挥所长重新设计游戏规则,让整个游戏变得更加公平、合理;再次,在交流和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都应得到相应的奖励,从而对其他小组的学生形成强有力的激励作用。 第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利用一些正面表扬的语言鼓励他们。例如,教师在安排课前预习时,可以对学生说:“让老师看看谁是今天的预习小明星哦!”然后,在检查每个小学生预习结果的时候,先将每个小学生的数学书分组收上来,再对每个小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学生的课前预习完成得较好,那么教师可以在书上写上批语“课前预习做得真棒,你真是一个勤奋的好学生”;如果学生的课前预习完成得不夠理想,那么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书上写上评语“要继续努力哦,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然后针对预习结果不够理想的学生可以私下找来谈话,传授给他们课前预习的方法,一步步指导他们完成预习任务。
(三)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预习的方法
第一,将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重要知识点用红色笔圈出来,并且做一个记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通读教材内容之后已经对知识点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圈出来的知识点往往是学生接下来要重点掌握的,代表着学生的薄弱点,同时也是学生在正式上课时需要认真听讲的内容。
第二,精读记号内容,将疑问标记出来。在将重要知识点圈出来之后,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学习。如果存在疑问,可以将有疑问的内容直接写出来;如果精读之后不存在问题,那么可以将标记擦除。
第三,在精读之后适当做些练习。学生在精读之后,通常已经掌握了预习内容。为了进一步巩固,让预习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可以利用剩余时间适当做一些配套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巩固了预习内容,而且发现了新的内容,甚至产生了新的疑问。这时候,学生需要将新的疑问进行标记,进一步进行预习和探索。如果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到了正式上课时,应该向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总而言之,学生要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各个击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一方面自己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传授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课前预习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体验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更愿意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对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素娥.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17):172.
[2]张学仙.打有备之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J].飞(素质教育版), 2014(01):270.
[3]李德强.浅谈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J].成功(中下),2017(10):00074.
[4]粟涓.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西部教育研究, 2011,11(04):68,70.
[5]罗会密.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03):83-84.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习惯;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不仅要让小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数学内容。而要实现这两点,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提前接触了新知识,另一方面产生了问题,为后期课堂学习提供了方向。学生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课堂学习效率会稳步提升,尤其是在听到教师讲自己不懂的地方时,更会认真听讲;反之,如果学生一头雾水地任凭教师“一把抓”式的教学,那么不仅学习压力大,而且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关键。
二、什么是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自学一遍,掌握其中知识概要并发现问题,为正式上课做准备,为解决问题做铺垫。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课前预习的概念。
首先,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其中并未有教师参与;其次,课前预习发生在教师授课之前;再次,课前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前熟悉上课内容,并在预习之后一方面掌握其中知识,另一方面找出仍无法理解透彻的地方,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做准备[1];最后,课前预习是学生完整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现如今强调素质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小学生课前预习的现状
尽管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课前预习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非常容易忽视,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至今仍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综合起来看,当前小学生课前预习暴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不一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他们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以外还会培养学生的能力[2]。他们在思想观念中也非常认可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忽视这一点。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课前预习的过程理解得不够到位,只是将预习案直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事实上,这种方式过多地牵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预习过程中不够发散,继而难以发现自己在该部分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二)学生缺乏兴趣和正确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认为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脑子要聪明之外,还需要足够的勤奋,至于课前预习完全没必要,因为教师会在课堂上将知识详细讲解,自己完全无需浪费时间先预习一遍[3]。加上有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基础不够扎实,导致他们对数学课堂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因而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更不可能。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小学生对课前预习不僅缺乏足够的兴趣,而且缺少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态度,而缺少正确的态度便不会有积极的尝试及行动。
四、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主要途径
(一)教师应将思想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
第一,教师应该对学生课前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对上课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教师的教学反而会起到积极作用,不会因为学生缺少与教师共同探索的过程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表示,教学是由学生99%的学习和教师1%的教组成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要让他们养成勇于探索的习惯,这对学生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课前预习有足够的重视,并且用行动体现出来,让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真正得到培养。
第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除了自身要对学生课前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4]。为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向学生讲一讲课前预习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多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己,尝试进行课前预习。例如,教师在讲“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该内容,并且对“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内容进行复习,找一找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学生就会通过对比更准确地掌握计算技巧。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预习中体验快乐
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课前预习的重要动力,也是维持学生预习行为继而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因素[5]。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预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具体可以尝试下面三个不同的途径。
第一,开展竞争性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五的下午当堂评选出本周的“预习小明星”,并且给予当选者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就需要教师对本周每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准确、较详细的登记,以备周五统计所用。当然,也可以在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对预习情况进行统计,并就学生预习后产生的疑问进行当堂解答。这一解答并不是由教师负责,而是由已经预习的学生负责。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在一个知识点上存在问题,但另一个学生可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互补,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再如,教师在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可以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具体可以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在观察主题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和父母一起设计相应的表格并记录好相关内容;其次,学生到校之后,针对游戏的公平、怎样设计才公平等问题进行讨论,并由各个组发挥所长重新设计游戏规则,让整个游戏变得更加公平、合理;再次,在交流和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都应得到相应的奖励,从而对其他小组的学生形成强有力的激励作用。 第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多利用一些正面表扬的语言鼓励他们。例如,教师在安排课前预习时,可以对学生说:“让老师看看谁是今天的预习小明星哦!”然后,在检查每个小学生预习结果的时候,先将每个小学生的数学书分组收上来,再对每个小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学生的课前预习完成得较好,那么教师可以在书上写上批语“课前预习做得真棒,你真是一个勤奋的好学生”;如果学生的课前预习完成得不夠理想,那么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书上写上评语“要继续努力哦,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然后针对预习结果不够理想的学生可以私下找来谈话,传授给他们课前预习的方法,一步步指导他们完成预习任务。
(三)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预习的方法
第一,将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重要知识点用红色笔圈出来,并且做一个记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通读教材内容之后已经对知识点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圈出来的知识点往往是学生接下来要重点掌握的,代表着学生的薄弱点,同时也是学生在正式上课时需要认真听讲的内容。
第二,精读记号内容,将疑问标记出来。在将重要知识点圈出来之后,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学习。如果存在疑问,可以将有疑问的内容直接写出来;如果精读之后不存在问题,那么可以将标记擦除。
第三,在精读之后适当做些练习。学生在精读之后,通常已经掌握了预习内容。为了进一步巩固,让预习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可以利用剩余时间适当做一些配套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巩固了预习内容,而且发现了新的内容,甚至产生了新的疑问。这时候,学生需要将新的疑问进行标记,进一步进行预习和探索。如果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到了正式上课时,应该向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总而言之,学生要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各个击破。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一方面自己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传授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课前预习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体验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更愿意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对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素娥.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5(17):172.
[2]张学仙.打有备之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J].飞(素质教育版), 2014(01):270.
[3]李德强.浅谈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J].成功(中下),2017(10):00074.
[4]粟涓.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西部教育研究, 2011,11(04):68,70.
[5]罗会密.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0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