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232-01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50例进行镇痛、抗感染、切开引流、清除病灶、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脓肿切开引流40例,切口愈合良好。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口腔黏膜受损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者情绪稳定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化脓性炎症的总称。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故又称为颌面部蜂窝织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亦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支持疗法、对症治疗、脓肿形成后即应切开引流。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50例,均经颌面部CT证实。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7~72岁,平均38岁,病程7~30 d,平均12d。牙源性感染35例,腺源性感染10例,损伤性感染2例,血源性感染1例。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均显著升高,12.5~20×109/L,中性粒细胞占74~93%。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厌氧菌等引起腐败坏死性感染。全部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找到敏感抗生素。
1.2 方法 局部注意保持清洁、制动,避免不良刺激,以防感染扩散。切开排脓、清除病灶。脓肿切开引流术应做到低位引流、美观和不造成脓肿扩散。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脓肿切开引流40例,切口愈合良好。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颌面部感染疾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换药治疗的疾病,其治疗时间长、见效慢,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常常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感染突然发生,患者没有心理准备,易产生焦虑及烦躁,另外患者对于反复检查和治疗,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长期的治疗造成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患者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产生种种担忧;反复地换药、疗效不明显,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等。而心理护理对感染术后患者尤为重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2]。因此,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向患者解释颌面部间隙感染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注意事项以及该疾病治疗的时间。教会患者增强自身抵抗力战胜疾病的方法。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2.2 基础护理 感染较轻者应适当休息,严重感染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静养,尽量少说话,减少局部活动,避免不良刺激。病人因高熱,脱水进食困难及唾液分泌减少均可引起口腔炎或腮腺炎,故应保持口腔清洁,按病情需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3次。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食或全流食,补充必要的营养、水分、电解质和各种维生素,保证电解质的平衡,张口受限者,采取吸管进食。高热者按高热护理,休克者按休克常规护理,如出现呼吸困难,或有窒息症状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再行局部切开引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以预防继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术前常规准备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询问患者病史:有无药物或其他过敏史、患者有无全身疾病等。必要时术前进行麻醉药物或抗生素等药物过敏皮试试验。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拍片、血常规检查、血糖等。对于舌下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下颌下间隙感染、颏下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术前应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引流装置。局部麻醉手术者,按局部麻醉手术术前准备[3]。护士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体位。检查患者口腔黏膜及口腔情况、有无假牙等,并协助患者用漱口液漱口,消毒术区,并准备麻醉药物。整好灯管保证光源集中在手术视野。
2.4 术后护理
2.4.1 全麻术后护理 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患者神志意识观察,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床挡保护防坠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4.2 体位护理 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半坐卧位,术后第1天后可以下床活动。活动能力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循序渐进,对于年老或体弱患者应当根据本人情况进行活动。
2.4.3 呼吸道管理及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有效抽吸呼吸道内分泌物,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口底、舌体肿胀程度以及舌体动度,必要时舌体上缝一针,用线将舌头拉出来,以防患者呼吸困难或窒息。
2.4.4 伤口观察及护理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肿胀度等。
2.4.5 管道观察及护理 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观察创口引流条或引流管是否松落;每日更换引流条或引流管,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形状和量;引流条或引流管拔出时间:根据伤口分泌物的颜色、形状和量决定。
3 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特点及重要性,使其认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危害性。全麻清醒后6小时后,即可用代金管进流质饮食。介绍颌面部间隙感染脓肿切开术后的注意事项。出院后3个月复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如口腔卫生、进食方式、局部创口的自我保护、预防感染的措施等。感染控制后,嘱患者及时处理病灶牙,对不能保留的患牙应尽早拔除。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5-146.
[2] 张士灵.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上海口腔医学,2000,9(1):55.
[3] 向亚会,吕菊红,王瑞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康复护理[J].现代护理,2003,9(4):313.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50例进行镇痛、抗感染、切开引流、清除病灶、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脓肿切开引流40例,切口愈合良好。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口腔黏膜受损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者情绪稳定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颜面、颌周及口咽区化脓性炎症的总称。感染累及潜在筋膜间隙内结构,初期表现为蜂窝织炎,故又称为颌面部蜂窝织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亦可波及相邻的几个间隙,形成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支持疗法、对症治疗、脓肿形成后即应切开引流。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50例,均经颌面部CT证实。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7~72岁,平均38岁,病程7~30 d,平均12d。牙源性感染35例,腺源性感染10例,损伤性感染2例,血源性感染1例。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均显著升高,12.5~20×109/L,中性粒细胞占74~93%。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厌氧菌等引起腐败坏死性感染。全部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找到敏感抗生素。
1.2 方法 局部注意保持清洁、制动,避免不良刺激,以防感染扩散。切开排脓、清除病灶。脓肿切开引流术应做到低位引流、美观和不造成脓肿扩散。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脓肿切开引流40例,切口愈合良好。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颌面部感染疾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换药治疗的疾病,其治疗时间长、见效慢,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常常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感染突然发生,患者没有心理准备,易产生焦虑及烦躁,另外患者对于反复检查和治疗,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长期的治疗造成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患者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产生种种担忧;反复地换药、疗效不明显,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等。而心理护理对感染术后患者尤为重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2]。因此,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愈来愈受到重视。向患者解释颌面部间隙感染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注意事项以及该疾病治疗的时间。教会患者增强自身抵抗力战胜疾病的方法。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2.2 基础护理 感染较轻者应适当休息,严重感染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静养,尽量少说话,减少局部活动,避免不良刺激。病人因高熱,脱水进食困难及唾液分泌减少均可引起口腔炎或腮腺炎,故应保持口腔清洁,按病情需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3次。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食或全流食,补充必要的营养、水分、电解质和各种维生素,保证电解质的平衡,张口受限者,采取吸管进食。高热者按高热护理,休克者按休克常规护理,如出现呼吸困难,或有窒息症状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再行局部切开引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以预防继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术前常规准备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询问患者病史:有无药物或其他过敏史、患者有无全身疾病等。必要时术前进行麻醉药物或抗生素等药物过敏皮试试验。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拍片、血常规检查、血糖等。对于舌下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下颌下间隙感染、颏下间隙感染、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术前应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引流装置。局部麻醉手术者,按局部麻醉手术术前准备[3]。护士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体位。检查患者口腔黏膜及口腔情况、有无假牙等,并协助患者用漱口液漱口,消毒术区,并准备麻醉药物。整好灯管保证光源集中在手术视野。
2.4 术后护理
2.4.1 全麻术后护理 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患者神志意识观察,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床挡保护防坠床,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4.2 体位护理 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半坐卧位,术后第1天后可以下床活动。活动能力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循序渐进,对于年老或体弱患者应当根据本人情况进行活动。
2.4.3 呼吸道管理及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有效抽吸呼吸道内分泌物,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口底、舌体肿胀程度以及舌体动度,必要时舌体上缝一针,用线将舌头拉出来,以防患者呼吸困难或窒息。
2.4.4 伤口观察及护理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肿胀度等。
2.4.5 管道观察及护理 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观察创口引流条或引流管是否松落;每日更换引流条或引流管,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形状和量;引流条或引流管拔出时间:根据伤口分泌物的颜色、形状和量决定。
3 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特点及重要性,使其认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危害性。全麻清醒后6小时后,即可用代金管进流质饮食。介绍颌面部间隙感染脓肿切开术后的注意事项。出院后3个月复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如口腔卫生、进食方式、局部创口的自我保护、预防感染的措施等。感染控制后,嘱患者及时处理病灶牙,对不能保留的患牙应尽早拔除。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5-146.
[2] 张士灵.4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上海口腔医学,2000,9(1):55.
[3] 向亚会,吕菊红,王瑞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康复护理[J].现代护理,2003,9(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