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又没有风。阅读就是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国现代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有70%得自课外。”大量的科研表明,孩子广泛深入地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可谓意义深远。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步入人生的起始阶段,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那么,我们如何引导低年级孩子开展行之有效地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以好书引趣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高度自主的、非强制性的自发活动,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师只要看到了好的儿童读物,就可以给学生传递信息,先用故事吸引着他们,一旦孩子们“上瘾”,就不再往下叙述,而是鼓励他们去读原著。在这种润物无声的推介方式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被点燃,就会自觉地去找书看书,如痴如醉地畅游在书海中。因此,有人说:“向学生成功地推荐一本好书,让学生如临其境地阅读,足以培养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
2.树榜样诱趣
仰慕英雄、崇拜伟人,这是孩子从小就有的心理特点。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科学家、名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而孩子身边的真人真事更有着促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的巨大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中的佼佼者,让他们每天利用阅读课时间为同学们读书,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良好的阅读氛围一旦形成,阅读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用活动激趣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爱讲故事,喜戴“高帽”,乐于表演。结合他们的这些年龄特征,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一方面帮助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为孩子搭建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提高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老师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充分利用这节课,为学生们课外阅读指路子。要求不宜过高,起点要低一些,贵在养成习惯。
(1)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好的开头结尾等;可以是用“横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三角形”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2)读读想想。要尽量引导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2.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师可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个读书本,起名为“采蜜集”。把同学们比作勤劳的小蜜蜂,读书好像在采花粉,酿花蜜,教他们学会“采蜜”。教师还可鼓励他们根据文章内容,配上图画。这样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把左右脑结合起来,同时可以装饰“采蜜集”,鼓励学生把甜甜的“蜂蜜”献给老师、家长,更留给自己。如教师能引导他们把读书摘抄的好句在发言中、日记中学着运用就更好了。但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要尽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
3.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默读是快速阅读最有效、最常用的办法。因为默读时视觉神经接受文字符号后,立即发送给大脑,进行直觉译码、理解,跳过了朗读时转化为口语再理解的过程,阅读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三、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可读
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师还应多方面创建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
1.创立借阅图书的便利条件
首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将家庭图书角与班级图书角进行更换,让书柜里的书“活”起来。其次,可以与图书馆老师联系,为学生办理借阅证,把它作为对学生喜爱读书的奖励。最后,可以鼓励孩子经常性地利用节假日去逛书市,选择书籍。
2.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帮助低年级孩子开展课外阅读,争取家长支持和配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把开展课外阅读的设想和具体计划向他们作了汇报,让家长予以配合和支持。教师可向家长提出如下建议:(1)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要满腔热情,有问必答,不能泼凉水,打击积极性。(2)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3)适当购买儿童读物,支持孩子阅读。如有条件可适当给予辅导。
3.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顾名思义,阅读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这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往往是无法保障的,他们自我约束力差,抵制诱惑的能力也弱。在语文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怎样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如每节课开头5分钟可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阅读课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等活动。
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步入人生的起始阶段,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那么,我们如何引导低年级孩子开展行之有效地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以好书引趣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高度自主的、非强制性的自发活动,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师只要看到了好的儿童读物,就可以给学生传递信息,先用故事吸引着他们,一旦孩子们“上瘾”,就不再往下叙述,而是鼓励他们去读原著。在这种润物无声的推介方式下,孩子们读书的兴趣被点燃,就会自觉地去找书看书,如痴如醉地畅游在书海中。因此,有人说:“向学生成功地推荐一本好书,让学生如临其境地阅读,足以培养学生终生的阅读兴趣。”
2.树榜样诱趣
仰慕英雄、崇拜伟人,这是孩子从小就有的心理特点。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科学家、名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大的阅读原动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而孩子身边的真人真事更有着促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的巨大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中的佼佼者,让他们每天利用阅读课时间为同学们读书,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良好的阅读氛围一旦形成,阅读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3.用活动激趣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爱讲故事,喜戴“高帽”,乐于表演。结合他们的这些年龄特征,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一方面帮助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为孩子搭建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提高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教学“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老师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充分利用这节课,为学生们课外阅读指路子。要求不宜过高,起点要低一些,贵在养成习惯。
(1)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好的开头结尾等;可以是用“横线”、“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三角形”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2)读读想想。要尽量引导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2.培养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师可要求同学们准备一个读书本,起名为“采蜜集”。把同学们比作勤劳的小蜜蜂,读书好像在采花粉,酿花蜜,教他们学会“采蜜”。教师还可鼓励他们根据文章内容,配上图画。这样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把左右脑结合起来,同时可以装饰“采蜜集”,鼓励学生把甜甜的“蜂蜜”献给老师、家长,更留给自己。如教师能引导他们把读书摘抄的好句在发言中、日记中学着运用就更好了。但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要尽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
3.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默读是快速阅读最有效、最常用的办法。因为默读时视觉神经接受文字符号后,立即发送给大脑,进行直觉译码、理解,跳过了朗读时转化为口语再理解的过程,阅读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三、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可读
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师还应多方面创建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
1.创立借阅图书的便利条件
首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将家庭图书角与班级图书角进行更换,让书柜里的书“活”起来。其次,可以与图书馆老师联系,为学生办理借阅证,把它作为对学生喜爱读书的奖励。最后,可以鼓励孩子经常性地利用节假日去逛书市,选择书籍。
2.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帮助低年级孩子开展课外阅读,争取家长支持和配合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把开展课外阅读的设想和具体计划向他们作了汇报,让家长予以配合和支持。教师可向家长提出如下建议:(1)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要满腔热情,有问必答,不能泼凉水,打击积极性。(2)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3)适当购买儿童读物,支持孩子阅读。如有条件可适当给予辅导。
3.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顾名思义,阅读时间主要在课外,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这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往往是无法保障的,他们自我约束力差,抵制诱惑的能力也弱。在语文课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怎样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如每节课开头5分钟可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阅读课时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