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德国的批评学派,其中心思想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强调以读者为中心。随着接受美学的不断发展,接受美学不仅仅适用于文学赏析也逐渐应用到翻译领域中来。而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美学的引入也给文学翻译带来了诸多变化,最主要体现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处理上逐渐发展其能动作用,开始突破传统的翻译观念。本文将结合张培基先生的英译作品《背影》为例具体分析。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翻译;译者;《背影》
一、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和译者的影响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一个批评学派,主要以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人物。他们也提出了著名的“期待视野”,“空白”和“视野融合”等新型概念,为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都带来了新的视角。在接受美学融合到文学翻译领域之前,传统翻译界还是以单一的原文——译文的一元性翻译为主,忽略了译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并且由于早期一些翻译大家所提出的“对等论”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译者所追求的还是较为机械的还原原作者的原文。在这样的翻译理论指导下,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受到严重阻碍,文学作为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政经类翻译,更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其能动作用,在对原文进行把握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及提前考虑读者的水平灵活运用词汇句法以及文化解释等方法,让译文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接受美学的理论下译者能动性研究
在了解完接受美学的理论以及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后,译者如何灵活的运用能动性让译文既完整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又独具特色呢?首先,我们知道在阅读原文前我们会有属于自己的“期待视野”。通过《背影》可以大概猜测这篇文章里肯定有关于背影的描述,如果有相关的文学素养的话我们会知道这是朱自清所写的有关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的抒情散文。
其次,在进行文学翻译时,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原文想表达的想法和情感仅仅通过原有词汇照译是表达不出来的,这就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空白”。所以我们在阅读原文时就要找到这些“空白”,适当填补“空白”。这里我们说的是适当填补,因为需要考虑到第二读者也就是阅读译文的读者的感受,从他们的角度出发,通过评判他们的文化水平针对难懂的词汇句子选择灵活的变动。
最后,在阅读完进行翻译工作时,译者也完成了“视野融合”。由于文学作品里基本都是基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所以有很多中文词汇没有专门对应的英语词汇。除此之外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差异也是需要译者发挥能动性处理的一部分。例如《背影》中“父亲”非要跨过月台去给“我”买橘子说的是: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里张培基先生翻译的是:I wanted to do all that myself,but he stopped me,so I could do nothing but let him go.“我本来要去的”这里翻译成的是I wanted do all myself,选词用的是all这是因为父亲不仅仅只帮我去买了橘子,在去车站之前父亲本来是叫茶房陪我去的但是最后还是自己陪我去了,并且在路上帮我看行李,帮我和脚夫讲价,叮嘱我路上小心,即使我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成年人了。这里的本来要去的不仅仅包括自己去买橘子而是父亲送我来车站对我的所有的关心之举我都可以自己做到的。中国是家庭观念很强的国家,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延续一生的不论他们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需要照顾的孩子。而以英语国家对于中国父亲这种含蓄的爱可能有些不好理解,所以译者在这里把买橘子的这件事换成了all让译文的读者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文章想表达的感情。这里的译文我们就可以看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仅与原文作者有了情感共鸣,理解了原文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也细心的考虑到了第二读者的文化差异,发挥了自己的能动性适当的填补了“空白”。
三、结束语
接受美学引入翻译实践让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被看到,译者不再是原文的传递者,也参与了原文的创造过程。译者是原文和第二读者的传播媒介,是这两站之间的必经之路,不仅仅要考虑原文想表达什么,也要考虑读者如何能最大化的接受到这些信息。所以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译者需要扩大袭击的知识储备也就是“预期视野”,也要学会灵活补充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最后还要注意考虑读者水平让他们也能和译文完成“视野融合”,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译者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曹英华.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5);100-104.
[2]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2);47-51.
[3]胡开宝,胡世荣.论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解释力[J].中国翻译2006(3);10-14.
[4]孙淑芬.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接受者[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156-158.
[5]赵国月.浅议文学翻译美学[J].中北大学学报2010(5);25-29.
周婧雯,(2000年9月),女,汉,湖北省荆门市,学历: 18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周悦,(1998年4月),女,汉,河南省信阳市,学历:18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文学方向)
*基金項目: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研项目:接受美学下英美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201804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翻译;译者;《背影》
一、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和译者的影响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一个批评学派,主要以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人物。他们也提出了著名的“期待视野”,“空白”和“视野融合”等新型概念,为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都带来了新的视角。在接受美学融合到文学翻译领域之前,传统翻译界还是以单一的原文——译文的一元性翻译为主,忽略了译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并且由于早期一些翻译大家所提出的“对等论”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大多数译者所追求的还是较为机械的还原原作者的原文。在这样的翻译理论指导下,文学作品的翻译更是受到严重阻碍,文学作为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政经类翻译,更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其能动作用,在对原文进行把握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及提前考虑读者的水平灵活运用词汇句法以及文化解释等方法,让译文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接受美学的理论下译者能动性研究
在了解完接受美学的理论以及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后,译者如何灵活的运用能动性让译文既完整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又独具特色呢?首先,我们知道在阅读原文前我们会有属于自己的“期待视野”。通过《背影》可以大概猜测这篇文章里肯定有关于背影的描述,如果有相关的文学素养的话我们会知道这是朱自清所写的有关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的抒情散文。
其次,在进行文学翻译时,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原文想表达的想法和情感仅仅通过原有词汇照译是表达不出来的,这就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空白”。所以我们在阅读原文时就要找到这些“空白”,适当填补“空白”。这里我们说的是适当填补,因为需要考虑到第二读者也就是阅读译文的读者的感受,从他们的角度出发,通过评判他们的文化水平针对难懂的词汇句子选择灵活的变动。
最后,在阅读完进行翻译工作时,译者也完成了“视野融合”。由于文学作品里基本都是基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所以有很多中文词汇没有专门对应的英语词汇。除此之外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的差异也是需要译者发挥能动性处理的一部分。例如《背影》中“父亲”非要跨过月台去给“我”买橘子说的是: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这里张培基先生翻译的是:I wanted to do all that myself,but he stopped me,so I could do nothing but let him go.“我本来要去的”这里翻译成的是I wanted do all myself,选词用的是all这是因为父亲不仅仅只帮我去买了橘子,在去车站之前父亲本来是叫茶房陪我去的但是最后还是自己陪我去了,并且在路上帮我看行李,帮我和脚夫讲价,叮嘱我路上小心,即使我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成年人了。这里的本来要去的不仅仅包括自己去买橘子而是父亲送我来车站对我的所有的关心之举我都可以自己做到的。中国是家庭观念很强的国家,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延续一生的不论他们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需要照顾的孩子。而以英语国家对于中国父亲这种含蓄的爱可能有些不好理解,所以译者在这里把买橘子的这件事换成了all让译文的读者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文章想表达的感情。这里的译文我们就可以看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仅与原文作者有了情感共鸣,理解了原文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也细心的考虑到了第二读者的文化差异,发挥了自己的能动性适当的填补了“空白”。
三、结束语
接受美学引入翻译实践让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被看到,译者不再是原文的传递者,也参与了原文的创造过程。译者是原文和第二读者的传播媒介,是这两站之间的必经之路,不仅仅要考虑原文想表达什么,也要考虑读者如何能最大化的接受到这些信息。所以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译者需要扩大袭击的知识储备也就是“预期视野”,也要学会灵活补充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最后还要注意考虑读者水平让他们也能和译文完成“视野融合”,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译者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曹英华.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5);100-104.
[2]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2);47-51.
[3]胡开宝,胡世荣.论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解释力[J].中国翻译2006(3);10-14.
[4]孙淑芬.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中的接受者[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156-158.
[5]赵国月.浅议文学翻译美学[J].中北大学学报2010(5);25-29.
周婧雯,(2000年9月),女,汉,湖北省荆门市,学历: 18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周悦,(1998年4月),女,汉,河南省信阳市,学历:18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文学方向)
*基金項目: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研项目:接受美学下英美文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