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关税壁垒的影响已逐渐减小,而我国农产品出口开始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广泛运用在保护进口国人民健康安全的同时,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原本欢喜兴奋的中国人意外地发现,世贸大门的打开并没有带来外汇的成倍增加,相反,却频繁传来水产、水果、青菜、茶叶、天然蜂蜜及纺织品遭遇退货的消息。事实上,中国的农产品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相比在品质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退货的原因,最为主要的是我们的农产品的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即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1、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农产品被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由于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在有毒物质残留、动植物病虫害规定、卫生检疫制度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许多农产品由于一时难以全面达到其要求而被拒之门外。如2002年初,欧盟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中检出有残留抗生素。在美国市场,2002年1-3月,我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6月发生的“孔雀石绿”药残事件,使我国烤鳗出口严重受阻。2005年我国出口烤鳗仅4.2万吨,价值5.8亿美元,大幅下降30.3%和20.7%。我国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欧美日和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较高的环境标准。我国因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危险。
2、在国际竞争方面,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滑。(1)环保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一方面,我国的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即便是已经研制成功的技术其普及率也很低,以至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获取重要的基础性环保技术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缺乏经验和技术人员,投资开发适合自身需要的环保技术势必占用过多资金。获取成本和开发成本的资金大量投入,导致产品的总成本大幅增加,大大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引起的产品成本增加。首先,要达到绿色壁垒中规定的标准必须先了解这些标准。由于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所以不同国家制定的标准纷繁复杂,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信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最终会增加成本。其次,取得环保认证或标志的高额费用或复杂手续也会增加企业产品的成本,影响产品的竞争力。资料表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从1993年以后开始下降,1995年以后一直是负增长,且下降速度很快。
3、绿色壁垒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削弱了我国部分传统农产品的优势地位。按照我国加入WTO前人们普遍的预期,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国际比较优势,当加入WTO得到无歧视待遇后,会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国家近年来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健康食品”,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更加苛刻,大大削弱了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
4.绿色壁垒影响我国招商引资。发达国家推行绿色壁垒,其本国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污染行为使发展中国环境状况更加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国际贸易地位受到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惩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一)对内措施
1、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壁垒的紧迫感。应当加强宣传,提高绿色环保意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对绿色壁垒的认识。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相对偏僻、信息落后,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大规模粗放式经营,对国际上日益兴起的绿色壁垒缺乏认识和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对绿色壁垒进行宣传,除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手段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培训农村骨干力量,加强农产品生产者对绿色壁垒的认识。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强化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意识,尽快形成一个高起点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检验体系、论证体系、执法体系和生产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促进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大力加强环保机构的建设,不要只重数量,更重要的是环保机构应该发挥自身的功效,并且还要为环保机构配置大量科学技术人才。
3、加大对农村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科学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农业环保技术,加强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困难。因此,应加大对广大农村的教育投入,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指导、培训。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和科技含量。
4、不断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贯彻实施与农村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农业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执法力度比较弱。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建立农业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需研究的政策包括农业生态补偿费征收,农村环保社会投资,利用市场机制保护和改善环境,乡镇工业污染控制,生态农业产业化及其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开发等方面。今后,应在继续坚持贯彻“三同时”制度,递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土地占用审批制度、森林采伐制度等为核心的环保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农村经济模式与农村自然资源利用方向评估制度,加强执行农业环保执法力度。
5、加强农业监测,从源头抓治污。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的例行监测,并对重要水资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农业土地污染。
6、培育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针对众多的小规模农产品出口企业,我国应着手培育和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以一个整体的组织形式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通过“用一个声音说话”,避免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恶性竞争,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同时,通过行业协会收集国际市场信息,并及时向有关企业进行预警通报,建立农产品绿色壁垒预警机制,从而规避因信息不完全造成的潜在负面风险。在中国农产品出口频遭绿色壁垒的形势下,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建立起国际农业信息发布机制、农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和外贸争端应急处理体系,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只有预警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才能有效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出口企业以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7、大力加强国际环境管理标志的认证工作。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于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对许多出口企业而言,ISO14000认证就意味着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行证,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1996年就参加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大力开展中国企业的ISO14000的标准认证工作,但进展速度较慢,到目前为止,不到1000家企业和组织获得国家认可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书,其中农业企业和组织廖廖无几。主要原因是很多农产品出口企业还没有意识到ISO14000认证的重要作用,或因为资金限制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抓好农产品出口企ISO14000的认证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对外措施
1、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方式避开绿色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强科研投入,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如把生鲜产品改成熟制品,不仅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且避开了苛刻的检疫限制;企业也可通过“走出去战略”,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以避开绿色壁垒。
2、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实施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我们应在扩大传统竞争性农产品出口的同时,重点开发一些在国际市场中需求弹性系数小、适应地区独特气候、在其它国家难以生长或没有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并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质量档次。在市场方面,除了继续保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份额外,还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
3、充分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我们可以要求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为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可以针对部分国家的苛刻绿色壁垒,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贸易强制或诉讼活动来减少我国农产品所遭遇的绿色壁垒。
4、按照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应引入和借鉴国际惯例,按照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给予的权利,尽快建立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并坚决实施。我国的农产品绿色壁垒应援引协议有关发展中成员的条款,向有关世贸组织成员或通过适当的国际组织申请采用有关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或合格评定程序。在必要时,可有时限地申请免除在该协议下的全部或部分义务。
打破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还是从自身做起,最终的解决办法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农业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的“三废”、污水灌溉或用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大气污染、化肥用量过大、施肥方法不当以及农药等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造成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打破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最终的解决办法在于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陈志田.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2、冯德连,黄远友.浅析培育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优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3(12).
3、赵春明.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胥树讯.何以应对绿色壁垒[J]].中国环境报,2001.
5、李瑞.与绿色WTO认证——访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专家陈大为[J].中国绿色时报,2001.
6、朱允卫.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信息学院)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原本欢喜兴奋的中国人意外地发现,世贸大门的打开并没有带来外汇的成倍增加,相反,却频繁传来水产、水果、青菜、茶叶、天然蜂蜜及纺织品遭遇退货的消息。事实上,中国的农产品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相比在品质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退货的原因,最为主要的是我们的农产品的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即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1、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农产品被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由于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在有毒物质残留、动植物病虫害规定、卫生检疫制度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许多农产品由于一时难以全面达到其要求而被拒之门外。如2002年初,欧盟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中检出有残留抗生素。在美国市场,2002年1-3月,我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6月发生的“孔雀石绿”药残事件,使我国烤鳗出口严重受阻。2005年我国出口烤鳗仅4.2万吨,价值5.8亿美元,大幅下降30.3%和20.7%。我国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欧美日和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较高的环境标准。我国因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危险。
2、在国际竞争方面,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滑。(1)环保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一方面,我国的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即便是已经研制成功的技术其普及率也很低,以至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获取重要的基础性环保技术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缺乏经验和技术人员,投资开发适合自身需要的环保技术势必占用过多资金。获取成本和开发成本的资金大量投入,导致产品的总成本大幅增加,大大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引起的产品成本增加。首先,要达到绿色壁垒中规定的标准必须先了解这些标准。由于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所以不同国家制定的标准纷繁复杂,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信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最终会增加成本。其次,取得环保认证或标志的高额费用或复杂手续也会增加企业产品的成本,影响产品的竞争力。资料表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从1993年以后开始下降,1995年以后一直是负增长,且下降速度很快。
3、绿色壁垒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削弱了我国部分传统农产品的优势地位。按照我国加入WTO前人们普遍的预期,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国际比较优势,当加入WTO得到无歧视待遇后,会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国家近年来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健康食品”,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更加苛刻,大大削弱了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
4.绿色壁垒影响我国招商引资。发达国家推行绿色壁垒,其本国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污染行为使发展中国环境状况更加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国际贸易地位受到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惩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一)对内措施
1、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壁垒的紧迫感。应当加强宣传,提高绿色环保意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对绿色壁垒的认识。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相对偏僻、信息落后,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大规模粗放式经营,对国际上日益兴起的绿色壁垒缺乏认识和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对绿色壁垒进行宣传,除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手段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培训农村骨干力量,加强农产品生产者对绿色壁垒的认识。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强化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意识,尽快形成一个高起点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检验体系、论证体系、执法体系和生产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符合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促进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大力加强环保机构的建设,不要只重数量,更重要的是环保机构应该发挥自身的功效,并且还要为环保机构配置大量科学技术人才。
3、加大对农村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科学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农业环保技术,加强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困难。因此,应加大对广大农村的教育投入,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指导、培训。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和科技含量。
4、不断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贯彻实施与农村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农业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执法力度比较弱。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建立农业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需研究的政策包括农业生态补偿费征收,农村环保社会投资,利用市场机制保护和改善环境,乡镇工业污染控制,生态农业产业化及其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开发等方面。今后,应在继续坚持贯彻“三同时”制度,递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土地占用审批制度、森林采伐制度等为核心的环保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农村经济模式与农村自然资源利用方向评估制度,加强执行农业环保执法力度。
5、加强农业监测,从源头抓治污。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的例行监测,并对重要水资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农业土地污染。
6、培育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针对众多的小规模农产品出口企业,我国应着手培育和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以一个整体的组织形式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通过“用一个声音说话”,避免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恶性竞争,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同时,通过行业协会收集国际市场信息,并及时向有关企业进行预警通报,建立农产品绿色壁垒预警机制,从而规避因信息不完全造成的潜在负面风险。在中国农产品出口频遭绿色壁垒的形势下,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建立起国际农业信息发布机制、农产品进出口预警机制和外贸争端应急处理体系,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只有预警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才能有效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出口企业以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7、大力加强国际环境管理标志的认证工作。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于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对许多出口企业而言,ISO14000认证就意味着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行证,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1996年就参加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大力开展中国企业的ISO14000的标准认证工作,但进展速度较慢,到目前为止,不到1000家企业和组织获得国家认可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书,其中农业企业和组织廖廖无几。主要原因是很多农产品出口企业还没有意识到ISO14000认证的重要作用,或因为资金限制还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工作,抓好农产品出口企ISO14000的认证工作,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二)对外措施
1、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方式避开绿色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强科研投入,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如把生鲜产品改成熟制品,不仅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且避开了苛刻的检疫限制;企业也可通过“走出去战略”,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以避开绿色壁垒。
2、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实施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我们应在扩大传统竞争性农产品出口的同时,重点开发一些在国际市场中需求弹性系数小、适应地区独特气候、在其它国家难以生长或没有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并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质量档次。在市场方面,除了继续保持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份额外,还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开拓。
3、充分行使世贸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新一轮农业谈判。我们可以要求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为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可以针对部分国家的苛刻绿色壁垒,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贸易强制或诉讼活动来减少我国农产品所遭遇的绿色壁垒。
4、按照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应引入和借鉴国际惯例,按照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给予的权利,尽快建立我国农产品的绿色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并坚决实施。我国的农产品绿色壁垒应援引协议有关发展中成员的条款,向有关世贸组织成员或通过适当的国际组织申请采用有关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或合格评定程序。在必要时,可有时限地申请免除在该协议下的全部或部分义务。
打破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还是从自身做起,最终的解决办法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农业环境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的“三废”、污水灌溉或用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大气污染、化肥用量过大、施肥方法不当以及农药等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造成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打破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最终的解决办法在于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陈志田.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2、冯德连,黄远友.浅析培育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优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3(12).
3、赵春明.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胥树讯.何以应对绿色壁垒[J]].中国环境报,2001.
5、李瑞.与绿色WTO认证——访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专家陈大为[J].中国绿色时报,2001.
6、朱允卫.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