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疫”中的中国精神

来源 :邓小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不但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速度的高效有力、中国力量的磅礴气势,还展现了中国精神的坚不可摧。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过许多磨难,之所以愈挫愈勇与中国精神有很大关系;现实中,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也与中国精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而言,此次战“疫”中,中国精神集中地体现为仁者爱人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守望相助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精忠爱国的精神。
  〔关键词〕中国精神;仁者爱人;自强不息;守望相助;实事求是;精忠爱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0)03-0099-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化和創新发展研究”(19XZZ001); 2020年成都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研究”(2020ZXCZ17)
  〔作者〕侯文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博士,四川成都610072
  周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72
  习近平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①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党中央统一指挥部署下,全国展开了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目前,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奋战,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了信心。此次战“疫”,不但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速度的高效有力、中国力量的磅礴气势,还展现了中国精神的坚不可摧。具体而言,此次战“疫”中,中国精神具体地体现为仁者爱人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守望相助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精忠爱国的精神。
  一、仁者爱人的精神
  仁者爱人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的一种基本主张,这就是人与人要相互敬爱、相互关怀,认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也是人类能够和谐相处的根本。仁者爱人出自《论语》,孔子在回答樊迟关于什么是“仁”的问题时,说:“爱人”(《论语·颜渊》)。孟子、荀子也都讲过“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荀子·子道》)。仁者爱人最基本的内涵是主张做人要有仁德、要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不仅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亲人、朋友、同事、乡亲等,还要广泛地推广仁爱,达到“泛爱众”(《论语·学而》)的境地。孟子讲“亲亲而仁民”(《孟子·尽心上》),又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深化了孔子“泛爱众”的思想,主张爱人要爱亲人,还要爱百姓,在孝敬自己的亲人长辈时,要推而广之,孝敬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要用仁爱之心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因此可以说,仁者爱人不仅提倡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亲亲的情感,更提倡一种富有道德责任感的情怀,更是一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强调人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而是要广泛地参与更大范围的仁德实践,从而使自己和他人都沐浴在爱的光芒中。仁者爱人的精神不仅儒家有,墨家也有类似的主张,墨子主张人与人要“兼相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倡导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要以仁爱之心相互对待。作为一种观念,仁者爱人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形成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它对铸就中国精神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尤其是在面临各种天灾、人祸、生死存亡考验的时候,仁者爱人的精神更具重要性。
  此次疫情阻击战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奔赴武汉。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还是年轻的90后,无论是武汉本地还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护理工作人员,大家都秉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以耐心、精心、仁心倾尽全力救治患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医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舍生忘死,冲锋在前。这不仅是一种高度负责、尽责的态度,更是一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不怕牺牲的大爱。在此次抗疫战中,武汉市民也积极行动起来,为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提供各种服务。一位接送抗疫医护人员的市民这样说道:“你们守护我们,我们来守护你们。”①朴实的话语充分体现了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精神,是仁者爱人精神的生动诠释。
  仁者爱人精神不仅体现在白衣战士救死扶伤、不怕牺牲的工作中,体现在武汉人民守护医护人员的实际行动中,还体现在党中央以人为本的实际举措中。疫情发生后,我们党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①以此为出发点,党中央领导、带领人民,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展开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一线战斗提供了坚强保障,时刻关心疫情期间的人民生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2020年3月10日专门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深入社区了解询问米面粮油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的采购和供应情况,强调要千方百计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他还特别强调要关爱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二、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又一重要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国精神中具有统领性作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头。自强不息语出《周易》的《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道刚强不屈,昼夜运动不殆,譬喻君子要像天道那样,刚健有为、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敢奋斗。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是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坚韧不拔、临危不惧,在逆境或挫折面前挺身而出、砥砺奋进的精神旗帜。像传说中体现远古先民战天斗地、奋发有为、造福于民精神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以及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了中华先民无惧艰险、勇猛精进的斗志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信念。历史上,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荀子提倡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曹操《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都传达出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只争朝夕的不屈意志和矢志不渝、坚定执着的刚毅品质。现实中,“红船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更是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因此,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集中展现,人们常说的革故鼎新、威武不屈、攻坚克难、奋斗不息、知难而上、顽强拼搏等精神,都可以看作是自强不息精神内涵在不同层面上的体现。   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人,无论是解放军指战员还是社区工作者,无论是公安干警还是志愿者,都勇挑重担、不惧艰险、风雨无阻,全力投身疫情阻击战。有为保证医院环境卫生、坚守一线的环卫工作者,有为医生提供可口饭菜的餐馆老板,也有为维护社会安定值守的公安干警,还有为社区居民送菜购物的志愿者。尤其是此次抗疫阻击战中,武汉人民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抗疫大局,听从指挥,主动投身抗疫斗争,展现了武汉人民坚韧不拔、与病毒抗争的顽强斗志。
  抗疫是有风险的,难免感染病毒,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为了控制疫情,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许多人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英勇不屈、战斗在一线。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疫情发生以来,包括军队在内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义无反顾奔赴湖北和武汉,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①不仅是广大医务人员顽强拼搏,与病魔抗争,在许多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见到人们日夜奋战的身影。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有为火神山、雷神山火速建成日夜拼搏的建筑工人,有为保障医用物资供应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的生产人员,还有为保障人民生活正常运行甘于奉献的劳动者。尤其是抗疫中的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在抗疫一线,总会听到“我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必须顶上去”的郑重宣言,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奋不顾身、英勇无畏、勇挑重担的坚强意志和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亲人,但是在这场生死较量面前,他们义无反顾,舍小家为大家,舍生忘死,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彰显了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与境界。
  三、守望相助的精神
  守望相助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好、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守望相助的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望相助”语出于《孟子·滕文公上》篇,其本意是说一国之中,各家应该“出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滕文公上)》。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过种种危难,但作为多元一体的大家园始终能共进退、共患难,与追求各民族相互友好、相互扶持、相互亲睦,从而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有很大关系。守望相助强调了一种人与人彼此关爱、彼此帮助,共渡难关的精神,与守望相助意义接近的还有一个概念,这就是勠力同心。墨子在阐述国家治理要尚贤使能时,提出“勠力同心,以治天下”(《墨子·尚贤中)》。历史上,在遭遇外来侵略时、在遭遇重大灾害时、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考验时,中华民族都能团结一心,不屈不挠,和衷共济,战胜了千难万险。因此可以说,守望相助、勠力同心就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团结一心、同心同德,从而形成合力以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此次疫情暴发后,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了全国医务人员从四面八方紧急支援湖北武汉,其他生活保障物资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输人湖北武汉。为保障医务人员安全,河南省送来了医务人员急需的防护服;为保障人民生活,东北送来大米,山东送来寿光蔬菜,江西送来柑橘,新疆送来香梨,青海送来牛羊肉,等等。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携手并肩、汇聚成强大的抗疫合力,为保障湖北武汉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活品质作出了贡献。还有许多的普通人,因为抗疫而团结起来。有的招募私家车车主成立爱心车队,穿梭市区运送人员物资;有的开放自家酒店客房免费提供给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休息,为医护工作人员营造了温馨的家。①
  与此同时,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也积极捐款捐物,驰援湖北、驰援武汉。据报道,西班牙、法国、肯尼亚、新加坡、日本、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塞尔维亚、韩国、波兰、匈牙利、泰国等国的华侨华人积极组织,为抗击疫情慷慨解囊、筹备物资。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陈建新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为阻止疫情蔓延作出了巨大努力。我们万众一心,共同抗击疫情”②。印尼“巴厘岛华侨乐捐会”负责人廖羽翎表示:“我们将整合好身边资源,汇聚起我们点滴的力量,全力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③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通,形成了一道守望相助、勠力同心战疫情的人民防线。
  四、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精神既是一种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又是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还是一种真抓实干的作风,是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世代相传的一种精神。“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评價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时提出的,其原意是指一种治学的态度与精神。从历史来看,实事求是实际上是从古至今治学一以贯之的一种精神、态度。无论是孔子的循名责实,还是后来清代乾嘉学派的史实考据,都强调了一种严谨务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在当代,实事求是价值的彰显与毛泽东的提炼有很大关系。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讲话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经典的概括,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夕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①他倡导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要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由表人里,认识事物的本质。毛泽东还认为,实事求是是一种态度,也是“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②。
  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中华民族在解决生存、生产、生活矛盾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性意义和价值的精神凝练。历史上,古代中国之所以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实事求是精神有很大关系,像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不仅为中国科学进步提供了支撑,也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现实中,实事求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一定程度上,实事求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精神动力。   此次抗疫阻击战中,广大科技人员以严谨务实的精神,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与全球共享。此外,还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多个动物模型,为药物、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③对此,习近平赞扬说:“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了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④
  科技攻关需要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精神,为人民服务也需要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精神。此次疫情暴发初期,出现了恐慌、畏惧的群体性心理反映,一时间,各种谣言、误读更使普通人民群众心理负担加重。因此,稳定人心、引导情绪、疏通障碍,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解决这些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及时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全国上千所高校共40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广大心理工作者为人们提供了心理咨询、引导人们的心理情绪逐步舒缓;广大医务工作者更是通过人性化的治疗使患者摆脱恐惧与担心,而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更是在多个场合及时发声、反复释疑解惑,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务实负责的解答,逐步引导人们心理平复下来,起到了稳定人心、维护秩序的作用。
  此外,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也要发挥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精神。疫情发生后,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有一定影响。同时,疫情也对人民生活、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党中央统一指挥、统筹安排、科学调配、精准施策,将各项目标抓紧抓实抓细,在保证抗疫有序有力进行的同时,各项生产建设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当前,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各行业逐步复工复产复学,我国形成了“两手抓、两手都好”的良好局面。
  五、精忠爱国的精神
  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要义。精忠爱国精神主张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忠爱国的精神孕育于传统的忠德思想。其核心就是“忠”,“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情感,是人对“他者”的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在传统文化中,“忠”具有显著的道德意义。例如,《左传·嘻公九年》讲“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这个意思就是要竭尽力量,效忠公家。《左传·成公九年》讲:“无私,忠也。”就是说要克己奉公,做到无私。在孔子思想中,“忠”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德目,与“仁”关系紧密。比如,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孔子理解的“忠”就是待人忠诚,并认为这是“仁”的重要表现。孔子在回答子张什么是政治时,还讲:“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这里的“忠”,就是忠心、忠诚干事的意思。在古代,由于家国同构,因此,对人忠诚、忠心耿耿、忠诚干事等也同样适用于对待国家的问题上,只是那时并没有清楚的国家概念,更多地体现在忠君、忠于江山社稷上。最为典型的就是相传岳飞母亲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当然,古代的忠有时难免会有狭隘之处。就当代而言,“忠”更多地体现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精忠爱国就更多强调的是爱国家、爱人民,忠诚干事、尽心竭力。就今天而言,精忠爱国就是要爱党、爱人民,积极为国家、为人民忠诚奉献,体现在听党指挥、服从大局、共赴患难的坚定信念中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上。
  此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节,全国人民听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号令,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许多人牺牲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响应党的号召,不串门、不走亲访友,为防止疫情大范围扩散作出了贡献。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自岗位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医疗卫生单方面的事,而是涉及物资生产、后勤保障、交通运输等方方面面协调配合的总体战,既需要高效、有力、快速的配合与反应能力,还需要有全国一盘棋,听从指挥、服从命令的精神意志。
  此次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疫情的阵地。社区作为防控前线,任务繁重、工作艰巨,既要做好排查、管控工作,又要安排好居民群众的生活;既要维护社区秩序,又要及时关心群众的心理情绪。为了有效防止疫情蔓延,廣大社区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忠诚履责、兢兢业业,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维护社区群众的生活秩序、防止疫情蔓延作出了贡献。同时,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也服从大局,积极宣传报道抗疫阻击战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广泛宣传科学防护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加大人文关怀,及时消解一些群众的焦虑与恐慌。此外,对于一些海外势力借疫情中出现的短板与不足趁机抹黑中国、抹黑政府的不实言论予以了坚决回击。统筹网上网下、国际国内、大事小事,以充满正能量的报道,营造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为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贡献。
  可以说,今天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全国人民、各行各业团结一心、听党指挥是分不开的。这是精忠爱国精神在抗疫阻击战中的生动体现,充分彰显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党、爱国的崇高风范。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①这既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深刻洞见,也是基于抗疫现实的深入思考,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任何困难都不能压垮中国人民,因为我们有伟大的中国精神。
  (责任编辑 付国英)
其他文献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学林、潘尔春等著《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一书,于2019年11月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对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是近年来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少有的力作。该专著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容全面而丰富,学理性强  该书出版
期刊
〔摘要〕在1975年全面整顿过程中,邓小平对整顿实践进行了初步总结和理论提升。他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要出“大政策”,“科学技术叫生产力”。这些理论探索是邓小平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开端,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  〔关键词〕1975年整顿;邓小平理论;全面整顿;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陈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节约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节约主张,形成了丰富的节约思想。陈云节约思想集中体现在经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资源节约利用三个层面:开源节流,多收少付,节约与增产相结合;反对贪污浪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合理利用水、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陈云节约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节约政策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
期刊
长期以来,“人是什么”始终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最具争议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哲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而关于“谜底”,亦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让新教授和李弦博士所著的《“现实的人”的理论跃迁: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度解读》(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向读者们全景呈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现实的人”,帮助研究者们更加全
期刊
〔摘要〕邓小平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科学的、系统的设计中,蕴含和体现着他对战略思维方法的科学阐释和高超运用。邓小平战略思维方法形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丰厚的实践基础,蕴含着从社会发展大势的层面作出战略决策、从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从长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确定实践方略等丰富内涵。在新时代,学习和弘扬邓小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战略思
期刊
[关键词]邓小平旅法经历;青年干部;干部培养;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当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我国干部队伍的主体。一方面,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为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活力;另一方面,他们当中
期刊
〔摘要〕“价格闯关”思想是邓小平根据1985年价格改革实践提出的指导思想,主要强调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对改革风险有清醒认识,适用于狭义价格改革的整个阶段。在其指导下,1985年的价格改革取得良好成效。“价格闯关”在1988年特殊环境下不适当地通过宣传渠道进入公众领域,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概念内涵也发生较大改变。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正确把握指导思想、公共宣传和社会引导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期刊
〔摘要〕网络空间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衍创出的人类社会第五大战略空间,是国际竞争的新场域、舆论斗争的新战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既关系着网络空间的治理成效,也关系着国家安全。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错误思潮的干预和影响、网络泛娱乐化倾向严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严峻挑战。治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阵地建设和推进网信事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新时代优化网络
期刊
〔摘要〕彭真长期领导我国政法工作,为建立起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政法干部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独特的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彭真的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他提出要加强政法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引导他们深刻认识政法工作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学说,学习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后一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重组
期刊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观是一套系统完备、逻辑严谨、层次分明、意蕴丰富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本体论问题,而且还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实践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观体现出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历史考察、现实分析与未来预测相统一的理论特色。從理论价值来看,其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实践价值来看,其为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