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贯穿全文,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课文说明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水果——葡萄,他们对这一说明对象已有一定的认识程度,在情感上对文章的说明内容充满了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案例分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葡萄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当王老师问: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生答:山坡、梯田)
王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 “山坡、梯田”。 借助多媒体图片理解。
(评析:生动直观的图片,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用画面描绘情境,用语言渲染情境,动作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词语,使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山坡上,来到“凉棚”下,并在脑海中想象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2.赶快登上山坡,仔细瞧瞧夏季的葡萄生长得怎么样?
3.你从哪里可以读出葡萄非常茂盛?
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解读:前半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1)从这一句话里,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枝叶很多、很密、很绿……)
这是一些长得什么样的叶子?——(茂密)
(葡萄叶子道具,师生合作贴在黑板上,成茂密状。)
茂密:形容(草木)茂盛而繁密。
——茂盛:形容(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密:“山”字底,草木像小山一样层层叠叠,非常繁密。
(评析:儿童是用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教师课前制作葡萄叶子的道具,通过师生合作把这些叶子贴在黑板上,成茂密状,把抽象的词语变为形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茂密”的意思,教师恰当、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除了“茂密”,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葡萄叶子长得很繁密?
——(向四面展开)
(3)“向四面展开”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向四面展开:向前后左右无限制地伸展。
(4)请生示范朗读,重点读出“茂密”、“展开”的语气,师指导。
(5)大家说他(她)读得好吗?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师:读得真棒!老师彷佛也感受到了,这些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叶子之间都看不到一点儿缝隙了。
(评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语文诸多目标的中间环节,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感悟,为学生读出感情作了铺垫。王老师并通过自己深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解读:后半句(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这些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叶子挤在一块儿,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凉棚)
“凉棚”:用手势表演感悟。
(评析:动作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词语,体会其中包含的内涵。)
(2)师:真是聪明的小家伙!茂密的葡萄叶子挤在一块儿,就像是凉棚一样。
(3)这样的凉棚有多少个呀?——(数不清)
(4)你们见过“凉棚”吗?凉棚是做什么用的?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连在一起是什么景象呢?
(课件出示凉棚)
5.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解读:前半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到了收获的季节,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样呀?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大串一大串)
解读:后半句(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这么多葡萄,长得美吗?你喜欢吗?颜色多不多?
——(喜欢,颜色很多)
(2)请小朋友们用铅笔划出描写葡萄颜色的词语,说一说。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3)孩子们找得真准确!老师这里有几串不同颜色的葡萄,请几位小朋友帮我们把葡萄挂在“凉棚”上好吗?
(葡萄道具,请生贴在黑板上。)
(4)哇!这么多颜色,真美!课文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
——(五光十色)
(5)谁还能用另一个词语来表达?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绚丽多彩……)
(6)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请你比较一下:“五光十色”能换成“五颜六色”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 VS 五颜六色
相同:都写出了颜色的多和美。
不同:“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成熟时,颗粒饱满得好像要破裂开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富有光泽,非常美丽。
(评析:斟字酌句,品位课文,理解语言的丰富性与精确性。本节课,教师能通过比较、图文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师: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大、这么美,水灵灵的,你们喜欢吗?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评析:教师非常重视“读”的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受、读中感悟,而且读有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朗读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读书”的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鲜嫩水灵的鲜葡萄真是太美味了。可是路途遥远,运输也存在一些困难,要怎么做才能让咱们家乡的小伙伴们也品尝到葡萄沟最有名的葡萄呢?小脑筋快快转起来。谁来说一说?
师:真是机灵的好孩子!咱们书上是怎么说的,你找到了?
(生:制成葡萄干)
师:那你们知道葡萄干是在哪里制作出来的吗?
(生:晾房)
师:晾房长什么样子?谁来说一说?
(生:原文)
师:真棒!找得非常准确。我们课本第33页的插图上就有一座晾房。新鲜的葡萄是怎么变成葡萄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从文中找到依据。
(生回答)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小短片了解一些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师:看完小短片,是不是忍不住垂涎三尺了?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说一说?
教师请学生观察、品尝葡萄干,并谈谈自己的感觉。
(评析:作为语文素养,无论是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还是情感培育,都需要结合具体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实践来培养。在课堂上,老师请学生观察、品尝葡萄干,使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联系实际,投入真情实感。)
师:说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鲜”、“甜”的感觉,好吗?
(生齐读第3自然段)
(评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王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
师:读得真好!听得老师也忍不住要垂涎三尺了!孩子们,我们的葡萄沟之旅就要结束了!告诉老师,你们喜欢今天的这趟旅行吗?喜欢葡萄沟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夸一夸葡萄沟吧!
(师生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
师:读得真不错!这句话也是我们课文的中心句,起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评析: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孩子都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本案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塞北江南”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贯穿全文,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课文说明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水果——葡萄,他们对这一说明对象已有一定的认识程度,在情感上对文章的说明内容充满了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案例分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葡萄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当王老师问: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生答:山坡、梯田)
王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 “山坡、梯田”。 借助多媒体图片理解。
(评析:生动直观的图片,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用画面描绘情境,用语言渲染情境,动作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词语,使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山坡上,来到“凉棚”下,并在脑海中想象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2.赶快登上山坡,仔细瞧瞧夏季的葡萄生长得怎么样?
3.你从哪里可以读出葡萄非常茂盛?
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解读:前半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1)从这一句话里,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枝叶很多、很密、很绿……)
这是一些长得什么样的叶子?——(茂密)
(葡萄叶子道具,师生合作贴在黑板上,成茂密状。)
茂密:形容(草木)茂盛而繁密。
——茂盛:形容(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密:“山”字底,草木像小山一样层层叠叠,非常繁密。
(评析:儿童是用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教师课前制作葡萄叶子的道具,通过师生合作把这些叶子贴在黑板上,成茂密状,把抽象的词语变为形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茂密”的意思,教师恰当、合理地运用这种教学,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除了“茂密”,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葡萄叶子长得很繁密?
——(向四面展开)
(3)“向四面展开”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向四面展开:向前后左右无限制地伸展。
(4)请生示范朗读,重点读出“茂密”、“展开”的语气,师指导。
(5)大家说他(她)读得好吗?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师:读得真棒!老师彷佛也感受到了,这些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叶子之间都看不到一点儿缝隙了。
(评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语文诸多目标的中间环节,王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感悟,为学生读出感情作了铺垫。王老师并通过自己深情并茂的范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
解读:后半句(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这些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叶子挤在一块儿,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凉棚)
“凉棚”:用手势表演感悟。
(评析:动作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词语,体会其中包含的内涵。)
(2)师:真是聪明的小家伙!茂密的葡萄叶子挤在一块儿,就像是凉棚一样。
(3)这样的凉棚有多少个呀?——(数不清)
(4)你们见过“凉棚”吗?凉棚是做什么用的?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连在一起是什么景象呢?
(课件出示凉棚)
5.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解读:前半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到了收获的季节,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样呀?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大串一大串)
解读:后半句(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这么多葡萄,长得美吗?你喜欢吗?颜色多不多?
——(喜欢,颜色很多)
(2)请小朋友们用铅笔划出描写葡萄颜色的词语,说一说。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3)孩子们找得真准确!老师这里有几串不同颜色的葡萄,请几位小朋友帮我们把葡萄挂在“凉棚”上好吗?
(葡萄道具,请生贴在黑板上。)
(4)哇!这么多颜色,真美!课文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
——(五光十色)
(5)谁还能用另一个词语来表达?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绚丽多彩……)
(6)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请你比较一下:“五光十色”能换成“五颜六色”吗?为什么?
五光十色 VS 五颜六色
相同:都写出了颜色的多和美。
不同:“五光十色”不仅写出葡萄的颜色很多,而且写出了葡萄成熟时,颗粒饱满得好像要破裂开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富有光泽,非常美丽。
(评析:斟字酌句,品位课文,理解语言的丰富性与精确性。本节课,教师能通过比较、图文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师: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大、这么美,水灵灵的,你们喜欢吗?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评析:教师非常重视“读”的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受、读中感悟,而且读有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朗读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读书”的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鲜嫩水灵的鲜葡萄真是太美味了。可是路途遥远,运输也存在一些困难,要怎么做才能让咱们家乡的小伙伴们也品尝到葡萄沟最有名的葡萄呢?小脑筋快快转起来。谁来说一说?
师:真是机灵的好孩子!咱们书上是怎么说的,你找到了?
(生:制成葡萄干)
师:那你们知道葡萄干是在哪里制作出来的吗?
(生:晾房)
师:晾房长什么样子?谁来说一说?
(生:原文)
师:真棒!找得非常准确。我们课本第33页的插图上就有一座晾房。新鲜的葡萄是怎么变成葡萄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从文中找到依据。
(生回答)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小短片了解一些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师:看完小短片,是不是忍不住垂涎三尺了?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说一说?
教师请学生观察、品尝葡萄干,并谈谈自己的感觉。
(评析:作为语文素养,无论是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还是情感培育,都需要结合具体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实践来培养。在课堂上,老师请学生观察、品尝葡萄干,使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联系实际,投入真情实感。)
师:说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读出“鲜”、“甜”的感觉,好吗?
(生齐读第3自然段)
(评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王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
师:读得真好!听得老师也忍不住要垂涎三尺了!孩子们,我们的葡萄沟之旅就要结束了!告诉老师,你们喜欢今天的这趟旅行吗?喜欢葡萄沟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再来夸一夸葡萄沟吧!
(师生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
师:读得真不错!这句话也是我们课文的中心句,起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评析: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孩子都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