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促进中国俱乐部转变经营模式,推动俱乐部市场化发展,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基于此,对中超16家俱乐部名称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企业化特征明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足球运动特有规律的必经阶段。研究认为,虽然足球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中国足协现阶段提出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在时机及方式上有值得商榷之处。
关键词:中国足协;足球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149-03
1992年“红山口会议”确立了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方向。1994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各省市足球队完成了从专业队向职业化的转变。回顾20多年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虽然有进步,但距离真正的职业化尚有差距。因此,促进足球俱乐部转变经营模式,推动俱乐部市场化发展,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就显得尤为必要。2020年12月14日,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2021年1月15日,中国足协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工作的通知》。中国足协推出这样的政策是希望我国的足球俱乐部参照欧洲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无论在哪个年代、哪个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都应传承延续俱乐部的文化和球迷的认可度。俱乐部频繁变更换名称,不利于俱乐部的稳定发展及球迷文化的形成,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是为打造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百年老店”。
一、我国足球俱乐部名称特点分析
(一)足球俱乐部企业化名称是普遍现象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超、中甲、中乙为主体的职业联赛框架,职业足球俱乐部有52家。本文仅以2019年16支中超足球俱乐部队进行研究,见表1。由表1中从中超俱乐部名称不难看出俱乐部背后母公司的影子。比如,2019年中超16家中足球俱乐部中有10家母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
(二)中国足球俱乐部名称变更频繁
2019年的中超16支足球俱乐部历史上平均每6.7年就要更换一次名称。除北京国安、河南建业是从最初的专业队直接过渡到职业俱乐部且一直使用现有名称外,天津泰达和重庆当代自1994年组建俱乐部以来分别更换了14次、13次名称,平均每1.9年、2.1年更换一次俱乐部名称。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建设及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功。英超联赛160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其中40个俱乐部的历史在100年以上, 05/06赛季超级联赛的20家职业足球俱乐部,95%历史在100年以上[1]。从中国足球俱乐部名称不难看出,有几家俱乐部还发生过大范围的迁徙,如重庆力帆俱乐部是从武汉过去的,广州富力俱乐部是原来的沈阳足球队,石家庄永昌足球俱乐部是厦门的一支足球俱乐部。英超职业俱乐部不管东家换成谁,俱乐部名字是从来不会改变的,而且主场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不会轻易迁移主场。这种相对固定的主场、百年不变的名字维系了一代又一代俱乐部球迷的情感,让这些球迷有强烈的归属感,不管俱乐部成绩如何,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它[2]。中国足球俱乐部频繁更换队名甚至迁址更换主场的做法,确实不利于球队的发展,也很难维系球迷的感情。
(三)我国足球俱乐部大多是依托专业队建制而成
我国的职业足球联赛没有像日本J联赛、韩国K联赛一样经历过一段企业足球,而是从专业队体制转变为职业联赛。由表1可见,我国的职业16家足球俱乐部有11家是依托各省市专业球队建立起来的,是为了职业化而职业化的产物。参照日本、韩国足球,我国足球俱乐部名称企业化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中超联赛及俱乐部商业开发现状
(一)中超联赛收入由缓慢逐渐平稳
1994—2003年时期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市场化程度极低,赞助金额小,赞助商队伍不稳定,一锤子买卖、拖欠赞助款项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烟、酒行业赞助赛事的现象,可以说犯下了体育赞助的大忌。2004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成立。2006年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足球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中国足球协会与所有中超联赛参赛俱乐部共同出资成立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中超成立前几年市场开发举步维艰(见表2),随着联赛竞技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中超俱乐部在亚冠赛场上的优异发挥,中超俱乐部的分红也有大幅提升(见表3),而且由于2016年后中超版权的提升每支俱乐部能分到6 000万元左右的分红,成绩好的俱乐部还能多分1 000多万元。2019年中超联赛首登亚足联技术积分榜首位。场均观众数:2004年1.1万人/场,2018年2.4万人/场,增长超过2倍;累计收视人次2019年达到7亿人次。中超联赛赛事质量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联赛球迷数量的增长使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得以提升。2015年体奥动力以50年80个亿的价格拿下中超版权后,中超版权一跃成为世界第六高的联赛。在赞助市场上同样也是水涨船高(见表4),2019年赞助总金额达到6.14亿元,赞助商数量达到13家。
(二)相比中超联赛收入形势的好转,高投入使俱乐部收益亏损
中超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集体招商、平均分红的原则。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在中超聯赛初期能很好保证俱乐部尤其是小俱乐部的利益,维护联赛的稳定发展。缺点是限制了俱乐部商业开发的空间。来自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17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收入高达70.82亿元人民币,但是其投入是更高的110.14亿元,一个赛季下来整体浮亏约4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俱乐部亏损2.5亿元。据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可见,仅2019年上半年俱乐部亏损就超过7亿元人民币。亏损部分全靠背后母公司“输血”填补,若是母公司财力不足,则俱乐部只能退出足球圈子,而事实上2021年上半年100天内有22家俱乐部退出足球圈[3]。 三、中国足协现阶段要求俱乐部非企业化更名的做法值得商榷
不可否认,足球俱乐部名称企业化在职业化的初期对球队吸纳资金是有利的,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俱乐部频繁更名,长期规划就谈不上了,可能导致球迷对俱乐部的忠诚度和情感投入不够。球迷才是俱乐部市场开发的基础,没有了球迷,商家就不可能赞助球队,媒体也不会宣传报道、转播比赛,俱乐部的市场开发工作也就无法谈起,所以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显得很有必要。欧美国家体育职业化市场开发比较成功的职业俱乐部很少使用企业化名称。然而,当中国足协要求非企业化名称变更通知下发后,进展并不顺利,遇到了来自俱乐部、球迷及媒体的强烈反对。原因在于,中国足协要求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的时机、方式存在问题。
(一)时机不当
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第一,为时过晚。中国足协在足球职业联赛成立前期对足球俱乐部命名缺乏前瞻性,在已经举办27年之后才提出俱乐部非企业名称的要求就显得相当被动。如果在职业联赛初期,各俱乐部还没有形成职业球队文化,球迷对球队的归属感尚未形成时要求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相信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阻力。虽然中国足球俱乐部投资主体、球队主场迁址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的不争事实,但仍有成立29年的北京国安俱乐部、27年的河南建业俱乐部和23年的山东鲁能俱乐部。在成立之初就有打造百年俱乐部的构想,俱乐部品牌已初步形成,这时再提出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的要求,对这些俱乐部就有点不公平了,俱乐部投资人、球迷有反对的声音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为时过早。对比国外足球职业化之前许多球队也是由财团投资,球队的名称也有企业化名称,如同我们今天的联赛。但如今国外大多数球队已慢慢摆脱对企业投入的依赖性。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是由专业体制足球队直接走向职业化的,当前还离不开背后母公司的巨大投资。若等到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强大到能摆脱企业投资,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工作就能顺势而为了。
(二)方式不对
中国足协要求“自2021赛季起对于俱乐部名称不符合要求的俱乐部,中国足协将不给予办理注册手续”[4]。中国足球协会常常忽略俱乐部投资人的利益,仅仅为了达成中国足球协会自身的效用目标,而实行一些不符合职业赛事发展规律的措施[5]。不谈这种强制性要求是否职业,仅简单谈谈“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適。欧洲足球职业俱乐部也并非没有带企业化名称的,比如飞利浦埃因霍温、德甲的拜耳勒沃库森等。起始于1983年的K联赛初期俱乐部名称也有企业名称,其足协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间的联赛逐渐会变成职业联赛,没必要强行干预。所以K联赛也有带企业名称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因此,中国足协应向国外足协学习,既然没有在职业联赛成立初期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那么就应该尊重历史,采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如若不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及职业足球发展规律,而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改革,那么必将不利于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稳定,还有可能将前期来之不易的成果付之东流,甚至可能会让许多企业远离足球。
参考文献:
[1] 郑国荣,谢忠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产权变更的原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24-27.
[2] 雷旭.中英职业足球俱乐部主要经济来源对比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37-40.
[3] 百天内22家俱乐部退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真相太残酷了[EB/OL].[2020-05-14]http://sports.ifeng.com/c/7wT0GV4RMQX.
[4] 中国足球协会.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EB/OL].[2020-12-14]http://www.thecfa.cn/lstz/20201214/29164.html.
[5] 谭刚,易剑东.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产品属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3,(9):29-35.
[责任编辑 妤 文]
收稿日期:2021-01-29
作者简介:韩振勇(1973-),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从事体育产业、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关键词:中国足协;足球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149-03
1992年“红山口会议”确立了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方向。1994年中国足球全面推行俱乐部制,各省市足球队完成了从专业队向职业化的转变。回顾20多年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虽然有进步,但距离真正的职业化尚有差距。因此,促进足球俱乐部转变经营模式,推动俱乐部市场化发展,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就显得尤为必要。2020年12月14日,中国足协发布了《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2021年1月15日,中国足协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工作的通知》。中国足协推出这样的政策是希望我国的足球俱乐部参照欧洲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无论在哪个年代、哪个企业,作为投资主体都应传承延续俱乐部的文化和球迷的认可度。俱乐部频繁变更换名称,不利于俱乐部的稳定发展及球迷文化的形成,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是为打造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百年老店”。
一、我国足球俱乐部名称特点分析
(一)足球俱乐部企业化名称是普遍现象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超、中甲、中乙为主体的职业联赛框架,职业足球俱乐部有52家。本文仅以2019年16支中超足球俱乐部队进行研究,见表1。由表1中从中超俱乐部名称不难看出俱乐部背后母公司的影子。比如,2019年中超16家中足球俱乐部中有10家母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
(二)中国足球俱乐部名称变更频繁
2019年的中超16支足球俱乐部历史上平均每6.7年就要更换一次名称。除北京国安、河南建业是从最初的专业队直接过渡到职业俱乐部且一直使用现有名称外,天津泰达和重庆当代自1994年组建俱乐部以来分别更换了14次、13次名称,平均每1.9年、2.1年更换一次俱乐部名称。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建设及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功。英超联赛160个职业足球俱乐部,其中40个俱乐部的历史在100年以上, 05/06赛季超级联赛的20家职业足球俱乐部,95%历史在100年以上[1]。从中国足球俱乐部名称不难看出,有几家俱乐部还发生过大范围的迁徙,如重庆力帆俱乐部是从武汉过去的,广州富力俱乐部是原来的沈阳足球队,石家庄永昌足球俱乐部是厦门的一支足球俱乐部。英超职业俱乐部不管东家换成谁,俱乐部名字是从来不会改变的,而且主场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不会轻易迁移主场。这种相对固定的主场、百年不变的名字维系了一代又一代俱乐部球迷的情感,让这些球迷有强烈的归属感,不管俱乐部成绩如何,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它[2]。中国足球俱乐部频繁更换队名甚至迁址更换主场的做法,确实不利于球队的发展,也很难维系球迷的感情。
(三)我国足球俱乐部大多是依托专业队建制而成
我国的职业足球联赛没有像日本J联赛、韩国K联赛一样经历过一段企业足球,而是从专业队体制转变为职业联赛。由表1可见,我国的职业16家足球俱乐部有11家是依托各省市专业球队建立起来的,是为了职业化而职业化的产物。参照日本、韩国足球,我国足球俱乐部名称企业化可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中超联赛及俱乐部商业开发现状
(一)中超联赛收入由缓慢逐渐平稳
1994—2003年时期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市场化程度极低,赞助金额小,赞助商队伍不稳定,一锤子买卖、拖欠赞助款项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烟、酒行业赞助赛事的现象,可以说犯下了体育赞助的大忌。2004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成立。2006年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足球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中国足球协会与所有中超联赛参赛俱乐部共同出资成立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中超成立前几年市场开发举步维艰(见表2),随着联赛竞技水平的提升,特别是中超俱乐部在亚冠赛场上的优异发挥,中超俱乐部的分红也有大幅提升(见表3),而且由于2016年后中超版权的提升每支俱乐部能分到6 000万元左右的分红,成绩好的俱乐部还能多分1 000多万元。2019年中超联赛首登亚足联技术积分榜首位。场均观众数:2004年1.1万人/场,2018年2.4万人/场,增长超过2倍;累计收视人次2019年达到7亿人次。中超联赛赛事质量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联赛球迷数量的增长使中超联赛的商业价值得以提升。2015年体奥动力以50年80个亿的价格拿下中超版权后,中超版权一跃成为世界第六高的联赛。在赞助市场上同样也是水涨船高(见表4),2019年赞助总金额达到6.14亿元,赞助商数量达到13家。
(二)相比中超联赛收入形势的好转,高投入使俱乐部收益亏损
中超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集体招商、平均分红的原则。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在中超聯赛初期能很好保证俱乐部尤其是小俱乐部的利益,维护联赛的稳定发展。缺点是限制了俱乐部商业开发的空间。来自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17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收入高达70.82亿元人民币,但是其投入是更高的110.14亿元,一个赛季下来整体浮亏约4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俱乐部亏损2.5亿元。据广州恒大淘宝俱乐部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可见,仅2019年上半年俱乐部亏损就超过7亿元人民币。亏损部分全靠背后母公司“输血”填补,若是母公司财力不足,则俱乐部只能退出足球圈子,而事实上2021年上半年100天内有22家俱乐部退出足球圈[3]。 三、中国足协现阶段要求俱乐部非企业化更名的做法值得商榷
不可否认,足球俱乐部名称企业化在职业化的初期对球队吸纳资金是有利的,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俱乐部频繁更名,长期规划就谈不上了,可能导致球迷对俱乐部的忠诚度和情感投入不够。球迷才是俱乐部市场开发的基础,没有了球迷,商家就不可能赞助球队,媒体也不会宣传报道、转播比赛,俱乐部的市场开发工作也就无法谈起,所以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显得很有必要。欧美国家体育职业化市场开发比较成功的职业俱乐部很少使用企业化名称。然而,当中国足协要求非企业化名称变更通知下发后,进展并不顺利,遇到了来自俱乐部、球迷及媒体的强烈反对。原因在于,中国足协要求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的时机、方式存在问题。
(一)时机不当
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
第一,为时过晚。中国足协在足球职业联赛成立前期对足球俱乐部命名缺乏前瞻性,在已经举办27年之后才提出俱乐部非企业名称的要求就显得相当被动。如果在职业联赛初期,各俱乐部还没有形成职业球队文化,球迷对球队的归属感尚未形成时要求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相信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阻力。虽然中国足球俱乐部投资主体、球队主场迁址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的不争事实,但仍有成立29年的北京国安俱乐部、27年的河南建业俱乐部和23年的山东鲁能俱乐部。在成立之初就有打造百年俱乐部的构想,俱乐部品牌已初步形成,这时再提出俱乐部名称去企业化的要求,对这些俱乐部就有点不公平了,俱乐部投资人、球迷有反对的声音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为时过早。对比国外足球职业化之前许多球队也是由财团投资,球队的名称也有企业化名称,如同我们今天的联赛。但如今国外大多数球队已慢慢摆脱对企业投入的依赖性。我国足球职业俱乐部是由专业体制足球队直接走向职业化的,当前还离不开背后母公司的巨大投资。若等到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强大到能摆脱企业投资,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工作就能顺势而为了。
(二)方式不对
中国足协要求“自2021赛季起对于俱乐部名称不符合要求的俱乐部,中国足协将不给予办理注册手续”[4]。中国足球协会常常忽略俱乐部投资人的利益,仅仅为了达成中国足球协会自身的效用目标,而实行一些不符合职业赛事发展规律的措施[5]。不谈这种强制性要求是否职业,仅简单谈谈“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合適。欧洲足球职业俱乐部也并非没有带企业化名称的,比如飞利浦埃因霍温、德甲的拜耳勒沃库森等。起始于1983年的K联赛初期俱乐部名称也有企业名称,其足协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他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间的联赛逐渐会变成职业联赛,没必要强行干预。所以K联赛也有带企业名称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因此,中国足协应向国外足协学习,既然没有在职业联赛成立初期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那么就应该尊重历史,采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做法。如若不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及职业足球发展规律,而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强行进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改革,那么必将不利于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稳定,还有可能将前期来之不易的成果付之东流,甚至可能会让许多企业远离足球。
参考文献:
[1] 郑国荣,谢忠萍.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产权变更的原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24-27.
[2] 雷旭.中英职业足球俱乐部主要经济来源对比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37-40.
[3] 百天内22家俱乐部退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真相太残酷了[EB/OL].[2020-05-14]http://sports.ifeng.com/c/7wT0GV4RMQX.
[4] 中国足球协会.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EB/OL].[2020-12-14]http://www.thecfa.cn/lstz/20201214/29164.html.
[5] 谭刚,易剑东.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产品属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3,(9):29-35.
[责任编辑 妤 文]
收稿日期:2021-01-29
作者简介:韩振勇(1973-),男,河南周口人,副教授,从事体育产业、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